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的核心理念

汽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它不仅改变了人 们的出行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推 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提高生活质量
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 和效率,汽车文化的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 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增强国际交流
汽车文化是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各国之间的汽车交流 和竞赛可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各国之间的友 谊和合作。
社会性
汽车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观、 审美观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全球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汽车文化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共 同关注和追求的文化现象。
汽车文化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发展
汽车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它涉及到钢铁、石油、橡 胶、电子等多个领域,汽车文化的兴起促进了这些领域的 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汽车文化的核心理念
目录
• 汽车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 核心理念之一:技术与创新 • 核心理念之二:驾驶体验与乐趣 • 核心理念之三:品牌与文化 • 核心理念之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结论:汽车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汽车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汽车文化是指与汽车相关的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 汽车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竞赛 、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01
节能减排
汽车行业不断追求更高效的燃油 利用率和降低排放,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环保材料
02
03
绿色制造工艺
汽车制造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 可再生和可回收材料,降低对自 然资源的消耗。
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一.汽车的诞生与发展1.蒸汽机汽车的时代①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
②1801年,英国矿山工程师理查德·德里维斯克设计出了高压蒸汽机,并把它安装在车辆上,制造出了第一批实用的蒸汽机汽车。
③1834年,英国成立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公司—英格兰蒸汽机汽车公司,从而使汽车运输走向社会化和企业化。
④蒸汽机汽车的好时光结束于1912年,这一年出现了汽油机电动起动装置。
到20世纪20年代,蒸汽机汽车已经完全衰落,成为了博物馆里供人怀念的展品。
2.内燃机①1860年,比利时出生的法国发明家莱诺·勒努瓦制造出了第一台实用内燃机,但是功率和热效率都很低。
②1864年,德国人尼古拉斯·奥托与企业家兼工程师朗津合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内燃机制造厂。
③1866年,奥托提出了内燃机工作的最佳循环方式: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即著名的奥托循环。
这一年,奥托公司研制出了在动力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
3.内燃机汽车的诞生①1883年,卡尔·本茨创建了“奔驰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
②1886年,卡尔·本茨将煤气发动机改为汽油发动机,并将它安装在一辆三轮车上,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即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奔驰1号”诞生了。
所以,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
③卡尔·本茨在1886年11月2日得到批准,专利号为37435,即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
④1888年8月,卡尔·本茨的妻子贝尔塔·林格开着“奔驰1号”试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试车者和女驾驶员。
四年后,她领到了世界上第一张“汽车驾驶证”。
4.第一辆四轮汽车①1883年,戴姆勒和迈巴赫制造出了首部戴姆勒卧式发动机,并与1885年4月获得专利。
1885年8月,戴姆勒将功率为0.8kw的“立钟”发动机装在了一辆木制双轮自行车上,并申请了“骑式机动双轮车”的专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
汽车行业的文化与社会影响

汽车行业的文化与社会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汽车行业作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代表着一种文化和社会影响。
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变革不仅在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互动。
本文将探讨汽车行业所引发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影响。
一、汽车文化的形成1.1 汽车的历史与发展汽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汽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从蒸汽车、内燃机车到电动车等多个阶段,技术不断突破和创新,开创了现代汽车工业。
1.2 汽车文化的形成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汽车文化包括汽车设计、品牌文化、汽车音乐、汽车电影等方方面面。
例如,一些汽车品牌通过独特的设计和品牌形象来传递自己的文化内涵,而汽车音乐和电影则通过音乐和视觉的表现形式来展现汽车的魅力。
二、汽车行业对社会的影响2.1 经济影响汽车行业是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汽车产业链涵盖了制造业、零部件供应商、销售渠道等多个领域,直接或间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汽车的生产、销售和维修等环节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对国内国际市场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2.2 城市发展与交通汽车的普及也对城市发展和交通方式带来了诸多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汽车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街道和道路的设计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
同时,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促进了公共交通和可持续出行方式的发展。
2.3 生活方式和社交互动汽车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互动模式。
汽车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推动了城市和农村的革命,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同时,汽车的拥有也成为了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
2.4 环境和能源方面的挑战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和能源方面的挑战。
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以及对化石燃料资源的依赖,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的压力。
汽车精神文化句子

汽车精神文化句子
汽车精神文化是指汽车所蕴含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它是汽车文化的核心。
下面是我列举的关于汽车精神文化的句子:
1. 汽车精神文化是汽车行业的灵魂,它包含了对速度、自由、创新和激情的追求。
2. 汽车精神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它赋予了驾驶者自信、勇气和冒险精神。
3. 汽车精神文化强调对技术和品质的追求,它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和不断超越自我。
4. 汽车精神文化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它意味着驾驶者要负责任地使用和保护汽车资源。
5. 汽车精神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它鼓励驾驶者在驾驶中互相尊重和帮助。
6. 汽车精神文化注重个性和个体的表达,它鼓励驾驶者展示自己的风格和个人品味。
7. 汽车精神文化强调安全和法律意识,它要求驾驶者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8. 汽车精神文化强调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它鼓励驾驶者了解和欣赏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文化意义。
9. 汽车精神文化鼓励驾驶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通过汽车文化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故事。
以上是关于汽车精神文化的一些句子,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汽车精神文化强调速度、自由、创新、激情、责任、环保、团队合作、个性表达、安全、传统尊重和社交互动等方面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汽车精神文化不仅是汽车行业的核心,也是驾驶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
《汽车文化》PPT课件

精选ppt
18
8.2.6丰田喜一郎
丰田喜一郎(图8-36)出生于1895年,其父亲丰田佐吉 既是日本有名的纺织大王,也是日本大名鼎鼎的“发明狂”。 1933年9月,他着手试制汽车发动机,拉开了汽车生产的序 幕。
1934年,他托人从国外购回一辆德国产的DKW前轮驱 动汽车,经过连续两年的研究,于1935年8月造出了第一辆 “丰田GI”牌汽车。
精选ppt
14
8.2.2 瓦尔特·克莱斯勒
瓦尔特·克莱斯勒1875年4月2日出生于一个铁路工人家 庭 ,18岁时,他制造了一辆微型蒸汽车。 1925年6月6日正 式成立了克莱斯勒公司,自己就任总经理。克来斯勒在 1929年跃升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一。
1935年7月22日,克莱斯勒在过完60周岁生日后,辞掉 了公司总经理职务,董事长,直至1940年7月22日去世。
第8章 汽车文化
精选ppt
1
目录
8.1 车标文化 8.2 名人文化 8.3 车展文化 8.4 汽车竞赛 8.5 汽车娱乐
精选ppt
2
8.1 车标文化
“车标文化”作为汽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 为彰显自我个性、表达自我声音的重要载体,是汽车公司生 存和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一种知识产权和无形的财富。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精选ppt
6
8.1.2美国车标文化
汽车起源于欧洲,但后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美国汽车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世 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如别克、克莱斯勒、凯迪拉克、 福特、林肯、雪佛兰等。
精选ppt
7
精亚洲汽车工业中,日本和韩国是汽车工业发展较早、 较快的国家,有许多汽车品牌也是世界驰名,如雷克萨斯、 马自达、日产、斯巴鲁、丰田、本田、现代、双龙、起亚等。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让学生了解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构成汽车的工作原理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观看汽车的图片和视频,加深对汽车的认识。
学生小组讨论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教师演示汽车的工作原理。
1.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汽车构成的填空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短文。
第二章:汽车的类型与品牌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
让学生掌握各大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
2.2 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各大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
学生观看各大汽车品牌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起源和发展。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汽车销售员向顾客介绍汽车品牌。
2.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类型的选择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汽车品牌的短文。
第三章:汽车的设计与制造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让学生掌握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3.2 教学内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学生小组讨论汽车设计的创新点。
教师演示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3.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设计的填空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制造工艺的短文。
第四章:汽车的使用与维护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
4.2 教学内容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观看汽车维护的视频,了解维护的基本知识。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汽车维护的经验。
4.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使用的选择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维护的短文。
第五章:汽车的安全与环境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
1、汽车文化概述

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汽车进入家庭后,人们纷纷离开 拥挤嘈杂的大城市,住到郊外去寻求 田园般的生活。城市郊区的房价,要 大大低于市中心的房价,也是促使人 们离开城市的重要原因。
汽车使人们离开了密集的大城市, 改善了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城市中 的人口密度大大下降,由城市人口密 集而带来的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环 境问题……等等,都因为汽车的普及 而迎刃而解。可以说,汽车促进了城 乡生产企业和居民区布局的合理化。
汽车文化概述
0
汽车的定义
什么才能称为汽车
汽车具备的条件
有独立的动力 有独立的动力 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
有独立的转向 独立的转向操纵机构 操作机构
不依靠轨 道行驶
有载客厢 或载货厢
汽车的英文表述
• Automobile(汽车)【美】 • Vehicle(机动车) • saloon(轿车,大轿车) • Car(小轿车) • Voiture(车辆) • Bus(公共汽车) • Truck(卡车) • motorcar(汽车)
◇ 汽车文化教育的对象:许多西方国家,从幼儿园、 学校到社会各阶段,都按年龄段进行“汽车教育”
◇ 汽车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现代交通意识, 培养汽车专业人才。
◇ 汽车文化教育具有长期性、基础性、全民性、 及专业性。
汽车产业
汽车 制造
零配件 制造
仓储 运输
汽车 工业
汽车服务业 及相关产业
汽车 销售
德国的汽车文化
• 爱用国货 • 实用取向 • 偏好手排
美国的房子, 日本的妻子, 德国的车子
• 开车车速平稳、
严格遵守交通
规则、绝对重
视安全;
俄罗斯的汽车文化
• 莫斯科私人轿车拥有量为总人口的55%左右,私车大多是国产 的伏尔加、拉达、莫斯科人等;
《汽车文化》教学教案

《汽车文化》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汽车文化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包括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等。
3. 让学生了解各种汽车品牌和车型,分析其设计风格和市场定位。
4.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3. 汽车品牌和车型介绍4. 汽车设计风格和市场定位5. 汽车设计的审美和创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文化的起源、发展、基本构造、品牌车型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汽车品牌的设计风格和市场定位。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设计的审美和创新。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汽车模型,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文化》2. 课件:汽车文化的发展历程、汽车品牌车型介绍、汽车设计风格等。
3. 汽车模型:用于实践活动。
4. 投影仪:展示课件和汽车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发展历程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汽车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汽车文化的起源、发展、基本构造、品牌车型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汽车品牌的设计风格和市场定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设计的审美和创新。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汽车模型,培养创新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自己喜欢的汽车品牌,分析其设计风格和市场定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文化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汽车设计风格和市场定位的分析能力。
3. 实践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喜欢的汽车品牌的设计风格和市场定位的分析。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汽车文化的理解。
2. 邀请汽车设计师或汽车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经验和设计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文化》课程论文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211班学号:2012120168姓名:张哲汽车是指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得以机动行驶之车辆。
广义来说,具有四轮行驶的车辆,普遍多称为汽车。
虽然,长久以来学术各界对“谁是第一位汽车发明者”皆有不同的看法及论述,未有完全一致性的看法,但是,绝大部份学者皆将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视为第一位发明者。
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大量生产平价汽车,是使汽车得以普及化的人。
汽车的分类方式并无定论,若依使用性质区分,一般分为客车、货车(或称卡车)、客货两用车(或称厢形车)及特种车。
若依所用燃料分类,则分为汽油车、柴油车、电动车、氢气车、油电混和车及天然气车等。
一、发动机常见的汽车发动机的种类划分有很多方法:1.按活塞运动方式的不同,活塞式内燃机可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
2.根据所用燃料种类,活塞式内燃机主要分为汽油机、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三类。
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活塞式内燃机分别称作汽油机和柴油机。
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气体燃料的活塞式内燃机称作气体燃料发动机。
3.按冷却方式的不同,活塞式内燃机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两种。
以水或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称作水冷式内燃机,而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则称作风冷式内燃机。
4.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还按其在一个工作循环期间活塞往复运动的行程数进行分类。
活塞式内燃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便对外作功一次,不断地完成工作循环,才使热能连续地转变为机械能。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四个行程的内燃机称作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而活塞往复两个行程便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则称作二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5.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可以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
仅有一个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单缸发动机;有两个以上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多缸发动机。
如双缸、三缸、四缸、五缸、六缸、八缸、十二缸等都是多缸发动机。
现代车用发动机多采用四缸、六缸、八缸发动机。
6.内燃机按照气缸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
单列式发动机的各个气缸排成一列,一般是垂直布置的,但为了降低高度,有时也把气缸布置成倾斜的甚至水平的;双列式发动机把气缸排成两列,两列之间的夹角<180°(一般为90°)称为V型发动机,若两列之间的夹角=180°称为对置式发动机。
7.按进气状态不同,活塞式内燃机还可分为增压和非增压两类。
若进气是在接近大气状态下进行的,则为非增压内燃机或自然吸气式内燃机;若利用增压器将进气压力增高,进气密度增大,则为增压内燃机。
增压可以提高内燃机功率。
目前,应用最广、数量最多的汽车发动机为水冷、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其中汽油机用于轿车和轻型客、货车上,而大客车和中、重型货车发动机多为柴油机。
少数轿车和轻型客、货车发动机也有用柴油机的。
以风冷或二冲程活塞式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为数不多。
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就不再有以二冲程活塞式内燃机为动力的轿车了。
发动机新技术有涡轮增压技术、机械增压技术、燃油直喷技术、可变气门定时技术、可变排量技术等。
涡轮增压技术是一种提高发动机进气能力的方法。
它通过采用专门的压气机,预先对进入气缸的气体进行压缩,提高进入气缸的气体密度,增大进气量,更好地满足燃料的燃烧需要,从而达到提高发动机功率的目的。
在不增加发动机排量的基础上,可大幅度提高功率和扭矩。
机械增压的压缩机直接被发动机的曲轴带动,它的优点是响应性好。
但是它本身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因此机械增压不能产生特别强大的动力,尤其是在高转速时,从而影响到发动机转速的提高。
它响应性好完全没有涡轮的迟滞现象,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输出源源不断的扭力。
燃油机直喷技术,是将汽油通过高压(约100大气压)供油系统将汽油直接喷到燃烧室内与空气混合、燃烧。
燃油直喷技术在电子喷射和控制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后,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市场。
与传统的多点气道喷射的汽油机相比,燃油直喷技术有四大显著的优点:能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未燃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因为燃油直喷技术避免了气道喷射汽油机在冷起动时燃油在气道壁面沉积的问题,且极大地提高了燃油与空气的混合程度,更为精确地控制了每个燃烧循环的空气与燃油的比例,从而达到缸内完全燃烧的目的;使汽油在燃烧室内雾化、蒸发,降低了燃烧室内空气的温度,从而增加了燃烧室内空气的质量;因汽油蒸发降低了充气的温度,使发动机设计师有可能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燃油直喷技术使发动机能很容易实现分层燃烧。
可变气门正时(VVT),是一种用于汽车活塞式发动机中的技术。
VVT技术可以调节发动机进气排气系统的重叠时间与正时(其中一部分或者全部),降低油耗并提升效率。
活塞式发动机通常通过提升节流阀来进气与排气。
提升阀直接或间接地被凸轮轴上的凸轮驱动。
在每个进气排气循环中凸轮驱动气门打开(升程)一定时间(重叠时间)。
气门打开和关闭的正时也十分重要。
曲轴通过正时皮带,齿轮或链条来驱动凸轮轴。
凸轮轴上凸轮的轮廓与位置通常是为特定的发动机转速而优化的,通常这会降低发动机在低转速情况下的扭矩和高转速情况下的功率。
VVT 技术能够使其根据发动机工况进行改变,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与动力。
在高转速下,发动机需要更多的空气。
但是,进气气门可能在所需空气完全进入前关闭,降低了性能。
另一方面,如果凸轮持续令气门打开较长时间,像赛车中的情况,在较低转速下便会出现问题。
持续打开的气门会导致燃料未经燃烧便排出发动机。
这样会降低发动机的性能并增加污染。
所以,比赛用发动机怠速不能过低;而民用车中2000 rpm左右的怠速是不常见的。
二、发动机相关术语点火系统,汽油发动机使用火花点火,采用磁电机和点火线圈来产生火花所需要的高压。
在现代汽车发动机中,点火正时受到发动机控制器(ECU)的控制。
火花塞,又称为火星塞或火嘴,火花塞大多数情况下是指汽油引擎的一个重要零件。
火花塞是安装在内燃机中燃烧室的顶端,大多原厂火花塞的电极材料由镍锰合金制成,如需更耐用和更佳的点火效果可用铂甚至铱制造。
火花塞是用于产生电火花以引燃压缩后经雾化的汽油和空气混合物的元件。
通常火花塞头部的中心接点由绝缘良好的线缆连接到产生高压的点火线圈,而火花塞的外壳接地并在前端焊接弯曲接地电极,与中心电极形成一个微小的空隙。
在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下,这个空隙间会产生电弧。
最早商用的火花塞设计专利是博世公司在1902年申请的。
它的出现使得内燃机的实现成为可能。
根据引擎的型号、性能、使用时的环境条件等等,所使用的火花塞的型号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例如同样功率的4行程汽油引擎与2行程汽油引擎的火花塞外观就大不一样。
内燃机通常可以按照点火方式分为“火花点火”和“压缩点火”(柴油机)两类。
前者需要靠火花塞产生的火花引燃燃料,后者则单纯靠压缩空气和燃料(柴油)的混合物产生的高温引爆燃料。
但有些柴油机也安装有加热燃料的预热塞(glow plug),帮助在寒冷天气中起动。
化油器(carburetor)是汽车、机车里发动机中的一个装置,其作用是利用较窄的喉部,加速引擎吸进的空气,产生文氏管效应将细管中的燃油吸出、雾化、和空气相混合,汽车的化油器通常包括燃油室、阻风门、怠速量孔、主量孔、空气节流喉管和加速泵等部分。
虽然化油器的构造简单、耐用、成本低廉,不过其供油精准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今严苛的环保法规,所以在近十几年发达国家(如欧美等)汽车市场上市的新车上,已经看不见化油器了。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汽车市场上市的一些廉价的新车上,还非常的普遍。
防冻剂,又称阻冻剂、抗冻剂,是防止液体凝固或组成过大的冰晶的物质。
在汽车上使用时,防冻剂除了要防止它们在高于引擎最低工作温度的温度凝固,兼防止冷冻系统的金属生锈。
1930年代前,甲醇是最流行的防冻剂,可是它的热容量和沸点都很低,而且时间一长,它的份量都渐渐因蒸发而减少。
1937年,开始使用乙二醇,其沸点高,使得它取代甲醇,直到现在仍流行。
其缺点是有毒。
丙二醇是没有毒性的防冻剂,它以甘油为原料。
1980年代Jack Evans发现使用无水的防冻剂——乙二醇及丙二醇的混合液,其沸点超过摄氏180度。
燃烧,使用时,空气流过化油器,携带汽油进入进气管。
在流经进气管、气缸和压缩过程中,汽油迅速蒸发,到压缩末期已成气态,与空气混合成均匀的可燃混合气。
这时点火系统提供瞬时高压电,在火花塞的火花间隙处打出火花,使该处微量混合气累积热量,提高温度。
当发展到缸内压明显上升时,形成明亮的火焰核心;然后传播,将缸内混合气烧尽,缸内压迅速上升。
混合气热量主要在火焰传播时放出。
分层燃烧,如果在低负荷下不减少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只减少汽油量,并使汽化的汽油集中于火花塞附近,形成可以着火燃烧的混合气,就可降低低负荷率时的油耗。
有些燃烧室分为主室、小室。
较浓混合气进入小室,由火花点燃;较稀混合气进入主室,由小室喷出的火焰点燃,可减少污染。
但在负荷率很低,主室混合气很稀薄时,仍须在减少进气量后才能点燃。
另一方案是在压缩末期,用喷油器将汽油喷入燃烧室内火花塞附近,在很低负荷喷油很少,无需减少进气量;在高负荷喷油较多,延长喷油时间,边喷边烧。
在低负荷时油耗降低30%以上,排污也很少。
分层燃烧可避免爆震,压缩比提高,并能采用广馏分的低品质汽油。
此种燃烧系统的问题是在变工况下难以可靠地点燃。
工作循环,汽油发动机可采用四冲程工作循环或两冲程工作循环。
两冲程工作循环优点,小型汽油机子通常都是两冲程的,常用在那些外置,高功率,低排量的摩托车、助力车、踏板车、卡丁车,以及一些园林用机器上,例如割草机、电锯等等。
因为简单的设计成本较低,又拥有很高的功率重量比(同样转速的发动机两冲程的每秒做功次数是四冲程的两倍),因此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很广泛。
至于在手持装置领域的应用上,两冲程循环的动力装置由于不需倚靠重力低落原理运作的机油储槽(oil reservoir,视需求有盘状、壶状等多种设计),因此在操作时不用考虑方向问题,而较适合需求。
两冲程工作循环缺点,排气高污染是两冲程循环的最大缺点;因为进气跟排气要在同时进行,废气中有可能会含有未燃烧的燃料,造成浪费燃油及空气污染。
除此之外两冲程循环的动力系统是倚靠额外添加的喷合油或预混润滑油(事实上就是已经混合好适当润滑油后一起销售的两冲程专用燃料)来进行发动机机件的润滑,由于这类润滑物质通常都比较难完全燃烧,因此也容易产生较严重的废气污染。
要解决这些缺点的方法是使用缸内直喷技术,可以让两冲程发动机的排气污染降低到与四冲程发动机相近。
四冲程发动机比两冲程的效率要高很多。
不过需要相当多的可移动零件以及更高的制造技术。
气缸排列,一般的汽油发动机包含1-6个气缸(直列型)或2-16个气缸(V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