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 说课

合集下载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汽车文化教案引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汽车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既反映了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需求,也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本文将从汽车的历史、设计、影响等方面探讨汽车文化的内涵和发展。

一、汽车的历史与发展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汽车的出现代表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

从最早的蒸汽汽车到内燃机汽车的出现,汽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汽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汽车设计与审美汽车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其设计和外观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汽车设计师通过对车身线条、车灯、车标等元素的精心设计,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汽车外观。

不同的汽车品牌和车型代表着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品味,从而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追求。

汽车的外观设计也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

例如,20世纪初的古典主义风格和20世纪中叶的现代主义风格在汽车设计中都有所体现。

此外,一些特定的汽车款式也成为了文化符号,例如福特T型车和大众甲壳虫等,它们不仅代表了一种时代,也成为了一种经典的设计。

三、汽车与生活方式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汽车的普及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和快捷,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安排和生活习惯。

其次,汽车的拥有也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人们通过拥有豪华汽车来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同时,汽车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自由和探索的精神。

驾驶汽车可以让人们自由地选择目的地和旅行线路,开启一段美好的旅程。

汽车旅行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

四、汽车与环境保护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使用量的增加,汽车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汽车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成为了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

《汽车文化》教案2

《汽车文化》教案2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汽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结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汽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各部位的图片视频:汽车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的视频资料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概念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基本结构的掌握。

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历史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

让学生理解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汽车品牌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汽车品牌的识别:标志、设计风格、技术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品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品牌的识别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汽车品牌的特点和差异。

2.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品牌的标志和设计风格视频:汽车品牌的历史和广告资料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品牌历史的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汽车品牌的特点和识别要素。

第三章:汽车设计与创新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欣赏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内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美观、实用、安全、环保汽车创新的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创新的意义和影响: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污染、增强安全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创新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创新的意义和影响。

3.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设计图纸和创新汽车的设计特点视频:汽车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设计原则的理解。

汽车文化教案武汉大学版

汽车文化教案武汉大学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类型、构造及特点。

2. 认识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

教学重点:1. 汽车的发展历程、类型、构造及特点。

2. 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1. 汽车构造及特点的理解。

2. 汽车环保问题的探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组汽车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引出课题:汽车文化。

二、新课讲授1. 汽车的发展历程(1)汽车的发明背景(2)汽车的诞生与发展(3)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2. 汽车的类型(1)按动力分类:汽油车、柴油车、电动车等(2)按用途分类: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等3. 汽车的构造及特点(1)发动机:汽车的动力源(2)底盘:支撑汽车行驶的基础(3)车身:保护乘客和货物(4)电气系统:提供动力和照明三、课堂讨论1. 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 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四、课堂小结1. 汽车文化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

2. 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类型、构造及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汽车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2. 引出本节课主题:汽车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1. 汽车对环境的影响(1)空气污染:尾气排放、颗粒物排放等(2)噪音污染:发动机噪音、轮胎噪音等(3)能源消耗:燃油消耗、电力消耗等2. 汽车环保问题的应对措施(1)提高燃油效率(2)发展新能源汽车(3)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控制(4)推广绿色出行三、课堂讨论1. 如何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 倡导绿色出行,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四、课堂小结1. 汽车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环保问题。

2. 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要关注汽车环保问题,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汽车文化》教学教案

《汽车文化》教学教案

《汽车文化》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汽车文化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提高学生的汽车知识水平。

3.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4. 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概述:汽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汽车结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基本结构。

3. 汽车设计:汽车外观设计、内饰设计、车身涂装等。

4. 汽车品牌: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的特点和历史文化。

5. 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和未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知名汽车品牌的特点和历史文化。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汽车设计创新和产业发展。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生产线,了解汽车制造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 实地考察:联系汽车生产企业,安排学生参观。

4. 网络资源:收集汽车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参观汽车生产线后的感悟和收获。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汽车概述,汽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第3-4课时:汽车结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基本结构。

3. 第5-6课时:汽车设计,汽车外观设计、内饰设计、车身涂装等。

4. 第7-8课时:汽车品牌,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的特点和历史文化。

5. 第9-10课时: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和未来。

6. 第11-12课时: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生产线。

7. 第13-14课时:小组讨论,探讨汽车设计创新和产业发展。

汽车文化说课课件

汽车文化说课课件

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汽车发展史 汽车构造
情境一 汽车是怎样
诞生的?
汽车是有那
几部分组成的? 情境二
世界经典名车、 车标赏析、 汽车知识荟萃
中国汽车之路、 现代汽车科技
你知道那些有 关汽车的知识?
情境三
你能预测未来汽 车的发展吗?
情境四
1、汽车的发展史
▪ 世界公认的第 一辆汽车
▪ 现代汽车
2、汽车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 汽车集科技、文化与时代感为一体,已成 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汽车不仅是现代 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是集钢铁、石 油、化工、电子以及纺织、建材等众多工 业产品于一身的当今世界“第一产 品”‘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为 此,我国将汽车工业列为我国经济的支柱 产业。本门课程集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 是我们汽修专业学生了解汽车行业的开始。
汽车文化说课
为什么?
1、汽车是怎样诞生的? 2、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是由谁设计制造的?背
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3、汽车编号代表什么意义?(例如宝马130、
730i、760i、730L;宝来1.4TSI等) 4、车标所蕴含的意义?(奥迪、宝马等) 5、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两位汽车巨人的住所
发动机
车身
电气设备
底盘
3、世界经典名车 4、车标赏析 5、中国汽车之路 6、现代汽车科技
三、如何学好本门课程
▪ 1、本门课程将采用“开放式教学”只一新 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 2、认真思考每一节课的内容,提出学生自 己的兴趣点所在,按照学生的意愿讲述本 门课程的内容。
▪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各种资料。 ▪ 4、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利用小组讨论法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第五章第一章:汽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 了解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 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业:1. 绘制汽车的基本结构图。

2. 收集有关汽车行业的新闻或文章,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制造商教学目标:1. 了解主要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2. 掌握汽车制造商的分布情况。

3. 了解汽车品牌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1. 主要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2. 汽车制造商的分布情况。

3. 汽车品牌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主要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2.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汽车制造商的分布情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汽车品牌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作业:1. 绘制主要汽车品牌的标志。

2. 收集有关汽车制造商的信息,了解其分布情况。

第三章:汽车类型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 掌握汽车分类的规则和标准。

3. 了解汽车类型的演变趋势。

教学内容:1. 汽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 汽车分类的规则和标准。

3. 汽车类型的演变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展示汽车分类的规则和标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汽车类型的演变趋势。

作业:1. 绘制汽车不同类型的图片。

2. 收集有关汽车分类规则和标准的信息。

第四章:汽车设计与制造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2. 掌握汽车制造的基本流程。

3. 了解汽车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汽车文化 教案

汽车文化 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汽车文化教案引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汽车文化是指与汽车相关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汽车设计、汽车生产、汽车使用、汽车赛事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汽车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一、汽车设计与美学汽车作为一种艺术品,其设计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汽车设计师通过外观造型、内饰设计等方面的创新,为汽车赋予了独特的美感。

例如,法拉利的流线型外观和兰博基尼的独特造型,都展现了汽车设计的美学价值。

汽车设计不仅追求美感,还要考虑实用性和安全性,这使得汽车设计成为一门复杂而又有挑战性的艺术。

二、汽车与社会文化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汽车的品牌、型号、颜色等都成为了人们身份、地位和个性的象征。

例如,豪华汽车代表着财富和地位,而环保型汽车则代表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关注。

汽车文化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爱好自驾游的人们经常组织汽车旅行,享受自由和探险的乐趣。

三、汽车与经济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钢铁、化工、电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

同时,汽车销售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汽车文化的兴起,使得汽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四、汽车赛事与竞技精神汽车赛事是汽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竞技精神的体现。

赛车运动不仅考验车手的驾驶技术和反应能力,也考验汽车的性能和稳定性。

赛车运动的激烈竞争和高速冲刺,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汽车赛事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推动汽车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

五、汽车与环境保护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文化也开始关注环境保护。

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环保型汽车,采用新能源技术和低排放技术,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同时,一些城市也推行汽车限行政策,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汽车文化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促使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汽车文化说课稿

汽车文化说课稿

《汽车文化》说课稿本次说课的课程是《汽车文化》课,说课过程中将由一下6个方面展开: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教学特色来展开的。

一、课程定位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汽车文化》授课对象:汽车工程系各专业一年级学生课程定位: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作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先导作用。

课程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课程开设依据:汽车文化知识在就业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汽车营销与保险、汽车装饰美容、汽车机电维修等岗位上。

先修后修课程:《汽车文化》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前续铺垫就非常有限。

汽车文化与汽车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同期开设,是汽车专业基础课。

随后的后续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营销。

汽车电器等专业课。

《汽车文化》在整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体系作用,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专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更负有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责任。

培养目标质量:职业能力目标: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的信息。

能不断积累汽车文化方面的知识,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具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汽车发展历程,掌握汽车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

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及品牌含义、车标含义。

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了解现代汽车技术以及未来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素质目标:具有对汽车专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以便适应汽车行业需求。

二、课程设计设计思路:贯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准绳;遵循“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强化应用”的原则。

课程内容包括认识汽车文化、汽车发展历程、著名的汽车公司及汽车品牌、汽车技术、汽车娱乐、汽车花絮。

课时分配如图表所示对于课程中出现的重难点,分别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保证基础,突出重点,特别是在概念的引入上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增强实践性教学。

灵活采用小组讨论演讲、个人学习汇报、小组比赛等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3.3
建立多元化考 核评价体系, 采用注重实际 能力的考核方 式,注重学生 学习过程的监 控和评价。实 行平时考核成 绩、期末考试 成绩相结合的 评价方式。
考核方式
学习效果评价
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
学习态度 课堂表现
理论考试
考前情况
作业情况
60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40Leabharlann 四、教学资源(3)情感目标
1)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具有责任意识、团队意识 1)能够表述各种汽车的类型、特 与协作精神; 点; 3) 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 2)能够清楚表述现代汽车的总体 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道德 构造; 等意识,能遵纪守法; 3)能够识别汽车发动机、底盘、 4)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 车身各总成,表述各总成的作用、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类型、组成; 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4能够识别世界和中国著名汽车 5) 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公司的品牌、商标; 的工作作风。
汽车之家 /
1 1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4.3
实训条件
实验场所
412汽车文化馆
仿真模拟实验室
实验设备
整车等需要的实践设备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第五部分
1 2 3
课程评价
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特色
5.1 教学效果
1、教学评价 校外、校内、行业评价: 4S店对本课 程给予一致肯定和好评,认为课程建 设已有相当成效,并与我院合作建立 宿迁泽达宝马学院。 学生评价:在校生对《汽车发动机构 造与维修》课程的评价,学生普遍反 映良好,从师资水平、实训设备、师 德等方面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2.社会评价 学生参加劳动部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 资格证书考试并获得初级、中级职业 资格证书,取证率100%。
1 2 3
教材选取
参考网站
实训条件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4.1 教材选取
本课程教材 《汽车文化》 汲羽丹 主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 版社 理实一体化规划教 材

4.2
网络教材
汽车维修知识 /
1
1
1
汽车维修技术 1 /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汽车外型与色彩
汽车的地位和作 用
中国汽车厂商和 品牌
汽车竞赛
世界著名汽车城
未来汽车
重点
难点
第三部分
1 2 3
教学实施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课程考核
3.1
教学方法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 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发 现法
案例教 学法
反思法
情景式 教学法
有限。汽车文化与汽车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
同期开设,是汽车专业基础课。随后的后续课程
有汽车构造、汽车营销。汽车电器等专业课。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1.4 课程目标
总目标
(2)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有汽车文化、汽车地位和汽 车发展历史的知识
2)具有汽车外形与色彩、世界、 中国汽车公司与商标的知识 3)具有汽车名人、汽车运动的知 识 4)具有汽车公害、汽车未来发展 的知识。
汽车营销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汽车文化
陈金伟 2015.10.10
说课流程
一、课程设置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四、教学资源 五、课程评价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第一部分
1 2 3
4
课程设置
开课依据
课程简介
前后课程 课程目标
1.1
开课依据
汽车文化知识在就业中应用广泛,
尤其是在汽车营销与保险、
汽车装饰美容、汽车机电维修等岗位上。
1.2
Company Logo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汽车大类
开设学期: 第1学期
课程简介
学分:2
学时:32 周2进度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课程名称: 汽车文化
1.3
前后课程
先修后修课程:《汽车文化》是一年级
第一学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前续铺垫就非常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第二部分
1 2 3
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
教学模块分配
重点与难点
2.1 课程设计
技术 人文
(1)汽车类型 (2)汽车构造 (3)基本性能 (4)汽车新技术
(1)汽车发展史 (2)品牌文化 (3)外型与色彩文化 (4)社会影响
通过汽车技术文化和汽车人文文化两条主线
2.2
教学模块分配
教学效果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5.2 学生学习效果
选用的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上 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学生经老师 在课堂上的点拨,再加上各方面的案 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与专业内容的紧密结合 例分析,基本上都能够掌握实际工作 中所需的知识。
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会更强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5.3 课堂特色
课堂特色
工学结合:满足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服务 泉州,辐射海西。 教学相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增 长知识、教师积累经验。 实操巩固:多种教 学方法、多种考核方式、师生教学互动。 应用于实践:感受汽车文化、分析汽车文化、 运用汽车文化。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车辆系
3.2 教学手段



理论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将文字、 图片、视频、动画有机融合,内容形象逼真,课堂 气氛活跃、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增强教学效果。 认真思考每一节课的内容,提出学生自己的兴趣点 所在,按照学生的意愿讲述本门课程的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各种资料。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利用小组讨论法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