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尺度
二、课业方案
三、汽车文化实践教学装备尺度
四、实施建议
、资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步履导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合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车标、图片、汽车杂志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查询等;
的效果,建议每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15~20个学生,学生分组控制在4~5人/组;
4.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操纵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5.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调控作用。

教师评价内容:要不雅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情况,给出总体评价和改善定见。

6.学习资源如下:
〔1〕人民交通出书社的汽车文化〔屠卫星,2005〕、
〔2〕
〔3〕
7.教材在实际使用中,要以实际的师资、学生、场地和设备等条件进行调整,并结合汽车开展与地位的实际、具体学习任务对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点窜。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汽车修理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汽车演变、汽车行业现状与发展、汽车品牌与造型、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汽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 .依据汽车修理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汽车演变、汽车发展等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 .依据课程目标,以及汽车修理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汽车行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 .以汽车发展、汽车品牌、汽车造型、汽车新技术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汽车发展、品牌文化、汽车造型、汽车新技术等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职业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 .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能区分汽车品牌的类型及含义。

2 .能正确描述汽车史话、趣闻及名人轶事能正确理解名车、车标及赛车的特点。

3 .了解汽车车身造型和汽车色彩,能正确描述典型汽车造型的风格。

4 .了解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以及与节能环保的关系,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安全要求。

5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职业规划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职业品质。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附件《汽车文化》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401001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制定人:制定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一、适用对象中职一年级二、适用专业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机械基础》(1401002),后续课程有《1401004》(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汽车资源等资料,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1.知识目标(1)能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2)能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3)能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4)能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5)会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技能目标(1)能识别各类汽车的能力;(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3.素质养成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的意识,提高学生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4、证书目标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五、参考学时与学分1.学时96个2.学分6个六、设计思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分析专业核心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与能力负载点,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按知识和科学逻辑顺序整合,确定学习典型学习任务。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本课程属于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汽车专业职业认知阶段的课程。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认知的培养。

本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功能是传授汽车常识,普及使用维修知识,激发专业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汽车的鉴赏能力,促进职业意识形成。

通过40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接触到与汽车和汽车工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专业入门课程,是一门概括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课程精要的导学课程。

(二)设计思路为了使学生对汽车及其相关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讲授汽车的发展史,分析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介绍汽车的基础原理及各类技术变化、汽车环保知识、品牌文化、车标识别、赛车运动、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专业的发展等,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参观、资料查询、辩论、制作海报、竞赛等活动来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热爱本专业,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化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汽车文化课程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汽车知识视野,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运用汽车的意识,发展行为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汽车发明及发展过程;(2)辨识国内外著名汽车品牌、汽车公司与商标、车型、汽车名人;(3)了解汽车基础知识;(4)了解汽车所用能源种类及各种不同汽车能源的特点;(5)了解本专业对口就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包括经营宗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等;(6)了解企业岗位分工及职责;(7)了解汽车服务行业的职业发展、汽车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和技能要求。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文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文化【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课程性质《汽车文化》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汽车类别,熟悉汽车发展历史,增加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2.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输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汽车运输类专业汽车文化常识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课程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了解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知道汽车发展历史、汽车企业家、汽车品牌、汽车色彩、汽车运动、汽车污染、未来汽车知识。

知识目标:1)能讲解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品牌、汽车运动、汽车色彩、汽车污染等相关汽车文化知识进行2)能正确辩证汽车编号3)能对演讲稿、说明文、手抄报、路线图、汽车商标等相关文案进行写作、创作;4)能够分小组讨论、制定任务完成方案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2)具有较强的表达和写作能力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4)具有网上检索资料的能力素养目标:1)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3)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与生活态度;4)依据7S管理的要求,培养学生安全、规范的操作习惯4.课程内容和要求5∙实施建议⑴教材编写1)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材,将本专业知识分解成若干任务进行学习。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汽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本课程属于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汽车专业职业认知阶段的课程。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认知的培养。

本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功能是传授汽车常识,普及使用维修知识,激发专业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汽车的鉴赏能力,促进职业意识形成。

通过40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接触到与汽车和汽车工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专业入门课程,是一门概括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课程精要的导学课程。

(二)设计思路为了使学生对汽车及其相关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讲授汽车的发展史,分析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介绍汽车的基础原理及各类技术变化、汽车环保知识、品牌文化、车标识别、赛车运动、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专业的发展等,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参观、资料查询、辩论、制作海报、竞赛等活动来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热爱本专业,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化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汽车文化课程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汽车知识视野,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运用汽车的意识,发展行为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汽车发明及发展过程;(2)辨识国内外著名汽车品牌、汽车公司与商标、车型、汽车名人;(3)了解汽车基础知识;(4)了解汽车所用能源种类及各种不同汽车能源的特点;(5)了解本专业对口就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包括经营宗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等;(6)了解企业岗位分工及职责;(7)了解汽车服务行业的职业发展、汽车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和技能要求。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授课对象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2. 参考课时40课时,理论教学课40时。

3、课程性质《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修理与运用专业的课程体国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中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本课程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二)技能目标1.具备识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情感态度目标1. 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规范和道德。

1《汽车文化及概论》课程标准

1《汽车文化及概论》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及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制定课程标准依据1.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实施“工作导向、能力渗透、专门化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为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4.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级)》。

5.《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6.中车行“1+X”职业技能考核标准。

三、课程性质与定位《汽车文化及概论》作为专业基础课,以学生所感兴趣的汽车为载体,从专业的角度去了解汽车。

本课程以以下项目为载体,设置学习情境:汽车的概念与分类、汽车的发展史、国外著名汽车集团及商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基本结构、车辆识别代号与使用性能指标、赛车运动与著名车展、汽车常用材料与选购、汽车消费服务与汽车交通法规、现代汽车新技术等项目。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汽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热情。

四、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了解汽车发展史、汽车工业概况、国内外汽车品牌含义;(2)掌握汽车总体结构、分类与性能;(3)掌握汽车的常用运行材料,学习如何选购汽车;(4)对新车及二手车的选购流程有所掌握。

2.知识目标(1)熟悉汽车的基本性能指标,能识别国内外知名汽车的类型、产品型号和代码;(2)对汽车各构成系统有所掌握,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用;(3)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4)了解汽车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6)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7)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3.素质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的意识,提高学生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遵守职业道德与法规、养团结协作意识,培养自学、创新、应变能力,培养工匠精神,养成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制订单位: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021030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学时:32 学分:2.0
编写执笔人:完成日期:2011年6月
审核小组:机电工程系系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11年6月
审批人:审批日期:2011年8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限修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

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与配件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目标:
1、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2、了解世界经典名车;
3、认识世界著名汽车公司车标;
4、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
5、了解汽车运动;
6、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7、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单元一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诞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2)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汽车萌芽阶段,了解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柴油机的诞生;了解汽车在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的发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汽车诞生,汽车的发展。

难点:汽车发展历程。

(2)单元二世界经典名车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董老爷车、经典跑车、现代超级跑车、世界主要汽车公司名牌轿车、名牌商用车等方面的知识。

2)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古董老爷车的品牌与式样,了解经典跑车的品牌与式样,了解现代超级跑车的品牌与式样,了解名牌轿车的品牌与式样,了解名牌商用车的品牌与式样。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跑车,名牌轿车,名牌商用车。

难点:著名跑车、轿车和商用车的名称和生产商。

(3)单元三世界著名汽车公司车标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欧洲著名汽车公司车标,美洲著名汽车公司车标,亚洲著名汽车公司车标。

2)学习目的和要求:
能够认识欧、美、亚洲等国著名汽车公司车标及其品牌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著名汽车公司车标及含义。

难点:汽车集团所拥有的车标及相互间的关系。

(4)单元四汽车知识荟萃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分类,汽车的总体构造,汽车的相关知识,汽车公害与环境,汽车召回制度,汽车收藏。

2)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汽车分类与总体构造,了解汽车国际组织、五大国际车展及世界著名汽车城,能够认识汽车公害与环境的问题,了解汽车召回制度和汽车收藏。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汽车分类,汽车的总体构造。

难点:汽车的总体构造。

(5)单元五汽车运动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运动起源与种类,汽车运动著名比赛、车手和车队。

2)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汽车运动起源,了解汽车运动种类,了解汽车运动著名比赛、车手和车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汽车运动著名比赛、车手和车队。

难点:汽车各种比赛之间的特点和区别。

(6)单元六中国汽车之路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汽车的创业,中国汽车的发展,中国汽车的未来。

2)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理解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用意。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汽车的创业、发展和未来。

难点:中国汽车的发展。

(7)单元七现代汽车科技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电子化,汽车网络化,汽车智能化,清洁能源与汽车新材料。

2)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汽车在电子化、网络化方面的新技术,了解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汽车技术,了解汽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应用方面的前沿科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汽车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汽车新能源与新材料。

难点:汽车电子化。

课时分配表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4.2教学方法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4.3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

学期考查可采用试卷考试,或者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技术、汽车发展史、汽车造型、车标、赛车、名车名人、民族品牌、产业政策等方面写一篇汽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的文章。

4.4推荐教材:
[1]《汽车文化》曲金玉任国军机械工业出版社
[2]《汽车文化》陈开考浙江大学出版社
[3]《汽车文化》帅石金清华大学出版社
继续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