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合集下载

从池莉看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从池莉看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从池莉看新写实小说的特点作者:李红梅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6期摘要:新写实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活跃在中国文坛的文学创作热潮。

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文坛上“先锋文学”、“伤痕文学”沉寂,新写实小说应运而生。

以《烦恼人生》在文坛占据一席之地的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关注小市民的日常生活,重点展示他们的烦恼人生,用细腻的笔法与热忱再现生活的真实面目,在描写苦难的同时也透露出了其中的温暖。

关键词:池莉;新写实小说;特点;烦恼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池莉、刘震云、方方等一系列为代表的作家相继发表了贴近市民生活、言说世俗窘迫的作品,掀起了文学界新写实主义的热潮,在获得民众支持的同时掀起了评论界的评论热潮。

新写实主义小说在大的方向上仍可归于写实主义流派,但在写实的基础上,无论是取材、叙事、情感均呈现出一种不同的格调。

1987年,池莉在《上海文学》第八期发表《烦恼人生》,随着国内几家权威刊物的转载她在文坛一炮而红,相继发表的几部作品也备受好评,成为新写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池莉作品的解读分析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1987年前后,中国的小说形式慢慢发生着变化,一批新的作家和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其中包括池莉的《烦恼人生》(《上海文学》1987/8)、方方的《风景》(《当代作家》1987/5)、刘震云的《塔铺》(《人民文学》1987/7)等,张韧将这一股文学潮流称为“新写实小说”,“它不仅与现代派与寻根小说,而且与传统现实主义有了根本意义的区别性。

所以,与其说它是现实主义的‘回归’或‘后现实主义’,不如按其自身特点称它为‘新写实小说’。

”[1]其后《钟山》杂志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一称谓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新写实小说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对生活的还原,直面现实人生,借鉴了诸多流派优越之处。

池莉,武汉人,新写实小说代表人物,自1987年在《上海文学》第八期发表作品《烦恼人生》在文坛立足。

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作者:杜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2期摘要:池莉的《烦恼人生》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新写实小说在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烦恼人生》的分析来解读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池莉;《烦恼人生》;新写实小说;特征分析作者简介:杜娟,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005-01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股创作潮流,其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新写实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方方的《风景》、《桃花灿烂》、刘震云的《塔铺》、《一地鸡毛》等。

下面本文就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例来分析透视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一、内容上,选取小人物的生活,还原生活的本真面貌。

新写实小说在内容上摈弃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强烈的政治色彩,瓦解了文学的崇高光环,力求还原生活的本真本相,大多是对平凡人生活的庸俗、客观的描写,表现的是一种普通大众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

池莉的《烦恼人生》描述了武汉的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琐碎生活。

小说以“流水账”一般的形式叙述印家厚如何为早晨上厕所、挤公共汽车、吃早点、发奖金、接待日本人参观、给自己父亲和老丈人买生日礼物、支付昂贵的菜金、儿子就近入托、黑白电视换彩电等等事情而烦恼。

作品所叙述的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既未被理想化,也未被丑化,是对现实生活的还原。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强调作家应该“泡在生活的原汤汁里,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不要矫情,不要造作,不要取悦于谁,更不要屈服于谁,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历史,感受这个世界,感受人类的欢乐和呻吟,也感受自己生命的流程。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浅析池莉小说的特点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浅析池莉小说的特点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浅析池莉小说的特点
陈献兰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家》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关注城市底层市民的庸常生活,表现普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揭示他们卑下的地位和坎坷的命运,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
乐趣,肯定他们的世俗欲望和世俗追求,用各种艺术手段去表现小人物的"烦恼人生".她的作品被称作是"过日子"小说.本文试从小人物的烦恼、婚姻爱情两方面去分析
池莉小说的特点.
【总页数】3页(P171-173)
【作者】陈献兰
【作者单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俗雅之间:世俗人生的诗性消解与重建r——评池莉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J], 崔金巧
2.也谈池莉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J], 祝一勇
3.街谈巷语隐瑶光——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对话性探析 [J], 王昭鼎
4.承袭、断裂与重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修辞艺术 [J], 姬玉侠
5.“小人物”与“大世界”——读池莉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J], 康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_烦恼人生_看池莉新写实小说的思想意识

从_烦恼人生_看池莉新写实小说的思想意识
。 。



他 们 的 改 革 意 识 参 政 意识 以 及 对人 生 哲 理 的
, ,
, 。

,
她 说 我 们在 做 着 同 一 件 事 少 骂 娘 多 做 事 让 现 状 在 一 件 件 的事 情 中得 到 改 即使


,
善 普 通 人 的 信 条 就 是 这 样 一一 我 们 不 可 能 主 宰 生 活 的 一 切 但 却 竭 尽 全 力 地 去 做
,
#

《 》 中 引 用 了 北 岛 的 一 首 诗 《生 活 》 烦 文

,
∃ “



是 的 谁不 是 生 活在



,
纵 横 交 错 的 网 中 % 北 岛揭 示 了 生 活 的 一 个 方 面 但作 者 又 从 印家厚 嘴 中 说 出生 活 是 梦
,
#
人 生 还 有 理 想 还 有 追 求 更 反 映 了 作者 对 未 来 的 向往 人 们在 网 中 生 活 一切 烦 恼 都 在 梦
惑 与 烦恼 在 新 的一 天 赢 得 新 的希 望
,

,
,
池 莉在 谈及 创 作 《烦 》 的体会 时说 只 是写 出人 生 的


烦 恼 是 不 够 的 还 要 写 出 被 平 庸 的 外表 和 平庸的 生活 方 式 掩盖 着 人 们的 那些 忍 耐力 对 整
个 国 家 的 变 化保 持 着 那 种 高 度 的 敏 感 真知 灼 见
,
象 印家 厚这样 的 人 社会 上 比 比 皆是 他 能 自我 忍 耐 因 为 他 对 明 天 充满
, # ’ ,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浅析池莉小说的特点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浅析池莉小说的特点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关注城市底层市民的庸常生活表现普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揭示他们卑下的地位和坎坷的命运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乐趣肯定他们的世俗欲望和世俗追求用各种艺术手段去表现小人物的烦恼人生
维普资讯
20 0 6年 3月
社 会科 学 家
S oCI S AL CⅡe NTI T s

要: 池莉是新 写实小说 的代表 作 家, 她关注城 市底层 市 民的庸常 生活 , 表现普通 小人 物的喜怒 哀乐 , 揭示
他们卑 下的地位和坎坷的命运 , 尊重他们 的生活态度 和生活 乐趣 , 定他 们的世俗欲望和世俗 追求 , 肯 用各种 艺术手 段去表现 小人物 的“ 烦恼人 生”她 的作品被称作是 “ 日子” 。 过 小说。 文试从 小人 物的烦恼 、 本 婚姻 爱情两方面去分析

小说” 的文学创作现象 。 ‘ “ 新写实小说 ’ 的是以抽掉 指 小人物的“ 烦恼 人生 ” 了启蒙意识和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写实手法 , 14 对 99 年 以后 中国人 生存 状 态进行 客观 叙 述 的小说 。 ”新 写 在日 常性和世俗化的“ 烦恼人生” 面前 ,新写实小 “ 中的人物普遍表现出对理想主义的厌弃 , 对激情和 实小说取消了作家的情感介入 , 以一种“ 零度情感 ” 来 说” 浪漫生活的拒绝 ,对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 的情结的摒 反映现实。 新写实小说把生活现象本身当作写作 的对 象 , 品也不再刻 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 , 作 而是 弃, 而无可奈何地认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现存秩序。 关 注人 的生存 处境 和生 存方 式 , 生存 中感 性 和生 理 及 池 莉 的小说 特别 青 睐 于普 通人 生 存境 况 , 她 而 于 层次上更为基本 的人性 内容 , 其中强烈体现出一种 中 言 , 印家厚 、 吉玲 、 李小兰等便是构成“ 芸芸众生” 的分 子, 他们不会有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英雄气慨 , 但 国文 学 过去少 有 的生存 意识 。 8 年代中后期 , O 池莉的小说“ 人生三部曲” 一 他们的一举一动 , 一 他们 的一颦一笑 , 能使世界充满 了 使漫长 的人生有滋 有味 , 有情有义。 在作者笔 《 烦恼人生》《 、不谈爱情》 太阳出世》 和《 的相继问世 , 生 机 , 下 ,直接 以平淡 的琐 碎叙 述呈现着生活的感性原生 使她成为 8 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的 O 小说 大 多取 材 于百 姓 的 日常 生活 , 呈现 一 种 生 活 的本 态 , 直接展现 日常生活 的本象。 图以小人物的 自身 试 真状态。 采用冷静客观的叙述态度去表现市民家庭生 心理去感受世界 , 让人们从琐 屑而平凡 的生活 中去咀 活 , 映 下层 人 民 的生 活压 力 和精 神状 态 , 绘各 具 嚼人生 的酸甜 苦辣 。 反 描 特色 的当代男女在时代大潮中的喜怒哀乐 , 用细腻平 池莉在《 太阳出世》 出版后记中就说过“ 作家有责 通过小说唤醒周 围的人让 实的语 言来记 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生故事。 在她的 任让越来越多的人读小说 , 小说里 , 没有“ 英雄 ” 普通人” 和“ 的对立 , 没有超凡脱 他们觉得生活是不是应该更好一些 , 让他们在 日常生 俗的“ 神圣” 原则 和精神意志。 池莉对 于市 民生活 、 活 中更 文 明一些 。 要 让读 者接 受 你 的劝 告 , 就 必 市 而 你 民文化心理有着充分的理解和理解 中的同情。 在她的 须很亲切地接近他们 , 深入地表现他们 的生活 , 目的 小说 中,过 日 ” “ 子 成为 目的 , 无论 日 常生活是诗性 的 是使整个人类 的素质得到提高。 ”难怪池莉那么津津

浅析池莉笔下的现代女性形象

浅析池莉笔下的现代女性形象

浅析池莉笔下的现代女性形象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直接把自己臵身于市民的生活之中,表现凡俗人生,因作品贴近民众而得到人们的喜爱。

池莉创作的艺术个性还在于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以其自身的体验和敏锐的感受为基础,通过描述一些世俗生活中的婚姻爱情,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异、光彩夺目、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为我们了解当代女性的心理状况打开了一扇窗户。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有着传统女性所没有的勇气,竭尽全力去寻找自己生存和爱的权利,用女人的智慧告诉男人们爱的神圣、纯洁。

由此,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更具有独立的人格、思想和行为准则,这是池莉作品中女性形象系列中最引人注目,最具光辉的现代女性形象。

一、拥有现代爱情的现代女性。

从池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女性社会意识的变化,使她们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女性地位发生的巨大变化,女性的自主意识也大大提高,女性开始独立的确立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她们敢于主动追求自己所向往的婚姻爱情,敢于和不平等的婚姻爱情进行抗争。

同时,在她们身上少了几分坚忍和宽容,多了几分泼辣和直率。

对待所爱的男人她们不再等待,对待背弃她们的男人她们也不再宽容!这既是女性形象发生巨大变化之所在——拥有现代爱情的现代女性。

二、争取爱情的现代成长女性。

在池莉描绘的女性角色中,她们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敢爱敢恨。

她们不再像细腰、明月好、丁老太那样一味地用自己生命去等待一份神话般的爱情,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使这种神话般的爱情融入世俗社会变为现实。

冲破一切压力迎爱而上,争取自己认为应该争取的,这类女性是池莉的女性形象系列中最引人注目的最具光辉的形象。

如《一去永不回》,把年轻女性在恋爱中的果敢演绎到极至,彻底否定了传统女性在爱情上的含蓄与羞涩。

三、敢爱敢恨的现代知识女性。

自从有了小说,女性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中,并以固定的、模式化的形象被读者认知,即:两类截然相反的形象——“天使”与“妖妇”。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


这天晚上吃饭,老婆用微波炉烤了半只鸡,又让 小林喝了一瓶啤酒。啤酒喝下小林头有些发晕满 身变大。这时小林对老婆说,其实这世界上的事 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 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蛮舒服。这天 夜里,他睡得很死,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 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 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又梦见黑压压无 边无际人群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他们吧!”
三、艺术特征(重点)
创作特征概括:
陈晓明 观点, 教材第 178页
陈骏涛: 生活原生 态,人物 深层意识, 叙述态度 变化。
王干:还原 生活本相 , 从情感的零 度开始写作, 作家与读者 的共同作业。
季红真:个体人 生现实境域视角, 注重人性深度, 回归故事,消解 性格。
(一)关注人类生存本相
二、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强烈的无处 (一)女人也是人(五四至80年代) 不在的性别 意识
忽视性别差异, 女性人物雄化

(二)女人就是女人(90年代)
以女性性别身份为荣成为写作时尚

(三)女人和个人相互支撑(世纪之交)
女人比男人更具有个人性
三、“新女性小说”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


(教材第 181—183 页)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它还原生活本原,以
“生活流”的叙事为我们展现了小林的琐
碎家庭生活。买豆腐、换单位、辞保姆、
买“爱国菜”、卖板鸭、上班、入托、偷
水等等等等,一件件鸡毛蒜皮的事情反映出
社会普遍的混世哲学。

《一地鸡毛》所论的混世哲学,其实是一种 吃人哲学。反复阅读,我们就会发现现代都 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无奈。人们像蚂蚁一 样,过着庸常的生活,在庸常的生活中堕落麻 木。“哀莫大于心死”,可是,文本在无奈中 却没有透露出悲哀。这样的生存状态和心 死有什么两样。小说的混世哲学是怎样蚕 食人的精神的呢?

论池莉的创作

论池莉的创作
novel”.She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0 today’S literary world of China
and

large
number of her novels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new realism novel’i In 1990s’ Chinese literature,there
可以说许多时候只是出于一种“无意识”。
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由化在经济领域迅 速蔓延,城市里的商业经济发展很快,小商小贩遍地都是,为了生计,市民农民都变得 越来越实际,空洞的理想逐渐被抛弃,大家都盯着“钱”,因为“钱”可以分担起他们 的艰难。农民进城打工成为全国各地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中国经济领域里一道最为朴素 而绚丽的风景。这是一群生活艰辛的下层民众,这个由市民和农民组成的庞大社群是整 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国社会的浩荡大军。而他们的生活,就成了新写实小说生长


本文以池莉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她的几部代表作,进一步说明池莉作 为市场化时代与市民文化之崛起的代表性作家的时代印记、基本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中独 特的价值。 纵观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新写实小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在“新 写实小说”的众多作家中池莉可为其代表,她的小说均取材于有着特殊格局和习俗的武 汉,主要再现小市民的生活和情感,特别是她在小说中宣扬了一种生命哲学,那就是只 要有能力、有勇气在任何处境中都能生活下去,那就是强者。表现形式一扫过去小说创 作的框框,使她成为“新写实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当今中国文坛做出了不小的 贡献,其创作的一大批小说也是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 出现了转型和分化的倾向,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池莉等一大批新写实作家的转向,新写 实小说作为一个曾经的文学流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流散。我们之所以通过选取并分析池 莉的创作,探讨新写实小说形成、发展和流散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包含的诸种问 题,就是基于池莉小说创作对于“新写实小说”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即使这 种特殊意义也许是完全无意识的。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对池莉的小说创作展开论述,通过对池莉几部代表作的分析,进 一步阐述了池莉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其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池莉;新写实主义;创作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莉的小说:崇高退场后的凡俗人生
一、解崇高:“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崇高是个历史久远的审美范畴,即郎加纳斯的《论崇高》——康德——黑格尔——俄苏文学批评家——中国革命现实主义。

崇高的解体是“革命现实主义后”的征兆,在创作上就表现为对精神性、理想性、超越性的全面怀疑。

池莉的重点不在“普通”,而在于“小”,她要用这“小”来抹平英雄与凡人的区别,抹平精英与大众的区别。

她所强调的事实背景就是小市民的凡俗人生,而“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则是依附在这一事实背景上的人生理念,她的不少作品正是因为这二者的结合而促使革命现实主义崇高理念的瓦解。

“微小”的才是最普遍的(不是普通),对微小抱以理解、同情、抚慰乃之于嘉许这是池莉的作品赢得芸芸众生以至文界精英“普遍”青睐的个中奥秘。

将这一策略付诸小说创作,就叫做“仿真”。

“仿真”就是“通过逼真的诱导”,提供某种“事实背景”,敲出你心底的那个“小”来,以驱逐“没有事实背景的激情与崇高”。

要说写日常生活的卑微,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堪称新写实小说中的“三绝”。

就审美旨趣而言,新写实小说家与革命现实主义最大的区别之一,或许就是着意去表现日常生活的卑微性,以此来化解革命现实主义的崇高感。

卑微是人的一种处境,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感受。

新写实小说的突出成就就是写出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卑微感。

卑微是一种处境,更是一种精神状态。

如果说崇高总是意味着对某种困境、某种强大的力的超越的话,那么卑微则是对困境的屈从或无奈。

《烦恼人生》主要是写卑微的烦恼的。

二、反浪漫:“不谈爱情。


池莉用她的“人生三部曲”告别了她早年的浪漫,并一再把浪漫撕开给人看。

这也就是说在俗世中、在芸芸众生中,谈论爱情就要先谈物质基础,而谈论特质基础,显然又不(像)是在谈爱情,因此干脆就“不谈爱情”。

这好象就是池莉那些“不谈爱情”的“爱情小说”的内在逻辑。

她循着这个逻辑把两性关系的各种形式同爱情逐层剥离开来,把性爱中的物质性同精神性剥离开,最后完成对古典爱情的解构和放逐。

首先是初恋与爱情无关。

其次是婚姻与爱情无关。

池莉对于现实中的爱情原则有一种很实在而简单的理解,那就是在特质上建立起来的“对等原则”——物质对等和精神对等。

池莉的小说一再从正反面告诉人们,逃离爱情才是聪明之举,才能“好好过日子”。

三、后启蒙:“你以为你是谁。


“后启蒙”不是一个文化思想分期的概念,即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启蒙主义之后”的意思。

“后启蒙”就是有别于而又针对着启蒙而来的一种视野、态度和话语方式。

池莉对精英理念的偏离首先是针对着被整合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精英理念,这也就是池莉经常说的“撕裂”的那一部分,其中包括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等,亦即构成革命现实主义的那些中心性理念,这从池莉写的那些历史小说或“沔水镇小说”中看得很清楚。

至于她的都市故事则在瓦解正统理念的同时,把嘲谑的笔触更多地指向了精英理念及其人格化的代表——知识分子。

置身于“后启蒙”的语境中,最令知识分子自惭形秽、无地自容的发问是“你以为你是谁?”
早就有评论家发现,在池莉的小说中但凡知识者与小市民发生冲突,池莉总是站在后者一边,而前者总是一败涂地。

如果说古希腊先哲提出的“认识你自己”曾成为发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口号的话,那么“你以为你是谁”则无愧于成为这一口号的“后启蒙”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