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2曝气池设计计算.doc

(最新整理)2曝气池设计计算.doc
(最新整理)2曝气池设计计算.doc

第二部分:生化装置设计计算书

说明:

本装置污水原水为石油炼制污水、生活污水,要求脱氮。污水处理时经隔油、LPC 除油、再进行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工艺。根据处理要求选用前置反硝工艺——缺氧(A )、一级好氧(O 1)、二级好氧(O 2)三级串联方式,不设初沉池。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一级好氧装置的曝气池、二沉池及污泥回流系统。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 水周边出水. 1. 沉淀时间1.5?4?0h.表面水力负荷0。6~1.5m3∕(m2?h)。每人每日污泥量 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 99.2?99.6%.固体负荷〈150kg∕(m2 *d) 2. 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 3. 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 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 。圆斗宜为55° 5. 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 6.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7.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 0.9m。 &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1.7L /(S ? m)o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刮泥板的

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 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 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O 2.2设计计算 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325 ml s 。 1、沉淀池表面积 F=Q r °6 HF=7帰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m 3fs ; q' --- 表面负荷。取1?5m 3Fm 2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D= 4F = 4 78°=3i.52m 取 32 m 。 —Y 3.14 2、实际水面面积 D 2「竺=80425m 2 4 4Q max 4 0.65 3600 3 2 头际负何q ma X 2 1.45m 3 /(m 2 ? h ).符合要求 WD 2 2兀汉 322 3、沉淀池有效水深 h^ q 't 式中t —-沉淀时间。取2h o

活性污泥法中曝气池的设计

活性污泥法中曝气池的设计 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0015068145.html,/esite/detail10000633.htm 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不论是哪一种,活性污泥都是由各种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胶体、悬浮物构成的结构复杂的肉眼可见的绒絮状微生物共生体。这样的共生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可以吸附和降解很多的污染物,可以达到处理和净化污水的目的。 曝气池的型式与构造 1、曝气池的类型 ①根据混合液在曝气池内的流态,可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和循环混合式三种; ②根据曝气方式,可分为鼓风曝气池、机械曝气池以及二者联合使用的机械 ③根据曝气池的形状,可分为长方廊道形、圆形、方形以及环状跑道形等四种; ④根据曝气池与二沉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合建式(即曝气沉淀池)和分建式两种。 2、曝气池的流态 ①推流式曝气池 ②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③循环混合式曝气池:氧化沟 3、曝气池的构造 曝气池在构造上应满足曝气充氧、混合的要求,因此,曝气池的构造首先取决于曝气方式和所采用的曝气装置,如进口曝气管的铺设。 在活性污泥法中,曝气的作用主要有:①充氧:向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溶解氧,满足其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所需的氧量。②搅动混合:使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处于悬浮状态,与废水充分接触。 进行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计算和设计时,首先应比较充分地掌握与废水、污泥有关的原始资料并确定设计的基础数据,主要有:①废水的水量、水质及其变化规律;②对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求;③对处理中产生的污泥的处理要求;④污泥负荷率与BOD5的去除率;⑤混合液浓度与污泥回流比。¾¾以上属于设计所需的基础数据。对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以及与其类似的工业废水,已有一套成熟和完整的设计数据和规范,一般可以直接应用;对于一些性质与生活污水相差较大的工业废水或城市废水,一般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有关的设计参数。 工艺计算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活性污泥系统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等组成。其工艺计算与设计主要包

二沉池设计(DOC)

课程设计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 设计——二沉池设计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吴运鹏 学号 20122122186 指导教师卫静许伟颖 二O一五年七月二十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吴运鹏学号20122122186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比选,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的工艺计算; (3)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4)绘制主要构筑物图纸。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所选择工艺构筑物选型做适当说明; (2)确定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尺寸,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绘制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设计图纸。

课程设计评语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吴运鹏学号20122122186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指导小组或指导教师评语: 评定成绩 2015年7月31日指导教师

目录 1总论 (2) 1.1设计简介 (2) 1.2设计任务和内容 (2) 1.3基本资料 (2) 1.3.1处理水量及水质 (2) 1.3.2 处理要求 (2) 1.3.3 处理工艺流程 (2) 1.3.4 气象与水文资料 (3) 1.3.5 厂区地形 (3) 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4) 3 处理构筑物设计 (5) 3.1设计要求及参数 (5) 3.2设计计算 (5) 3.2.1二沉池主要尺寸的计算..............…………………………….…..…….. .5 3.2.2贮泥容积的计算 (7) 3.3进出水设计 (8) 3.3.1二沉池进水设计 (8) 3.3.2二沉池出水设计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方 法 一 (1)设计需氧量AOR AOR=去除BOD 5需氧量-剩余污泥中BOD u 氧当量+NH 4+-N 消化需氧量-反消化产氧量 碳化需氧量: ()0e d MLVSS =YQ S S -K V X x P -?? =0.6×44000×(0.248-0.003)-4434.1×4×1.75/15=4399kg/d 消化需氧量: D 1——碳化需氧量()2/kgO d D 2——消化需氧量()2/kgO d x P ——剩余污泥产量kg/d Y ——污泥增值系数,取0.6。 k d ——污泥自身氧化率,0.05。 0S ——总进水BOD 5(kg/m 3) e S ——二沉出水BOD 5(kg/m 3) MLVSS X ——挥发性悬浮固体(kg/m 3) 0N ——总进水氨氮 ( )()() 0e 12 440000.2480.0031.42 1.4243999607/0.68 0.68 x Q S S D P kgO d -?-=-=-?=()()002024.57 4.5712.41 4.5744000562 4.5712.4%43991000 8365/e x D Q N N P kgO d =--??=??-?-??=

e N ——二沉出水氨氮 Q ——总进水水量m 3 /d 每氧化 1mgNH 4+-N 需消耗碱度7.14mg ;每还原1mgNO 3—-N 产生碱度3.57mg ;去除1mgBOD 5产生碱度0.1mg 。 剩余碱度S ALK1=进水碱度-消化消耗碱度+反消化产生碱度+去除BOD 5产生碱度 假设生物污泥中含氮量以12.4%计,则: 每日用于合成的总氮=0.124*4399=545 即,进水总氮中有 545*1000/44000=12.4mg/L 被用于合成被氧化的NH 4+-N 。 用于合成被氧化的NH 4+-N : =56-2-12.4 =41.6mg/L 所需脱硝量 =(进水总氮-出水总氮)-28=68-12-12.4 =43.6mg/L 需还原的硝酸盐氮量: 因此,反消化脱氮产生的氧量 : 总需氧量: AOR =9607+8365-1560=164122/kgO d 最大需氧量与平均需氧量之比为1.4,则 去除每1kgBOD 5的需氧量 322.86 2.86545.61560/T D N kgO d ==?=123D D D =+-max 221.4 1.41641222977/957/AOR R kgO d kgO h ==?==() () 016412 440000.2480.003e AOR Q S S = -= -4400012.4 545.6/1000T N mg L ?===-(进水氨氮量—出水氨氮量)用于合成的总氮量

曝气池设计

曝气池设计计算..

第二部分:生化装置设计计算书 说明: 本装置污水原水为石油炼制污水、生活污水,要求脱氮。污水处理时经隔油、LPC除油、再进行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工艺。根据处 曝气池设计计算备注 一、工艺计算(采用污泥负荷法计 算) 理要求选用前置反硝工艺——缺氧(A)、一级好氧(O1)、二级好氧(O2)三级串联方式,不设初沉池。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一级好氧装置的曝气池、二沉池及污泥回流系统。 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

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 1.处理效率E %100%100?=?= La Lr La Lt La E - 式中 La ——进水BOD 5浓度,kg/m 3, La=0.2kg/m 3 Lt ——出水BOD 5 浓度,kg/m 3,Lt =0.02kg/m 3 Lr ——去除的BOD 5浓度,kg/m 3 Lr=0.2-0.02=0.18kg/m 3 %90%1002 .002.02.0=?-=E 2.污水负荷N S 的确定 选取N S =0.3 kgBOD 5/kgMLVSS ·d 3.污泥浓度的确定 (1)混合液污泥浓度(混合液悬浮物浓度)X (MLSS) ()SVI 110 3 R r R X +?= 式中 SVI ——污泥指数。根据N S 魏先勋 305页 BOD 去除率 E = 90% N S =0.3 三 废 523页

值,取SVI=120 r——二沉池中污泥综合 指数,取r=1.2 R——污泥回流比。取 R=50% 曝气池设计计算备注 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

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 () 3 .35.01120102.15.03=+???=X kg/m 3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物浓度X ' (MLVSS) X '=f X 式中 f ——系数,MLVSS/MLSS , 取f =0.7 X '=0.7×3.3=2.3 kg/m 3 (3)污泥回流浓度Xr 3 33 kg/m 102.1120 10 10=?=?=r SVI Xr 4.核算污泥回流比R ()R R X Xr += 1 R R )1(3.310+?= R =49%,取50% 5.容积负荷Nv Nv =X 'Ns =2.3×0.3=0.69 X = 3.3kg/ m 3 魏先勋 305页 X ' =3.3kg /m 3 高俊发 137页 Xr =10 kg/m 3

曝气池设计计算

曝气池设计计算

第二部分:生化装置设计计算书 说明: 本装置污水原水为石油炼制污水、生活污水,要求脱氮。污水处理时经隔油、LPC除油、再进行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工艺。根据处 曝气池设计计算备注 一、工艺计算(采用污泥负荷法计 算) 理要求选用前置反硝工艺——缺氧(A)、一级好氧(O1)、二级好氧(O2)三级串联方式,不设初沉池。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一级好氧装置的曝气池、二沉池及污泥回流系统。 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

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 1.处理效率E %100%100?=?= La Lr La Lt La E - 式中 La ——进水BOD 5浓度,kg/m 3, La=0.2kg/m 3 Lt ——出水BOD 5 浓度,kg/m 3,Lt =0.02kg/m 3 Lr ——去除的BOD 5浓度,kg/m 3 Lr=0.2-0.02=0.18kg/m 3 %90%1002 .002.02.0=?-=E 2.污水负荷N S 的确定 选取N S =0.3 kgBOD 5/kgMLVSS ·d 3.污泥浓度的确定 (1)混合液污泥浓度(混合液悬浮物浓度)X (MLSS) ()SVI 110 3 R r R X +?= 式中 SVI ——污泥指数。根据N S 魏先勋 305页 BOD 去除率 E = 90% N S =0.3 三 废 523页

值,取SVI=120 r——二沉池中污泥综合 指数,取r=1.2 R——污泥回流比。取 R=50% 曝气池设计计算备注 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

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 () 3 .35.01120102.15.03=+???=X kg/m 3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物浓度X ' (MLVSS) X '=f X 式中 f ——系数,MLVSS/MLSS , 取f =0.7 X '=0.7×3.3=2.3 kg/m 3 (3)污泥回流浓度Xr 3 33 kg/m 102.1120 10 10=?=?=r SVI Xr 4.核算污泥回流比R ()R R X Xr += 1 R R )1(3.310+?= R =49%,取50% 5.容积负荷Nv Nv =X 'Ns =2.3×0.3=0.69 X = 3.3kg/ m 3 魏先勋 305页 X ' =3.3kg /m 3 高俊发 137页 Xr =10 kg/m 3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的工艺设计 4.1 配水系统的设计 配水系统的设计是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的关键所在。周进式辐流式二沉池的只有沿圆周各点的进出水量一至,布水均匀,才能发挥其优点。而常用的配水系统为配水槽和布水孔。 4.1.1 配水槽的设计 目前的配水槽大多采用环状和同心圆状如图,也有牛角配水槽如图。布水孔的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布水孔间距有等距,也有不等距。 图3.3 环状配水槽图3.4 牛角配水槽由于配水槽是混凝土施工,宽度曲线的施工精度不容易保证,牛角配水槽不易实现,因此本次设计选用环形平底配水槽,布水孔孔径和孔距不变的配水系统。孔径为800mm,孔距为1040mm,并在槽底设短管,且短管长度为50~100mm。配水槽宽600mm。 根据结构设计分析,配水槽底厚一般为内壁厚度的2倍,分别为0.3m和0.15m。配水槽和集水槽总宽为(从沉淀池池壁内边计算)δ2 B(δ为配水槽内壁和 + +b 集水槽堰壁厚度)。 4.1.2 进水区挡水裙板的设计 挡水裙板延伸至水面下1.5m处,以保证良好的澄清絮凝效果。与池壁的距离与配水槽的宽度相等。 4.2 出水装置的设计 出水装置由集水槽和挡板组成。 4.2.1 二沉池集水槽的设计 二沉池集水槽是污水沉淀过程中泥水、固液分离的最后一道环节和工序,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常见有3 种布置形式: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

单侧堰式, 见图3.5。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均为单侧堰进水, 设计堰上负荷基本一致, 从构造和水力条件来看, 两者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内置双侧堰式的集水槽因堰上负荷小、出水水质好而应用较多。但在最近几年的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发现双侧堰进水集水槽主要存在2个现象[27]: (1)集水槽两侧水质检测时, 内侧水质优于外侧。 (2) 因集水槽内平衡孔开孔过大使三角堰均匀集水作用降低。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图3.5 二沉池集水槽布置形式 在实际运行中, 可常观察到一种现象:靠近池壁的出水溢流堰一侧, 挟带较多的活性污泥絮体杂质, 而内侧出水溢流堰的絮体杂质相对较少。内侧溢流堰的出水优于外侧溢流堰,因此本设计采用内置单侧堰进水。 集水槽设自由溢流堰,溢流堰严格水平,即可保证水流均匀,又可控制沉淀池水位。为此溢流堰常采用锯齿形堰,这种出水堰易于加工及安装出水比平堰均匀,池内水位一般控制在锯齿高度的1/2处为宜。 4.2.2 挡板的设计 在出口处设置挡板,挡板高出水面0.1~0.15m,挡板淹没深度是沉淀池深度而定,不小于0.25m,一般为0.3~0.4m,挡板位置,距出口为0.25~0.5m。 4.3 辐流式二沉池的一般设计原则 辐流式沉淀池一般为圆形,水流沿沉淀池半径方向流动。池直径在6~60m 之间[28]。具体设计参数如下: (1) 池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6~12; (2) 坡向泥斗的底坡≥0.05; (3) 池径≥16m;

曝气池设计

某居住区人口10000人,每人每日平均排污水量300L。每人每日排出BOD5量60g,SS为75g。 则此区的日平均污水量为3000m3/d 即125m3/h 0.035m3/s 污水的BOD5浓度=60/300=200mg/L 污水的SS浓度=75/300=250(mg/L) (3)采用推流式曝气池,曝气池BOD负荷按下式计算:根据书本表12-1,取污泥负荷0.3kgBOD5/(kgMLSS·d) SVI=353Ls0.983=108 取X=2000mg/L,则回流比r为: 代入数据约为0.28 回流污泥量: Qr=r×Q=3000×0.28=840m3/d 回流污泥浓度: Xr=10^6/108=9259.3mg/l

(4)曝气池容积计算: V=3000×150/(0.3×2000) =750m3 曝气池有效水深取3m ,则曝气池表面积为: F=750/3=250m 2 宽取3.5m ,则池长L =250/3.5=71.4(m)。采用4廊道,则每廊道长=71.4/4=17.9(m)。所以,曝气池尺寸为: 17.9×(3.5)×3=187.9(m 3),共三个为750 m 3。 (5)曝气时间 对原废水: T=V/Q=750/3000=0.25(d )=6h 对混合液: T1=750/(3000+840)=0.195d=4.7h (6)污泥量 二沉池去除的SS 量为: 3000×250×(1—0.3)×0.8×10-3=420(kg/d ) 曝气池因去除BOD5而增殖的污泥量根据下式计算: Y r d X QS k VX ?=-

取Y=0.73,kd =0.075,MLVSS /MLSS =0.8,则 : =0.73×3000×(200*0.75*0.9)×10-3—0.075×750×2000×0.8×10^-3 =295.6 -90=205.6(kg /d) 污泥最大增量为:420+205.6=625.6(kg /d) 由于回流污泥浓度Xr =9259mg /L ,则产生污泥体积为: 625.6/9259*1000=67.6m3/d (7)曝气系统平均需氧量 平均需氧量按下式计算: 取a ’=0.5,b ’=0.12,则: =0.5×3000×0.135+0.12×750×2×0.8=346.5(kg/d )=14.4(kg/h ) 设计参数: ①穿孔管距池底0.3m(淹没水深2.7 m); ②工作水温20℃,Cs =9.2mg /L ; Y r d X QS k VX ?=-''2r O aQS bVX =+

城镇污水推流式曝气池处理工程设计

第一章设计概论 1.1 设计依据和任务 (1)原始依据 设计题目: 6万m3/d城镇污水推流式曝气池处理工程设计 设计基础资料: 原始数据: Q=60000m3/d 进水水质: BOD5=140mg/l COD=200mg/l SS=200mg/l NH3-N=30mg/l 出水水质:BOD5<20mg/l COD<60mg/l SS<20mg/l NH3-N<15mg/l (2.2 工艺流程的选择 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为:①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 =0.75,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标;②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COD、SS值为典型城市污水值。 针对以上特点,以及出水要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处理最 -N出水浓度排放为经济。由于将来可能要求出水回用,处理工艺尚应硝化,考虑到NH 3 要求较低,不必完全脱氮。根据国内外已运行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要达到确定的治理目标,可采用“A2/O活性污泥法”。 具体工艺流程:

第三章 工艺流程设计计算 3.1 设计流量的计算 平均流量:a Q =60000t/d ≈60000m 3/d=2500 m 3/h=0.694 m 3/s 总变化系数:Z K = 0.11 Qa 7 .2 (a Q -平均流量,L/s) 0.112.7 0.6941.31 = = ∴设计流量max Q : max Z a Q K Q =?=1.31×60000=78600 m 3/d=3275 m 3/h=0.9097 m 3/s 3.2 设备设计计算 3.2.1 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制成,安装在污水渠道上、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一般情况下,分粗细两道格栅。 格栅型号:链条式机械格栅 设计流量33max 78600/0.9097/Q m d m s == 栅前流速10.7/v m s =,过栅流速20.9/v m s =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60α=?,单位栅渣量330.07m m 3栅渣/10污水 (1) 确定栅前水深 1B 1.61m == 则1 0.822 B h m = =

浅谈曝气池的设计与设备选择

20世纪后期,我国许多城市饱尝了供水不足和水质污染的双重苦果;21世纪初期,更多的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峻挑战。为此,各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以寻找化解水危机的“灵丹妙药”,这显然是个跨世纪的难题,因为导致水危机的原因及过程非常复杂,化解水危机便成了一项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处理水污染和供水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强保护现有的淡水资源,进行节水工程改建项目,将使用水的量控制在最小化,大力发展中水回用技术;二是加强污水处理力度,维持越来越紧缺的水资源,这就需要坚强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和研究,强化处理效果。由于一般的物理处理或者化学出理,对于污染物质的降解效果十分有限,并且还经常带来二次污染,因此生化处理方式将是污水处理方式发展的方向,并且由于基本没有二次污染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生化处理中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初次沉淀——混合——曝气——二次沉淀,曝气是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重要环节,曝气在曝气池中完成。因此曝气池的设计在整个生化处理工艺设计中也就占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按照曝气的方式不同,曝气池的分类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分为推流式曝气池和完全混合型曝气池两种,各种不同的曝气方式设计的参数也是不相同的,这主要是根据实际条件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曝气设备的选择则是经济效益和运行成本控制的关键。 曝气池的设计计算主要包括:①曝气池容积的计算;②池体设计;③需氧量和供氧量的计算。 (一)曝气池容积的计算 计算曝气区容积,常用的是有机负荷计算法。负荷有两种表示方法,即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一般采用污泥负荷,计算过程如下: (1)确定污泥负荷 污泥负荷一般根据经验值确定,可以参照有关成熟经验中的数值。 表1:部分活性污泥工艺参数和特点

二沉池计算

1.1.1. 二沉池设计参数 已知流量:Q=25000m 3/d=1042 m 3/h, 水力表面负荷:q 范围为1.0—1.5 m 3/ m 2.h ,取q=1.0 m 3/h 出水堰负荷:取值范围为1.5—2.9L/s.m ,取1.7L/s ·m(146.88m 3/m ·d); 。 为挂泥板高度,取;为缓冲层高度,取5m .0h 5m .0h 53 污泥斗下半径r 2=1m ,上半径r 1=2m ;停留时间T=1.5h ;池子个数n=2 池子形式:幅流式沉淀池 1.1. 2. 二沉池的计算步骤 (1) 池表面积:A=Q/q=0.11042= 1042 m2 (2) 单池面积:A 单=n A =21042m2=521 m2 (3) 池直径:D=π单池A 4=25.8m (取26m ) (4)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混合液在分离区泥水分离,该区存在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分离区的沉淀过程会受进水的紊流影响,取m h 32= (5)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4D2π×h2=1591.98 m 3 (6) 沉淀池底坡落差:取池底坡度为i=0.05,则 m r D i h 55.0222605.0214=?? ? ??-?=??? ??-?= (7) 沉淀池周边(有效)水深:H0=h2+h3+h5=3+0.5+0.5=4m >4.0m 。5.64260==H D (规范D/H0=6~12) ,所以满足要求,h3取0.5 ,h5取0.5 (8) 污泥斗容积:73m .1tg60)12(tg )r r (h 0216=?-=?-=α污泥斗高度 设贮泥时间采用T w =2h ,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存泥容积 378725000 360036001042)5.01(22)1(2m X X QX R T V r w w =+??+??=++= 则污泥区高度为

二沉池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二沉池的设计 学生姓名:陈培农学号: 010302122 专业班级:环工101 指导教师:黄建辉 环境与生命工程学院制 2013年 11 月 目录 一、设计原始资料 (3)

二、设计原则 (3) 三、设计依据 (4) 四、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4) 1 二沉池的主要设计 (4) 2 二沉池的进水设计.......................................... ...... ..6 3 二沉池的出水设计 (7) 4 污泥部分计算 (8) 五、设计总结或结论 (9) 参考文献 (9)

《某经济开发区污水二沉池的设计》 一、设计原始资料 1.污水进水水量30000 m3/d,K=1.4;尾水排放水体按4类水质标准控制,出水水质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2.设计进、出水水质 表1 污水进出水水质 3.处理工艺流程采用A/O工艺。 4.厂址现状污水处理厂自北向南逐渐降低,地面坡度5%。 场地坐标 管底标高 53 m 管径 500 mm,充满度h/D=0.5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位于场区东南角,最高洪水位37 m 二、设计原则 1.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 2.工艺先进,管理方便

3. 基建投资少,占地面积小 三、设计依据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 《给排水设计手册》 3. 《给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 4.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5. 《给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6.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 四、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1.二沉池主要尺寸计算 设计选用n=3座辐流式沉淀池. ⑴.二沉池最大流量的计算 h m d m Q o /2000/108.4334=?= %80=R 则h m R Q Q /36008.12000)1(3 0m ax =?=+?= ⑵.沉淀部分水面面积A: 2m ax 1200)13/(3600/m nq Q A i =?== 式中: i A ——池表面积,2m ; max Q ——最大设计流量,3m h ; q ——表面负荷,本设计321.0m m h ?。 n ——为池的个数。 ⑶.二沉池直径D 为: 098.3914 .31200 44=?= = π i A D ,本设计取m 39。 ⑷.实际水面面积F :

曝气池计算

目录 1 总论 (2) 1.1曝气分类 (2) 1.1.1鼓风曝气 (2) 1.1.2机械曝气 (2) 1.1.3深井曝气 (3) 1.1.4纯氧曝气 (3) 1.2曝气设备 (3) 1.3 曝气原理 (3) 二曝气池设计计算 (4) 2.1 工艺计算 (4)

某城市14×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 曝气池设计 1 总论 曝气池(aeration tank)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曝气池主要由池体、曝气系统和进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池体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 1.1曝气分类 1.1.1鼓风曝气 又称压缩空气曝气,主要由曝气风机及专用曝气器组成。采用这种方法的曝气池,多为长方形混凝土池,池内用隔墙分为几个单独进水的隔间,每一隔间又分成几条廊道。污水入池后顺次在廊道内流动,至另一端排出。空气是用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输送到设在池底的空气扩散装置,成为气泡弥散逸出,在气液界面把氧气溶入水中。扩散装置有多孔管、固定螺旋曝气器、水射器和微孔扩散板等四种不同型式。 1.1.2机械曝气 一般是利用装在曝气池内的机械叶轮转动,剧烈搅动池内废水,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叶轮装在池内废水表面进行曝气的,称为表面曝气。这种装置通过叶轮的提水作用,促使池内废水不断循环流动,不断更新气液接触面以增大吸氧量。叶轮旋转时在周缘形成水跃,可有效地裹入空气;叶片后侧产生负压,可吸入空气,所以充气效果较好。叶轮浸水深度和转速可以调节,以保证最佳效果。典型的机械曝气池有圆形表面加速曝气池、标准型加速曝气池、IO型加速曝气池和方形加速曝气池等。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两种方法有时也可联用,以提高充氧能力,这适用于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污水。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脱落的生物膜)。本设计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4.4.1设计要求 (1)沉淀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两个,并宜按并联系列设计;(2)沉淀池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0m;当直径大于20mm时,应采用机械排泥; (3)沉淀池有效水深不大于4m,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比值不小于6;(4)池子超高至少应采用0.3m; (5)为了使布水均匀,进水管四周设穿孔挡板,穿孔率为10%—20%。出水堰应用锯齿三角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6)池底坡度不小于0.05; (7)用机械刮泥机时,生活污水沉淀池的缓冲层上缘高出刮板0.3m,工业废水沉淀池的缓冲层高度可参照选用,或根据产泥情况适当改变其高度。 (8)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刮泥机由绗架及传动装置组成。当池径小于20m时用中心传动,当池径大于20m时用周边传动,转速为1.0—1.5m/min(周边线速),将污泥推入污泥斗,然后用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除;作为二沉池时,沉淀的活性污泥含水率高达99%以上,不可能被刮板刮除,可选用静水压力排泥。 (9)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应由井壁接入不宜由井

底接入,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 4.4.2设计参数 (1)表面负荷取0.8—2m 3/m 2.h ,沉淀效率40%—60%; (2)池子直径一般大于10m ,有效水深大于3m ;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 (4)进水处设闸门调解流量,进水中心管流速大于0.4m/s ,进水采用中心管淹没或潜孔进水,过孔流速为0.1—0.4m/s ,潜孔外侧设穿孔挡板或稳流罩,保证水流平稳;出水处应设置浮渣挡板,挡渣板高出池水面0.15—0.2m ,排渣管直径大于0.2m ,出水周边采用双边90°三角堰,汇入集水槽,槽内流速为0.2—0.6m/s ; (5)排泥管设于池底,管径大于200mm ,管内流速大于0.4m/s ,排泥静水压力1.2—2.0m ,排泥时间大于10min 。 4.4.3设计计算 污水总量:5000m 3/d=0.058m 3/s ,单池设计流量为0.029m 3/s (1)主要尺寸计算 1)池表面积: A=q Q ' m ax 式中:A ——池表面积,m 2;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q '——水力表面负荷,本设计1.0m 3/m 2·h 。 ∴A=0 .13600058.0?=208.33m 2 2)单池面积:

曝气器设计

XX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 Design standard of aeration blowing system CECS 97 : 97 主编单位:XX建筑工程学院 审查单位:XX建设标准化协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 批准日期:1997年12月30日 前言 现标准《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 97 :97为XX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推荐给有关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XX和平街北口中国XX工程公司XX建设标准化协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邮编:100029),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XX建筑工程学院 主要起草人:XX、XX XX建设标准化协会 1997年12月30日 1 总则 1.0.1 为使生物处理曝气系统设计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包括曝气器、供风管道、风机的选型及机房设计。 1.0.3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或工业污水处理工程中的生物处理鼓风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 1.0.4鼓风曝气系统设计除按本规程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曝气器aerator 用于水中充氧兼搅拌的基本器具或设备。 2.0.2 微孔曝气器fine bubble aerator 空气通过多孔介质,在水中产生气泡直径小于3mm的高效曝气器。 2.0.3 中大气泡曝气器middle and large air bubble aerator 空气通过曝气器在水中产生气泡直径大于3mm以上的曝气器。 2.0.4 可张中、微孔曝气器openable middle and fine bubble aerator 空气通过具有弹性材质的微孔曝气器或软管时,其上孔缝张开,停止供气时孔缝闭合的一种曝气器。 2.0.5 双环伞型曝气器double rings umbrella aerator 一种具有双环类似伞状的,在水中产生中大气泡的曝气器。 2.0.6 曝气器标准状态充氧性能oxygenc transfer performance 指单个曝气器在大气压力为0.1Mpa、水温为20℃时,对清水的充氧性能。 2.0.7 鼓风曝气系统aeration blowing system 指由风机、管路、曝气器、除尘器为主组成的系统。 3鼓风曝气器 3.1 一般规定 3.1.1 根据污水性质、环境要求、管理水平、经济核算,工程设计中可选用鼓风曝气、机械表面曝气、射流曝气等方式,一般宜选用鼓风曝气式。 3.1.2 选用鼓风曝气系统时曝气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某一特定曝气条件下,既能满足曝气池污水需氧要求,又能达到混合搅拌,池内无沉淀的要求; 2、曝气器既要有较高充氧性能,又应有较强混合搅拌能力。同时还应有不易堵塞、耐腐蚀、坚固、布气均匀、操作管理及维修简便,成本低、阻力小和寿命长等性能; 3、选用曝气器所组成的鼓风曝气系统,从整体上应具有节约能量、组成简单、安装及维修管理方便,易于排除故障等优点。 3.1.3 鼓风曝气器分为微孔曝气器及中大气泡曝气器。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宜选用微孔曝气器,接触曝气器氧化法宜选用中大气泡曝气器。 3.1.4 工程中选用的曝气器,应有该曝气器在不同服务面积、不同风量、不同曝气水深时标准状态下的充氧性能曲线及底部流速曲线。 3.1.5 鼓风曝气器可满池布置,也可在池侧布置。推流式曝气池的曝气器宜沿池长方向渐减布置。 3.2 微孔曝气器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样本

二沉池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 2.沉淀池超高不应不大于0.3m 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 4.0m 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5.活性污泥法解决后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不不大于2h 污泥量计算,并应有持续排泥办法 6.排泥管直径不应不大于200mm 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静水头,生物膜法解决后不应不大于1.2m ,活性污泥法解决池后不应不大于0.9m 。 8、二次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不适当不不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立浮渣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适当不不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外缘线速度不适当不不大于3m /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依照刮泥板高度拟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底坡不适当不大于0.05。 2.2设计计算 设计中选取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3253m 。 1、沉淀池表面积 2'max 7805.12360065.0m nq Q F =??==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m F D 52.3114 .378044=?==π 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 222'25.8044324m D F =?== ππ 实际负荷)/(45.132 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规定。 3、沉淀池有效水深 t q h '1= 式中 t ——沉淀时间,取2h 。 m h 0.325.11=?=

曝气池设计

5 曝气氧化池 本设计采用常规曝气的推流式曝气池。 5.1 曝气氧化池体积计算 5.1.1 曝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 S 0指扣除预处理及一级处理后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流沉砂去除率为15%估算); S 0=180×(1?15%)mg/L =135mg/L 5.1.2 曝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4.2.1.1中的表1得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5)的一级标准的A 类标准为10mg/L ,B 类标准20mg/L ,本次设计采用一级标准的B 类标准,因此Se=20mg/L 。 5.1.3 污泥去除负荷 e 2rs S K q N == 式中N rs ,q ——BOD —污泥去除负荷,mg/L ; K 2——有机基质降解速率常数,L/(mg ·d); S e ——处理水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量(BOD 5值),mg/L ; 查《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第170页得,对城市污水,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K 2 值介于0.0168~0.0281之间,在实际应用上,推流式曝气池可以近似地使用通过完全混合式推导的计算式,因此本次设计取0.0224,且S e =20mg/L ; N rs =q =K 2S e =0.0224×20mg /L =0.448mg /L 5.1.4 去除率 e 0ηS S S -= 式中η——有机底物降解率,%; S 0——原污水中有机污染物(BOD 5)的浓度,mg/L ; S e ——处理水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量(BOD 5值),mg/L ; η= S 0?S e S 0=135?10 135 ×100%=85.19% 5.1.5 污泥负荷 η f S K Ns e 2= 式中 N s ——BOD —污泥负荷,BOD —SS 负荷率,mg/L ;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沉池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固体负荷)/(1502d m kg ?≤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 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 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 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 设计计算 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3m 。 1、沉淀池表面积 2'max 7805.12360065.0m nq Q F =??==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m F D 52.3114 .378044=?==π 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 222'25.8044324m D F =?== ππ 实际负荷)/(45.132 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3、沉淀池有效水深 t q h '1= 式中 t ——沉淀时间,取2h 。 m h 0.325.11=?=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培训讲学

3.6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3.6.1设计参数 1、二沉池的设计按照以下规范: 6.5.1二沉池的设计满足以下数据 6.5.2 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6.5.3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 6.5.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污 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6.5.5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 外,宜按不大于2d 的污泥量计算。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 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 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 的 污泥量计算。 6.5.6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6.5.7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 ;二 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 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6.5.8 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L/(s·m);二次沉淀池 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m)。 6.5.9 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6.5.12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 2 ,水池直 径不宜大于50m; 2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 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 可采用多斗排泥; 3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 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4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设计流量Q=3.0m3/s=10800m3/h 水力表面负荷q=0.9m3/m2.h,沉淀时间2h 3、污泥回流比R=50%,SVI=8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