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与经理人如何双赢
职业经理培训企业主与经理人如何双赢

老板和经理人如何“双赢”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全球经济壹体化的推进,企业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全面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构建壹支能满足企业成长、发展要求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将是其中关键的壹环。
怎样的职业经理人才能满足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如何解决企业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建立起适合企业实际的利益共同体和所有者和运营者之间的信任机制?职业经理人应遵守怎样的职业操守、保持怎样的职业道德?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职业生涯又该如何设计和建立?上述问题也许于国内其他地区表现得且不是那么迫切,但对于20多年来壹直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广东来说,关于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成功的解决,学术界已经把它提高到将是关系到广东的民营企业是民族企业的脊梁仍是逐渐消亡的高度。
于5月19日召开的由本报协办“首届广东职业经理人发展高层研讨会”上,来自官、产、学三方的著名人士济济壹堂,对职业经理人阶层所面临的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老板和经理人如何企业之间的竞争,通常我们均讲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实际上这只是壹个表象。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制度的竞争,特别是于现实的社会,你有先进的企业制度就能凝聚人才,能够引进人才,稳定人才。
从广东目前情况来讲,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职业经理人,中国最缺乏的是职业经理人这个阶层。
主办方中山大学管理研究所所长吴能全于研讨会上表示:于某种程度上,广东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深入、竞争最激烈的地区,由于历史以及地理的原因,广东的民营企业发展最早、数量最多、实力最强。
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广东的民营企业大多停留于“家族企业”的水平上。
不能否认,于诚信极差的营商环境中,广东的民营企业大多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方式,至少于目前这被证明是壹种相对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但由于它本身固有的缺陷,也注定了发展不大的命运。
当然,如果恰好家族中各类人才素质均比较好的话,也许企业有做大的可能,但毕竟概率太小。
民企老板与职业经理人能否“双赢”?

11
维普资讯
名 企 观 察 ・ 视 家 族 企业 透
现 、 人 处 世 原 则 和 道 德 法 制 水 平 上 。老 板 对 职 业 决 策 以 及 执 行 任 务 交 给 职 业 经 理 人 , 以 发 挥 职 业 为 经 理 人 要 给 予 充 分 的 信 任 ,不 干 预 职 业 经 理 人 职 经 理 人 专 业 化 的优 势 和 能 力 。 如 果 所 有 权 与 经 营
在 第 一 位 , 量 为 企 业 创 造 价 值 , 大 决 策 必 须 和 制 ,经 理 人 就 没 有 发 挥 的 空 间 和 生 存 的 土 壤 。 所 尽 重 老板 协 商 , 争取 老板 的理解 和 支持 。只 有 这样 , 以 才能 从根 本上 建立信 任机 制 。 此 外 ,z 时 经 常 有 效 的 沟 通 也 有 助 于 消 除 误 , t z 以 , 用 好 职 业 经 理 人 , 有 权 与 经 营 权 的 真 正 分 要 所 离 是前 提 。 适 度 授 权 分 权 但 不 能 忽 视 监 督 。 既 然 引 进 了
民企老板与职业经理人
能 “ 赢? 否双 否双 " 藏?
■车 驾 明 卢 锦 目 前 我 国 家 族 企 业 中 老 板 与 职 业 经 理 人 往 往 有 效 益 。俞 尧 昌在 格 兰 仕 从 培 训 师 起 步 , 来 成 为 后
同 床 异 梦 ,老 板 侵 犯 职 业 经 理 人 权 益 和 经 理 人 损 格 兰 仕 集 团 的 实 权 人 物 。 作 为 国 内 少 有 的 成 功 的 害 老 板 利 益 的 事 件 常 有 发 生 , 方 互 信 、 作 机 制 职 业 经 理 人 代 表 ,俞 尧 昌 为 人 谦 虚 低 调 , 而 且 实 双 协
[商道] 老板、元老和经理人的三赢之道
![[商道] 老板、元老和经理人的三赢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87508a05f12d2af90242e6bf.png)
老板说:“为什么这么在意薪酬?进来后干好了自然会涨薪的!”经理人说:“如你给的薪酬还不如我现在拿的多,我为什么要跟你干?”
一个老板为寻求一名人力资源总监,苦苦寻找了两年,终于等来了一个匹配度高的。经理人和老板双方都谈得不错,就是薪酬一直谈不拢。
老板说:“为什么这么在意薪酬?进来后干好了自然会涨薪的!”经理人说:“如你给的薪酬还不如我现在拿的多,我为什么要跟你干?我进去是发挥作用的,不是要你培养的,进去前讲不清楚,进去后就没有机会讲清楚。”
首先,没干住是客观事实。无论你怎么解释,都改变不了既定事实。
其次,实得薪酬不多,名声也不好。跳槽失败,高薪看似很高,但没有拿到手。而且职位越高,薪酬越高,跳槽时的职位松动期就越长,整体来看,到手的平均薪酬没有多少。
企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高薪引进了职业经理人,其结局是招来了姑爷气走了儿子,经理人没有留住,元老们也可能气跑了。
这对老板的损失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高薪成本。经理人空降后如果半年内离开,对企业不可能有正面贡献,花费的高薪纯粹是成本。
臭名远扬。你赶走的经理人多了,老板肯定心里怨恨你,业界也会有你的恶名传说,你在业界混起来就会有麻烦。别说你永远不跳槽,这不一定。果换一家企业,需要重新积累信任。如果是创业了,那必将从头来过,谈何容易?
有些空降经理人没干长,主要原因也在经理人自己,损失也不小。
“凭什么外来和尚拿高薪?”
以往,老板给元老们许诺了无数的承诺,画了无数的大饼,凡坚持下来的元老,都是对企业未来充满着希望,或者等着分享老板们已画好的大饼。然而,经理人的到来本就是对元老们能力的不信任,此外还带来权力上再分配。如果老板又不怎么注意方式,经常性地表扬新来的经理人,必会引起元老们的集体反感和抗议,处处不配合。当得知经理人的薪酬比自己高,甚至高好几倍,心理上更加不平衡,开始怨恨老板。但元老对老板不能明说,而对新来的经理人可有办法对付,因为信息极度不对称,经理人很容易被元老们耍了。
经理人与老板的十大关系

经理人与老板的十大关系荐569郜随印原创 | 2011-06-08 10:03 | 收藏 | 投票关键字:经理人老板利益关系十大关系信仰关系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我们从幼稚经济走向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状态,在中国特色经济机制和特有的模式下,探索经理人与企业家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我十年的工作经历中,服务了上千家的企业,一次次面对和处理经理人与企业家之间的生存关系,深深感受到经理人与企业家之间关系的妥善处理是一个企业健康成长、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他们之间是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关系。
只有理顺了这层关系,科学定位他们之间的位置,有序的将他们各自镶嵌在各自的标准位置上,才能使企业这部机器良性运行,才能使经济资本链条高速有效的正常运营,才能达到最低成本、最快时间、最好效果管理企业、经营企业。
下面是我在自己从事多年经营管理工作和研究了大量经理人与老板之间关系现象后总结出来的几点体会,写在这里,供那些想成功的经理人与企业家思考、选用。
1.信仰关系一个有信仰的企业一定是个卓越的企业,而在企业里具有相同信仰的经理人与企业家一定是优秀的合作者,因为企业无论是对外环境的适应,还是对内资源的整合,所有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公司清晰一致的信念体系下。
一个信念紊乱的企业是很难取得优异的经营业绩的,即使一时取得好的业绩,也是很难持续的。
这也是世界上的所有公司从优秀到卓越都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因为人的信仰文化决定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信仰也决定一个人的素养和职业道德,同时一个人的信仰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习惯,因为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可能比消灭他都难。
当缺乏共同信仰的经理人与企业家相处时,即使经理人或企业家都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但他们的价值理念一定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会给他们的相处带来永远无法逾越的障碍,就象一个农村婆姨嫁给了一个具有高级知识水平的科学家一样,不可能有共同语言。
2.利益关系在经理人与企业家之间关系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老板,有选择聘用或不聘用经理人的权利,这就决定了经理人是间接利益者,企业家是直接利益者。
如何实现老板与经理人“双赢”

随 着 中 国 加 人 w To 、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推 进 . 业 界 面 临 着 越 来 越 企
严 峻 的挑 战 , 述 问题 也 就表 现得 越 上 来 越 迫 切 。因 为 要 全 面 提 升 企 业 的 经 营 管 理 水 平 ,增 强 企 业 的 竞 争 实 力 , 就 必 须构 建一 支 能满 足企 业 成长 发 展 要 求 的 职 业 经 理 人 队 伍 。 业 经 理 职 人 的问题 是否 能 够得 到成 功 的解 决 ,
的脊 梁 还 是 将 逐 渐 消 亡 。
司 、 利 集 团有 限 公 司 。 中 . 想 、 吉 其 联 万 向 、东 方 和 新 希 望 集 团 均 已 经 在
制 度 建设 ,
国 内或 海外 上 市 。但 毕 竟 这 样 的成 功 概 率 还 太小 。 在 现 实 经 济 生 活 中 , 企 业 之 间
相 对 较 有 效 的管 理 模 式 , 但 自 于 本 身
固 有 的 缺 陷 , 也 注 定 了 它
—
一
维普资讯
立 ?
当然 ,如果 恰 好 家 族 中 各 类 人 ,也 许 企 业 有
●才 素伟 都 比 较 好 的 话 吴 质 宏
做 大 的 可 能 ,全 国 工 商 联 组 织 在
19 9 9 ̄ 度 对 。 规 模 民 营 企 业 ” 行 上 进
了 调 查 , 果 显 示 , 国有 6 家 民营 结 全 l 企 业 达 到 了 国家 大 型 企 业 标 准 , 即
位 的民营企业 分别 是联想集 团 、 万 向 集 团 公 司 、 方 集 团 、 海 新 高 潮 东 上
集 团有 限公 司 、 川新 精望 集 团 、 四 福 建德 亚 集 团公 司 、 泰 集 团 、 东 金 正 山 锣 企 业 集 团总 公 司 、德力 西 集 团公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十大关系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我们从幼稚经济走向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状态,在中国特色经济机制和特有的模式下,探索经理人与企业家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我十年的工作经历中,服务了上千家的企业,一次次面对和处理经理人与企业家之间的生存关系,深深感受到经理人与企业家之间关系的妥善处理是一个企业健康成长、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他们之间是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关系。
只有理顺了这层关系,科学定位他们之间的位置,有序的将他们各自镶嵌在各自的标准位置上,才能使企业这部机器良性运行,才能使经济资本链条高速有效的正常运营,才能达到最低成本、最快时间、最好效果管理企业、经营企业。
下面是我在自己从事多年经营管理工作和研究了大量经理人与老板之间关系现象后总结出来的几点体会,写在这里,供那些想成功的经理人与企业家思考、选用。
1.信仰关系一个有信仰的企业一定是个卓越的企业,而在企业里具有相同信仰的经理人与企业家一定是优秀的合作者,因为企业无论是对外环境的适应,还是对内资源的整合,所有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公司清晰一致的信念体系下。
一个信念紊乱的企业是很难取得优异的经营业绩的,即使一时取得好的业绩,也是很难持续的。
这也是世界上的所有公司从优秀到卓越都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因为人的信仰文化决定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信仰也决定一个人的素养和职业道德,同时一个人的信仰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习惯,因为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可能比消灭他都难。
当缺乏共同信仰的经理人与企业家相处时,即使经理人或企业家都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但他们的价值理念一定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会给他们的相处带来永远无法逾越的障碍,就象一个农村婆姨嫁给了一个具有高级知识水平的科学家一样,不可能有共同语言。
2.利益关系在经理人与企业家之间关系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老板,有选择聘用或不聘用经理人的权利,这就决定了经理人是间接利益者,企业家是直接利益者。
这一非常重要的利益关系的内涵。
我们的经理人,还难以做到将自己和企业利益无缝链接,还不能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无私的、忘我的为企业服务。
老板与经理人如何双赢

老板与经理人如何“双赢”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企业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构建一支能满足企业成长、发展要求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将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怎样的职业经理人才能满足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如何解决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建立起适合企业实际的利益共同体和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任机制?职业经理人应湮守怎样的职业操守、保持怎样的职业道德?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职业生涯又该如何设计与建立?上述问题也许在国内其他地区表现得并不是那么迫切,但对于20多年来一直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广东来说,关于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成功的解决,学术界已经把它提高到将是关系至I」广东的民营企业是民族企业的脊梁还是逐渐消亡的高度。
在5月19日召开的由本报协办“首届广东职业经理人发展高层研讨会”上,来自官、产、学三方的着名人士济济一堂,对职业经理人阶层所面临的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老板与经理人如何企业之间的竞争,通常我们都讲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实际上这只是—个表象。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制度的竞争,特别是在现实的社会,你有先进的企业制度就能凝聚人才,能够引进人才,稳定人才。
从广东目前情况来讲,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职业经理人,中国最缺乏的是职业经理人这个阶层。
主办方中山大学管理研究所所长吴能全在研讨会上表示:在某种程度上,广东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深入、竞争最激烈的地区,由于历史以及地理的原因,广东的民营企业发展最早、数量最多、实力最强。
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广东的民营企业大多停留在“家族企业”的水平上。
不能否认,在诚信极差的营商环境中,广东的民营企业大多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方式,至少在目前这被证明是一种相对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但由于它本身固有・的缺陷,也注定了发展不大的命运。
当然,如果恰好家族中各类人才素质都t匕较好的话”也许企业有做大的可能,但毕竟概率太小。
职业经理人怎么与老板更好的相处

职业经理人怎么与老板更好的相处?职业经理人一般都是公司高薪聘请的空降高管。
有的企业费劲周折招聘的职业经理人,干不了多久就离职了。
有的职业经理人来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效益不见的有什么起色,公司却跨了。
作为职业经理人,该怎么与老板合作共赢呢?本文分别站在职业经理人和企业老板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分析。
1、价值观职业经理人受聘后,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公司调研,给企业全方位“诊脉”,把企业长期面对的问题一一暴露。
然后拿出一份可执行的方案给老板看。
老板竭力聘任的原因,就是要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
企业发展之初,十几个人的时候,老板的主要管理方式是靠人治,企业一目了然,所有问题老板一句话就能解决。
当企业扩张到上百人的时候,老板的精力就顾不过来了。
这时候老板引入职业经理人,是想透过一个外聘的高管把自己的管理思路贯彻下去,类似总经理助理或者执行副总。
职业经理人的主要定位为是创造创新业绩。
企业的一些元老已经跟不上老板的思路和企业的发展,希望借他人之手革除组织的旧疾,还要避免老板被人说成是卸磨杀驴。
2、放权一般情况下空降的职业经理人都会要求有一定的实权,于是老板颁布一道命令:如果某一天因为新任领导的管理需要,对公司元老们进行调整或辞退,任何人不得有异议。
放手去干吧。
职业经理人开始雷厉风行的改革,一边抓绩效管理,一边抓组织制度建设。
在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受到来自老板的阻力。
总会出现授权不充分问题。
职业经理人也不愿意轻易看到自己的失败。
这就引发了矛盾和冲突。
老板认为职业经理人来的时间毕竟太短,完全放权确实存在风险,公司失败不起。
创业九死一生的经历,迫使老板不得不如履薄冰,凡事都小心谨慎。
担心公司为这种激进的措施付出惨痛的代价。
企业经不起几次这样的折腾。
所以不得不压着变革的步伐。
老板也希望企业发展得越快越好,但欲速则不达。
这才是在授权问题上争议的关键所在。
老板往往依托自身经验,企业重发展,更注重安全,平稳的发展比忽上忽下要明智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板与经理人如何“双赢”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企业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构建一支能满足企业成长、发展要求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将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怎样的职业经理人才能满足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如何解决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建立起适合企业实际的利益共同体和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任机制职业经理人应遵守怎样的职业操守、保持怎样的职业道德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职业生涯又该如何设计与建立上述问题也许在国内其他地区表现得并不是那么迫切,但对于20多年来一直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广东来说,关于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成功的解决,学术界已经把它提高到将是关系到广东的民营企业是民族企业的脊梁还是逐渐消亡的高度。
在5月19日召开的由本报协办“首届广东职业经理人发展高层研讨会”上,来自官、产、学三方的着名人士济济一堂,对职业经理人阶层所面临的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老板与经理人如何企业之间的竞争,通常我们都讲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表象。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制度的竞争,特别是在现实的社会,你有先进的企业制度就能凝聚人才,能够引进人才,稳定人才。
从广东目前情况来讲,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职业经理人,中国最缺乏的是职业经理人这个阶层。
主办方中山大学管理研究所所长吴能全在研讨会上表示:在某种程度上,广东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深入、竞争最激烈的地区,由于历史以及地理的原因,广东的民营企业发展最早、数量最多、实力最强。
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广东的民营企业大多停留在“家族企业”的水平上。
不能否认,在诚信极差的营商环境中,广东的民营企业大多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方式,至少在目前这被证明是一种相对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但由于它本身固有的缺陷,也注定了发展不大的命运。
当然,如果恰好家族中各类人才素质都比较好的话,也许企业有做大的可能,但毕竟概率太小。
似乎是为这个论断做注脚,以民营企业的规模为例,全国工商联组织在1999年度对“上规模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61家民营企业达到了国家大型企业标准,即营业收入总额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
其中,1999年营业收入总额最大的民营企业为联想集团,营业收入达到了亿元,资产总额达到了亿元。
营业收入排名前10位的民营企业分别是联想集团、万向集团公司、东方集团、上海新高潮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集团、福建德亚集团公司、正泰集团、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德力西集团公司、吉利集团有限公司。
这10家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资产总额、缴税总额和净利润平均值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分别比1998年提高了130%、99%、214%和130%。
其中,联想、万向、东方和新希望集团均已经在国内或海外上市。
而民营企业发展较早、民营经济规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于其它省份的广东省却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跻身于十大集团。
有的老板将这方面归咎于北方的民营企业有一个比较好的约束职业经理人的人文环境,而在广东,相比而言,企业与经理人合作“双赢”的比例远远落后于“双输”,以至于形成“草绳心理”。
最后,老板做不大,经理人也逐渐失去舞台。
这并不是说职业经理人就完全没有比较成功的,但由于广东特殊的地理环境,外资、港澳台企业比较多,加上他们的老板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已经形成了主动为职业经理人营造职业生涯发展的小环境,于是,在多次资本与经理人的博弈之后,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最终选择到外国跨国公司或港澳台资公司打工。
在这方面,宝洁(中国)公司的做法就非常典型,在研讨会上,宝洁营销副总监魏炜所介绍的该公司每年不惜大力气到各大学延揽高校精英的做法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极大震动。
另外,再加上各地政府并不是非常注意支持国有企业,而是大力欢迎跨国公司和港澳台资本,出台的法律政策相继蚕食民营企业的竞争环境,结果只能是:外资企业越来越大,本地企业越来越虚弱。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所能延揽的只能是第二或第三类人才,人才的档次越低,他的可被信任度就越低,重用程度也就大打折扣,这种折扣所形成的不信任氛围就越难以营造职业经理人对老板的忠诚度,如此恶性循环,则再次逼迫下一轮的优秀经理人投身于外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曾表示,未来中国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将是中国企业继产权改革之后又一重大难题。
可以想象,在上述情况下,进入WTO后,民营企业的生存将面临多大的威胁。
吴能全教授表示,假如没有应对措施,现有的广东民营企业在未来的20年内,随着进入这些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的“狐狸尾巴”越来越短,民营企业也将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外国跨国公司和港澳台老板,以及假洋鬼子。
可以推论:如果情况没有改观,20年后,大陆将会逐步陷入“经济殖民地”的不归之路!规避和约的“小字现象”与“泡吧行为”在2000年的广东,某大型企业的经理突然带着25个部门经理以及部分公司骨干力量100余名“适彼乐土”,原因在于经理与公司签定聘用合同时,合同只说明被聘用人在经理位置上3年之内如完成合同任务,可给予相关数目的酬金,而没有注明如果被聘用人在中途调换职务将如何发放酬金,只有一行小字:“未尽事宜,俟双方协议决定”。
于是,当被聘用人在公司经理位置上工作了接近3年的时候,老板突然要升他的职,而眼看要发放的酬金却成了将要升迁后的“未尽事宜”。
这是一个典型的发生在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合同欺诈行为,中山大学经济学著名教授王王君把这种行为,命名为“小字现象”。
在当前呼吁保护投资人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护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也成为当务之急。
近几年来,由于相关制度的不成熟,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职业经理人机制遭遇空前的危机。
表现在老板方面是难以放心,更难以放权。
本来,由于老板扩大规模,产生了对资本和管理能力专业化人员的需要,而不仅仅要聘请外人,更要求有比较高层次的职业经理人加入,从而加速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但由于出资人与经理人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整等,使这一进程大大放缓,即迟缓了产业的发展与转型,也使职业经理人这个阶层发展缓慢。
信赖是职业道德的核心,没有信任,就没有职业道德,就没有职业经理,也就没有大企业。
信赖是双向的,然而,目前的我国,可信赖的经理却比能干的经理更短缺。
在日本,他们的企业不鼓励流动,虽然经理与员工的收入比为1∶32,远逊于美国1∶163的比例,但由于日本企业职业经理的制度终生聘用成就了日本,由此,便产生了一种每每下班后经理与员工或老板泡吧联络感情的现象。
他们在一种信任的基础上再追加感情的沟通和交流,由于日本经理看重的是退休后有一大半退休金,长期的收益补偿制约了现期行为。
道德约束是勒在职业经理人与老板脖子上的同一根绳子。
相比国外而言,中国的产权制度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究竟我们老板的产权被承认到什么程度物质资产比较容易解决,但无形的资产却很难说清楚。
实际上在西方有好多企业在聘用职业经理人时会有一个非竞争条款,就是你离开我这儿可以,但是离开之后,三年或者五年内你不可以到我们的竞争对手那儿去,如果你去了,我可以进行法律的制裁,这个合约是受法律保护的。
我们尚不知道中国的法律能不能保护这样的合同,所以产权问题不解决,中国的企业很难干大。
今天的民营企业经理与老板们,实际上已经将脖子挂到了一根绳的两个绳套中,任一方的不轨行为不仅仅加速着另一方的牺牲,也更是一种自杀的行为。
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职业经理这个职业,但却没有为他提供一个权利的空间,制度在这里出现了真空。
有一位经济学教授在关于道德约束这个话题上,谈到这样一个事例:有一次有一个董事长到北京来开会请我吃饭,结果刚坐下来他有事要走,就让自己的副老总陪我吃饭,我看着买单,算了2300元,结果这个副老总告诉那个服务员:‘给我开9700元。
’第二天我琢磨了一天,为什么开9700元,我想出来了,有空子可钻,因为董事长请我吃饭,你花了钱写上请谁吃饭了,他也不会问我吃了多少钱,这就是制度失效了,不应该这么干他就干了。
后来我见到这个董事长,就告诉他你这个企业有问题,副老总都这样干,那还了得,干脆把他换了。
我以为这能激起这位老板的极大愤怒,但让我吃惊的是老板没有吭声,而且平静地告诉我不用换,换了张三,李四来了也还是一样的。
我就深深感觉到我们缺乏道德约束,也就是企业里面所称谓的企业文化约束,这个问题很严重。
但这仅仅是吃一点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企业核心资源的流失。
”道德约束,在企业里边,即为企业文化,这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就是全世界的企业家在创业的时候,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就是说他有了一种资源,有了一种想法,他要把这个资源和想法变成一个企业,他就扩大企业规模,一扩大他就要雇人,他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干。
如果雇人他就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他要雇这个人,就要允许这个人享有他的资源,比如市场营销的渠道,甚至某一个技术的秘密,他都得有。
但是获得这个技术的秘密,市场的渠道,或者其他资源的人,你怎么能保证他不自己站出来,变成你的竞争对手。
所以这个不是中国的问题。
比如我们知道的着名的英特尔,英特尔的技术是哪儿来的他的技术是从菲彻音译公司偷来的。
诺伊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当时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摩尔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是这个公司研究部的主任,这个研究部的技术人员发明了一种芯片,诺伊斯和摩尔拿着这个芯片就跳出来,创办现在的英特尔,现在英特尔变成一个很大的公司了,而菲彻却只是一个注脚了。
以互动铸造企业治理文化当一个电脑工程师对着电脑发呆的时候,老板永远不会知道他是正在因为自己苦闷还是为了公司的软件制作而正绞尽脑汁。
因此,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不能仅仅单纯是一种忠诚或信任的纯字面含义。
同样,作为一个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家的单位,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最大压力是:前者关注的是“梯子是否靠对了墙”,而后者则只是关心“能否在梯子上爬得更快”。
方向与效率的把握得当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在工作中,管理者往往认为“我是机械师”,如果员工不听话,就去修理他,从而忽视了相互都处在“人”的这一话题的最平淡的起点上,你可以得到员工的时间、劳动,但机械地修理他却绝不会使你赢得热情。
而这一切,都蕴蓄在“信任”这个筐里,“我不能给予一颗种子以生命,但我可以扼杀种子的生命”,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了解沟通。
富兰林柯维公司的演讲终于把这颗种子种到了几百名会员的管理理念之中。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作为研究会的会长,吴能全这样评价:当企业产生了这种需求的时候,我们恰如其分地提供了这个平台,通过会员的反馈来看,他们认为是得到了超值的回报。
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仅是教授与企业老总的互动,也是老总与老总之间的互动,在这个层面上,他们不仅仅是丰富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