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2章药效学

合集下载

药理学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药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1/ 4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 M、 N 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 M 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 N 样作用:激动 N1 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 N2 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 M 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 N 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第一章绪论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包括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1、不良反应:(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称为毒性反应。

(3)变态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经接触致敏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

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症状重新出现或加剧的现象称停药反应,或称反跳现象。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称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长短不一。

短的如服用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现象;长的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状。

(6)续发反应:续发反应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如广谱抗生素。

(7)依赖性: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依赖性。

如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

(8)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反应与常人不同,这种现象称为特异质反应。

如蚕豆病。

2、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称为该药物的效能。

效能反映了药物内在活性的大小,效能大活性大。

3、效价强度:指能引起等效反应所需要的药物剂量,简称效价。

药物剂量越小,药价的效价越大。

4、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TI)可用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是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这仅用于治疗效应和致死效应的量效曲线平行的药物。

治疗指数越大,药物安全性越高。

两条曲线不平行:LD1/ED99或LD5和ED95之间的距离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第1-2章 药理学 每周一练(2)

第1-2章 药理学 每周一练(2)

第一章绪言1.掌握:药理学、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

药理学主要任务与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2.熟悉:药理学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

新药的开发与研究过程。

内容精要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药物(drug)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包括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又称药效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又称药动学。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②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③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药理学的实验方法:①实验药理学方法;②实验治疗学方法;③临床药理学方法。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中国的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学,其中著名的药书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和《本草纲目》等。

近代药理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建立,现已有许多新的药理学分支。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新药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证不属于新药,但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进行申报。

新药研发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三个阶段。

临床前研究主要由药学和药理学两部分内容组成,前者包括药物制备工艺路线、理化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等,后者包括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药效学、药动学及毒理学研究。

临床研究一般分为四期: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Ⅳ期临床试验(上市后药物监测)。

一、单选题1.药物是指:A.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化学物质B.能够干扰细胞代谢活动,查明机体病理状态的化学物质C.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D.具有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化学物质E.能够干扰细胞代谢活动,改变机体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2.药理学是指:A.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学科B.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学科C.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D.研究药物的疗效的学科E.研究药物机制的学科3.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效果B.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C.药物在体内的过程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E.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4.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A.药物在体内的变化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药物与机体的作用规律D.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E.药物作用强度随时间、剂量变化的消除规律5.新药是指:A.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B.药品组分和临床用途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C.未曾在中国境内研究的药品D.未曾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药品E.未曾在国际上使用的药品多选题12.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A.阐明药物作用及其作用机制B.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C.研究开发新药D.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方法E.创造适用于临床应用的药物剂型13.药理学的实验方法有:A.实验药理学方法B.实验治疗学方法C.生物化学方法D.分子生物学方法E.临床药理学方法14.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需要按照新药申注册申请的包括:A.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B.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C.已上市的药品改变给药途径D.增加新的适应证E.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二、名词解释1.药物(drug)2.药理学(pharmarcology)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答案一、单选择题1.C2.C3.B4.D5.A多型题12.ABCD 13.ABE 14.ABCDE二、名词解释1.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者查明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
肾功能
肾排泄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肾功能不全 会影响药物的排泄速度和能力。
肝功能障碍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功能障碍会 影响胆汁排泄。
年龄
儿童和老人的肾功能相对较弱,药物的排泄 速度较慢。
遗传因素
某些药物的排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与遗传 因素有关。
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尿液检测
通过收集尿液并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可以了解 药物排泄的速度和量。
胆汁检测
通过收集胆汁并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可以了解 胆汁排泄的情况。
皮肤排泄研究
通过皮肤分泌物的测定,可以了解某些药物通过 皮肤排泄的情况。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制剂因素
药物的剂型、制备工艺、辅料等 也会影响其吸收。例如,药物的 溶解度、溶出速率等会影响其在 体内的吸收。
80%
生理因素
胃肠道的pH值、胃排空速率、肠 道蠕动等生理因素也会影响药物 的吸收。此外,人体的新陈代谢 和排泄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通过给动物用药,观察其体内 药物浓度的变化,从而了解药 物的吸收特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通过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性,可以制定合理的 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促进新药研发
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性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药物候选者并进行优化。
保障用药安全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 安全性,为保障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生理屏障
如细胞膜、血脑屏障等生理屏障限制某些药物的 分布。
药物分布的研究方法
01

临床药效学

临床药效学

临床药理学(2)第二章临床用药中的药效学问题一.药物作用“量”的概念药物作用“量”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用强度的大小,一是作用时间的长短。

要使药物作用的量恰好符合治病的需要,就必须熟悉药物作用量的规律。

(一)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量效关系:是从量的角度阐明药物作用的规律性,药物的药理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规律性变化叫量效关系。

量在量效关系中表达的效应有两类:一类是“量反应”,即在个体上反映的效应强度,并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如血压升降的KPa(mmHg),尿量增减的ml数,其量效曲线称“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另一类是“质反应”,即在一群体中,某一效应(如死亡、生存、惊厥、睡眠、治愈等)的出现,以阳性反应的出现频率或%表示,其量效曲线称“质反应”的量效曲线。

不同药物量效曲线的图形不同,但任何量效曲线都能表达以下信息:1.最大作用强度(maximal effect)又称效能(efficacy) 是指药物的最大效应,此后再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大。

2.效价强度(potency)是指药物产生一定强度的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所用剂量愈小者效价强度愈大。

3.曲线的斜率(slope) 斜率大表示剂量增加时效应增强的幅度大;斜率小表示剂量增加时效应增强的幅度小。

药物量效曲线的不同节段的斜率不等。

通常总是曲线的中段斜率最大,因此,这一阶段所表示的数量(如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等)有更大的重要性。

必须指出,治疗疾病时只要求药物发挥治疗所需强度的作用。

作用太强有时反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利尿作用过强可能导致脱水)。

临床用药通常多以半数有效量(ED50)做参考来选择治疗用量(治疗量)。

(二)时效关系和时效曲线时效曲线:一次用药后相隔不同时间测定药物效应,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作图。

从时效曲线上可以得到下列信息: 1.起效时间指时效曲线治疗有效线首次相交点的时间。

它代表药物发生疗效前经过的潜伏期,这在处理急症时尤须加以考虑。

护理专业药理第1-2章

护理专业药理第1-2章

20世纪上半叶,药物与药理学飞速发展, 涌现出抗生素、抗癌药、抗精神病药、抗高 血压药等新领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医学及相关学 科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成熟, 现代药理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产生了许 多新的分支,使药理学从原来的系统药理学、 器官药理学发展为今天的生化药理学、免疫 药理学、遗传药理学、分子药理学、临床药 理学等。药理学的研究已经达到受体及分子 水平。
2、受体占领学说的补充: 亲和力(affinity):药物与受体结合的 能力。
内在活性 ( intrinsic activity ): 药物 与受体结合产生生理效应的能力。
药物与受体结合需有亲和力,而要 产生药理效应必须有内在活性。
(二)速率学说
药物所产生的效应不取决于 配体占领受体的多少,而是取决 于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与解离的 速率。
四、新药研究与开发
新药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 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新药 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 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 方制剂,亦属新药范围”。
(一)新药来源:
1、天然产物 2、半合成及全合成化学物质 3、DNA基因重组技术
3、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 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生物)效应。 4、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
5、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即 过敏反应 与剂量无关,因人、因药而异。 6、特异质反应: 少数特异体质的病人对某些药物 反应特别敏感,很小剂量即可引起 超出常人的强烈的药理效应; 这种反应与免疫反应无关,可能 与遗传异常有关。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讲义-药理学——第二节 药效学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讲义-药理学——第二节 药效学

药理学——第二节药效学考纲本章节关键字——概念!一、药物的基本作用◇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①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选择性低的药物,副作用多)②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

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出现。

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特殊毒性:包括“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③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例: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宿醉”。

④变态反应: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受某些药刺激后发生的免疫反应。

特点:过敏体质容易发生;首次用药很少发生;过敏性终生不退;结构相似药物有交叉过敏。

与毒性反应的区别: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不可预知。

⑤特异质反应: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

例:蚕豆病(红细胞缺乏G-6-P酶,易发生溶血)。

⑥继发作用:药物治疗作用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例: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

⑦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重新出现或加剧,又称停药症状或反跳现象。

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乐定或普萘洛尔突然停药,都可引起反跳现象。

⑧依赖性:心理依赖性(觅药行为)、生理依赖性(戒断综合征)。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和特点〗例题A.患者服治疗量的伯氨喹所致的溶血反应B.强心苷所致的心律失常C.四环素和氯霉素所致的二重感染D.阿托品在治疗量解除胃肠痉挛时所致的口干、心悸E.巴比妥类药物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1.毒性反应是2.后遗效应是3.继发反应是4.特异质反应是5.副反应是『正确答案』B、E、C、A、D二、受体理论■1.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能与特异性配体(药物、递质、激素等)结合并产生效应。

2-2-药效学

2-2-药效学
如遗传性 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 乏者服用磺胺后可致溶血
16
第16页,共40页。
⑦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指药物治疗疾病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重感染:广谱抗生素导致敏感菌抑制→
非敏感的白色念珠菌或抗药葡萄球菌等继发 感染。
17
第17页,共40页。
⑧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连续用药后产生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
35
第35页,共40页。
⑤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配体
激动药 agonist
完全 激动药
部分 激动药
拮抗药 竞争性 antagonist 拮抗药
非竞争 性
亲和 力 强



内在活性
强 ( = 1)
弱 (0﹤1) 无( = 0)
无( = 0)
第36页,共40页。
备注
吗啡
喷他左辛
结合是可 逆性
结合是不 可逆性
二态学说:认 为受体有两种 构型
激活态构型
激动药
第34页,共40页。
静息态构型
拮抗药
34
④ 受体与药物结合后产生的效应具备两个条件
D+R
DR
E
•亲和力 ( Affinity )
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效价强度
•内在活性 ( Intrinsic activity, )
激活受体的能力
效能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及其内在活性对量效曲线的影响
。 A、成瘾性(生理依赖性,躯体依赖性)
反复用药后造成一种身体适应状态,停药 后产生强烈的戒断症状。 B、习惯性(心理依赖性,精神依赖性)
使用药物后产生快乐满足的感觉,并在精神 上形成周期性不间断使用的欲望。但停药后无 戒断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9/20
31

3.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的主要原因( ) A毒性大 B使用剂量过大 C 患者体质特殊 D 药物选择性低 E 药物消除缓慢 4.决定药物副作用的多少的主要因素( ) A药物的理化性质 B 药物的选择性 C药物的安全范围 D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E 给药途径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药物作用与类型
1.药物作用的概念 2.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1. 药物的剂量 与效应 2.量效关系 3. 评价药物安全性 的指标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1. 受体作用机制
2.其他作用机制
2018/9/20
抗原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此反应与药物
剂量无关,反应性质因人而异,不易预知。
7 、药物依赖性:药物与机体长期相互作用造 成的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称为药物依赖性。
2018/9/20
28
不良反应与药物浓度关系示意图
drug concentration 最小中毒浓度
副作用
毒性反应
停药
停药反跳
最小有效浓度
2018/9/20 23
2. 毒性反应 :
指用药量过大、给药速度过快、
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
危害性反应。
①药物的毒性性质各不同,但一般是药理作用的延伸,可预知,达到 一定剂量水平后,大多数病人都会出现性质相同的中毒症状; ②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企图用增加剂量来增强药效十分危险
请思考选择性是不是越高越好?
2018/9/20 10
4、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从临床效果看既具有符合用药目的防治
作用,但往往伴有一些不符合用药目的的不良反应。
防治作用 预防作用: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 治疗作用:药物针对治疗疾病的需要所呈现的作用
不良反应
2018/9/20
11
(一)治疗作用

LD50: 是以死亡为阳性药效指标的半数有效量, 能使一群实验动物的半数死亡的剂量。
2018/9/20
51
100
number responding
cumulati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50
frequency distribution

2018/9/20
41


(一)量反应和量反应量效关系
量反应:药物效应强度为可测量的具体数据或最
大反应的百分率来表示

量反应量效关系可用坐标作图方式表示,称“量
效曲线”
% maximal responses % maximal responses
100
100
50
50
0
EC50
C
0
EC50
log C

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
2018/9/20
13
(二)不良反应 (掌握) 是指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不利或痛苦 的反应。 1.副作用 3.后遗效应 5.继发性反应 7.停药反应 2.毒性反应 4.停药反应 6.变态反应
2018/9/20
14
2018/9/20
15
2018/9/20


201某,因伤寒高热,医生给与阿司匹林退 热,此治疗为( ) A对症治疗 B对因治疗 C局部作用 D预防作用 E以上均不是


12.张某,男,35岁,医生给予氨苄西林静脉滴注, 第二天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该患者出现的何种不良 反应( ) A副作用 B急性中毒 C继发反应 D药物过敏 E特异质反应
2018/9/20
26
4.继发性反应 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称为继发 性反应,又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例如应用 广谱抗菌药物。
5. 停药反应 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 应或反跳现象。例如β受体阻断剂。
2018/9/20 27
6 、变态反应( allergy ):药物作为抗原或半
小,其potency越大。常用于比较不同药物之间
同种药理效应的强弱。
2018/9/20
44
2018/9/20
45
每 日 排 钠 量 mmol/L/day
0 0.1 0.3 环 戊 噻 嗪 氢 氯 噻 嗪
呋 噻 米
氯 噻 嗪
1
3
10
30
100 1000
剂量mg
图2-2 几种利尿药效价强度和效能的比较
16
2018/9/20
17
2018/9/20
18
2018/9/20
19
2018/9/20
20
2018/9/20
21

请同学们说说身边有哪些例子是由于药物不良反 应所导致的?
2018/9/20
22
1.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 无关的作用。 ①轻微、可逆、可自动消失,有些需停药后才消失 ②可以预知,有助于采取措施预防 ③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药物选择性低,作用广 ④副作用可随治疗目的改变而改变(阿托品) ⑤为了防止副作用,可采用合并用药的方法(麻黄 碱与催 眠药)
2018/9/20
47
效价和效能之间有没有关系?
药物的效价和效能之间不一定有何关联,效能高
未必效价也高。若不讲条件,很难判断谁高谁低。 只有药理效应相同的药物之间才可进行效价或效 能的比较。 通常临床多用效能(获得更高疗效),实验室则 多用效价(用于比较用药量多少)。
2018/9/20
48
(即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
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作用较弱或无作用)。
选择性越高
专一性越强
副作用少
2018/9/20
9
3、理解药物选择性有何意义:
理论意义: 药物选择性的研究与受体学说创立关系密切, 在药物的作用原理中,受体学说占有重要地位 实际意义:1)作为药物分类的基础 2)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选择药物的依据 3)在临床上作为评定药物优劣的标准之一
,hypersensitivity ) 或 很 大 剂 量 ( 耐 受 性
,tolerance)时才发生效应。
个体
提示: A:以阳性反应频率为横坐标,为常态分布图形。 B:以阳性反应百分率横坐标,为脱尾S形 C:以累计阳性反应百分率,为对称S形
对数剂量 常态分布
2018/9/20 50

第二种:累计S型量效曲线. ED50:在质反应是指能使半数实验对象出现阳性/ 有效反应的药物剂量。
2018/9/20
24
根据中毒症状发生的快慢及接触药物的过程,可 分为:
①急性毒性:指一次或突然使用中毒剂量引起的危及机 体生命机能的严重反应;如吗啡、阿托品、安定等。
②亚急性毒性:指反复给予非中毒剂量,数小时或数天 以后积累而中毒者;如地高辛。Subacute toxicity
③慢性毒性:也叫做长期毒性。指由于反复长时间用药, 进入体内药量超过排出的量所引起的毒性反应。如吸烟 容易引起肺癌。Chronic toxicity
③毒性反应不会自动消失,因为药物对机体功能甚至组织形态有损害, 有些甚至可以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停); ④ 毒性作用造成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所涉及的系统主要是:中枢神 经系统、心血管、肝、肾、骨髓等系统,特别是?因大多数药物都要 经这里代谢或排泄,因而在此处分布浓度较高,容易首先表现出毒性 作用。
2018/9/20
32

5.连续用药后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称为( A抗药性 B耐受性 C习惯性 D 成瘾性 E反跳现象



6.用阿托品治疗胃绞痛时,患者伴有口干、心悸等 反应,属于( ) A后遗效应 B副作用 C 毒性反应 D继发反应 E特异质反应
2018/9/20
33


7.王某,女,43岁,患肺结核,医生给与抗结核药 物链霉素治疗。用药一个月后出现耳鸣。继而听力 丧失,这是患者出现了( ) A副作用 B继发反应 C后遗效应 D变态反应 E毒性反应 8.刘某,女,41岁,患胃溃疡数年,近年发作加剧, 伴有反酸。医生给予抗酸药氢氧化铝口服以中和胃 酸,这种药物治疗是( ) A选择作用 B局部作用 C吸收作用 D预防作用 E对因治疗
过敏反应 图中
后遗效应 time
:代表连续给药维持期间
小结
药物作用、药物选择性、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
2018/9/20
30

1.出现副作用的剂量应该是( ) A治疗量 B小于治疗量 C大于治疗量 D极量 E ED50 2.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是( )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变态反应 E应急反应
1 、 对 因 治 疗 ( etiological treatment ) :
目的在于消除病因,或称治本。
2 、对症治疗( symptomatic treatment ):目 的在于改善症状,或称治标。
2018/9/20
12

一般对因治疗比对症治疗重要,但在某些情况 下对症治疗的重要性不亚于对因治疗。
2
药物作用 (action) :是药物与机体细胞大分子
物质结合的初始作用。
药物效应 (effect) :是药物所致机体固有的生
理、生化功能或病理的改变,是结果。
2018/9/20
3
药物的基本作用: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
兴奋
抑制
-
原有功能的提高
原有功能的降低
2018/9/20
4
某一药物对机体是兴奋还是抑制是不是固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