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课件: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任务二:认识原子轨道
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
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常用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和取向来表示原子轨道
的形状与取向。
原子轨
能层 能级
道数
K
1
1s
L
M
N
单轨道最多
容纳电子数
原子轨道名称
形状
2
1s
球形
2s
2
球形
2s
1
3
2
2p
2px、2py、2pz 哑铃形(相互垂直)
1
2
球形
3s
3s
3、元素X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原
子中能量最高的是 2p 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 3 个
相互垂直 的伸展方向。
4、某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34
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B.该元素原子的最高能层符
号为NC.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有18种空间运动状态
由于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
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
p 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与s能级的相同吗?
p电子云轮廓图是哑铃状的。
每个p能级都有3个相互垂直的电子云,
分别称为 px、py和 pz。
纺
锤
形
同理,p电子云轮廓图的半径也随能层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yz
y(3x2-y2)
2
3px、3py、3pz 哑铃形(相互垂直)
3p
3
2
3d
5
1
球形
2
4s
4s
2
高中化学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的教学课件人教选修3

↑↑↑
课堂练习
用轨道表示式表示出铁原 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泡利原理
↑↓ ↑↓ ↑↓ ↑↓
↑↓ ↑↓ ↑↓ ↑↓ ↑↓ ↑↓
↑↓ ↑ ↑ ↑ ↑
洪特规则
能量最低原理
画出24Cr 的轨道排布式
↑↓ 1s2
↑↑ ↑ ↑ ↑
↑
4s1
3d5
↑↑↑↑
↑↓
↑↓ ↑↓ ↑↓
3d4
↑↓
4s2
↑↓ ↑↓ ↑↓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
四 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1.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在原 子轨道上的排布,要尽可 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 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H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
3.洪特规则-----电子在等价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尽可 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教学设计[选修]1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教学设计[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502cfa9ad51f01dc281f1d0.png)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2课时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学习目标】1.基态、激发态、光谱。
2.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学习重点】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难点: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教学过程】一、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1.能量最低原理内容: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2.基态与激发态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稳定)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不稳定)[跟进练习] 根据下列电子排布,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 )A.1s22s22p1B.1s22s22p63s23p4C.1s22s12p1D.1s22s22p43.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频率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
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为原子光谱。
光谱与光谱分析(1)光谱形成原因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________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
(2)光谱分类根据光是被吸收或释放,可将光谱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总称______________。
发射光谱特征:暗背景, 亮线, 线状不连续吸收光谱;特征:亮背景, 暗线, 线状不连续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思考: 宏观物体与微观物体(电子)的运动有什么区别?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行的速度;•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微观物体的运动特征:1.电子的质量很小,只有9.11×10-31千克;2.核外电子的运动范围很小(相对于宏观物体而言);3.电子的运动速度很大;(一)电子云1.电子云内容: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P:表示电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V:表示该处的体积P/V:概率密度,用ρ表示。
11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练一练
2.根据s能级和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s能级和p能级的原子轨道形状相同 B.每个p能级都有6个原子轨道 C.s能级的原子轨道半径与能层序数有关 D.钠原子的电子在11个原子轨道上高速运动
电子云图
对电子云图的说明 (1)电子云图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不代表电子
的运动轨迹。 (2)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是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的
形象描述,小黑点越密,表明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越大。 (3)电子云图很难绘制,使用不方便,故常使用电子云轮廓图。
电子云轮廓图
常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P=90%的空间圈起来,即为电子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课时3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氢原子模型 1913年,玻尔提出氢原子模型,电子在线性轨道上绕核运行。
1922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获得者
然而,1926年,玻尔建立的线性轨道 模型被量子力学推翻。
概率密度 概率密度:
1926年,量子力学指出一 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并不在 玻尔假定的线性轨道上运行, 而在核外空间各处都可能出现, 但出现的概率不同,可以算出 它们的概率密度分布。
P 表示电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 V 表示该处的体积
电子云
图1-7的点是什么呢?是电子吗?
图1-7 氢原子1s电子在原子 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图
小点是1s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 概率密度的形象描述。小点越密, 表明概率密度越大。由于核外电子 的概率密度分布看起来像一片云雾, 因而被形象的称作“电子云”。
原子轨道符号
1s 2s 2px、2py、2pz 3s 3px、3py、3pz ——
电子云轮廓图
形状
1.1.2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电子云与原子轨 (精品教案)

[练一练]请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展示]1.H 1s1 C 1s22s22p2O 1s22s22p4Na 1s22s22p63s1Mg 1s22s22p63s2 Al 1s22s22p63s23p1Si 1s22s22p63s23p2P 1s22s22p63s23p3S 1s22s22p63s23p4Cl 1s22s22p63s23p5K 1s22s22p63s23p64s1 Ca 1s22s22p63s23p64s2Mn 1s22s22p63s23p63d54s2Fe 1s22s22p63s23p63d664s2 Co 1s22s22p63s23p63d74s2Ni 1s22s22p63s23p63d84s2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Zn 1s22s22p63s23p63d104s22.阅读课本表1-1,总结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原则[讲解]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原则(1)按照构造原理将电子依次填充到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中[学生回顾]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1)相同能层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ns<np<nd<nf(2)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1s<2s<3s<4s;2p<3p<4p; 3d<4d(3) 不同层不同能级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 ns<(n-2)f<(n-1)d <np (n为能层序数)[思考与讨论]1.按构造原理写出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的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除氦外它们的通式是什么?2、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Na的电子排布式可简化为[Ne]3s1,上述方括号的意义是什么?仿照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写出O、Si、Cu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3.为突出化合价与电子排布式的关系,将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电子变动的能级称为价电子层。
Fe 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通常元素周期表只给出价层电子排布式,请写出Na、Al、Cl、Mn、Br的价层电子排布。
1.1.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课件 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B ↑↓ ↑↓ ↑ 1s 2s 2p
同一个原子轨道:
电子对 自旋方向相反的一对电子 单电子 只有一个电子
B 原子中: 有 2 对电子对,有 1 个单电子。
02 泡利原理 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
B ↑↓ ↑↓ ↑ 1s 2s 2p
有 3 种空间运动状态,有5 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轨道数
电子数
二.洪特规则
电子自旋有顺时针和逆时针 两种状态,常用上下箭头(↑ 和↓)表示自旋状态相反的电 子。
02 泡利原理
基于光谱事实,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 纳2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这个原 理是由泡利首先提出, 称为泡利原理,也称泡利不相容原理。
同一个原子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 子处于完全相同的运动状态。
1911年
1913年
卢瑟福
确认原子核 提出质子 预测中子
玻尔 提出电子分 层运动
1913年,玻尔提出电子在特定轨道上运动的线性轨道模型
02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运动特 点
质量 位置 速度 轨迹
宏观物体
很大 可测 可测 可以描述
核外电子 很小
不可以同时测定 不能准确描述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课时三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学习 目标
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的 学习,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特 点及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方法。
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科学史话)
实心模型
葡萄干模型
行星模型
中国五行说
古时候
古希腊 ATOM
1803年
1904年
道尔顿 提出原子
汤姆孙 确认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能力目标:
1.空间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唯物观,世界是物质的。
2.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普通物体的运动有固定的轨迹,可以测定或根据一定的数据计算出来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并且能描绘出其运动轨迹。
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迹,不能测定或计算出电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也无法描绘出其运动轨迹。
但是电子的运动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
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核外电子运动的知识。
【板书】二、电子云与原子结构
【讲解】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板书】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1)电子的质量很小,只有9.11×10-31千克;
(2)核外电子的运动范围很小(相对于宏观物体而言);
(3)电子的运动速度很大。
【提问】如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呢?(以氢原子为例)
【讲解】科学家是用这种方法来描述的,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统计,电子每出现一次,在图中就增加一个小点,可以想象成你手持一架虚拟的高速照相机拍摄电子,然后把所有照片叠加在一起得到的图像。
由此得到的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的称为电子云。
(结合图讲解)
【板书】2、电子云
【提问】前面我们讲解的是核外只有1个电子的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也就是1S电子的电子云图,且电子云是球形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原子的核外电子的电子云都是球形的呢?【讲解】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P电子的电子云形状呈纺锤形(或无柄亚铃形);d电子云是花瓣形。
像这种电子云的轮廓图我们又称为原子轨道
【板书】3、原子轨道
【讲解】像书上的图1-12是S能级的原子轨道,且随着能层序数n的增大,原子轨道半径也增大。
这是由于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增高,电子云就向更大的空间扩展。
从图1-13可见,跟S电子不同,P电子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他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x、Py、Pz为符号。
且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n增大而增大。
图1-13 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
图1-12 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两个知识点,下面我们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练习】(课后第3和第5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