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合集下载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三级公路设计方案说明书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三级公路设计方案说明书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三级公路设计方案说明书1 设计总说明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

1.2设计依据:根据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指导书》。

1.3公路设计概况: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年限:15年设计车速:60km/小时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5路线起讫点地形图比例尺:1:2000;公路等级:三级;起点桩号K0+700,坐标终点桩号K1+320,坐标起点高程:168.68米,终点高程:132.11米。

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设计方案- 2 -2 道路参数2.1 道路等级的确定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4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8.5米。

设计使用年限15年。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书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述沈阳市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域,正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规模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1.1%,占全省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40%。

某某是全市装备制造业“三加二”发展布局中重要的配套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是某某的重大发展机遇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2010年1月,某某在全省率先、全国首批提出了专业化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构想并集全区之力付诸实施,中国·沈阳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园的建设,必将在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

我公司受沈阳市某某城建局的委托,承担某某某某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任务。

某某起点为某某,向东南延伸,终点与中央大街相连,全长5959.14米。

设计范围及工程量统计段落为K0+060~K5+915。

具体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涵工程等。

根据业主意见,本工程分三个标段进行施工图设计。

第Ⅰ标段为:K0+000~K2+280;第Ⅱ标段为:K2+280~K4+000;第Ⅲ标段为:K4+000~K5+959.14。

二、设计依据和设计规范1、《1:500地形图及道路定线图(非电子版)》(沈阳市规划院提供)2、沈阳市某某城乡建设局某某岩土工程勘察初步资料《详勘阶段》(某某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4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10、《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1)11、《城市道路路基路面及其他设施》(国家建筑标准图集 MR1)三、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某某某某为城市主干路,其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设计车速: 50km/h2、荷载标准: BZZ—1003、车行道横坡:双向1.5%抛物线路拱(二)设计原则1、技术规范框架内高标准设计原则道路设计各项技术指标严格执行国家现行道路设计规范。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word精品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word精品

.说明书一、概述1.1 项目概况 1)道路部分(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

本项目的);(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4.5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JTG/T F50-2011);(5)。

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右侧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0.5米土路肩)(,共计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7.840公里。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2 设计依据(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1(D62-2004);(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设计设计合同》(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号;】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 GB50108-2008);(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1.4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东南大学公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模板

东南大学公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模板

设计说明书一、概述该公路建设项目位于南京市境内,属于乡镇道路,是南京市北部郊区1号公路与2号公路之间的横向连接线。

该工程的实施方便了1号公路与2号公路之间的交通转换,提高该地区的干线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减少了需要转换交通车辆的绕行距离,同时可以缓解道路交通拥挤,减少交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任务依据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规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2.设计标准本项目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60 km/h;路基宽度10m。

其主要技术指标表见表1-1。

主要技术指标表表1-13.测设简况利用1∶2000数字化地形图在纸上对路线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画出了测图走廊带。

进一步进行纸上定线,集体步骤:定导向线(在选线布局确定的控制点之间,根据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可穿越、应趋就和该绕避的点和活动范围,建立一些间导向点);试定路线导线(参照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交汇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线);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转角和交点间距,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以及平曲线线位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该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纸上定线结束后,通过与指导教师的交流,进一步核查、优化调整,确定了路线的最终平面方案,即确定为推荐方案。

4. 路线的走向、起讫点、主要控制点路线起点位于2号公路,向南途径一个村庄,绕过邻近的几个小山丘,尽量绕过池塘,少占用农田,接于1号公路。

路线全长1.862公里。

路线经过的主要控制点有:起点(2号公路)、沿线村庄(房屋建筑)、沿线学校、沿线微丘、沿线池塘、终点(1号公路)。

道路总设计说明书

道路总设计说明书

安益三级公路设计说明书目录第 1 章设计总说明 (3)第 2 章平面设计 (4)第 3 章纵断面设计 (13)第 4 章横断面设计 (18)第 5 章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21)第 6 章路基设计 (23)第 7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25)第 8 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26)第 9 章桥涵选用说明 (32)主要参考文献 (40)结束语 (41)致谢 (42)安益三级公路施工图设计李华山(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系2006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湖南益阳 413000)摘要:公路施工图设计是运用已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本专业的工程设计或科学研究。

本设计是安益三级公路施工图设计。

主要作了如下工作:首先采用纬地5.83进行了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土石方调配,接着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路基路面设计,包括一般路基设计、特殊路基设计、防护工程设计、排水工程设计、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中,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对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进行了了比较,最终选择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并进行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然后根据地形图及纵断面,进行了涵洞和桥梁设计,最后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预算,其中施工图预算采用wcost进行电算。

本次设计中:基本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成图,设计过程中的主要计算成果由Excel(电子表格)计算所得。

同时本设计体现环保意识,强调环保。

关键字:三级公路;设计;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1地理位置图(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1.2设计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及所给定的地形图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3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10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

改造道路设计说明书

改造道路设计说明书

xx路改扩建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概述1 设计依据及资料(1)《xxxxxxx路改扩建项目岩土工程勘查报告》(2) 拟建工程场地1:1000带状地形图及道路红线(3)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字第622301201500051号)(4) 建设部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3月)(5)xx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老城区八条街巷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6)xx市市政管理局关于《xx区八条街巷改扩建项目》的设计委托书2 采用的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8)《总则》《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GB5768.1.2.3-2009(9)《道路交通管理技术规程》CBJ-08(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17)《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18)《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1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20)《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及市政给排水工程部分)(21)《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镇排水)3 设计概要3.1工程概况3.1.1工程范围及规模牌楼路改扩建项目设计起点位于牌楼村拟建规划路,设计终点xx处与现有二环西路(已建次干道、沥青凝土路面)成平面“T”型交叉,道路全长488.158米。

乡村道路设计说明书(20㎝混凝土面层20㎝片石基层)

乡村道路设计说明书(20㎝混凝土面层20㎝片石基层)

说明书第一篇总体设计说明一、概况12345678工程位于12县内县境内,本项目是12345生产、生活以及对外经济交流的主要道路,也是沿线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

二、任务依据1、《12345678工程》合同书。

三、测设主要依据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3、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4、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5、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66、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67、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8、77省地方行业标准《农村公路技术标准》JTD/T B01-2009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10、《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11、其他相关规范、手册;四、主要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农村公路基本级;2、设计速度:15公里/小时;3、路基宽度:4.5米;4、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5米,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0米;5、最大纵坡:12%;6、最小坡长:60米;7、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8、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9、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15;10、地震基本烈度值Ⅶ。

五、测设经过根据《12345678工程》对该路的勘测设计深度和工期要求,以及在听取业主方对全线路况介绍和设计方对全线实地考察基础上,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于2014年1月上旬正式开始外业勘测。

在12县交通运输局和其他各有关部门、沿线居(村)民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半个月的外业测量完成外业资料收集,进而转入内业设计,于2014年1月中旬完成了全部的施工图设计工作。

六、路线走向及工程概况12345678工程,路线总长2226.52公里,起点位于123456公路捌邓岔路口处,止于123456村K2+046.93。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模板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模板

设计说明书一、道路地理位置图本次设计xx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红线宽15米,规划为庐阳区内南北向的城市支路。

道路现状西侧为在建小区的地下室工程,东侧为施工堆土区二、概述2.1 编制过程(1)、2014年5月18日开始收集资料并进行勘探测量;(2)、2014年5月22日进行全线踏勘,熟悉建设工程周边情况;(3)、2014年5月底,我院召开xx路建设工程第一次内部讨论会,以后又不断就一些疑难问题召开专题讨论,如交通组织、交叉口处理、路面结构、路幅分配、地基处理、现状雨水管道等问题,形成方案设计文本;(4)、2014年6月5日,在xxx进行了方案设计的初步汇报,并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进行了相应调整;(5)、2014年6月17日,在庐阳区重点局召开了方案专家评审会,与会单位有庐阳区重点局、庐阳工业园管委会、合肥市交警队、公交集团等,我院作了详细的方案汇报,随后各家单位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6)、结合方案评审专家意见,我院随后又进行了内部会议讨论,并不断完善设计,最终形成初步设计文本。

2.2 概述xx路为城市支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

xx路的建设对完善庐阳区市政路网,改善现状交通,提高庐阳区内综合竞争力以及周边地块的使用价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规划为城市支路。

xx路为新建道路,红线宽度15米,设计速度为30km/h。

根据方案设计审查意见,xx路的路幅按照规划断面布设:9.5米车行道+2.75米人行道×2=15米。

2.3 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范、标准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设计招标文件3)平面及纵断面测绘资料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2008)1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1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2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三、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3.1 现状评价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说 明 书 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 .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 《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设计外业勘察成果进行了现场外业验收,对路线走向无异议,基本同意路线布设方案。根据外业资料、外业验收意见,我公司对路线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现场核对,并进行了局部修改、调整优化,确定了最终的施工图设计路线方案。至2016年3月下旬完成施工图设计全部工作。 1.6本项目主要工程规模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公路等级 级 农村公路 2 设计速度 公里/小时 15 3 路线总长 公里 7.840 4 拆迁建筑物 平方米 5 占用土地 亩

6 预算总额 万元 7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8 路线增长系数 % 9 平曲线最小半径 米/个 10 最大纵坡 %/处 11 路基宽度 米 4.5 12 路基挖方数量 千立方米 14.855 13 路基填方数量 千立方米 12.612 14 计价土石方数量 千立方米 23.539 15 平均每公里土石方 千立方米 1.895 16 排水及防护工程 千立方米 4.447 17 路面 千平方米 31.111 18 小桥 延米/座 19 涵洞 米/道 20/4 20 平均每公里涵洞数 道/公里 21 平面交叉 处 10 22 交通工程及安全设施 公路公里 7.840 23 绿化工程 公路公里 7.840

二、原老路现状描述 务川县电厂至官学通村公路路面为泥结碎石路面,原老路路基宽度在2.5~3.5米之间,现有公路局部地段弯急坡陡,目前道路通行状况较差,通行车辆主要为沿线村民生产生活资料运输用的农用车和出行的小型车辆。 三、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 项目起点里程K0+000,里程为K7+840.761,全长7.840公里。 四、 路线 4.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在路线走廊带内,结合沿线地形、地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桥位以及地方道路规划和. . 水利设施、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进行平、纵、横三面统筹协调,反复优化后确定。 (1)平面设计: 结合现场实际,本着尽量不动原老路线型,合理选择技术标准,避免大填大挖的原则,一般平曲线半径≥15米,回头平曲线半径≥12米(特别困难地段可适当降低标准)。 (2)纵面设计: 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文件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纵坡≤11%,水泥混凝土路面纵坡≤9%,结合现场实际,方便施工,局部地段受地物、地形限制可适当放宽。 本次设计最大纵坡按12%控制,特殊困难路段 (即纵坡≥12%的地段),主要是受地物、地形限制,根据现场情况,需对纵坡≥12%的路段作路线方案比选表。现场无法改线达标的特殊困难路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设置橡胶减速带、防撞护栏、标识标牌等安全设施以确保营运安全。纵坡≤5%压纹,不小于3㎜;5%~12%,16㎜钢筋压纹,不小于1㎝,间距不大于10cm。 详见路线方案比选表S5-5。 4.2、安全设施 (1)设计原则 安全设施设计坚持“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指导思想,以保障交通安全、减少(减轻)各种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为最高宗旨,应具有完备的、符合实际的规模与水平,同时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安全设施的设置须处理好与构造物、外场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系统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避让。 (2)设计方案 本项目为四级公路,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相关规定目配置较完善的标志、里程牌、路侧护栏等安全设施。 1)标志 标志的设置统筹考虑,整体布局,标志布设做到连贯性、一致性,给道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 标志的设置确保行驶安全、快捷、畅通,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致发生错向行驶。 给予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及时、简明的信息,避免提供过多的信息,防止信息过载。 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承受荷载时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结构形式的选择兼顾到其对道路美化的作用,达到美观、经济、适用,与道路沿线环境相协调。 考虑到标志坚固耐用,结合实地地形条件,结构型式为单柱式。 本项目设置以下几类反光标志,以便为司乘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行车信息。 公里桩:柱体为白色,村道用黑字,并在公里碑上注明路线编码,详见《安全设施设计图》。公里桩设于公路前进方向的右侧,从起点开始设计,每隔1km设一块。 警告标志: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边框外缘衬底色为黄色,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设置于距危险点距离为20~50米远处。 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禁令标志的颜色,除个别标志外,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边框外缘衬底色为白色。图案压杠。形状为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设置于禁止地点处。 指示标志: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边框外缘衬底为蓝色,指路标志绿色。设置于指示位置之前适当位置。 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蓝底白图案,边框外缘衬底色为蓝色。. . 形状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标志的汉字采用标准黑体(简体)。汉字高度应为25~30厘米。设置于公路交叉口的适当位置。 交通标志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根据交通标志的不同种类来设置。以利向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的、及时的信息。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交通标志设置进行总体布局,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对于个别重要的信息可适当考虑给予重复显示的机会。设置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特性,即充分考虑在动态条件下发现、判断标志及采取行动的时间和前置距离。标志应设在车辆行进正面方向最容易看见的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道路右侧、左侧或行车道上方。如果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柱上,但最多不宜超过三种以上。避免出现互相矛盾的标志内容。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干路先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要单独设置。标志牌在一根支柱上并设时,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原则。路侧式标志应尽量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在装设时,应尽可能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禁令或指示标志为0~45℃,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 标志底板可用铝合金板、合成树脂类板材(如塑料、硬质聚氯乙烯板材或玻璃钢等)材料制作。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89.3MPa,屈服点不小于241.2MPa,延伸率不小于4%~10%。应采用牌号为2024,T4状态的硬铝合金板。大型标志的板面结构,宜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拼装而成。标志板背面可选用美观大方的颜色,铝合金板可采用原色。各种标志立柱的埋设深度,决定于板面承受外力的大小及地基的承载力。一般应浇注混凝土基础。立柱的金属预埋件应进行防腐处理。用于标志面的反光材料按其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透镜埋入型、密封胶囊型、微棱镜型等品种,交通标志原则上均应采用工程级反光膜作标志面。 标志底板采用LF2—M铝合金板材,厚度3mm,采用反光膜,标志板背后采用铝合金制滑动槽钢加强,标志板外缘采用卷边90试折二折加固。板面设计标志板配色按照GB5768—2009一般道路标准要求执行。警告标志为黄底、黑边、黑图案。 标志支撑结构防护:抱箍、螺栓组采用热浸镀锌。标志支撑结构除指定使用螺栓连接处以外,其余连接部采用焊接。在标志的安装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标志安装的角度及路侧植树树冠对标志的遮挡,应仔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视认、指示效果。 标志板必须满足JT/T279—2004《公路交通标志板》。 2)里程牌 里程碑设置于公路前进方向的右侧,每公里设置一块。其它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有关《国标》、《规范》和《规程》执行。 3)护栏 一般情况下,在填方高度大于4m、急弯、陡坡等路段,设置波形梁护栏;在急弯、陡坡等特别危险路段,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路段,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 一般路段根据实际情况可考虑设置警示墩、警示柱。 五、路基 5.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 1、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以能保证路基稳定、合理、经济为原则,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排水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⑴、外业勘测过程中充分作好调查研究工作,收集项目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相关资料以及历年路况资料和交通量特点等;为内业设计收集好可靠基础资料。 ⑵、路基设计过程中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在地形陡峻和不良地质地段,不宜破坏天然植被和山体平衡,在狭窄的河谷地段不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