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科学复习资料
徐州市鼓楼小学三年级科学期中考试

徐州市鼓楼小学三年级科学期中考试班级姓名一、判断:40%1、蜗牛的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
()2、我们观察树叶时可以到树上随意摘树叶。
()3、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4、蚂蚁和蝗虫的身体相差很大,没有相同点。
()5、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脚印。
()6、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7、蜗牛的壳很硬是不能长大的。
()8、蚂蚁找到了食物会马上把它吃掉。
()9、蚂蚁是动物中的大力士。
()10、在观察完小动物后可以把它踩死。
()11、木本植物一般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一般是多年生的。
()12、从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我们可以了解树的生长变化。
()13、蜗牛的旋线可以分为左旋线和右旋线。
()14、蚯蚓的环带是它的繁殖器官。
()15、蚂蚁和蜗牛的形体相差很大,没有相同点。
()16、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17、蜗牛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
()18、我能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粗细、高矮、形状。
()19、蚂蚁是群居动物,分工合作,负责外出找食物的叫兵蚁。
()20、树木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树木。
()二、选择:30%1、下边能用来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是()。
A 量筒B 放大镜C 绳子和尺2、蚂蚁有()腿。
A 2条B 4条C 6条3、蜗牛爬过的地方()。
A 会留下粘液B 会留下脚印 C什么也不会留下4、蚂蚁不会把窝建在()。
A树上 B泥土中 C水中5、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头上的触角 B声音 C舞蹈6、一棵“宝塔形”的大树可能是()。
A 柳树 B杨树 C 松树 D槐树7、蚂蚁太小了,我准备用()观察。
A放大镜 B显微镜8、蚯蚓的每一体节(除环带)上都长有()。
A刺毛 B刚毛 C黏液9、只要两片树叶的()我们就说他们是同一种树的叶。
A形状相同 B大小相同 C大小形状相同10、银杏叶的形状是()。
A针形叶 B带形叶 C扇形叶11、雨后蚯蚓会从泥土里爬出来()A游玩 B找食物 C透气12、金鱼藻是()A沉水植物 B挺水植物 C浮水植物13、金鱼利用()进行呼吸。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2.科学家用精确地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对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3.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5.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6.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
7.(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8.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11.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1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13.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质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4.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15.(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6.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
17.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18.土壤由(土壤颗粒)、(水)、(空气)、(枯枝烂叶)以及(小生物)等组成的。
19.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的工具有(放大镜)(显微镜)。
期中七下科学知识点

期中七下科学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 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力及其作用
- 力的定义与单位
- 物体的平衡条件
- 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的作用和应用
-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三、声与光
- 声的传播与性质
- 光的传播与性质
- 声音的产生和接收
- 光的反射、折射、色散
四、电流电压
- 电流的定义与单位
- 串联和并联电路
- 电阻与电阻率
- 电压的定义与计算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五、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
- 节能减排的方法与意义
- 环境污染与保护
-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六、地球与地图
-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 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运动
- 地球的物理地理特征
- 地图的使用与图解技巧
七、物种和进化
- 物种的起源和形成
- 进化论与自然选择
-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
- 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
以上是期中七下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知识点

一、打电话向同学求助:(1)先仔细观察脚的样子;(2)把
脚的样子描述清楚;(3)对比动物图谱判断。
二、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
三、常见的天气有(晴)(阴)(雨)(雪)(风)。
四、天气(会)对动植物和人类产生影响。
五、燕子低飞,天降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六、滑梯由(滑道)、(底座)组成。
跷跷板由(跷板)、(底座)组成。
秋千由(支架)、(座椅)组成。
七、条形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八、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个)磁极。
九、相同磁极( 相斥 ),不同磁极(相吸)。
十、条形磁铁,磁性最强的叫(磁极)。
十一、磁铁一端是(南极),用( S)表示;
磁铁一端是(北极),用(N )表示。
三年级期中考试卷科学【含答案】

三年级期中考试卷科学【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项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A. 昼夜更替B. 月亮绕地球转C. 四季变化D. 潮汐现象2. 下列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石油B. 太阳能C. 煤炭D. 天然气3.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老虎C. 鲨鱼D. 蜻蜓4. 下列哪种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 蘑菇B. 草莓C. 铁线蕨D. 玫瑰5. 下列哪种物质是纯净物?A. 食盐B. 空气C. 河水D. 蜂蜜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围绕太阳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 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3.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4. 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5.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上的淡水主要来自______、______和地下水。
2.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______,动物属于______。
3.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和______,产物是______和______。
4.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 物质有三种状态: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 简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
3. 简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4. 简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5. 简述物质的三态变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在野外迷路了,请你教他用树叶辨别方向的方法。
2.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
3. 请你解释为什么在冬天,我们呼出的气体会有白雾?4. 请你解释为什么在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5. 请你解释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会干得更快?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1. 白天与黑夜1.随着太阳东升西落,我们迎来一个个白天和夜晚,看到周而复始的昼夜交替现象。
2.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被太阳光照亮的地方就产生白天,背着太阳光的一面便产生了晚上,从而产生了昼夜。
3.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规律的变化?答: a.早上的气温较低,影子较长。
b.中午的气温较高,影子较短。
C.夜空中月亮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4.地球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除了围绕太阳运转,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5.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答: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一侧会被太阳照亮,这里就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侧没有光照,这里就是黑夜。
随着地球不断自转,地球上的人们就会看到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周而复始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昼夜交替。
6.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但是地球上有些地方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7.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及其附近,白天和黑夜常常超过24小时,白天超过24小时的现象叫做极昼,黑夜超过24 小时的现象叫做极夜。
8.极昼和极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答: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
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转时便出现6个月时间两级之中总有一级朝着太阳,全是白天;另一极背向太阳,全是黑夜。
南、北极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时其他大洲所没有的。
2.谁先看到日出知识点1.为什么乌鲁木齐和北京的日出时间不一样?答:地球自转西向东,相对而言东边的日出时间永远比西边的要早,北京在乌鲁木齐东边,所以日出时间比乌鲁木齐早。
2.怎样探究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答:可以用手电筒和地球仪做模拟实验,地球仪上哪里先被照亮,哪里就先迎来日出。
日出时间与地球自转方向有关,所以在转动地球仪时,应该是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3.地球的自转是围绕地轴,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进行的,因此,比起西边的地区,东边的地区会更早迎来日出。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综合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综合1、校园里、大路边、山坡上……我们都能看到(植物)。
2、当我们想要了解的更多、知道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3、观察大树用到了(放大镜)、(软尺)、(蜡笔)、(白纸)等工具。
4、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5、科学课上的观察指的是(调动各种感官,有目的地记录)。
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
6、在真正的大树前观察到的结果比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多)。
7、树木长得好,木质部增加得多,年轮就(越宽)。
8、树皮或树枝受到了伤害就会形成(树瘤)。
9、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有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
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10、我们观察大树的时候,用到了(看)、(摸)、(闻)、(量)等方法。
11、我们观察大树高矮时是用(各种感官)去观察,观察大树树干粗细时是用(测量)的方法获知的。
12、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时需要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
13、用(画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观察树14、观察记录的方法是:1)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2)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3)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树叶、花、果实等)。
15、拓(ta)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16、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营养,都有树干、树冠、树根。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17、观察大树的时候,我们应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
18、观察树皮可以采用(摸)、(拓印)、(画)的方法进行观19、用(画图)、(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自然界的联系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陆地和水域组成。
陆地上有山、河、湖等地貌;水域中有海洋和湖泊等水域。
-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生物,它们根据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植物
和动物。
- 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食物链和
食物网。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 所有物质都由微小的颗粒构成,称为分子。
- 物质的性质是由分子的种类和排列方式决定的。
- 物质的三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与能量
- 物质和能量是密切相关的。
物质可以蓄积能量,能量也可以使物质发生变化。
- 能量的种类包括机械能、热能、光能、化学能等。
- 能源是供给人类使用的能量,常见的能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机械与杠杆
- 机械是利用力和运动来完成工作的装置。
常见的机械包括斜面、轮轴、杠杆等。
- 杠杆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装置,可以放大力的作用。
根据杠杆的结构,可以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精彩实验
- 运动物体的惯性实验:用一个滚动的球和一个放在杯子上的纸片,证明物体有惯性。
- 热传导的实验:用两杯水和一个金属勺子,观察热能的传导过程。
- 酸碱反应实验:用红、蓝两种酸碱指示剂,观察酸碱反应的变化。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的部分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同学们的期中复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的宇宙
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2、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1天,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的交替出现。
4、光年是个长度单位。
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1光年约是9.5万亿千米。
5、春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狮子座;夏天比较显眼的星座是天蝎座;秋夜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仙后座,它主要有5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冬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猎户座。
6、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土星的卫星数量最多,有82颗。
地球有一颗卫星,就是月球。
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7、火星和地球最为相似。
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8、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
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9、天文学家发现,所有遥远的星系正远离我们的银河
系而去,说明到目前为止,宇宙还在继续膨胀。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
1、原子钟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但它看起来最没有钟的样子。
NISTF-1原子钟由170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透镜、反射镜和激光器。
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我国古代的日晷。
蜡烛钟是通过燃烧的长度计时的。
2、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惠更斯的实验室内。
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公元725年,天文仪器制造专家梁令瓒设计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擒纵器的计时工具。
3.摆是摆钟的控制核心。
摆往返一次为摆动一次;摆的
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
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工作的。
4、人们利用某些物体相对稳定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
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
5、在同等条件下,水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水钟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水位越高,水的流速越快。
水位越低,水的流速越慢。
水钟在中国又叫“刻漏”、“漏壶”。
一种是记录漏水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记录注水的时间(受水型),还有人在水钟上装了数字盘。
6、1969年,第一块石英手表诞生。
原理是处于电路之中的石英晶体,能产生频率稳定的振动。
7、生物钟现象:东方欲晓,公鸡打鸣。
猪羊牛白天活动,而猫夜晚活跃。
牵牛花大约凌晨4时打开喇叭。
夜来香深夜飘香。
病人周期性发病。
8、生物钟对人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会生病、衰老甚至死亡。
因此,科学地认识生物钟,并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9.实验时,控制成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出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控制变量法)
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
1、人们从食物里获得热能,人们经常用“千卡”作为食物中的热能单位。
每人每天大约需要8000多千焦的热能。
1千卡=4.2千焦。
2、每天摄取足够的热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但吸收过多的热能或消耗太少,会使热能在体内转化成脂肪积存下来,导致肥胖。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
是为纪念瑞典天文学家摄尔西斯的贡献而确定的。
4、物体一般都具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热胀冷缩)的性质。
可也有少数例外情况,比如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为水在0℃-4℃之间时,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地球上,相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
5、热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而不会从低温的物体传向高温的物体。
6、热传递的方式的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是不同的。
像铜、铁、铝这类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像木头、玻璃、塑料这类不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也快。
7、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有时要散热降温,有时要生热保温。
(人工大棚、澳洲白蚁、北极熊)
8、什么是温室效应?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地球散发热能的本领减弱,使地球大气温度缓慢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影响:(1)土壤会出现荒漠化,导致粮食减产;(2)冰川融化和海水体积遇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一些地势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
※9、为什么夏天人们用棉被来盖住雪糕,雪糕却不融化?
一是保温,防止冰糕的冷气跑掉。
二是隔热,防止外界的炎热空气进入里面,造成冰糕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