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合集下载

七年级北师大生物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知识点

七年级北师大生物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知识点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一节知识点一:神经系统1.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最主要的作用。

2.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知识点二: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3.神经元的结构: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内有细胞核,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4.神经冲动:简称冲动,是一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

5.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树突——胞体——轴突——轴突末梢——下一个神经元6.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

7.在中枢神整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称为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

知识点三: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狐(完整)。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组成部分:①感受器(接受刺激)→②传入神经(传入信息)→③神经中枢(处理信息,发出命令)→④传出神经(传出命令) →效应器(产生反应)(注:神经节是区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关键,通常出现在传入神经。

)4.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生来就具有,一般只需大脑皮层以下(脑干或脊髓)即可完成(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②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般需大脑皮层参与(如:望梅止遇、谈虎色变等)5.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是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之一,它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本文将对人体解剖学的神经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常见的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等。

神经系统的组成人类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脑和脊髓内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脊髓和脑脊液。

大脑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指挥中心,大脑被分为左右半球,各个半球之间有大脑半球间沟。

小脑主要负责平衡、协调人体的运动,脊髓是人体最主要的控制中心之一,它连接了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

而脑脊液则是脑和脊髓中的液态,它有着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脑和脊髓之外的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和神经组织支配的器官和肌肉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两种类型: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负责向大脑传递身体上各种感觉信息,如痛感、视觉和听觉等。

而运动神经则负责控制身体的运动,从而使我们能够自由地行走、踢球或乒乓球等。

神经系统的功能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六个方面:感受、传导、分布、控制、整合和调节。

•感受:人体通过感受器感受外界信息,包括温度、压力、声音、光线、化学和机械刺激等。

•传导:感知到的信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以进行人体的内部通信。

•分布: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身体各部分。

•控制: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运动神经,调节人体的运动和生理活动。

•整合: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初步的感知与思考。

•调节:神经系统可以对人体的各种机能进行调整和影响,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状态。

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种类很多,包括脑部和神经系统的炎症、肿瘤、脑震荡、脑血管意外、运动神经障碍、神经肌肉疾病等。

其中一些疾病比较严重,例如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

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内最为复杂、也是最为神奇的一个系统之一,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第12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12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1.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 通路(深感觉传导路)、精细触 觉 薄束-薄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楔束-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途径:先上行后交叉
2.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 路(浅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途径:先交叉后上行
四肢、躯干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躯体痛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二)脊髓反射
1.脊动物和脊休克 脊髓动物: 在动物脊髓第5节段下切断(以保留膈肌的呼吸运动)的动物。 脊休克: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段后反射能力暂时消失进入无反应状态。
2.牵张反射 概念: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 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 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 的同一肌肉收缩。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中枢部位
交感神经系统 (中间)
T1~L3灰质侧角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两端)
脑干(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脊髓骶段(2~4节)侧角
离效应器远 神经纤维长度 节前短,节后长
神经节位置 纤维数量比
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 节前长,节后短 节前∶节后=1∶2 较 局 限
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一)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1. 大脑皮质运动区 特征: ①交叉性支配,但头面部 是双侧性的。 ②倒置性支配,但头面部 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③运动区大小与运动的精 细复杂程度成正比。
2.运动传导通路
(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调节运动,控制肌紧张、处理本体感觉的传入信息等

012自主神经系统生理

012自主神经系统生理
所生成的去甲肾上腺素进入交感神经的囊泡中,囊泡内还含有钙离子、ATP、多巴胺-?-羟化酶和多种肽,去甲肾上腺素在囊泡内与ATP-Mg2+结合成复合物,再与一种可溶性蛋白质结合成比较稳定的储存型去甲肾上腺素。囊泡有大小之分,大囊泡直径约75~90nm,主要位于神经轴胞浆内,具有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能力,小囊泡直径约为45~55nm,附着于神经末梢,储存从胞质液中摄取的去甲肾上腺素。囊泡膜上有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与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进入囊泡有关,另一类与囊泡的定向运动及囊泡与神经末梢附着、融合有关。生理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小囊泡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应激状态下则大囊泡参与释放。每次交感神经末梢去极化释放约1%储存的去甲肾上腺素,新合成或再摄取的去甲肾上腺素都很容易进入小囊泡,且首先被释放,约10%储存的去甲肾上腺素始终存在于囊泡内。
,分子氧的数量显著减少时,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受到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减少。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时可抑制酪氨酸羟化酶,而其水平下降时,能够激活酪氨酸羟化酶。
在肾上腺髓质和脑的极少部位,去甲肾上腺素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作用生成肾上腺素,在肾上腺髓质内85%的去甲肾上腺素都转化成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合成的糖皮质醇通过肾上腺髓质时,能够激活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因此,应激时触发皮质醇释放,能增加肾上腺素的生成,增强应激反应。
由于交感神经节大多位
于脊柱两侧,紧靠脊髓,因此,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均比较短,在离开脊髓侧角后很快就进入交感神经节,而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在达到所支配的效应器官前,延伸的路径较长。另外,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可以进入多个交感神经节,一个脊髓节段发出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可以和20多个交感神经节形成突触连接,一个效应器官的细胞可以由上下不同节段脊髓发出的交感神经支配。机体被触发引起的交感反应并不能限定在某一个特定节段,而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泛化,引起剧烈的多器官交感反应。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知识点

THANK YOU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是指大脑皮 层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元 传递到运动器官的过程。
运动传导通路包括三个部 分:大脑皮层、下行传导 束和周围神经。
大脑皮层是运动传导通路 的起点,负责发出指令和 调控运动。
周围神经是指从脊髓和脑 干发出的神经纤维,负责 连接到肌肉和腺体等运动 器官。
下行传导束是指从大脑皮 层到脊髓和脑干的下行纤 维束,负责传递指令到周 围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 行治疗。
康复治疗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进行康 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脑血管疾 病等,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 于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03
脊髓能够调节躯体的自主运动和姿势,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脊髓与大脑的联系
脊髓与大脑之间通过脑脊液进 行物质交换和营养输送。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递 通过神经纤维束完成,包括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等。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联系对于维 持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至关重要 ,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感觉、
运动等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 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影像学检查
利用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脑 部结构是否异常。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了解神经 系统的功能状态。
神经电生理检查
利用脑电图、肌电图等技术,检测神经系统 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02

人体的自我调节讲课文档

人体的自我调节讲课文档
第九页
教学引入
天气冷了,我们会加厚穿衣
第十页
拳击运动员敏捷地地躲闪对方的拳头
第十一页
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是由人体的哪些结构调控
的呢? 引入章课题: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十二页
自我调节的意义
1.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2. 人体各部分功能协调——统一的整体。
引入节课题: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 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
第十七页
病例四: 一位小伙子在劳动中不
慎将腰部扭伤,致使由腰 部脊髓通向右下肢的神经 ——右侧坐骨神经受到了 压迫。这位小伙子的右下 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 了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病变部位: 腰部肌肉损 伤压迫神经
反应异常部位: 右下肢
第十八页
脑 脊髓 神经
第十九页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脑 脑干
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第三十五页
2.神经元的种类
按功能分
感觉(传入)神经元
中间(联络)神经元 运动(传出)神经元
第三十六页
3.神经元的作用
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第三十七页
脑电波
视频:神经元的放电和传导
第三十八页
4.神经元的分布
灰质 白质
白质 灰质
大脑
第三十九页
2.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征,说出神经元的基本
功能。
第四页
• 教学难点
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征,说出神经元的 基本功能。
第五页
第六页
课前检测
1、皮肤包括——和——,表皮由——组织构 成,——血管。真皮由——组织构成,—— 血管。

第12章 第1节 第1课时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12章 第1节 第1课时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6。1920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其中最小 的一个8岁,经过科研人员9年的艰辛训练,到l7 岁时,其智力仅有4岁小孩的水平.这是由于此 “狼孩”的什么结构发育不完善造成的?( ) A.脊髓B.小脑C.大脑D.脑干 8.某成年男子醉酒驾车把自己撞成“植物人”, 他只能靠输液生存,有心跳、呼吸、血压但没有 意识,不能说话也不能动.这说明他至少哪部分 神经中枢没撞坏( )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大脑皮层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定义:是大脑表面的结构
功能:接受来自各感受器传入的信息而 形成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等),也 能够发出传向各下位中枢的信息,大脑 皮层成为管理整体神经调节的最高级中 枢。因此,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 位,它的生理活动叫做高级神经活动。 运动 管理:存在专门管理 感觉 视觉 某些活动的功能区 听觉 人类特有的语言

7.1,7.3,7.2
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 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胞体 1 树突 2 轴 突 末 梢
轴突 3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细胞
胞体
神经元结构
突起 轴突 树突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神经元的功能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传导兴奋的方向:
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区别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大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脊神经
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
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
系统中最大的部分,由左、
右两半球组成。在大脑半 球的表面呈现许多弯弯曲 曲的沟 (凹)和回(凸),这使 大脑的实际表面积要比平 滑的外形大许多。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 阅读P69理解:什么是“人体的自我调节”? • 人体的自我调节: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
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 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
人体自我调节包括: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反射弧结 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结构特点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神经组织末梢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感觉神经元
调节某一功能的神经元 群 运动神经元 相关的肌肉和腺体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图中哪一种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1吃梅止渴
酸性物质
2看梅止渴
形状、颜色、气味
3谈梅止渴
语言
人类特有
动 动 脑
下列哪项条件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望梅止渴 是 望文生义 是 画饼充饥 是 谈虎色变
是 鹦鹉学舌 不是
见红灯, 停止前进 是
课堂达标:
1、人喝醉后,走路摇摆不定、站立不稳,是由于酒精 麻醉了( B )。 A.躯体运动中枢 B.小脑 C.躯体感觉中枢 D.有关平衡的感觉器官 2、关于小脑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C )。 A.小脑位于后方,是脑的一部分 B.灰质和白质交织在一起 C.使人的运动准确、协调、维持身体平衡 D.是神经中枢惟一关键的部位
• 在这一过程中,怎样的调节方式才能使运动 员在如此紧张、短暂的瞬间完成一系列的反 应呢?
神经系统的调节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去极化
↓ 超极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发动作电位(兴奋)编辑版ppt 兴奋性降低(抑制) 48
(二)非定向突触 传递
曲张体
(三)电突触传递
编辑版ppt
49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1.乙酰胆碱(中枢、外周):M、N-R 2.去甲肾上腺素(中枢、外周)、肾上腺素(中枢):
Ⅱ.倒置安排: 头面部是直立外
Ⅲ.皮层投射区的大小 与感觉分辨的精细
程度呈正比
编辑版ppt
64
⑵第二感觉区 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 (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 ③投射特点: 双侧性投射
2.本体感觉代表区 中央前回
编辑版ppt
65
3.特殊感觉皮质代表区 1)视觉代表区
意义:使不同反射活动协调同步。 2) 回返性抑制。
意义: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 止或同一中枢神经元活动同步
特征:超极化抑制
编辑版ppt
54
2.突触前抑制
意义: 减少或排除干扰信息的传
入,使感觉功能更为精细。
特征:去极化抑制
实验A:刺激轴突1时,胞3 产生10mV的EPSP;
实验B:先刺激轴突2,再刺
激 轴 突 1 时 , 胞 3 产 生 5mV 的
编辑版ppt
2
一、脊髓和脑 (一)脊髓 1.位置和外形
上端: 连延髓
下端:
成人第1腰椎
下缘,出生时
第3腰椎下缘
编辑版ppt
3
6条纵沟: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31对脊神经
编辑版ppt
4
2、内部结构 灰质 白质 中央管
编辑版ppt
5
编辑版ppt
8
(二)脑
分为端脑、小 脑、间脑、中 脑、脑桥和延 髓六部分,后 三者合称脑干。
颈神经8对(C1 - 8) 胸神经12对(T1-12) 腰神经5对(L1-5) 骶神经5对(S1-5) 尾神经1对(Co)。
编辑版ppt
29
A0140-3.jpg
编辑版ppt
31
(二)脑神经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外)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
编辑版pptEPSP。
55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皮质诱发电位与感觉投射定位 (二)大脑皮质感觉代表区
编辑版ppt
63
1.体表感觉代表区: (1)第一感觉区 ①位置:中央后回 ②功能:
定位明确、感觉分析不十分清 晰。
③投射特点: Ⅰ.交叉投射:
头面部是双侧性
一、突触传递
编辑版ppt
46
(一)化学性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
2.传递过程
3.突触后神经元的电 活动
编辑版ppt
47
冲动传至突触前膜

膜外Ca2+内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入突触间隙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与受体结合
与受体结合


后膜对K+、Na+特别
后膜对Cl-、K+特别
是Na+通透性增加
是Cl-通透性增加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脑神经性质歌诀
然后迷走副舌完
一二八对性质感,运动舌副动滑展;
舌咽迷走三叉面,感觉运动混合全。
编辑版ppt
32
编辑版ppt
36
三、内脏神经 (一)内脏运动神经 有神经节 1.交感神经 起源:脊髓胸1-腰3段灰质侧角 特点:椎旁节和椎前节
2.副交感神经
起源:脑干、脊骶部2-4段灰质
特点: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
编辑版ppt
37
(二)内脏感觉神经 作用:内脏-内脏反射
内脏-躯体反射 上传大脑,产生内脏感觉
编辑版ppt
38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1.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 通路(深感觉传导路)、精细触 觉
薄束-薄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编辑版ppt
1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脑(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神经系统 中枢部分 脊髓
周围部分
按解剖部位
脑神经 脊神经
躯体神经
植物性神经
周围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按有关功能
植物性感觉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交感神经
植物性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投射特点: 鼻侧交叉投射,颞侧不交 叉投射。
2)听觉
投射是双侧性的
编辑版ppt
66
四、痛 觉
(一)痛觉的产生和传导
楔束-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途径:先上行后交叉
编辑版ppt
39
2.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 路(浅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途径:先交叉后上行
四肢、躯干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编辑版ppt
40
3.视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途径: 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
编辑版ppt
41
(二)运动传导通路 1.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 躯干肌双侧支配 (2)皮质核束 头颈肌 2.锥体外系
编辑版ppt
42
第二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一)神经元的一般功能
编辑版ppt
43
(二)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绝缘性
(4)相对不疲劳性
2.神经纤维的分类
编辑版ppt
44
二、神经胶质细胞
编辑版ppt
45
第三节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编辑版ppt
52
(三)兴奋在反射中枢内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时间总和(相继)、空间总和(同时)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易疲劳
编辑版ppt
53
(四)中枢抑制 1. 突触后抑制
突触后抑制:由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引起的中枢抑制。
分为: 1)传入侧支性抑制
编辑版ppt
9
(三)脑脊膜 脑脊液 脑血管和脑屏障 1.脑脊膜
1)硬膜 2)蛛网膜 内含脑脊液 3)软膜
编辑版ppt
26
2.脑脊液及其循环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珠网膜下隙
大脑背面
珠网膜粒
血液
编辑版ppt
27
3.血-脑屏障
编辑版ppt
28
二、脊神经和脑神经 (一)脊神经
共31对,是混合神行。
α、β-R 3.多巴胺(中枢) 4.5-羟色胺(中枢) 5.组胺(中枢、外周) 6.氨基酸类(中枢):
谷氨酸(兴奋性递质)
甘氨酸和r-氨基丁酸(抑制性递质) 7.神经肽(中枢、外周) 8.其他:腺苷(中枢)
编辑版ppt
50
三、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及反射弧
编辑版ppt
51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单线式 2.辐散式和聚合式 3.链锁式和环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