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七上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试卷 附答案 (4)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试卷 附答案 (4)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酝酿.(niàng) 花苞.(bāo) 静谧.(mì) 碣.石(jié)B. 窠.巢(kē) 肌.肤(jī) 吝啬.(qiáng) 澹.澹(dàn)C. 莅.临(wèi) 天涯.(yá) 屋檐.(yán) 贮.蓄(zhù)D. 黄晕.(yùn) 草垛.(duò) 高邈.(miǎo) 竦.峙(sōng)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彩棱镜响睛静默抖擞精神B. 捷毛粗犷秀气幸甚至哉C. 娇媚宽敞喉咙花枝招展D. 萧瑟端庄郎润不知不觉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他们失去的,其实是那颗__________(干净纯洁纯粹)无瑕、充满奇思妙想的童心。

(2)华山之险确实令人____________(畏缩不前一筹莫展望而生畏),单是爬山就危险重重,更不用说在山上修建索道了。

4. 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 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5) 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6) 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 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一、单选题1.(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___憎恨(zènɡ)___ 沉寂(jì)B.侍弄(shì)___ 捶打(chuí)___ 絮叨(xù)C.淡雅(yǎ)___创伤(chuànɡ) 豌豆(wān)D.仿膳(shàn) 憔悴(jiáo)___ 恢复(huī)4.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

B.困意来袭,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让人很痛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良心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

“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

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

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唰"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

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

他问,二子,你看呢?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

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儿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

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

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

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

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

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

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áng)黄晕.(yùn)发髻.(jì)栀.子( zhī)B、唱和.(hé)肥硕.(shuò)鳊.鱼(biān)乌桕.(jiù)C、寥.阔(liáo) 枯涸.(gù) 清洌.(liè) 梦寐.(mèi)D、澹澹.(dàn)耸.峙(sǒng) 栖.息(qī) 禅.心(ch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黎明焕然一新呼朋引伴B. 静谧再接再励不计其数C. 莅临无精打彩迫不及待D. 干躁谈笑风声任劳任怨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A.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D.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4.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但是。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6、填空。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______,______。

(《观沧海》)(2)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客路青山外,______。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春》一文中的是()A. 酣睡B. 燕舞C. 花香D. 雪花2.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总体感受是()A. 温暖舒适B. 寒冷刺骨C. 干燥无趣D. 湿润多雨3. 下列诗句中,出自《天上的街市》的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C.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D.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4. 《古诗四首》中,下列哪首诗是写景的()A. 《观沧海》B. 《龟虽寿》C. 《饮酒》D. 《赠汪伦》5. 《世说新语》二则中,下列人物属于“方正”的是()A. 陈元方B. 杨修C. 司马昭D. 王导6.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主要表现在()A. 对母亲关爱的回忆B. 对母亲严厉的批评C. 对母亲忙碌的身影D. 对母亲病痛的担忧7. 下列词语中,与《诫子书》中的内容无关的是()A. 养生B. 情感C. 学习D. 修身8. 《狼》一文中,下列哪个情节表现了屠户的勇敢和智慧()A. 屠户与狼对视B. 屠户躲进柴草堆C. 屠户用骨头引诱狼D. 屠户挥刀斩狼9. 《荷叶·母亲》一文中,下列哪个词语用来形容母亲的笑容()A. 温柔B. 甜蜜C. 慈祥D. 妩媚10.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看到的幻象是()A. 美味的食物B. 温暖的火炉C. 亲爱的奶奶D. 美丽的圣诞树二、判断题:1. 《春》一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没有风。

()3. 《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天上的美景。

()4. 《古诗四首》中的《观沧海》是一首写景诗。

()5. 《世说新语》二则中的故事都发生在东晋时期。

()6.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生活点滴来表达怀念之情。

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精编习题(含答案)

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精编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1春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涨.水(zhǎng)酝酿.(niàng)窠.巢(kē)嘹.亮(li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句中比喻姿态优美。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解析:应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

)4.请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反复、拟人)(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排比、拟人)(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比喻、排比)5.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视觉角度)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听觉角度)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嗅觉角度)(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80字之内)张望点缀不知不觉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七年级·语文上(R版)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A.黄晕.(yūn) 酝酿.(niànɡ) 发髻.(jì) 澄.碧(chénɡ)B.水藻.(zǎo) 贮.蓄(zhù) 啼.叫(tí) 栖.息(xī)C.朗润.(rùn) 莅.临(wèi) 吝啬.(sè) 高邈.(miǎo)D.看.护(kān) 棱.镜(léng) 抖擞.(sǒu) 竦峙.(zhì)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花苞端庄健壮咄咄逼人B.瞭亮草垛造访花枝招展C.娇媚淅历镶嵌呼鹏引伴D.安适静蓦冷冽绿茵茵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A.微风摇碎一树阳光,地上树影斑驳,四下一片静谧..。

B.冬野寂寂,万物悄然..积蓄力量,静待生命在春天怒放。

C.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D.夏日的傍晚,瓢泼大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灰蒙蒙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健康学讲究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我国把12月2日作为“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熟知“122”是交通事故的报警电话。

C.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D.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霁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得主。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

B.散曲是兴盛于明代的一种文体,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C.“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杨柳风”指春风。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及答案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精美文段赏析。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1)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3)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4)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5)“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作用是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前面小山一词。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过渡句的理解能力。

句子或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是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照应标题、总结全文、引出下文等。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承上对济南天气温晴的特点,开启下文对“更加出奇”的济南山与水的描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

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

结合前后内容,前一个“它们”指济南城的山水,后一个“它们”指这一圈小山。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从文中提取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作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
单元练习题七上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七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
第一部分:
1.填空:
⑴欧阳修是 政治家、文学家,晚年号 , 之
一。
⑵本单元我们学的两篇诗文选自《乐府诗集》,它们是 和 。
⑶曹操是 末年 、 、 。
⑷唐朝诗人中“李杜”是指 和 ,“小李杜”是指
和 。
2.原文填写:
⑴《三峡》中间接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⑵《陌上桑》中写“行者”和“少年”见罗敷时表情的句子是

⑶《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概写蔡勉旃的六字是 。
⑷《望岳》的颈联是 。
3.译句:
⑴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⑵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⑶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⑸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4.《卖油翁》中陈尧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射技的卖油翁是如何看待陈尧咨高超的高超
的射技的

5.《陌上桑》一文第一段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刻画罗敷这个人物的?
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6. 对这首诗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写”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意思。
B、“闲居”一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一句中的“敲”,传说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7.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一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便由于注重炼籽,故读来回味无穷。
第二部分:
(一)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
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
之。

8.本文的“之”字是代词,代人、代物、代事各不尽同,请分别举例。还有一个
“之”字代指看不见摸不着的道理,也一并指出。
9.在文中找出“但微颔之”中“但”的同义词: 。
10.译句:
尔安敢轻吾射?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1.本文写了两件事,哪是因,哪是果哪为主,哪为次后者对前者含有什么意味
12.康肃公确有值得自夸的地方,但卖油翁似乎并不太欣赏,这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
出来“但微颔之”的潜台词是什么

13.如何看待陈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
(二)
⑴至于夏水襄陵,治溯组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⑶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 第一段写三峡什么景色,特点如何?

15. 本段所写的季节是 。
16. 第一段中的哪句最能体现三峡水势之险?

17. “素湍绿潭”是从哪个角度进行描写的,可见怎样的景观?
18. “清荣峻茂”分别理解为:
清: 荣:
峻: 茂:
19. “良多趣味”一句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0. 为创造意境,第三段中 字和 字用得好。
21. 作者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用意何在?

22. 写渔者歌曰有什么目的?
23. 翻译: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
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4. 诗人借“杨花”“子规”暗含 ,暗含了作者对王昌龄被贬的

25. 后两句的表达方式是 。
26.后两句中,作者用 的手法,抒发了对友人的无限同情关切。
27. 诗中 一句点明时令。
28. 诗中 几个字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29. 解释下列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0. 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写景旷远,想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B、“闻道”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乍听朋友遭贬消息后的震惊与惋惜,也写出了友人长
途跋涉的艰辛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C、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
心。
D、三四两句中诗人展开想象,并运用了比拟与夸张的手法。
3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第三部分:写作
读本单元的五首诗歌,选取其中一首改写成一篇作文片断,题目自拟,300字以上。
第七单元检测题答案
1-3.略 4.陈尧咨认为自己的射技很高超,并以此自豪。卖油翁则对陈尧咨的射技
只是略加赞许。 5.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罗敷。 6.C 7.C
8.代人:笑而遣之;代事:睨之,但微颔之;代物:徐以杓酌油沥之;代指道理:以
我酌油知之。 9.惟 10.略 11.康肃公射箭是因,卖油翁沥油是果。后者为主,
前者为次,含有教训的意味。 12.睨之,但微颔之。潜台词是:射得不错,也不过
如此。 13.略 14.三峡的水;急 15.夏季 16.“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17、俯视;写出了春冬之时三峡壮丽的景观。 18.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
热爱三峡景物,热爱大自然 20. 寒;肃 21.以声衬静,渲染山谷的清幽,凄清
22.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 23.略 24.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同情
和关切 25.抒情 26.想象或拟人 27. 杨花落尽子规啼 28. 过五溪 29. 略
30. A 3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