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猪气喘病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动物保健2021.10疾病防治1发病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猪气喘病也呈现上升趋势,引起该病发生原因主要受饲养管理和疾病因素的影响。
1.1饲养管理因素猪气喘病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较差的猪场发病较多,饲养管理因素主要体现在:①猪舍防寒差,尤其是春季和冬季天气寒冷,未做保暖措施。
或者为了保证猪舍的温度适宜而忽略通风,通风条件差,空气质量下降;②饲养密度大。
部分养殖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猪舍的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潮湿拥挤;③天气骤冷或者忽冷忽热使猪群的呼吸道防御机能下降,容易诱发此病;④饲喂猪群霉变的饲料,导致霉菌毒素在体内积累,引发肺炎;⑤受到突然更换饲料、分群、分舍、长途运输等产生的应激反应的影响,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该病;⑥异地引种或者运输频繁,加上检疫不严格,容易将携带病原的隐性感染猪带入本场。
1.2疾病因素猪气喘病的发生也会受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气管炎、猪曲霉菌性肺炎等疾病的影响,受到这些疾病的继发感染会加重病情。
2流行病学2.1病原猪气喘病的病原是猪肺炎支原体,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无细胞壁,具有杆状、环状、点状和球状等多种形态。
该病原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常用的化学消毒液就能将其消灭。
它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和链霉素不敏感,但是对土霉素、壮观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等敏感[1]。
2.2易感动物猪气喘病只感染猪,且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但本地猪较外地猪易感;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易感程度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高,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也易感;成年猪和公猪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
2.3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该病的传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病猪会向周围环境中不断排毒,对同栏或同槽的健康猪造成威胁[2]。
特别在通风不良和猪群拥挤的猪舍内最易流行。
猪肺炎支原体排出体外后经由呼吸道传染,健康猪吸入病原后就被感染发病。
2.4流行方式新老疫区的流行方式不同,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呈现急性经过。
猪的疾病 猪支原体肺炎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支原体肺炎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我国俗称猪气喘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
剖检变化为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主叶)的对称性实变。
病多呈慢性经过,常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
据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养猪场血清学检验,阳性率30%~50%。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猪场都有发生。
由于带菌病猪的存在和分布面较广,除直接发生死亡外,病猪生长发育缓慢,生长率降低15%左右,饲料利用率降低20%,造成饲料和人力的浪费。
有的成为僵猪或继发感染死亡。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二、病原: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支原体属(Mycoplasma)成员。
猪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是一种较小的,呈球状、点状、杆状和多形态的微生物。
本菌不易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不佳,用姬姆萨和瑞特氏染色良好。
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发育极为困难,要求有严格的培养条件,分离用的培养基大多是组织培养平衡盐类溶液,加入乳清蛋白水解物、酵母浸出物及猪血清,培养材料中必须没有其他支原体存在。
本菌对乙醚敏感,对葡萄糖能利用并产酸,1:5000的美蓝溶液可抑制生长。
适于在37℃有氧条件下培养。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接种后培养7~10天,才能用肉眼观察到针尖大小露珠状、圆形、中央隆起、边缘整齐的小菌落。
有些老龄菌落中心稍凹陷,不像一般支原体的“荷包蛋”状菌落。
猪肺炎支原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及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不强,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h;日光、干燥及常用的消毒药液,都可在较短时间杀灭病原。
病肺组织中的病原体在-15℃可保存45天,在1~4℃存活7天。
在甘油中O℃可保存8个月,在-30℃可保存20个月仍有感染力。
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 养猪技术

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养猪技术猪喘气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
猪气喘病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的传染病,此病虽然致死率低,但是感染率较高,并且还易继发多种疾病,从而使死亡率增加.患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的会死亡。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情况自然感染发病的情况仅在猪群中可见,所有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只都会感染气喘病。
近几年,仔猪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仔猪断奶时大约在25~45日龄,会因为实施分群、饲料更换和饲养环境出现变化等产生应激刺激,从而使得仔猪的抗病力降低,感染气喘病的概率很大,而且比其他时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相对高些。
据相关报道可知,感染喘气病的猪群周围3.2千米范围内的其他猪群都会被传染。
猪气喘病的病原广泛分布在某些猪场中,成年猪一般都是呈隐性感染,而育肥猪很少有隐性感染的情况出现。
喘气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在冬季和春季寒冷时间段感染的猪只较多。
新感染的疫区流行呈暴发性,患猪临床症状很严重,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且大多数呈急性患病经过。
老疫区患猪发病多是慢性经过,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表现,具有较低的致死率。
喘气病是猪群三大免疫抑制病当中的一个,如果和蓝耳病、胸膜肺炎等病毒发生混合感染,会明显增高病死率。
比如和蓝耳病病毒混和感染的时候,患猪会有肺部病变而且很典型,蓝耳病病毒单独感染时,不会观察到患猪有明显的肺部病变,而且特别容易继发并发症,比如大肠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巴氏杆菌病等,造成感染猪只的死亡率升高。
2、临床及病理表现喘气病属于猪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生产中患猪的典型症状是呼吸艰难、咳嗽、气喘但是体温仍维持正常。
猪支原体病原对肺脏具有亲嗜性,主要侵害猪只的肺脏,导致病变部位丧失呼吸功能。
猪气喘病的预防与治疗

病 猪是 主要传染源 , 病源通 过猪咳嗽 、 喘气 和喷嚏出的 飞沫浮游于空气 中, 被 同群健康猪 吸人而经呼吸道感染 。
本 病每年各 季均 可发病 ,但在 寒冷冬季与初春 为多发
病 。饲 养 管 理 不 当 、 阴 暗潮 湿 、 通风不 良、 拥 挤 及 环 境 条 件 的
喘病及其他传染病传人 , 并定期做好 消毒工作 。受气喘病威
1 发 病 情 况
期继发混合感染时 , 出现体温升高 、 食欲减退等症状。 患病小 猪消瘦衰弱 , 被毛粗乱 , 生长发育停滞。 隐性感染猪无明显症 状, 偶尔 出现轻咳。 根据整个病情 的经过可分为 急性 、慢性和隐性 3 个 类 型。 急性型突然暴发 , 呼吸的次数可过 到 6 0 — 1 2 0次 /mi n , 张
培养的材料不能被其他 支原体污染 , 因为它们的生长会超过
猪肺炎 支原 体。支原体能产酸 , 1 : 5 0 0 0 0浓度 的美蓝可抑制
其生长 。 对高温 、 阳光 和 腐 败 的抵 抗 力 不 强 , 排 出体 外 后 生存
确诊必须从病 料中分离到致病性支原体 。 在液体培养基
中成 功 培 养 猪 肺 炎 支 原 体 才 有 可 能 生 产 足 量 的 抗 原 进 行 下
时间较短 , 存低温或冻干条件下保存时间较长 。3 0 %草木 灰 及 2 0 %石灰乳等 消毒剂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
3 流 行 特 点
列血清学试验 、 间接血 细胞凝集试验 、 试管凝集试验 、 平板凝 集试验 、 快速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试管补 体结合反应试验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 在鉴别诊断上 , 应与猪流行性感 冒、 猪肺疫 区别。
养
猪
猪霉形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猪霉形体肺炎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霉形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猪霉形体肺炎的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霉形体肺炎又叫喘气病也称猪支原体肺炎、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不能正常生长。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想:猪霉形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猪霉形体肺炎的防治措施。
1、病原特性猪肺炎霉形体具有多种形态,且大小不同,在肺触片和液体培养物中主要呈环形,也可呈丝状、杆状、球状、新月状。
猪肺炎霉形体能够通过孔径为0.3μm的滤膜,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但着色较少,而使用瑞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着色效果良好。
猪肺炎霉形体,对外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相比于其他霉形体需要更高的营养,接种在专用液体培养基(即严格按照规定配制,要求含有大量的猪血清、酵母浸液以及水解乳蛋白的组织培养平衡盐溶液)中放在37℃温度下进行2~10天培养,能够形成直径在25~100 μm的菌落,但不会形成“煎荷包蛋状”。
2、临床症状该病在临床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咳嗽、气喘。
根据病原体传递时间长短不同和感染严重程度不同,病猪所表现出的病症轻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如果病程持续时间较短,即引起急性猪霉形体肺炎。
猪群呈急性发病时,会在大面积内体温升高,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救治,就会导致机体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
另外,如果没有对病猪采取药敏试验就直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长时间之后就会导致体内的病原体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如果对病原体突然使用药物进行攻击,就会产生免疫抗力,从而逐渐转变成慢性霉形体肺炎。
慢性型的临床症状与急性型稍微有所不同,病猪通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咳嗽,影响生长发育,即使症状消失后还有可能出现第二次发病[养殖:/]。
3、剖检变化对病死猪进行剖检,肉眼可见主要是肺脏、肺门淋巴结以及纵膈淋巴结发生病变。
肺脏通常是在尖叶、中间叶、心叶以及膈叶的前缘部分发生病变,往往出现灰色或者紫红色的肉变区。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24此方政it猪支原体肺炎流行范围广,发 病率高,死亡率低,难以治愈且是规 模化猪场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 一。
单独地发生本病对猪致死率不 高,一般会使感染、发病猪的生产性 能、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传染 性疾病,一旦发生常常难以根治,严 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从本病 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 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讨论,希望能为养猪业避免或减少本病发 生,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猪支原体性肺炎(简称MPS),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 喘病,是由猪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 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体温升高及食欲变化不大,有明显的气喘、咳嗽、腹式呼吸,生长发育迟缓,词料报酬低。
病理变 化是肺脏呈双侧对称性实变。
不同 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一年四季 均可发生,尤其在寒冷多雨潮湿或 气候骤变时多发。
一直以来在养猪 业中都极为重视。
1病原本病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属支 原体科,又称霉形体,是一类无细胞 壁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呈高度多 形性,能通过细菌过滤器,革兰氏染 色阴性,姬姆萨或瑞特氏染色良好,含有DNA和RNA,二分裂或芽生繁 殖。
本菌广泛分布于环境和动物体 中,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不强,附着 在猪生活环境以及用具上,2~3天就失活了。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 于病猪呼吸器官内,生长需求对环 境要求苛刻,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 养基上生长,但发育较困难,对消毒 剂、日光和温热等没有较强抵抗力,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即可消毒灭 菌。
2流行病学2.1传染源自然条件下,病猪与带菌猪是 主要传染源,尤其是隐性带菌猪,病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何星云(邯郸市邯山区农业农村局,河北邯郸056000)菌主要存在于病猪和带菌猪呼吸道中。
2.2传播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打喷嚏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通过接触传播,或者直接形成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
而病母猪传染给吃奶小猪,使得本病在猪群长久存在。
猪气喘病(猪支原体肺炎)

猪气喘病
猪肺炎支原体吸附在呼吸道粘膜
猪气喘病
支原体的致病能力
粘附于气管及支气管表皮细胞的纤毛上。 释放粘附素、分裂素、蛋白酶及其它代谢中间产 物 使纤毛变成凝块并脱落。 最终使上皮纤毛失去清除异物和细菌的能力。
感染猪上皮的粘膜纤毛脱落(感染 后 9 周)
健康猪呼吸道上皮的纤毛
猪 气 喘 病
猪气喘病(猪支原体肺炎)
本病是一慢性呼吸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咳 嗽和气喘,病变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 叶、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变。 很多国家报道了本病,长期以来该病被认为 是最常发生和经济意义重大的猪病之一。饲料 利用率降低20-25%,增重减少2.5-16%。
疾病造成的损失是支原体和其它病原(尤其 是 PRRSV)之间混合感染,饲养管理不善和环 境条件差等综合因素所致。
3. 断奶仔猪
用量:
50ppm 支原净+150 ppm 金霉素+100 ppm 喹乙醇 或 50ppm 支原净+ 300 ppm 金霉素
用药时间:
25-28 天 60 天龄
断奶
1 个 月 连 续 使 用
或100 ppm支原净+400 ppm金霉素
目的:切断传播途径,预防肥育期肺炎、萎缩性鼻 炎、胸膜肺炎、巴氏杆菌感染、猪痢疾、回肠炎等
猪气喘病
临床症状
发病率高死亡低的慢性疾病。 慢性干咳;渐进的持续几周或数月。 发生继发感染,食欲不振、气喘、咳嗽加重、 体温升高及衰竭。
大多数MPS病猪并无不适表现,但皮毛缺少 光泽,虽然食欲正常,但生长发育受阻
猪气喘病
病理变化
紫红色到灰色的坚实区是MPS猪肺的可
见变化。
病变发生在肺心叶、中间叶和尖叶的腹
猪喘气病及其防治

变态反应性炎症或过敏性休克 , , 要选用皮质激素 ,肌 肉注射
或 静脉 注射 。 其他可应用抗过敏药 ,如水杨酸钠、巴比里钠、维生素c 、抗
2 临床症状
临床以猪心性急死病和猪应激性肌变为特征性表现。 %的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注射。 猪心性急死病多发生于3~ 5 月龄猪 ,表现为突然死亡 ,全身 生素等。为解除酸中毒可用浓度为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 0 1 3 年 2 9 卷 第1 0 期
临床 兽 医
猪 喘气病 及其 防
刘 文 天
( 天津市宝坻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 中心 ,天津 3 0 1 8 0 0 )
猪 喘气 病 又称 猪 支原 体 肺炎 、猪霉 形 体肺 炎 、猪 地 方 流行 性 样组 织相 似 的浅灰 色 的实 变 区 ,成对 称 的胰样 状 。 肺炎 ,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发生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 3 诊 断
1 喘气病分类
( 2) 泰 乐 菌素 注射 液 ,按4~ 9 m l 急性型 哺乳仔猪最易发病,其次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 。病猪突然 连用 3 d 。 精 神 沉 郁 ,腹 式 呼吸 明 显且 次数 剧 增 ,呼 吸 困难 ,有 的猪 只张 嘴 5 预防 喘气 。个别 出现犬 坐式 呼 吸 ,体 温 一般 不会 升高 。 ( 1 ) 坚持 全 进全 出制 度 。在每 批猪 进栏 前彻 底消 毒和 空栏 一
猪配种 、母猪分娩 、使用全身麻醉剂等,都可能成为触发剂。
1 . 3 诱发 因素 成为引发这种疾病的因素。
治疗原则以镇静和补充皮质激素为主。
镇静剂要首选氯丙 嗪,按1 —2 m k g 体重 ,肌肉注射 ,有预
过度劳累、仔猪断奶 、夏秋季的温度过高等等原因也都可能 防作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猪气喘病,又称猪喘气病、猪支原体肺炎,是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
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
患该病的病猪多表现为食欲不振致使饲料利用率低下,育肥饲养期延长,将减缓其生长速度。
猪气喘病的潜伏期较长,大多数猪感染该病后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猪群受到感染的容易度较高。
一、流行特点
猪喘气病在幼猪和哺乳仔猪当中是最容易发病的,而成年猪、哺乳母猪以及妊娠后备母猪更多呈现出隐性感染的情况。
在老疫区,死亡率较低,这是由于在老疫区,猪症状表现并不明显,而且其属于一种慢性经过。
而在新疫区,本病传播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更多是以一种暴发的方式流行。
健康猪在接触到已被污染病原体的饲料或是用具时,通过呼吸道感染。
二、临床症状
猪喘气病在最初主要表现为单声咳嗽,在食欲和精神方面,并不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仔猪发病,则会导致生长迟缓和发育不良。
随病情进一步发展,病猪出现精神萎靡、咳嗽加重的症状,尤其是咳嗽方面,会由浅咳变为深咳,由干咳变为湿咳,病猪的呼吸会极度困难,呼吸的频率增大。
在病情发展进入后期,变成张嘴呼吸、食欲不振或者是不进食。
在之后的发展体温会逐渐升高甚至由于衰竭窒息而死。
三、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剖检可见猪肺部有水肿和气肿两种表现,在其肺心叶、中间叶、尖叶以及膈叶前缘部位会产生“虾肉样”病变。
随着病情不断加重,猪肺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其中正常的肺部组织和突变区之间的界限会很清晰。
所以相关人员在对此病进行诊断时,需要关注到猪肺虫病、猪肺疫以及猪流感所导致的混合性感染。
四、诊断
(1 )依据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剖检病变能够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血清学诊断或X射线诊断。
(2 )鉴别诊断:
①猪流行性感冒属于一种传播速度较快的暴发性疾病,病猪的体温会出现明显升高的情况,猪喘气病流行期较长,传播速度相较于猪流行性感冒较慢,病猪的体温并不会出现明显升高的情况。
②猪肺疫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败血症的症状,剖检可以明显观察到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败血症的变化;慢性病猪剖检时能够看到肝变区的坏死灶或者是化脓灶。
而患猪喘气病的病猪在食欲和体温方面并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同时也不会有胸膜炎或者是败血症的变化,仅在其肺部出现肉样变化。
五、治疗方案
采用0.25% 普鲁卡因稀释30~40mg/(kg·bw) 盐酸土霉素,分点肌注,1 次/d,连用3~4d。
六、预防措施
(1)根据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对猪舍进行定期通风,能够有效减少氨气浓度,确保猪舍空气新鲜,从而避免经由呼吸道发生的感染。
保证猪均衡化和合理化的营养,此外还需要对猪舍温度进行控制,通过保暖和防寒工作来确保早晚温差在适度范围中。
在养殖过程当中,还需要减少混群和转栏次数,通过营造干净、舒适和温暖的环境能够减少猪喘气病发生的概率。
(2)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度,加强猪舍卫生消毒工作,同时在饮水中添加泰妙菌素,供猪群连续饮用7~10d,能够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3)及时免疫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