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原理讲义23845

合集下载

《保险学原理》串讲资料-第十章Word版

《保险学原理》串讲资料-第十章Word版

《保险学原理》串讲资料第十章保险市场及其原理第一节保险市场的构成保险市场分为原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

原保险市场的组成。

一、买方1、个人。

2、企业。

二、卖方。

即保险人,就是保险商品的提供者。

1、政府保险人。

2、私营保险人。

(1)盈利性保险人。

主要有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劳合社、合作社保险人。

(2)消费者合作社。

相互保险公司、交互保险公司、相互补偿协会、美国的友爱社。

(3)生产者合作社保险人。

医院及医疗服务计划、健康维护组织。

三、中间人1、保险代理人(1)独立代理人(2)专用代理人采用代理制度的保险公司,按照其对代理人管理的不同方式,分为总代理制度、分公司制度、直接报告制度。

2、保险经纪人。

3、保险公估人。

相互保险公司最重要的特征是“预付保费互惠”的规定。

在预付保费体制中,保单持有者缴付了保险费,他们的保险就开始了,并且在保险期结束前有权得到红利。

另一种较低程度的保险企业是“价值互惠”。

在价值互惠体制中,被保险成员在保险期开始时,可能缴付,也可能不缴付若干保险费,但在保险期结束时,他们有责任摊付保险公司损失和支出中的合理的份额。

价值互惠中,被保险人的责任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而且这种公司的保险的潜在购买者,可以在加入这个体制前决定它的最大责任范围。

在经营方式上,预付保费互惠和价值互惠是相互对立的。

对预付保费体制来说,在保险期开始时,就交付了相应的大额保费,当然,如果有红利的话,将在保期结束时归还。

在价值互惠体制中,保险期开始时,通常只交付相对小额的保险费,被保险人在保期结束时,对保险人较大的支出负有责任。

第二节保险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一、保险商品的需求。

保险商品的需求是在单位时间内,消费者准备购备的保险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一般来说,由两大因素,即不受个别保险需求者控制的外因和保险购买者能够施加一定影响的外因。

1、外因。

(1)强制保险。

一般由国家以颁布法令的形式予以确定。

(2)保险商品的价格。

保险学原理讲义第七章_图文.

保险学原理讲义第七章_图文.

《保险学》第七讲参考讲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7年春季学期《保险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第七讲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第一节保险经营规则第二节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环节第三节再保险《保险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第一节保险经营规则一、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二、责任准备金等三、偿付能力四、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保险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一、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一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及其再保险业务;(二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及其再保险业务。

《保险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一、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一方面,如果允许产寿险兼营,难以保证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很难避免保险公司内部各种准备金的相互占用;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另一方面,短期健康险和意外险与财产保险业务在精算基础、会计核算、准备金提取、风险特点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属“第三领域”业务。

《保险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二、责任准备金等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2、未决赔款准备金3、保证金4、保险保障基金5、公积金6、公益金《保险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又称未满期保险费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在会计年度决算时,按还没有到期的保险责任从自留保险费中提取准备金,结转到下一个会计年度,以备赔付。

自留保险费是指保险公司收取的全部保险费中扣除分出业务的那部分保险费,再加上分入业务的那部分保险费之后的保险费。

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四倍。

《保险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1995年《保险法》经营人寿保险业务以外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当从当年自留保险费中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和结转的数额,应当相当于当年自留保险费的百分之五十。

保险学原理课件

保险学原理课件

保险学原理课件一、引言保险学是研究保险的理论、原理和应用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深入介绍保险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保险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概念以及保险市场的运作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二、保险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1 保险的定义保险是指一种交换经济资源的方式,即被保险人通过支付保费,将其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并在保险合同中约定在发生风险事故时,由保险公司在约定范围内给付赔偿金的经济行为。

2.2 保险的发展历程保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海上贸易和商业活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增加,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逐渐兴起,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保险业。

三、保险的原理3.1 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指当风险的数量很大时,个体的风险就会呈现出稳定的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在充分多的风险个体中,保险公司可以利用统计方法来预测风险的发生概率,并制定相应的保险费率和赔偿金水平。

3.2 分散风险原理分散风险原理是指通过将不同个体的风险进行集中化管理,可以降低总体风险。

保险公司通过接受多种风险的保险合同,将风险分散到各个保险人之间,从而减少单个个体承担的风险。

3.3 独立性原理独立性原理是指每个保险合同的风险是相互独立的。

即保险公司对于不同保险合同的风险发生概率和赔偿金的计算是在假设个体之间相互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

3.4 公平交换原则保险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在公平互惠的基础上进行的。

即保险公司提供风险转移和赔偿服务,被保险人支付保费,保险合同双方在价值上实现公平交换。

四、保险市场的运作机制4.1 保险公司的角色保险公司作为保险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承担着重要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转移的责任。

保险公司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确定保险风险的发生概率,制定保险费率,并承担风险赔付的责任。

4.2 保险中介机构的作用保险中介机构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将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联系起来的桥梁作用。

保险中介机构可以提供保险咨询、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支持,为被保险人提供专业的保险解决方案。

保险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 风险与风险管理

保险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 风险与风险管理

《保险学原理》第一讲参考讲义2007年春季学期1第一讲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一节风险概述第二节风险管理第一节风险概述一、风险的含义二、风险的组成要素三、风险的分类四、风险的度量一、风险的含义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风险是与损失相关的状态风险是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二、风险的组成要素1、风险因素(Hazard):增加损失发生的频率或严重程度的因素(1)有形(物质形态)风险因素Physical (Tangible) Hazard(2)无形(非物质形态)风险因素Non-physical (Intangible) Hazard——道德风险因素Moral Hazard——行为(心理)风险因素 Morale Hazard2、风险事故(Peril):损失的直接原因3、损失(Loss):价值的消灭或减少三、风险的分类1、按风险的损害对象分: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2、按风险的性质分:纯粹风险Pure Risk投机风险Speculative Risk三、风险的分类3、按损失的原因分: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专栏:学生所面临的风险Harrington & Niehaus,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Consider some of the risks that you face during a semester as a student. The obvious risks are that you could become ill or injured, you could have anautomobile accident, your residence could burn down, your vehicle could be stolen, and so on.Consider some other risks that you face: You could buy food that is contaminated, you couldpurchase a product that causes an accident, and your bank could fail.You also are exposed to many other risks. For example, your teacher could give a very difficultexam, or you could forget a fundamental concept—so that in either case you bomb the exam, causing your grade point average to suffer. Alternatively, your best课后作业请列出你在北大学习、生活中面临的五大风险。

《保险学原理》串讲资料_第八章

《保险学原理》串讲资料_第八章

《保险学原理》串讲资料第八章人身保险第一节人身保险概述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作为保险标的,以被保险人的生死、伤害、疾病作为保险事件的保险。

人身保险的特征:1、人身险合同是受益性合同。

人身保险不是实际损失的补偿,二是一种受益性的合同。

财产保险是补偿性合同。

2、人身风险具有变动性、必然性和稳定性。

(1)风险的变动性。

人身保险中的死亡危险,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加而逐年增加。

(2)风险的必然性。

人的寿命包括生存和死亡两个对立的方面,即人的寿命非生即死,具有必然性。

(3)风险的稳定性。

人身保险中的死亡危险,虽然逐年增加、明显变动,然而,这种变动却相当规则和稳定,即死亡率虽然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逐年变动,但是同一年龄者的死亡率在同一年份间,不会发生明显的差异,而是基本上保持稳定。

3、人身险业务具有长期性。

若依据权利与义务相等的原则计算保险费率,投保人应缴纳的保费也需逐年提高,最终可能使保费负担达到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致使投保人不得不放弃保险。

为了避免逆选择的弊端,人身保险多采用长期业务,同时采用均衡费率的办法计算保费。

4、人身保险具有储蓄性。

均衡保费制度的运用,使投保人早年缴纳的保费高于自然保费,因此,在初期,保险人每年按均衡保费收取的保险费,扣除当年付出的保险金后,还会有部分剩余,其剩余部分实际上是投保人提前多缴纳的保费,这可以视为投保人存放于保险人处的储金。

5、人身按保险事故具有小额和分散性。

人身保险事故具有小额分散的特点,大部分保险单的给付具有必然性,且危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人身保险财务稳定性较强,因此,通常没必要通过再保险机制去分散风险,只是在保障死亡率增加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给付大量产生方面才运用再保险。

与此相反,财产保险出现偶然性较大,且危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具有波动性大、不稳定的特点,一旦发生危险事故,往往损失巨大,影响业务的正常经营,因此,为了分散高峰危险,保证财务的稳定性,保险公司对其承保的财产险业务,经常要安排分保。

保险学原理串讲

保险学原理串讲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一节风险概述一、风险的概念保险界普遍接受的风险定义,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

第二,不确定的损失才是风险。

第三,风险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感受。

二、风险的构成要素(一)风险因素1.物质风险因素2.道德风险因素3.心理风险因素(二)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造成损失的外在事件、偶发事件。

风险事故是造成损失外在的或直接的原因。

(三)风险损失1.财产损失2.所得损失3.责任损失4.费用损失三、风险的特征(一)风险的客观性 (二)风险的普遍性(三)风险的不确定性 (四)风险的可测定性(五)风险的发展性四、风险的分类(一)按风险的性质分类 (二)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三)按风险标的(损害的对象)分类(四)按产生风险的行为(起源与结果)分类(五)按风险产生的社会环境(形态)分类第二节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的起源与发展二、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置风险,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的方法。

风险管理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第一,经济单位是风险管理的主体。

第二,要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第三,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对象。

第四,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置风险是风险管理的途径。

三、风险管理的作用(一)风险管理对企业的作用1.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2.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二)风险管理对个人与家庭的作用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防范个人与家庭遭受经济损失,使个人与家庭在意外事故之后能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三)风险管理对社会的作用风险管理对于任何的企业、个人与家庭和其他的经济单位,都具有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必然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或增加。

同时,风险管理也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使风险处理的社会成本有所下降,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增加。

《保险学原理》串讲资料_第四章

《保险学原理》串讲资料_第四章

《保险学原理》串讲资料第四章财产保险财产保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以各种物质财产为保险对象的保险,一般被称作狭义的财产保险或产物保险。

而以各种物质财产及与其有关的利益和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被称作广义的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1、物质财产。

2、与物质财产有关的经济利益。

3、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物质财产的保险金额,根据与保险价值的关系可分为足额保险、不足额保险和超额保险。

财产保险的分类:1、按保险业务的实施办法分为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

2、按保险价值的确定方式分为定值保险和不定值保险。

3、按保险标的分为物质财产保险、利益保险和责任保险。

财产保险的职能:经济补偿。

财产保险的作用:财产保险的作用是财产保险职能实现的结果。

1、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有利于财政收支平衡和信贷收支平衡。

3、有利于企业完善经济核算和加强危险管理。

4、有利于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

财产保险的原则: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经济补偿原则、近因原则、权益转让原则。

1、保险利益原则。

保险利益的存在,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保险利益必须是合法的,是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准则的;保险利益必须是可以确定的和能够实现的利益;保险利益必须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

2、最大诚信原则。

就是要求保险双方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时,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诚意、恪守信用,否则保险合同无效。

3、赔偿原则。

主要内容:保险人的经济补偿以实际损失为根据;保险人的经济补偿以保险金额为限;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以保险利益为限。

财产保险的赔付方式:比例赔偿方式、第一危险赔偿方式、限额赔偿方式。

4、近因原则。

保险人只对直接由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造成的损失负有赔偿责任,即保险赔偿的损失。

5、权益转让原则。

是指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对保险标的的损失履行了赔偿义务之后,依法从被保险人那里取得的追偿权和所有权。

包括代位赔偿和委付两方面的内容。

(1)代位赔偿。

如保险损失是由第三者引起的,被保险人根据有关侵权行为的法律、合同或政府法令,有权从第三者那里获得赔偿。

保险学概论重点讲义.doc

保险学概论重点讲义.doc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一节风险及特征与类型一、风险的基本概念(一)风险的定义在本书中,风险主要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1、风险事故:指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和条件。

2、风险因素:指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因素、增加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因素,以及在事故发生后造成损失扩大和加重的因素。

风险因素可分为自然风险因素、道德与心理风险因素、社会风险因素等三类。

3、风险损失:指人身伤害和伤亡及价值的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减少或损失,有时也指精神上的危害。

风险损失既可以产生于风险事故的发生,也可以产生于风险因素的存在。

4、三者的关系风险因素可能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因素存在的本身也可能引起损失。

二、风险的基本属性(一)风险的基本属性1、自然属性风险事故包括灾害和意外事故,而灾害主要指自然灾害,这是人类尚无法控制其发生的自然运动;即使是意外事故,也同样具有自然属性。

2、社会经济属性风险的社会经济属性首先体现在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会导致一些风险因素和风险事故的出现;其次,风险本身即是相对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

(二)风险的特征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2、风险存在的永恒性3、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4、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三、风险的分类(一)按损失产生的原因分类自然风险:指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导致物质毁损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人为风险:指造成物质毁损和人员伤亡的直接作用力与人的活动有关的风险。

其中包括行为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

(二)按风险的潜在损失形态分类财产风险:指各种物质财产的损毁、灭失或贬值的风险。

责任风险:指团体或个人因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照法律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信用风险:指债权人因债务人不履行合同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人身风险:指人因疾病、衰老、意外伤害等造成残废、死亡等。

这些事故会导致本人或其所赡养的亲属在经济生活上的困难。

(三)按风险事故的后果分类投机风险:指具有正负损失两种可能性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