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集

合集下载

现代机械工程制图习题集课后答案

现代机械工程制图习题集课后答案

15-1.分析回转体截交线,补画第三视图。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2.分析回转体截交线,补画第三视图。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3.分析回转体截交线,补画第三视图。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2)
是 正垂线
是 侧平线
6-1-1、2 6-1-3、4 6-2 6-3
6-1.判别下列直线的空间位置,并画出第三个投影。
(3)
(4)
是 正平线 线
是 一般位置 线
6-1-1、2 6-1-3、4 6-2 6-3
6-2.判别两直线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1)
(2)
(3)
(4)
交叉
相交
交叉
平行
6-1-1、2 6-1-3、4 6-2 6-3
20-4.根据已知视图,画斜二等轴测图。
20-1 20-2 20-3 20-4
21-1.根据轴测图,徒手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21-1 21-2 21-3 21-4
21-2.根据轴测图,徒手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21-1 21-2 21-3 21-4
21-3.根据轴测图,徒手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21-1 21-2 21-3 21-4
9-4.参看轴测图,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9-1 9-2 9-3 9-4 9-5 9-6
9-5.参看轴测图,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9-1 9-2 9-3 9-4 9-5 9-6
9-6.参看轴测图,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9-1 9-2 9-3 9-4 9-5 9-6
10-1.参看轴测图,画出物体第三视图。

上财投资学教程第二版课后练习第7章习题集

上财投资学教程第二版课后练习第7章习题集

《投资学》第8章习题集一、判断题1、债券的价格应该等于其预期现金流的现值之和。

()2、一张债券1年后可得本息105元,另一张债券3年后可得本息105元,因为两张债券的本息现金流产生的时间不同,它们在市场上的实际买卖价格肯定不同。

()3、如果两张债券的面值、到期期限、票面利率及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都相同,那么它们的价格也必然相同。

()4、如果两张债券的未来现金流相同,且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也相同,那么它们的价格也应该相同。

()5、按复利计息,除本金外,要将期间所生的利息一并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

而按单利计息,只须本金计算利息,上期的利息不计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

()6、一般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都是按名义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债券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就会被通货膨胀侵蚀。

()7、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即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因为实际收益可能为负,所以到期收益率也可能取负值。

()8、计算债券价格时,是将债券未来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因此需要有一个折现率。

在债券定价公式中,该折现率一般也称为债券必要的到期收益率。

()9、投资者进行债券投资时所要求的折现率也可以称之为必要的到期收益率,一般就是债券的票面利率。

()10、零息债券是债券市场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债券品种,是指以贴现方式发行、不附息票而于到期日时按面值一次性支付本利的债券。

()11、附息债券的票面利率可以是固定利率,也可以是浮动利率。

()12、永久债券指一种不规定本金返还期限,可以无限期地按期取得利息的债券。

()13、如果一种债券的票面利率等于到期收益率,则债券的价格将等于票面金额。

()14、如果两张债券的票面利率、票面金额、到期期限和到期收益率都相同,那么每年付息次数少的债券价格较高。

()1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下降,其价格就下跌;到期收益率上升,其到价格就上涨。

()16、一般而言债券的价格与债券的票面利率成反向关系。

传热学习题集

传热学习题集

郑州大学传热学习题集苏小江2014/6/1内容:书中例题和课后习题绪论[例0-1] 某住宅砖墙壁厚为2401=δmm ,其导热系数为6.01=λW/(m 2·K),墙壁内、外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为:)/(5.721K m W h ⋅= ,)/(1022K m W h ⋅=,冬季内外两侧空气的温度分别为:C t f ο201=,C t f ο52-=,试计算墙壁的各项热阻,传热系数以及热流密度。

[例0-2] 一冷库外墙的内壁面温度为C t w ο12-=,库内冷冻物及空气温度均为C t f ο18-=。

已知壁的表面传热系数为)/(52K m W h ⋅=,壁与物体间的系统辐射系数)/(1.54221K m W C ⋅=、,试计算该壁表面每平方米的冷量损失?并对比对流换热与热辐射冷损失的大小?13、求房屋外墙的散热热流密度q 以及它的内外表面温度和。

已知:δ=360mm ,室外温度= -10℃,室内温度=18℃,墙的λ=0.61W/(m.K),内壁表面传热系数h1=87W/(m2.K),外壁h2=124W/(m2.K)。

已知该墙高2.8m ,宽3m ,求它的散热量Φ?15、空气在一根内径50mm,长2.5m 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热流通量q =5110W/2m 。

,试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16、已知两平行平壁,壁温分别为=50℃, =20℃,辐射系数 1.2C 3.96,求每平方米的辐射换热量W/2m 。

若增加到200℃,辐射换热量变化了多少?第一章 导热理论基础[例1-1]厚度为δ 的无限大平壁,λ为常数,平壁内具有均匀内热源(W/m3),平壁x=0的一侧绝热, x=δ的一侧与温度为f t 的流体直接接触进行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 是已知的,试写出这一稳态导热过程的完整数学描述。

[例1-2] 一半径为R 长度为l 的导线,其导热系数λ为常数。

工程数学习题集(含部分湖大版《大学数学5》课后答案)

工程数学习题集(含部分湖大版《大学数学5》课后答案)

习题一1.用复数的代数形式a+ib表示下列复数.①解②解:③解:④解:2.求下列各复数的实部和虚部(z=x+iy )R);①:∵设z=x+iy则∴,.②解:设z=x+iy∵∴,.③解:∵∴,.④解:∵∴,.⑤解:∵.∴当时,,;当时,,.3.求下列复数的模和共轭复数①解:.②解:③解:.④解:4、证明:当且仅当时,z才是实数.证明:若,设,则有,从而有,即y=0∴z=x为实数.若z=x,x∈ ,则.∴.命题成立.5、设z,w∈ ,证明:证明∵∴.6、设z,w∈ ,证明下列不等式.并给出最后一个等式的几何解释.证明:在上面第五题的证明已经证明了.下面证.∵.从而得证.∴几何意义: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平方的和等于各边的平方的和.7.将下列复数表示为指数形式或三角形式①解:其中.②解:其中.③解:④解:.∴⑤解:解:∵.∴8.计算:(1)i的三次根;(2)-1的三次根;(3)的平方根.⑴i的三次根.解:∴.⑵-1的三次根解:∴⑶的平方根.解:∴∴.9.设. 证明:证明:∵∴,即.∴又∵n≥2.∴z≠1从而11.设是圆周令,其中.求出在a 切于圆周的关于的充分必要条件.解:如图所示.因为={z : =0}表示通过点a且方向与b同向的直线,要使得直线在a处与圆相切,则CA ⊥.过C作直线平行,则有∠BCD=β,∠ACB=90°故α-β=90°所以在α处切于圆周T的关于β的充要条件是α-β=90°.12.指出下列各式中点z所确定的平面图形,并作出草图.解:(1)、argz=π.表示负实轴.(2)、|z-1|=|z|.表示直线z =.(3)、1<|z+i|<2解:表示以-i为圆心,以1和2为半径的周圆所组成的圆环域。

(4)、Re(z)>Im z.解:表示直线y=x的右下半平面5、Im z>1,且|z|<2.解:表示圆盘内的一弓形域。

习题二1. 求映射下圆周的像.解:设则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即,表示椭圆.2. 在映射下,下列z平面上的图形映射为w平面上的什么图形,设或.(1);(2);(3) x=a, y=b.(a, b为实数)解:设所以(1) 记,则映射成w 平面内虚轴上从O到4i的一段,即(2) 记,则映成了w 平面上扇形域,即(3) 记,则将直线x=a 映成了即是以原点为焦点,张口向左的抛物线将y=b映成了即是以原点为焦点,张口向右抛物线如图所示.3. 求下列极限.(1) ;解:令,则.于是.(2) ;解:设z=x+yi ,则有显然当取不同的值时f(z)的极限不同所以极限不存在.(3);解:=.(4).解:因为所以.4. 讨论下列函数的连续性:(1) 解:因为,若令y=kx,则,因为当k取不同值时,f(z)的取值不同,所以f(z)在z=0处极限不存在.从而f(z)在z=0处不连续,除z=0外连续.(2)解:因为,所以所以f(z)在整个z平面连续.5. 下列函数在何处求导?并求其导数.(1) (n为正整数);解:因为n为正整数,所以f(z)在整个z平面上可导..(2) .解:因为f(z)为有理函数,所以f(z)在处不可导.从而f(z)除外可导.(3) .解:f(z)除外处处可导,且.(4) .解:因为.所以f(z)除z=0外处处可导,且.6. 试判断下列函数的可导性与解析性. (1) ;解:在全平面上可微.所以要使得,,只有当z=0时,从而f(z)在z=0处可导,在全平面上不解析.(2) .解:在全平面上可微. 只有当z=0时,即(0,0)处有,.所以f(z)在z=0处可导,在全平面上不解析.(3) ;解:在全平面上可微.所以只有当时,才满足C-R方程.从而f(z)在处可导,在全平面不解析.(4) .解:设,则所以只有当z=0时才满足C-R方程.从而f(z)在z=0处可导,处处不解析.7. 证明区域D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解析函数必为常数.(1) ;证明:因为,所以,.所以u,v为常数,于是f(z)为常数.(2) 解析.证明:设在D内解析,则而f(z)为解析函数,所以所以即从而v为常数,u为常数,即f(z)为常数. (3) Ref(z)=常数.证明:因为Ref(z)为常数,即u=C1,因为f(z)解析,C-R条件成立。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一 填空题1、集成运放内部电路通常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和 。

2、为提高输入电阻,减小零点漂移,通用集成运放的输入级大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电路;为了减小输出电阻,输出级大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 电路。

3、在差分放大电路发射极接入长尾电阻或恒流三极管后,它的差模放大倍数ud A 将,而共模放大倍数uc A 将,共模抑制比CMR K 将。

4、差动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的输入电压分别为mV 8i1-=U 和mV 10i2=U ,则差模输入电压为,共模输入电压为。

5、差分放大电路中,常常利用有源负载代替发射极电阻e R ,从而可以提高差分放大电路的。

6、工作在线性区的理想运放,两个输入端的输入电流均为零,称为虚______;两个输入端的电位相等称为虚_________;若集成运放在反相输入情况下,同相端接地,反相端又称虚___________;即使理想运放器在非线性工作区,虚_____ 结论也是成立的。

7、共模抑制比K CMR 等于_________________之比,电路的K CMR 越大,表明电路__________越强。

答案:1、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偏置电路;2、差分放大电路、互补对称电路;3、不变、减小、增大;4、-18mV , 1mV ;5、共模抑制比;6、断、短、地、断;7、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与共模电压放大倍数,抑制温漂的能力。

二选择题1、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是因为_______。

A .可获得很大的放大倍数B .可使温漂小C .集成工艺难以制造大容量电容 2、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中间级多采用_______。

A . 共射放大电路 B. 共集放大电路 C. 共基放大电路 3、输入失调电压U IO 是_______。

A .两个输入端电压之差B .输入端都为零时的输出电压C .输出端为零时输入端的等效补偿电压。

4、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因为可以______。

工程测量课本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工程测量课本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第一次作业答案第十一章:基本的测设工作习题集:P202第4题;P203第6题第4题答案:如图11-17所示,设观测结果中由A ~B 各标尺读数依次为a 1,b 1,a 2,b 2,a 3,b 3,则有:BA H b a b a b a H =--+-+--+)(332211)(故在B 点的前视读数应为:322113a b a b a H H b A B -+-++-==1.904m第6题答案:有关测设数据计算如下:"'104154261.117226.250arctan arctan==--=A B A B AB x x y y α"'3331355518.228881.17arctan arctan=-=--=A P A P AP x x y y α"'2449280257.51107.268arctan arctan=-=--=B P B P BP x x y y α739059360'''=+-='∠ AB AP A αα418046)180('''=+-='∠ AB BP B αα 则角度修正值是:04''-=∠-'∠=∆A A A β07''=∠-''∠=∆B B B β从P 点到A 、B 点的距离分别为:()()217.22922=-+-=A P A P x x y y AP ()()963.27222=-+-=B P B P x x y y BP测设步骤如下:1.用一张图纸,在其上按角932474180'''=∠-∠-B A 绘出从P '到A 、B 的方向线。

2.向精密测设水平角一样,利用作垂距来修正角值,分别计算出垂距:mm AP A A44-=∙''∆=∆ρβmm BP B B93=∙''∆=∆ρβ3.按实际尺寸作距离P A '、P B '分别为B A ∆∆,的平行线,交点即为P 的精确位置。

高中数学《并集、交集》课后练习题

高中数学《并集、交集》课后练习题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课时4 并集、交集知识点一并集的运算1.已知集合A={y|y=x2-1,x∈R},B={y|x2=-y+2,x∈R},则A∪B等于( )A.R B.{y|-2≤y≤2}C.{y|y≤-1或y≥2} D.以上都不对答案 A解析两集合表示的是y的取值范围,故可转换为A={y|y≥-1},B={y|y=2-x2,x∈R}={y|y≤2},在数轴上表示,由图知A∪B=R,选A.2.若集合A={1,3,x},B={1,x2},A∪B={1,3,x},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 C解析∵A∪B={1,3,x},A={1,3,x},B={1,x2},∴A∪B=A,即B⊆A,∴x2=3或x2=x.当x2=3时,得x=± 3.若x=3,则A={1,3,3},B={1,3},符合题意;若x =-3,则A ={1,3,-3},B ={1,3},符合题意. 当x 2=x 时,得x =0或x =1.若x =0,则A ={1,3,0},B ={1,0},符合题意;若x =1,则A ={1,3,1},B ={1,1},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综上可知,x =±3或x =0.故选C.知识点二 交集的运算3.设A ={x |-1<x <2},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a >-1解析 结合数轴可知a >-1.4.已知A ={x |x 2-5x +6=0},B ={x |mx -1=0},A ∩B =B ,求m 的值.解 ①当B =∅时,m =0,满足题意;②当B ≠∅时,m ≠0,A ={2,3},则B =⎩⎪⎨⎪⎧⎭⎪⎬⎪⎫x ⎪⎪⎪x =1m , ∵A ∩B =B ,∴1m =2或1m =3,∴m =12或m =13.综上可知,m =0或m =12或m =13.知识点三并集、交集运算的应用5.设集合A ={-2},B ={x |ax +1=0,a ∈R },若A ∩B =B ,求a 的值.解 ∵A ∩B =B ,∴B ⊆A . ∵A ={-2}≠∅,∴B =∅或B ≠∅.当B =∅时,方程ax +1=0无解,此时a =0.当B ≠∅时,此时a ≠0,则B =⎩⎨⎧⎭⎬⎫-1a ,∴-1a ∈A ,即有-1a =-2,得a =12.综上可知,a =0或a =12.易错点 忽略空集致误=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易错分析 本题由A ∩B =B 得B ⊆A ,则B ={1}或B ={2}或B ={1,2},忽视了B =∅的可能性,从而导致a 的取值范围错误.答案 {a |a ≥2}正解 由题意得A ={1,2},∵A ∩B =B ,∴B ⊆A ,∴B =∅或B ={1}或B ={2}或B ={1,2}. 当B =∅时,Δ=4-4(a -1)<0,得a >2.当B ={1}时,⎩⎪⎨⎪⎧12-2×1+a -1=0,Δ=4-4a -1=0,得a =2.当B ={2}时,⎩⎪⎨⎪⎧22-4+a -1=0,Δ=4-4a -1=0,无解.当B ={1,2}时,此时a 无解. 综上可知,a 的取值范围是{a |a ≥2}.对应学生用书P8一、选择题1.集合A ={0,2,a },B ={1,a 2},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 )A .0B .1C .2D .4 答案 D解析 A ={0,2,a },B ={1,a 2},A ∪B ={0,1,2,4,16},显然⎩⎪⎨⎪⎧a 2=16,a =4,解得a =4.2.A={x∈N|1≤x≤10},B={x∈R|x2+x-6=0},则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2} B.{3} C.{-3,2} D.{-2,3}答案 A解析注意到集合A中的元素为自然数,因此易知A={1,2,3,4,5,6,7,8,9,10},而直接解集合B中的方程可知B={-3,2},因此阴影部分显然表示的是A∩B={2},选A.3.满足M⊆{a1,a2,a3,a4},且M∩{a1,a2,a3}={a1,a2}的集合M的个数是( )A.1 B.2 C.3 D.4答案 B解析直接列出满足条件的M集合有{a1,a2}、{a1,a2,a4},因此选B.4.已知集合M={x|-3<x≤5},N={x|x<-5或x>5},则M∪N =( )A.{x|x<-5或x>-3}B.{x|-5<x<5}C.{x|-3<x<5}D.{x|x<-3或x>5}答案 A解析在数轴上表示集合M,N,如图所示,则M∪N={x|x<-5或x>-3}.5.已知集合A={x|x2-mx+1=0},若A∩R=∅,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A .{m |0≤m ≤4} B.{m |m <4} C .{m |0<m <4} D .{m |0≤m <4} 答案 D解析 ∵A ∩R =∅,∴A =∅,方程x 2-mx +1=0无实根,即Δ=m -4<0.又m ≥0,∴0≤m <4,故选D.二、填空题6.已知集合A ={1,2,3},B ={2,4,5},则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 5解析 A ∪B ={1,2,3,4,5},∴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5. 7.已知集合A ={1,3,m },B ={3,4},A ∪B ={1,2,3,4},则m =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题意易知2∈(A ∪B ),且2∉B ,∴2∈A ,∴m =2.8.已知集合P ={-1,a +b ,ab },集合Q =0,ba ,a -b ,若P ∪Q =P ∩Q ,则a -b =________.答案 -4解析 由P ∪Q =P ∩Q 易知P =Q ,由Q 集合可知a 和b 均不为0,因此ab ≠0,于是必须a +b =0,所以易得ba =-1,因此又必得ab =a -b ,代入b =-a 解得a =-2.所以b =2,因此得到a -b =-4.三、解答题9.已知A ={x |2a ≤x ≤a +3},B ={x |x <-1或x >5}. (1)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R ,求a 的取值范围.解 (1)由A ∩B =∅,知集合A 分A =∅或A ≠∅两种情况. ①若A =∅,有2a >a +3,所以a >3. ②若A ≠∅,如图所以⎩⎪⎨⎪⎧2a ≥-1,a +3≤5,2a ≤a +3,解得-12≤a ≤2.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a ⎪⎪⎪-12≤a ≤2或a >3.(2)由A ∪B =R ,如图所以⎩⎪⎨⎪⎧2a ≤-1,a +3≥5,解得a ∈∅.10.向50名学生调查对A ,B 两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 的人数是全体人数的35,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 的比赞成A 的多3人,其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 ,B 都不赞成的学生人数比对A ,B 都赞成的学生人数的13多1人,问:对A ,B 都赞成的学生和都不赞成的学生各有多少人?解 如图,50名学生为全体人数,所以赞成A 的人数为50×35=30,赞成B 的人数为30+3=33.设对A ,B 都赞成的学生人数为x ,则对A ,B 都不赞成的学生人数为x3+1,赞成A 而不赞成B 的人数为30-x ,赞成B 而不赞成A 的人数为33-x ,所以由题意得(30-x )+(33-x )+x +x3+1=50,即64-2x3=50,x =21.所以对A 、B 都赞成的学生有21人,对A ,B 都不赞成的学生有8人.。

上财投资学教程第二版课后练习第14章习题集

上财投资学教程第二版课后练习第14章习题集

第十五章投资管理与业绩评估一、判断题1.不同范围资产配置在时间跨度上往往不同,一般而言,全球资产配置的期限在1年以上,股票债券资产配置的期限为半年,行业资产配置的时间最短,一般根据季度周期或行业波动特征进行调整。

2.当市场表现出强烈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时,固定结构策略的表现将劣于买入并持有策略,在市场向上运动时放弃了利润,在市场向下运动时增加了损失。

3.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战术性资产配置可以提高长期收益而不增加投资组合风险的潜力,但却是以低效用为代价的。

4. 在股票市场的急剧降低或缺乏流动性时,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至少保持最低价值的目标可能无法达到,甚至可能由于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实施反而加剧了市场向不利方向的运动。

5.基金绩效衡量等同于对基金组合表现本身的衡量。

6.绩效衡量的一个隐含假设是基金本身的情况是不稳定的。

7.现代投资理论表明,投资收益是由投资风险驱动的。

8.在基金绩效比较中,计算的开始时间和所选择的计算时期不同,衡量结果可能相同。

9.长期衡量则通常将考察期设定在5年(含)以上。

10.简单收益率考虑了分红的时间价值,因此更能准确地对基金的真实投资表现作出衡量。

11.时间加权收益率给出了基金经理人的绝对表现,从而投资者可以据此判断基金经理人业绩表现的优劣。

12.从几何上看,在收益率与系统风险所构成的坐标系中,特雷纳指数实际上是无风险收益率与市场组合连线的斜率。

13.詹森指数是由詹森在APT模型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个风险调整差异衡量指标。

14.夏普指数调整的是部分风险,因此当某基金就是投资者的全部投资时,可以用夏普指数作为绩效衡量的适宜指标。

15.特雷诺指数和詹森指数对基金绩效的排序的结论总是相同。

16.投资管理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即确定投资目标、制定投资政策、选择投资组合策略、选择资产以及衡量与评价业绩等。

17. 个人投资管理组织是指以个人形式或作为家庭的代表的投资管理形式。

18. 机构型投资的组织管理是以社会分散资金集合投资为基础的投资组织管理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习题集
绪论
1.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2.概述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第一章

1.古希腊的政治思想的特点有哪些?
2.柏拉图是如何论证他的哲学家治国主张?
3.从《理想国》到《法律篇》,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变化?
4.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特点?
5.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学的开创性贡献有哪些?

第二章 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1.简述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及其影响。
2.波里比阿的政体学说有何特色?
3.西塞罗对西方政治法律思想有何贡献?
4.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对后世的西方政治思想有哪些影响和贡献?
5.奥古斯丁“双城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思想

1.阿奎那是如何调和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冲突的?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
1.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
2.如何理解马基雅维利对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奠基性贡献?
3.如何看待《君主论》与《李维史论》之间的冲突与一致?
4.布丹主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贡献是什么?

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

1.如何认识格老秀斯对近代的国际法学说的开创性贡献?
2.简述斯宾诺莎的思想自由权理论
3.简述普芬道夫的“双重契约”论。

第六章 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
1.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各主要政治派别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
2.霍布斯是如何从人性和契约论的角度来论述国家的起源的?
3.如何评价霍布斯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4.洛克是如何从自然法和契约论的角度论述国家和政府的起源的?它与霍布斯
的相关论述有何不同?
5.如何看待洛克关于财产权的“劳动起源论”?

第七章 十八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

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与启蒙运动是如何影响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
2.简述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3.如何看待卢梭的“公意”概念及其人民主权学说?
4.与霍布斯、洛克相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何特色?
5.论述卢梭的平等思想及其局限
6.罗伯斯庇尔的政治思想与雅各宾派的激进行动之间有何逻辑关联?
第八章 18世纪美国的政治思想
1.美国的政治思想有哪些来源和主要特征?
2.潘恩的政治思想对美国革命和建国有哪些具体的影响?
3.杰斐逊民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联邦党人分权制衡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看待其局限性?

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

1.18世纪德国的社会状况是如何影响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的?
2.康德的伦理与权利学说有什么特点?
3.黑格尔是如何阐述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4.如何看待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学说及其影响?
5.康德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有何区别?根据德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你觉得他们的
思想各有什么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