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微生物学第五章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考研笔记

微生物学考研笔记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微生物(一)定义:传统定义: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现代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类群: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三)特点:小(个体微小)µ m(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n m(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简(构造简单)单细胞微生物简单多细胞非细胞(即“分子生物”)低(进化地位低)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1mm=103µ m=106 nm=107Ǻ分辨率:肉眼:0.1mm;显微镜:0.2 µ m;电子显微镜:10 Ǻ二、为什么要学习微生物1.微生物无处不在2.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也有害。

因此,发掘、利用、改造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和改造有害微生物3.最终目的: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10 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 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福:1、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2、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3、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4、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美妙的前景也是微生物对人类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微生物学实验(详细介绍)ppt课件

微生物学实验(详细介绍)ppt课件

厚标本和薄标本
4 - 5 um 2um
基础知识
三、 实验步骤

(一) 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者要养成显微镜镜检的工作习惯,观察时要 双眼同时睁开,一边观察一边进行记录或描绘。 (2)观察时所用的材料、药品和各种器具要预先准备 好。 (3)显微镜在使用之前应检查一下它的各个部件是否 完整和正常,并对载物台、目镜、物镜以及聚光器上
微生物学实验( 详细介绍)
课程组人员: 王淑军 暴增海 马桂珍
王洪斌 陈静
制作人员: 马桂珍
暴增海
课 程 简 介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课程总计36学时,使用教材是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试验》
(第三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的基 本知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
DIC显微镜下的硅藻
(伪彩色)
8. 倒置显微镜
9. 透射电子显微镜
莱卡超薄切片机
JEM-1011透射电子显微镜
内质网透射电镜图(伪彩色)
冰冻蚀刻电镜照片
10. 扫描电子显微镜
JEOL扫描电子显微镜
人类血细胞SEM照片
11. 显微操作技术
尼康NT-88NE显微操作/注射 仪
显微镜的分辨率: 也称为分辨力,它是指能把两个物点辨清的最小距离, 分辨距离越大,则分辨率越低。所以,分辨率是以分辨
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并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质修养。
实 验 内 容

实验一 显微镜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此课程是针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实验课,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和工程实验的最基本操作技能,认识了解微生物多样性,加深理解课堂讲授微生物学理论为基本目的,而独立设置的一门课程。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及仪器的原理、操作,应用实验仪器和工具观察认识微生物各种基本的生命特征。

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显微观察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纯培养技术及基本的检测鉴别技术等基本技术。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二、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根据微生物基本知识和技术体系,结合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特点选择各个实验内容。

每次实验课前预先告知学生实验内容、实验目的意义,督促学生认真预习。

实验课开始简要讲解实验原理,进行必要的示范操作,注意技术要领的讲解演示,并适当对学生进行提问,增进互动,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

学生的实验结果必须给教师检查,由教师签字后方可结束实验,对于结果不符合要求的,要求重做。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实践教学安排四、课程教学活动按毕业要求实施及其达成度评价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根据实验预习情况、方案设计、操作技能、数据处理、研究结果、报告撰写、合作能力、考勤情况实验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态度、实验报告和考勤情况综合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环境微生物实验指导》郑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参考书:【1】《微生物学实验》沈萍,高教出版社,2008年2月第四版。

【2】《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周德庆,高教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

微生物学实验详细介绍

微生物学实验详细介绍

以及聚光器上端透镜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然后进行合轴调节。
2. 显微镜的调节
瞳距调节
屈光度调节 调节粗调松源自调节旋钮②10X物镜聚光镜中心调节 ① 标本
④ 聚光镜升降旋钮
③ 孔径光栏 ⑤ 光轴中心调节螺钉
③ 视场光栏
孔径光栏调节 N.A聚=(0.6-0.8)N.A物
100% 70% 30%
率差别更大,故影像的立体感更强。
DIC显微镜下的硅藻 (伪彩色)
8. 倒置显微镜
9. 透射电子显微镜
JEM-1011透射电子显微镜
莱卡超薄切片机
内质网透射电镜图(伪彩色)
冰冻蚀刻电镜照片
10. 扫描电子显微镜
JEOL扫描电子显微镜
人类血细胞SEM照片
11. 显微操作技术 尼康NT-88NE显微操作/注射仪
(3)转到高倍镜,并调焦到看清标本,然后去掉标本,拔出目镜,眼睛直接向镜筒观察,并把可变 光栏关小,看其亮点是否在视野中心,如果不是,就要转动聚光器的调节螺旋,把亮点调到视野中 央, 再慢慢开启可变光栏,使视野看到光栏边缘和聚光镜的边缘相接为止。
3. 观察操作
(1) 低、高倍镜的使用: 先把低倍的物镜用粗调焦螺旋下降至离盖玻片0.5cm处,然后一边观察视野一边 上升物镜,直至看到图像,再将标本移到视野中心,用细调焦螺旋把物镜调至最清晰处,若要用高倍镜观 察时,把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直接顺时针转换成高倍物镜,然后用细调焦螺旋调焦, 至看清物像。
显微镜的分辨率: 也称为分辨力,它是指能把两个物点辨清的最小距离, 分辨距离越大,则分辨率越低。所以,分辨率是以分辨 距离来表示的。
其计算公式为: D=0.61入/N·A N·A·=n ·sina/2 式中D为分辨率,A为光波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镜口率)。

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和平板菌落计数法姓名摘要: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其特点是能测出微生物样品中的活细胞数。

本实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分离纯化微生物以获得纯培养并进行平板菌落计数,旨在了解微生物的纯培养含义和意义、熟练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微生物样品中活细胞的原理、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的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平板菌落计数法1.引言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生物共存的群体。

人们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须使该微生物处于纯培养状态。

也就是说培养物中所有细胞只是微生物的某一个种或株,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同一细胞的后代。

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以重复的有意义的结果,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形状稳定的纯培养(菌种)是微生物学工作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否则生产或科研都无法正常进行。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使用显微操作器单细胞挑取法可以直接得到纯培养。

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是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常规方法。

后几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进行,达到好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1)简易单细胞挑取法:它需要特制的显微操纵器或其他显微技术,因而其使用受到限制。

简易单孢子分离法是一种不需显微单孢操作器,直接在普通显微镜下利用低倍镜分离单孢子的方法。

它采用很细的毛细管吸取较稀的萌发的孢子悬浮液滴在培养皿盖的内壁上,在低倍镜下逐个检查微滴。

将只含有一个萌发孢子的微滴放一小块营养琼脂片,使其发育成微菌落。

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章

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章

放线菌形态
放线菌生活史
放线菌孢子丝
2、古细菌
3. 原核生物的细胞大:纳米(nm10-9m) 细胞大小的形象比较
大肠杆菌:0.5×2um 芝麻:3mm
常见细菌的大小
球菌:直径 0.5×2um 杆菌:宽×长 0.5~1×1~5um 螺形菌:宽×长 0.5~1×1~50um
六,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1.保藏的目的 2.保藏的原理 3.保藏的方法 传代培养 4℃ 冷冻保藏 -196℃, - 70℃ , -20~-30℃ 干燥保藏 沙土管,安瓿管 其他方法
第三节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一, 细菌
细菌的定义: 以二分裂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单细胞原核 微 生物。 1.细菌的形态和排列 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
杆菌的基本形态
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竹节状 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 “八”字状等
杆菌细胞的排列方式
链杆、栅状、八字状、鞘衣包裹的丝状等
短杆菌
长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illustrating external features of the rodshaped bacterium E. coli.


球状

一个分裂面 二个分裂面 三个分裂面 无定向分裂面
单杆,链杆,栅状 ,八字 弧菌,螺旋菌

杆状, 螺旋状
单球菌
细胞分裂沿一个平面进行, 新个体分散而单独存在. 如尿素微球菌
显微镜下示意图
双球菌
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 新个体成对排列. 如肺炎双球菌
四联球菌
细胞分裂是沿两个相垂直的平 面进行,分裂后每四个细胞特 征性地连在一起,呈田字形. 如四联微球菌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word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word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XX主任:您好!现送上课程教学大纲份,请予审阅。

审完后,请填写审阅意见表,连同原稿于年月日前一并返回为感。

送审单位:汽车工程学院送审人:联系电话基本评价科学性符合教学计划要求,体现该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先进性知识内容较新,反映学科前沿动态。

逻辑性遵循教学原则,体现学科体系要求。

合理性重点、难点突出,学时分配合理。

应用性重视应用能力培养及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优优优优优良良良良良中中中中中差差差差差审阅意见:专业系审阅人(签名)年月日审阅院(系)意见:签名(盖章)年月日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学分数:4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口腔八年制参考教材: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七八年制的专业基础选修课。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利用这些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1)系统地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其营养、代谢、生长以及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和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2)较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

教学要求: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课堂ppt讲授、提问、讨论、答疑、课后作业四、教学内容(需标注熟悉、掌握、了解)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这一章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学在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特点等。

微生物学实验201310 ppt课件

微生物学实验201310 ppt课件
实验项目号:80000039102 实验类型 : 验证性
七.思考题: 通过本次实验,在防止微生物污染
与扩散方面,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何体 会?
微生物学实验201310
实验二 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P40-47)
一.实验目的:
实验项目号:80000039101 实验类型: 验证性
1. 学习并掌握显微镜,特别是油镜的工作原 理和使用方法 ;
2. 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个体形态 。
微生物学实验
适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
生物工程学系微生物学实验室
参考教材: 沈萍 陈向东 《微生物学实验》(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实验201310
实验一 环境微生物的检测(P5-8)
实验项目号:80000039101 实验类型: 验证性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检测环境中微生物的方法; 2. 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比
D区),洗手前后分别用手指在培养基表面轻按。(注意不要按碎培养基。) 盖好皿盖。
3.口气中的微生物:打开皿盖,对着培养基吹气。 4.实验台面的微生物:用灭菌棉签揩拭实验台面,再用此棉签在培养基表面滚动一
下,也可用同样方法检测你所感兴趣的其他地方或物品。
处理完成后,盖好皿盖,倒置培养皿,置于37℃温箱培养1-2天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部复原。
微生物学实验201310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 度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 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 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习惯,以 免眼睛疲劳,并且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5.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 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6.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 镜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