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
这是一组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包含了梅尧臣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词,并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但他们在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方面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认识可能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教师的描绘和引导,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诗中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培养自己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难点: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品读感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中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农村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农村的生活,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然后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学习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句,理解诗文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想象农村的四季景色。
3.品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4.朗读背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体会诗意,进行想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__更加生动、具体。
三、说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新课欣赏乡村的风景,聆听歌曲,导入《四时田园杂兴》。
读诗题,解题意。
2、读一读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
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
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
通过自由读——小组读——个人展示读——齐读等形式,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古文的节奏、韵律美。
3、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课前布置了导学任务,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组长分工安排任务,随后汇报学习情况。
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
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4、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
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四时田园杂兴》的主题和内容。
2.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语言特点。
3.了解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田园生活和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3.锻炼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诗歌的热爱和尊重。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情感共鸣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四时田园杂兴》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部分古诗词语理解与表达的困难。
2.孩子们对于古诗的理解需耐心引导和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谈论田园生活的美好,并引出古诗与田园生活的联系。
2.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10分钟)1.逐首传授古诗的内容及背景。
2.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 阅读分析(15分钟)1.组织学生轮流朗读古诗,注重情感表达。
2.分组讨论古诗的意义,提炼关键信息。
4. 课堂练习(15分钟)设计与古诗相关的练习题目,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课堂表现(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或解读,鼓励互相学习和欣赏。
6. 总结提升(5分钟)结合课堂讨论和练习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古诗的核心意义和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一首古诗,并在下节课进行朗读表演。
2.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对《四时田园杂兴》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古诗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中的田园风光和生活氛围。
2.能理解诗歌中的常见词语和成语的意思,提高词汇积累。
3.能独立朗读诗歌,发扬古典文学的魅力。
4.能通过阅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意义。
•难点:理解诗歌中隐藏的文化内涵,把握诗意。
三、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四时田园杂兴》。
2.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准备朗读。
3.课文相关图片或展示资料(田园风光图片、古代农耕生活图片等)。
4.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5.教学课件(如果需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田园风光,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向往。
2. 学习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由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解释课文中的难词和生词,让学生理解整篇诗歌的意思。
3. 课文理解(20分钟)•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发表对诗歌内容的看法和感想。
4. 学习词语(15分钟)•教授课文中重要词语和成语的意义,让学生能熟练运用。
5. 朗诵练习(15分钟)•分组练习朗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声音表现能力。
6. 拓展延伸(15分钟)•结合诗歌内容,展开讨论关于四季和田园生活的话题,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农耕文明。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诵的表现还有待加强,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练习。
下一节课可以继续延伸诗歌内容,结合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农村生活中的四季景象。
课文通过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的田园景色,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真实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村生活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课文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农村生活的理解和描绘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绘的景色和情景,理解农村生活的辛勤和美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通过课文描绘的景色和情景,理解农村生活的辛勤和美好。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能够通过课文描绘的景色和情景,理解农村生活的辛勤和美好。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描绘课文中的景色和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农村生活的辛勤和美好。
同时,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四季田园景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课文中的农民在各个季节都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问题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农村生活的辛勤和美好。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能够背诵《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3.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诗意风景描写。
2.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素材、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入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学习诗词:通过逐句解读,让学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义。
3.背诵诗词:分段进行诗词的背诵,重点在于把握节奏和韵律。
4.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注重情感表达和语调转折。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词,加深印象。
2.音韵训练:通过音乐、打击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3.朗读比赛:组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表现欲,提高朗读水平。
4.总结:对整节课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朗读《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准备一段演讲,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古诗词,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朗读和背诵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中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加强。
未来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展更多情感培养和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为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同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乡村气息,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自然景色和农民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诗中的某些词语和意境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和农民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诗歌,培养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和农民的热爱和同情,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农民的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诗的意境。
2.难点:欣赏诗歌,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和农民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农村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对农村的记忆,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
3.解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讨论诗人对大自然和农民的情感表达。
4.欣赏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体会诗歌的美,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农民的热爱和同情。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中对大自然和农民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包括诗的题目、作者、主要内容以及诗人对大自然和农民的情感表达。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本课、3个生字,会读”耘田/绩麻/未解/耕织”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诗,背诵本诗;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山水田园风光的:幻灯片、轻松舒缓音乐、卡片、(1、词语、昼、耘田、绩麻、未解、耕织、傍、桑阴、2、古诗。
山居秋鸣、)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____现在我要带大家去春游!大家想去吗?(想)如果想去,就请闭上眼,做好出发的准备,因为我们这次乘坐的是无形无声的学生专用客机。
”2、多媒体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同时出示一组山水田园风光。
(师简介内容)3、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4、师小结导入本课: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么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怎能不让人喜爱?怎能不让人陶醉?其实在宋代也有一位和我们一样喜爱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诗人。
___范成大(板书)。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时田园杂兴(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搜集到关于范成大和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
5、检查课前搜集请情况。
6、师小结。
(多媒体出示:范成大,宋代诗人,字智能,号石湖居士。
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书香仕宦之家,自幼聪明,官至参知政事,曾多次出使金国,不辱使命。
晚年退居苏州石湖,写下了颇具影响力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它包括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共60首。
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就是夏日中的一首。
(多媒体出示整首古诗)二、初步感知,了解古诗内容。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出示3个生字:昼、耘、绩、(指名读,正音,指名分析字型记忆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