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K管理办法
CPK作业指导

CPK作业指导标题:CPK作业指导引言概述:CPK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评估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在质量管理中,CPK 值通常用来衡量过程的偏离程度,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CPK的计算方法和作业指导。
一、CPK的基本概念1.1 CPK的定义:CPK是过程能力指数,用于衡量过程的偏离程度。
1.2 CPK的计算公式:CPK = (USL - Xbar) / (3 * σ) 或 CPK = (Xbar - LSL) / (3 * σ),其中USL为规格上限,LSL为规格下限,Xbar为过程平均值,σ为过程标准差。
1.3 CPK的解释:CPK值越高,说明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越好,通常CPK值大于1.33表示过程能力良好。
二、CPK的计算步骤2.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足够的样本数据,包括过程平均值、规格上限、规格下限和标准差。
2.2 计算过程平均值和标准差: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过程平均值和标准差。
2.3 计算CPK值:根据CPK的计算公式,将过程平均值、规格上限、规格下限和标准差代入公式计算CPK值。
三、CPK值的解释3.1 CPK值小于1:表示过程的偏离程度较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3.2 CPK值介于1和1.33之间:表示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一般,可以考虑进行改进。
3.3 CPK值大于1.33:表示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良好,符合规格要求。
四、CPK值的应用4.1 产品质量控制:CPK值可用于评估产品质量,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4.2 过程改进:通过监控CPK值,企业可以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3 供应商管理:CPK值也可用于评估供应商的过程能力,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合作。
五、CPK值的注意事项5.1 样本数据的选择:样本数据应具有代表性,并且需要足够的数量。
5.2 规格限制的确定:规格上限和规格下限应根据产品要求和客户需求确定。
5.3 定期监控:CPK值应定期监控,以确保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CPK管理办法

C
0.67<CPK<1.00
條件接收,應馬上分析原因,必要時全檢,並分析以上收集的數據,
改進之.
D
0.67≧CPK
必須改善,應馬上停止生產,並全檢產品和分析以上收集的數據,
改進之.
宁波宝丰工量具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CPK品质分析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BF-JG15-2014
1.2
2.範圍:
公司在開發試產,量產制程,出貨管理都屬之.
3.權責:
3.1品保部:負責制程中X-R管製錶的製作,制程中隨機收集數據分析CPK值.
3.2生產部:對制程中的不良情況改進.
3.3工程部設計:給客戶送樣時,負責送樣CPK的製作和分析.
3.4工程部模具:當生產制程出現不良情況時,解決模具上的原因.
5.2.2X-R或P管製錶必須在管制範圍內,不能出現連續5點以上的向上或向下變動.更不能出現超出客戶要求的管制上下限.
5.2.3如出現連續5點以上的向上或向下變動的,或其他異常情況的,由品保人員收集ㄧ定數量的數據做CPK值分析.CPK必須>1.33.
5.2.3品保課長針對CPK值和管制表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和裁決,發出產品不良對策單要求相關部門改進.
5.4.1品質異常或客戶報怨時,必要時由品保人員收集ㄧ定數量的數據做CPK值分析. CPK數據應>1.33.如出現CPK<1.33的情況,由品保課長裁決.
5.4.2品保課長針對CPK值和管制表情況,做出
6.相應表單.
6.1 X-R管製錶.
6.2 P管製錶.
宁波宝丰工量具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CPK品质分析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BF-JG15-2014
CPK管理作业指导书

CPK管理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页次版本1、目的为提高工程能力,对影响质量变动的要素进行相应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本规程适合所有产品参数的质量控制。
3、定义3.1 USL:规格上限3.2 LSL:规格上限3.3 T:规格公差T=USL-LSL3.4 M:规格中心值M=(USL+LSL)÷23.5 n:取样数目3.6 X:所取样的样品平均值X=(X1+X2.......+Xn)÷n3.7 σ:样品标准差σ2=Σ(X1-X)2÷N-13.8 Ca:制程标准度Ca=(X-µ)÷(T÷2)3.8.1 CP:在衡量制程之异宽度与规格界线范围(规格允差)相差情形。
CP=T÷6σ3.9 CPK:制程能力指数CPK=(1-Ca)CP4作业内容4.1 Ca值之确定等级Ca值(绝对值)改进措施A 0<Ca<6.25% 继续保持B 6.25%<Ca<12.5% 改进至A级C 12.5%<Ca<25% 立即改进D 25%<Ca<50% 必要时停止生产E 50%<Ca 必要时停止生产4.2 CP值之确定等级CP值(绝对值)改进措施A 1.67<CP 继续保持B 1.33<CP<1.67 改进至A级C 1<CP<1.33 立即改进D 0.67<CP<1 必要时停止生产E 0<CP<0.67 必要时停止生产4.2.1 CP值越小,表示产品之品质特性越大,制程能力越差。
4.2.2CP值越大,表示产品之品质特性越小,精密程度高,制程能力高。
序号年月日制/修订理由制定部门核准审核制定CPK管理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页次版本4.3CPK值之确定等级Ca值(绝对值)改进措施A 1.67<CP 继续保持B 1.33<CP<1.67 改进至A级C 1<CP<1.33 立即改进D 0.67<CP<1 必要时停止生产E 0<CP<0.67 必要时停止生产4.3.1 Ca值小而CP值大会有良好的制程能力,Ca值很小,准确度好。
cpk控制计划

三﹒管制圖的變异﹕ 管制圖的變异﹕
1﹒偶然(機遇)原因: 不可避免的原因:非人為原因、共同性原因、一般 性原因,是屬於管制狀態的變異。 2﹒異常(非機遇)原因: 可避免的原因﹕人為的原因、特殊性原因、局部性 原因等,不可讓其存在,必須追查原因,採取必 要之行動,使制程恢復正常管制狀態,否則會造 成莫大 評價過程能力﹕ 四﹒評價過程能力﹕ 基本的目標是對過程的性能進行持續改進。但是在 近期,首先應考盧的是哪些過程應優先獲得注意。 提高過程能力﹕ 五﹒提高過程能力﹕
1﹒偶然(機遇)原因: 不可避免的原因:非人為原因、共同性原 因、一般性原因,是屬於管制狀態的變異。 2﹒異常(非機遇)原因: 可避免的原因﹕人為的原因、特殊性原因、 局部性原因等,不可讓其存在,必須追查 原因,採取要之行動,使制程恢復正常 管制狀態,否則會造成莫大之損失
4.目前我公司所使用的管制圖有: 平均值與移動差異管制圖(X-R CHART) 單值和移動差異管制圖(I-MR CHART) 做管制圖的益處﹕ 二.做管制圖的益處﹕ 做管制圖的益處 合理使用控制圖能: 1. 供正在進行過程控制的操作者使用﹒ 2. 有助於過程在質量上和成本上能持續地,可預測地 保持下去﹒ 3. 使過程達到: 更高的質量 更低的單件成本 更高的有效能力 4﹒為討論過程的性能提供共同的語言﹒
為了提高能力(從而改進性能),將精力集中在 減少異常原因上,為此通常要求對系統采取管理 措施,加以糾正對改變的過程制作控制圖並分析 通過連續監視控制確保系統改進的有效性﹒ 六﹒CPK﹕制程能力 ﹕ 功能﹕可顯示出生產製程的能力是否達到可生產 狀況. 制程能力級別﹕ A級 CPK≧1.67 B級 1.67<CPK≧1.33 C級 1.33<CPK≧1.0 D級 1.00<CPK≧0.67 E級 0.67< CPK 判別﹕
CPK(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有99。
73%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其中μ为产品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产品特性值总体标准差)也即几乎全部产品特性值都落在6σ的范围内﹔因此,通常用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值越小越好.为什么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实质上就是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来评定过程能力与指定需求的一致性。
之所以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过程度量所能够提供的基线在数量上的受控性;其次,由于我们的度量计划还相当"不成熟”,因此需要对过程度量基线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改动以反映过程能力的改进情况。
根据过程能力的数量指标,我们可以相应地放宽或缩小基线的控制条件。
工序过程能力分析工序过程能力指该工序过程在5M1E正常的状态下,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实际加工能力。
过程能力取决于机器设备、材料、工艺、工艺装备的精度、工人的工作质量以及其他技术条件。
过程能力指数用Cp 、Cpk表示。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当需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的计量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时,直接按普通的计数数据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处理会有很大的风险。
一般解决方案的原则有两大类:一类是设法将非正态数据转换成正态数据,然后就可按正态数据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另一类是根据以非参数统计方法为基础,推导出一套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遵循这两大类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成熟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三种,现在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1:Box-Cox变换法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2:Johnson变换法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3:非参数计算法当第一种、第二种方法无法适用,即均无法找到合适的转换方法时,还有第三种方法可供尝试,即以非参数方法为基数,不需对原始数据做任何转换,直接按以下数学公式就可进行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的计算和分析。
cpk管控标准

cpk管控标准CPK(制程能力指数)是衡量制程稳定性和良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CPK 管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进行 CPK 分析时,需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涵盖的产品和过程具有代表性。
数据应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尺寸、重量、时间等。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 CPK 值。
CPK 值反映了制程的稳定性和良率水平,不同行业的 CPK 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CPK 值越高,表示制程能力越强。
3. 评级标准:根据 CPK 值的大小,对制程能力进行评级。
一般采用如下评级标准:- A级:CPK 值大于2.0,制程能力特优,不良率低,可考虑降低成本。
- B级:CPK 值在1.67至2.0之间,制程能力优良,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升为A级状态。
- C级:CPK 值在1.33至1.67之间,制程能力一般,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的危险,应利用各种资源及方法将其提升为B级状态。
- D级:CPK 值小于1.33,制程能力差,不可接受。
4. 制程改进:根据 CPK 评级结果,针对不同级别的制程,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对于C级和D级制程,应分析原因,改进设备、工装、量具和人员技能等方面,提高制程稳定性,争取提升至更高级别。
5. 持续关注:CPK 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关注和更新。
定期收集数据,重新进行 CPK 分析,以确保制程的稳定性和良率保持在目标水平。
总之,CPK 管控标准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评级标准、制程改进和持续关注等方面。
通过这些标准,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制程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过程能力指数(Cpk)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估

过程能力指数(Cpk)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估过程能力指数(Cpk)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估质量管理是一个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而过程能力指数(Cpk)是一种常用于评估过程稳定性和性能的指标。
在质量管理中,Cpk可以用于检测和控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帮助企业实现高品质的生产和服务目标。
本文将介绍Cpk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和评估。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Cpk的概念。
Cpk是一种统计指标,用于评估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
它基于过程的数据,反映了过程中产品或服务产生的偏差程度。
Cpk的计算基于过程的平均值、标准差和规范上下限。
在质量管理中,Cpk用于衡量过程的能力,即过程是否能够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Cpk的计算方法如下:Cpk = min[(USL –μ) / 3σ, (μ –LSL) / 3σ]其中,USL表示规范的上限,LSL表示规范的下限,μ表示过程的平均值,σ表示过程的标准差。
Cpk值越大,表示过程的能力越高;Cpk值越小,表示过程的能力越低。
Cpk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程能力评估:Cpk可以用于评估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
通过计算Cpk值,企业可以了解到过程是否能够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如果Cpk值较低,说明过程存在偏差较大的情况,需要进行改进和控制;如果Cpk值较高,说明过程的能力较强,可以继续保持稳定状态。
2. 品质控制:Cpk可以用于控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通过设定Cpk值的目标或下限,企业可以监测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当Cpk值低于目标或下限时,说明产品或服务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控制。
3. 过程改进:Cpk可以用于指导过程改进。
通过持续监测和分析Cpk值,企业可以找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比如,当Cpk值较低时,可能是因为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需要进行变量的控制和调整;或者是因为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因素,需要进行剔除或调整。
CPK作业指导

CPK作业指导标题:CPK作业指导引言概述:CPK(Capability Process Index)是一种用于评估过程稳定性和能力的统计指标。
它可以匡助我们了解一个过程是否能够产生符合规范要求的产品或者服务。
在进行CPK作业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CPK作业的指导方法和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1. 数据采集与整理1.1 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根据具体的作业要求,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例如尺寸、分量、时间等。
1.2 确定数据采集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数据采集的时间和地点与实际生产过程一致,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3 确定数据采集的频率:根据作业要求和过程变化的特点,确定数据采集的频率,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数据分析与计算2.1 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以了解过程的中心位置和离散程度。
2.2 CPK的计算方法: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使用合适的公式计算CPK值,以评估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2.3 CPK值的解读:根据CPK值的大小和规范要求,对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满足要求。
3. 过程改进与控制3.1 发现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CPK值和相关数据,找出导致过程不稳定或者不满足要求的原因,如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
3.2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修复设备、培训操作人员等,以提高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3.3 过程控制与监测:在改进措施实施后,建立过程控制和监测机制,以确保改进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4.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4.1 使用图表展示数据:将统计分析的结果使用图表形式展示,如直方图、散点图等,以便更直观地理解数据分布和变化趋势。
4.2 编写CPK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计算结果,编写CPK报告,包括数据采集方法、分析过程、CPK值的计算和解读,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為了分析研究和控制制程能力,及時瞭解制程的不足,從而去分
析原因,提出改善對策,以使制程得到控制和制程能力得以提
高•
二、範圍:公司所有產品均屬之
三、權責:品保課主辦、生產課及各相關單位協辦
四、定義:
(一)、CPK:綜合制程能力指數,其值越大,制程能力越高,品質越穩疋,
(二)、USL:規格值上限(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三)、LSL:規格值下限(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四八CP工序能力。
(五八LOT每一批量。
n
(六)、Xbar樣本的平均值;Xba^二刀X/n。
/~n2"
(七八 S樣本標準差;S = i刀(X i-Xbar)/n。
五、作業內容:
(一)、制程能力分析的時機:
依我司目前實際情況,本規定的實施時機為:
1、客戶要求之寸法。
2、工程設計部門規定之重要寸法
3、新機台新機種投入時,承認合格後由品保課檢查組算出並將結
果彙報設計開發部和廠長。
4、品保課或其他部門認爲需要做的經品保課確認可時。
二)、制程能力
分析計算之方法 :
1、分析CPK參數的選取:
(1)、當有需要時 , 由設開部(或營業課)會同品保課,生產
課等相關單位和人員召開會議 , 會議必須規定該產品所要
管制的品質特性 , 通常我們都會選取重要尺寸進行管制來
分析制程能力。
( 2)、新機台新機種投入時,承認合格後由品保課直接算出各種
要寸法的CP/CP K直並報告設計開發部和廠長,當數據偏小
時按正常流程分析。
2、資料的收集 :
(1)、隨機選取 30~1 00個樣本, 量測出你所要管制的品質特性
直 , 分別記錄在案 ; 並計算出樣本資料的平均數 Xbar,
標準差 S 或直接將資料登錄設定好的 EXCEL文檔中。
(2)、根據資料找到你所要管制的品質特性的USL和LSL。
三)、計算方法 :
1、原則上將測定DATA俞入設定好的表格後將會自動算出 CP和
CPK。
2、因品質特性直有三種形式
某尺寸標示為-----50.00 Min)、和((如某尺寸標示為 ----- 50.00 ± 1.00),所以有三種大同小異的計算公式 (1)、單邊上限之計算公式
USL-Xbar
CPK 二
3S
代入上述計算得到的 Xbar 和S 得到之資料,就可算出該產
品的CPK 值.
(2)單邊下限之計
3S
代入上述計算得到的Xbar 和S 得到之資料,就可算出該產 品的CPK 值.
(3) )雙邊之計算公式
CPK=MIN{CPU,CPL}
=(1-
(USL-LSL)/2
(USL-LSL)-|(USU+LSL)-2Xbar
=
|
6S
六、工序能力指數判斷標準:
算公式
Xbar-LSL
CPK =
|(USL+LSL)/2-Xbar
USL-LSL
6S
七、處置
以工序能力判斷工序能力後,應採取適當的處置對策,使工序能力保持在合理的水準。
(一)、CPK> 1.67 時的處置。
•提高產品品質要求。
•在征得客戶同意下可適當降低設備、工裝的精度要求,降低成本。
(二)、1.67>CPK> 1.33 時的處置。
•簡化品質檢驗工作。
如改全檢為抽檢或降低檢查頻率。
(三)、1.33>CPK> 1.00 時的處置。
•對工序進行控制和監督,及時發現異常波動。
•按正常的檢驗方式檢驗。
(四)、1.00>CPK>0.67 時的處置。
•分析工序能力不足的原因,通過 PDCA迴圈制定改善措施。
•用戶認可的前提下,適當考慮放寬公差範圍。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提高工裝精度。
•嚴格品質檢驗加強不合格品管理。
(五)、CPKvO.67時的處置
•一般應停止生產,找出原因,提高工序能力。
•實施全數檢查。
八、 .記錄表單
《CPK 評估表》
九、 制程能力分析流程(見附圖)
十、附註:本辦法經廠長核准後實施,修訂或廢止時亦同 附圖
權責單位
相關部門
設計開發部/品保課
品保課
品保課
品保課/生產課/設計開發部
生產課
生產課
生產課
流程圖
開始
相關的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