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达方式有哪些

合集下载

语文表达方式

语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记叙文表达方式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适当运用议论,说明和抒情。

1.叙述: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展情况。

作用:是使读者概括叙述: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来龙去脉。

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情。

具体叙述:对什么事情再具体化。

2.描写:它常常与叙述结合在一起,用生动的语言,对人、事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人物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思想感情和文章主题的主要手段。

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肖像、行动、心理、语言描写(分对话与独白)(言为心声)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3.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不常用,但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说明的作用,也要结合其目的来分析。

一般来说这个知识点不大考到。

4.议论: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

善于抓住议论,分析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就能较快地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先叙后议:给读者提供对所叙人物或事物的深层认识,起到加深文章思想深度的作用。

先议后叙:引导读者进入对将要叙述人物或事物的思考,收到让读者对下文密切关注的作用。

叙中他议:作者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的作用。

5.抒情: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抓住抒情的语句,才能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刻画的形象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注意:①一般情况下,议论、抒情综合运用,有画龙点睛、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初一语文]五种表达方式及区分

[初一语文]五种表达方式及区分
▪ 例: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 (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小的景物片断的描写。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举止。 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 (二)、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 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等。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 寓情于事:“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开表白爱憎,直接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 (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
▪ 根据描写对象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 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 1、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 姿态、神情、服饰、气质等。
▪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对话)。 ▪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举止。 ▪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
▪ 侧面描写:描写所要表现的人物和 事件周围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人物、 事件更鲜明突出。(也叫间接描写)
▪ (五)、抒情: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
表现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 直接抒情: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 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 开表白爱憎,直接抒发、倾吐感情的一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和景象。 例: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例: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 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种表现手法。 2、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 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语文表达方式

语文表达方式

文章中的表达方式
文章中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

应该说表现方法包括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有哪些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运用一些表达手法可以使文章变得更生动,读起来有一种美感。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也算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2小学语文中表现方法【表现方法】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使其形象鲜明,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象征:借助某个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个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感,使文章立意高远、深刻含蓄。

抑扬:包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

在抑扬中形成反差,突出中心。

渲染:对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铺陈,突出人物或事物的本质,加深主题。

句子运用有哪些表达方式和手法

句子运用有哪些表达方式和手法

句子运用有哪些表达方式和手法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规则,还需要掌握句子的运用方式和手法。

这些方式和手法可以让我们的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和具有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或听者更深入、更感性地理解和感受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一、表达方式1. 平铺直叙。

这是最为基本、朴素的句子表达方式。

它通常采用主谓宾或主谓宾补结构,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直接表达句子的意思。

这种方式适用于科技论文、新闻报道等需要客观、准确、简练表述的场合。

例如:- 我们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来应对疫情。

- 这项技术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2. 夸张比喻。

这种方式通过夸张、渲染和比喻等手法来表现句子的情感和感染力。

它可以让读者或听者更加感性、富有联想性地理解和感受句子的内容。

例如:- 这个城市像是一个巨大的花园,在春天里散发出阵阵清香。

- 他的话就像是一把利剑,直指人心。

3. 暗示含蓄。

这种方式通过隐喻、比喻、反讽等手法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它通常要求读者或听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探寻句子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多义性。

例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从指缝间轻轻滑过。

- 生命就像海洋,它的终极目的不是到达彼岸,而是在旅途中不断领悟和成长。

二、表达手法1. 排比句。

这种手法通过列举若干相同语法结构的短语或句子,来加强语气,使句子更有力量和节奏感。

例如:- 我们要发扬互助精神、倡导团结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共同推进事业的发展。

- 哪怕山高路险、风吹雨打,我们也要坚定不移,勇毅前行。

2. 比喻句。

这种手法通过将两个本来没有关联的事物通过比较、联想等方式联系起来。

并建立起隐喻的关系,从而表达句子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 那道清晨的阳光,像是黄金洒满了整个世界,让人倍感温暖。

- 他那脆弱的心灵,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可以看穿他的一切想法和情感。

3. 倒装句。

这种手法是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调换位置,从而强调语气,使句子更加凸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中语文表达方式有哪些及作用

初中语文表达方式有哪些及作用

初中语文表达方式有哪些及作用 初中语文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下面整理了语文表达方式的作用,供大家参考。 一、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1)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顺序作用: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五、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中职语文专题复习:五种表达方式及区分

中职语文专题复习:五种表达方式及区分
3
● 1 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旳前因后果等。 2
4
(二)说明:对事物的外形、性质、特点、构造、 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作客观的介绍。一般不 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例: 1、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 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米。 2、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 宽9米……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1)议论 (2)抒情 (3)记叙、描写 (4)记叙、议论
16
(1)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2)全然忘却, 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 (3)那只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 在我桌子角上。( )
(4)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 纹,而我的心很沉重。( )
直接抒情: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开表白爱憎,直接抒发、倾 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例: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 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 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2
●间接抒情: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
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 自然地流露出来。一般写景、状物的文章都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分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三种。
2、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 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 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1、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语文阅读题中的表达方式、作用、效果、答题格式

语文阅读题中的表达方式、作用、效果、答题格式

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1、记叙:使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各方面。

2、描写:渲染气氛。

描写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深化文章主旨。

4、议论: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

二、表达效果
1、拟人:使要说明的内容更生动、形象。

2、比喻: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使事物生动形象。

3、对偶:结构整齐,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4、排比:壮阔了文章的气势,也使内容层层深入,读起来朗朗上口。

5、反问: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6、反复:起强调作用。

7、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三、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
1、比喻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了……特点,表现作者……之情。

2、拟人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将……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动作,富有,表达作者……感情。

3、人物描写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采用了……描写方法,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情态,表现了人物……心理,揭示了人物……感情(或品质)。

4、设问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表达方式有哪些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多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从语言的运用上看,每种文体都有一种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文章的内容事物;说明文主要用说明的语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记叙文常用叙述、描写的语言表达方式写景、写人、记事;议论文则以议论为主,发表作者对某事、对某物的看法、态度等;诗歌散文则以抒情为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凭借某事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一篇文章里常常同时用几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每种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表达效果。

具有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可以是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

要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还要善于修饰句子,用好形容词、修饰语,或者适当运用修辞格,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

例如:形容自己不变的的生活,有人说:“一贯如此”,有人说:“还是老样子”,还有人说:“涛声依旧”,三句意思一样,都表达了生活方式始终如一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则不相同。

第一句不能明显传达一种情趣,第二句透露出悲观无奈、消极不满的意味,第三句却达观诙谐,积极向上,而且形象感强。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

其他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

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

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他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

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1、呼告式:情到深处,常常难以自禁,忍不住大声呼告:"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2、顿悟式: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看到镇公所布告牌前有很多人围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当他走进教室以后,才慢慢明白:祖国沦陷了!这时,作家写到:"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以顿悟式的直抒胸臆,表达万分难过的心情。

在来看说明与记叙:看概念,两者很好区分,难区分的是:说明文中的记叙与说明文的区分。

在说明文中,客观的记叙是必要的和必需的。

只是,这种叙述与在记叙文中的叙述是不同的。

记叙文中的叙述目的是要叙述和描写一个过程或情节,而说明文中的叙述除了比记叙文中的叙述要简单得多之外,其目的仍然是说明,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实或一种现象。

比如《动物的远游》(见《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的一段:“有人在德国不来梅捉了7只燕子,用飞机带到了伦敦附近再放出去。

两地距离有700多公里,居然有5只燕子飞回不来梅的老家。

”这是一段叙述,在这篇说明文中恰当地说明了燕子远游的本领。

蜜蜂蜜蜂我是一只小蜜蜂。

我们蜜蜂是过群体生活的。

在一个蜂群中有三种蜂: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几千到几万只工蜂。

我就是这千万工蜂之一。

我的母亲就是蜂王,它的身体最大,几乎丧失了飞行能力。

这没有关系,它有千千万万个儿女,我们可以供养它,也算尽了孝道吧!在我的家族中,只有蜂王可以产卵,它一昼夜能为我们生下15万到2万个兄弟。

蜂王的寿命大约是三年到五年,在我们家族中它可以说是寿星了。

在蜂群中还有一种蜂叫雄蜂,它和我们大不相同,它“人高马大”身体粗壮,翅也长。

它的责任就是和蜂王交尾。

交尾之后,它也就一命呜呼了。

要说家族中数量最多,职责最大的还是我们工蜂。

我们是蜂群的主要成员,工作也最繁重:采集花粉、花蜜,酿制我们的“口粮”、哺育我们的弟弟们、饲喂我们的母亲、修造我们的房子、保护家园、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别看这样,我们的身体是非常弱小的,我们的寿命也只有六个月,就像天空的流星一样——一闪即逝,仅有一点儿时间去闪耀自己的光辉。

我们蜜蜂是自然界里最勤劳的了。

开花时节,我们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蜜是很难酿的,我们要酿一公斤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

如果我们的蜂巢同采蜜的花丛距离一公里半,那么我们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看样子,我们的功业并不次于“阿波罗号”呢!虽然我们采蜜难,但每年一窝蜂都能割几十斤蜜。

在广东的同族们一年四季都不闲着。

如果动物世界也有组织的话,那么我们蜜蜂一定能获得“最热爱劳动奖章”。

也许您要问:在漫无边际的大自然中,你们怎么知道什么植物在哪里开花流蜜呢?告诉您吧,我们有很多“侦探”,派它们去侦察,回来再把结果告诉同伴,我们的“语言”就是舞蹈。

我们的家族就是这样。

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不必担心,我们还有兄弟,还有接班人。

它们会像我们一样继续劳动。

我们的家族就这样不断繁衍下去。

〔简评〕:这是篇写动物的说明文,采用自述的形式,以一个“工蜂”的话,介绍蜜蜂家族的生活。

写法上层次比较清楚,先介绍蜜蜂的种类,然后介绍工蜂的职责,然后是信息的获得和传递,最后是家族的繁衍。

文中多处用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比较生动。

酿蜜的介绍适当了运用了数据,很有说服力。

自然界里动物很多,我们写介绍动物的说明文,首先要确定熟悉的写作对象。

或者它在我们身边经常能够见到,或者由于平时的观察,已对该种动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有一定的相关资料可以查阅等等。

写介绍动物的说明文,要抓住写作对象的基本特征。

比如介绍鲸,就可以抓住它的基本特征来写: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二是它虽然在水中生活,但它实际上不是鱼,因为它不是用鳃呼吸,而是用肺呼吸,属于胎生的哺乳动物;三是它全身都是宝。

把这些说明白了,就能准确揭示鲸的本质。

写介绍动物的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

一般说,介绍动物采用“外貌——习性——用处及其他”的顺序。

具体讲,就是我们要仔细观察,然后遵循下面的几个步骤,抓住动物的特点,就能写出一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来的。

一、充分准备细观察。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首先需要认真观察,以充分积累一手材料。

读课文《松树金龟子》我们不难知道,法布尔就是从早晨到深夜、从金龟子的生到死这样长期地连续地观察的;他不仅观察了,还用八音盒、摩擦玻璃等来试验金龟子的发声器官和歌唱意图;他不仅观察了金龟子,还对比观察了天牛、知了、纺织娘等其他动物。

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观察是长期、全面、系统、细致地观察,而绝不是毫无目的地走马观花。

除了观察,我们还必须翻阅资料,细心查找各类相关知识,不断地摘录积累。

如上述课文中“知了不会因为树下响起隆隆的炮声而停止歌唱”等内容,就是从书籍里面搜寻而来的。

二、整体勾画摹姿态。

不管写哪一种动物,尤其是人们平时不大常见的,首先就可以用简练的语句勾画出这种动物的整体形态,交代诸如体形大小、皮毛色泽、饮食习性等内容,以便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如《松鼠》的开篇是:“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作者“漂亮、乖巧、驯良”三个词语点明了松鼠的总特点;“帽缨形的美丽尾巴”“一直翘到头上”,并且“直竖着身子坐着”,形象地写出了松鼠特有的体态。

这样就给了读者一个概貌的认识。

关联到全文的写法,一般是先写整体,再写局部;或者先总述,后分述。

三、细部描写抓特点。

任何动物都有其固有的生动的形象特征,这些可以具体到如身子、头、耳朵、鼻子、眼睛、嘴、舌头、脖子、尾巴、腿等方面的区别,观察时就要抓住这些特点并在作文的细部描写中形象地描述出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

这就需要观察时灵活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侧面来感知动物,抓住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动物的不同情态,并选用准确的词句来表达。

课文《松树金龟子》里,作者通过视觉写金龟子的外形:“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雄虫的两根短短的触角末端各有七条紧挨着的流苏,随着小虫情绪的变化,流苏会像扇面般展开或合拢”;通过听觉和联想写金龟子的歌唱:“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

以上这些,都显得真切细腻而富有情趣。

四、巧用科学知识。

每一种事物都蕴含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写作时作一些相应的介绍,可以让读者获取一定的常识,更深的了解所写的事物。

写动物时我们不妨穿插介绍其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或者仿生学上的作用等。

例如:“你尽管站在蝉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它都满不在乎。

要是一只麻雀,就是比这种声音更低微,虽然它没有看见你,一定也会惊慌地飞去。

”这里就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没有听觉这一特点。

又如:“正躲在洞穴内产卵的蟋蟀妈妈,受到突然的惊吓会发出悲鸣;被抓获的天牛会竭力鸣叫。

危险过去了,它们就不再大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