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习题03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练习题 试题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填空:
1、1894年,HY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致远舰_______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HY 攻占________,________全HY覆没。
同年4月,______与HY首相_________签订了<_________>_,战争结束。
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_____程度。
二、选择: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HY威。
〞这幅挽联哀悼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林那么徐 B.邓世昌 C.岳飞 D.戚继光
2、近代中国经济一直受到HY的制约。
<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开展阻碍最大的是〔〕
A.赔偿HYHY费2亿两
B.允许HY在中国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HY
D.增辟通商口岸
3、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乎等条约之一。
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4、20世纪初章太炎先生曾作联句挖苦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内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七十又割东三〞的句子。
其中“六十割〞与以下哪一条约有关?〔〕
A. <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尼布楚条约>。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同步习题(含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同步练习1.‚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
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清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写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D.二战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4. 严复意识到这场战争‚诚恐四千余年之文物声名,行将扫地而尽。
此惊心动魄之事,不料及吾身亲见之也‛。
与该战争有关的是()A.圆明园遭到焚毁B.丧失150余万平方千米领土C.开始允许帝国主义在华设厂D.东交民巷禁止中国人居住5. 下列不平等条约和事件对应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虎门销烟B.《马关条约》——公车上书C.《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D.《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6.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近代时期的一场战争失败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新的帝国主义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
此时中国的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是革命,才可拯救中国‛。
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8.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政界议论纷纷。
甲午中日战争练习题

甲午中日战争练习题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惨痛教训。
下面是一些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练习题,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题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选项:A. 政治原因 B.经济原因 C. 文化原因 D. 领土争端)题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中方表现如何?(选项:A. 宣战 B.高度警惕 C. 低估敌人 D. 寻求外援)题三: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战术和装备如何?(选项:A. 先进 B. 落后 C. 战术上胜出 D. 装备上占优)题四: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军队采取了何种战略?(选项:A.主动出击 B. 防守为主 C. 游击战术 D. 被动防守)题五: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中日签订了哪个条约?(选项: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北京条约》)题六: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国内变革?(选项:A. 袁世凯上台 B. 辛亥革命 C. 民主制度建立 D. 丧失领土)题七: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史书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选项:A. 增加条约丧权辱国的记录 B. 重新审视现代化问题 C. 唤起民族自强意识 D. 触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索)解析:题一:选项D。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领土争端,尤其是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争夺。
题二:选项C。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方面低估了日本的实力,错误地认为自己可以战胜对手。
题三:选项B。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战术和装备方面相对落后于日本军队。
题四:选项A。
日本军队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略,迅速发动了对中国的进攻。
题五:选项C。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与日本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并支付了巨额赔款。
题六:选项B。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制度。
题七:选项A、C、D。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史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条约丧权辱国的记录,唤起了民族自强意识,并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甲午中日战争 习题(含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东方的小国是()A.日本B.英国C.韩国D.法国2.“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吴淞老将立国门;菜市横刀血溅笑;……”(引自丁芒《气节颂》)诗中“黄海波涛怒气冲”的人物指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海疆英魂()A.林则徐B.关天培C.邓世昌D.陈化成3.《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的条款是()A.赔款白银二亿两B.开埠通商C.办工厂D.割台湾等大片领土4.“此日漫挥天下,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这副挽联悼念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哪位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A.林则徐B.丁汝昌C.邓世昌D.左宗棠5.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锋向前,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A.丁汝昌B.林则徐C.左宗棠D.邓世昌6.以下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争爆发于1894年B.1894年为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中日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在《马关条约》诸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A.赔款白银数额巨大B.增开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C.割台湾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8.《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最主要的表现是()A.赔偿白银二亿两B.割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给日本C.开放重庆沙市等为通商口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9.“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赞誉的此“公”是()A.邓世昌B.林则徐C.左宝贵D.丁汝昌10.“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赔二百兆始。
”梁启超所述与哪一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19世纪后半期,京城一度流传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习题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习题一、基础题1、1855年,日本吉田松阴《幽室文库》:“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从中确定的主要信息是( )A.日本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是侵占中国B.日本制定的最终侵略目标是侵占中国C.日本的侵略势力已大大增强D.清政府的腐败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机会2、1894年7月,日本对清政府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历史上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名称的来源是( )A.交战的地点 B.交战的年份C.主要战役 D.交战的结果3、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甲午风云》,编写剧本时应该阅读下列哪位人物的传记(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洪秀全4、“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辽东半岛海战B.丰岛海战C.黄海海战D.威海卫海战5、在近代史上,日本是侵华国家中最凶恶的敌人。
在下图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点的代号是 ( )6、“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诗中的“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A.西班牙B.葡萄牙 C.日本 D.法国7、日本军舰击沉清军的“高升”号,上千将士遇难。
李鸿章事前无充足护航,事后则寄希望于英国调停,以达到日退釜山、我退平壤的预期。
这说明了( ) A.日本的军舰势力过于强大B.清政府慈禧太后的阻挠C.北洋舰队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D.统治者指导无方8、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攫取在华利益。
《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开设工厂的特权9、(2017安徽)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10、(2017年贵州六盘水卷)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03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03甲午中日战争一、选择题: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A.邓世昌B.刘步蟾C.林永升D.丁汝昌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A.旅顺B.大连C.威海卫D.马尾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关天培 C.邓世昌 D.徐骧二、比较题:5、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材料分析题:6、阅读下列材料: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四、简答题:7、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
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即可)参考答案:(1)不符合。
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含答案).docx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含答案)一、 ( 本大共18 小,共36.0 分 )1.“从前我国只有被西方打,在竟被方的小国打了,惨,条又得那苛刻,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方的小国是(A.日本国国 D.法国而且失得那)B.英C.2.“君不:黄海波涛怒气冲;吴淞老将立国;菜市横刀血笑;⋯⋯”(引自丁芒《气》)中“黄海波涛怒气冲”的人物指的是在甲午中日争中牲的海疆英魂()A.林徐B.关天培C.世昌D.化成3.《关条》的内容中,刺激了列瓜分中国野心的条款是()A.款白二两B.开埠通商C.工厂D.割台湾等大片土4.“此日漫天下,有公足壮海威。
”光帝副挽悼念的是甲午中日争中哪位国捐躯的清将()A.林徐B.丁汝昌C.世昌D.左宗棠5.在甲午中日争中率致冲向前,与全官兵壮烈牲的民族英雄是()A.丁汝昌B.林徐C.左宗棠D.世昌6.以下有关甲午中日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是()A.争爆于1894年B.1894年甲午年,故称甲午中日争C.甲午中日争中,北洋全覆没D.争后,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在《关条》内容中,中国民族工危害最大的是()A.款白数巨大B.增开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割台湾日本 D.允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工厂8.《关条》的“表明外国本主中国的侵略从此入一个新的段”,最主要的表是()A.白二两B.割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给日本 C.开放重庆沙市等为通商口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9.“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赞誉的此“公”是()A.邓世昌B.林则徐C.左宝贵D.丁汝昌10.“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赔二百兆始。
”梁启超所述与哪一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19 世纪后半期,京城一度流传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讽刺慈禧太后在民族危难之际仍不忘追求个人享乐。
此对联出现的时间是()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辛丑条约》签订后 D. 《马关条约》签订后12.请给如图人物进择一个最合适的称谓(A.民族英雄家表)B.C.洋务D.维新派代表科学派代1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悼念谁撰写的。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含答案

A. 岳飞 B. 林则徐 C. 邓世昌 D. 戚继光
17. 直接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定 B.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C. 德国“强租”胶州湾 D. 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
18. 十九世纪末年,有人在北京城门上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场战争中失败( )
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
关于“公车上书”,学生还要掌握其历史意义:虽然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8.
据所学知,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及英雄人物邓世昌.
5.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4.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中日战争
一、选择题: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邓世昌B.刘步蟾C.林永升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A.旅顺B.大连C.威海卫D.马尾
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 C.邓世昌 D.徐骧
二、比较题:
5、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材料分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四、简答题:
7、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
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即可)
参考答案:(1)不符合。
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注:答出其中一例即可得分,若学生作答的答案不在此列,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
五、论述题: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使清政府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且还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对于战争的结果,有人认为中国战败是必然的。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