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一、一般规定
根据铁建设【2008】160号文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2、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
3、Ⅴ、Ⅵ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及以上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二、最新规定
根据建技【2010】352号及铁建设【2010】120号文规定:
1、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2、二次衬砌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综上所述,铁路隧道应采用下述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2、Ⅳ、Ⅴ、Ⅵ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35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4、Ⅴ、Ⅵ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70m或设计规定。

后附:
1、铁建设【2008】160号文
2、建技【2010】352号文
3、铁建设【2010】120号文。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一、一般规定
根据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作业指导书》(隧道与地下工程分册)及铁建设【2008】160号文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2、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
3、Ⅴ、Ⅵ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及以上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二、最新规定
根据建技【2010】352号及铁建设【2010】120号文规定:
1、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2、二次衬砌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目前应采用一般规定,铁路隧道应采用下述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2、Ⅳ、Ⅴ、Ⅵ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35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4、Ⅴ、Ⅵ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70m或设计规定。

后附:
1、铁建设【2008】160号文
2、建技【2010】352号文
3、铁建设【2010】120号文。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

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施工现场的步距要求。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的细节和要点,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的高效。

步距的定义步距是指工人在施工现场行走时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在隧道施工中,步距要求非常重要,因为隧道施工现场存在许多危险和隐患,如坍塌、地质灾害、气体中毒等。

因此,合理的步距要求可以极大地提高施工安全系数。

步距的标准隧道施工步距的标准通常由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控制。

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隧道施工现场的步距应满足以下要求:•步距不得大于80厘米;•在弯道处,步距应根据道路曲线半径适当缩小;•在纵坡大于3%的区域,步距也应适当缩小。

此外,在施工现场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如果施工现场存在污染、滑坡、坍塌等风险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步距措施;•施工现场的人员应严格按照步距要求行走,不得随意更改步距;•负责工地安全管理的人员应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步距要求是否符合标准,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调整。

步距的意义步距是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合理的步距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持身体平衡。

合理的步距可以帮助工人保持身体平衡,并减少跌倒的风险;•避免撞上障碍物。

隧道施工现场存在许多障碍物,如管道、电缆等,工人如果步距太大,容易撞上这些障碍物,从而导致意外事故;•提高能见度。

适当的步距可以使工人更好地观察前方,提高施工现场的能见度;•方便物料搬运。

隧道施工中需要搬运许多重型物料,适当的步距可以方便工人搬运。

总结隧道施工的步距要求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步距要求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效率。

在施工过程中,建议施工人员按照标准步距进行行走,严格遵守安全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一、一般规定铁建设【2008】160号文规定: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2、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3、Ⅴ、Ⅵ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3、Ⅳ及以上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二、最新规定根据铁建设【2010】120号文规定:1、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2、二次衬砌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综上所述,铁路隧道应采用下述规定: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2、Ⅳ、Ⅴ、Ⅵ级围岩地段仰拱封闭成环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35m;3、Ⅳ级围岩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50m,Ⅴ级围岩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3、Ⅳ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4、Ⅴ、Ⅵ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70m或设计规定。

后附:1、铁建设【2008】160号文2、铁建设【2010】120号文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为进一步加强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确保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针对当前隧道施工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对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提出如下技术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以前所发有关规定、规范与此有矛盾的,以本规定为准。

一、洞口工程1、隧道洞口应严格执行“早进晚出”原则。

加强洞口段超前支护和边仰坡防护设计,埋深较浅的隧道洞口段应采用明洞或半明半暗法进洞。

隧道安全步距

隧道安全步距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一、一般规定
铁建设【2008】160号文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2、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
3、Ⅴ、Ⅵ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及以上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二、最新规定
根据建技【2010】352号及铁建设【2010】120号文规定:
1、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2、二次衬砌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目前应采用一般规定,铁路隧道应采用下述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2、Ⅳ、Ⅴ、Ⅵ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35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4、Ⅴ、Ⅵ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70m或设计规定。

后附:
1、铁建设【2008】160号文
2、建技【2010】352号文
3、铁建设【2010】120号文。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最新版】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最新版】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一、一般规定铁建设【2008】160号文规定: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2、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3、Ⅴ、Ⅵ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3、Ⅳ及以上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二、最新规定根据铁建设【2010】120号文规定:1、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2、二次衬砌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综上所述,铁路隧道应采用下述规定: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2、Ⅳ、Ⅴ、Ⅵ级围岩地段仰拱封闭成环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35m;3、Ⅳ级围岩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50m,Ⅴ级围岩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3、Ⅳ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4、Ⅴ、Ⅵ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70m或设计规定。

后附:1、铁建设【2008】160号文2、铁建设【2010】120号文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为进一步加强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确保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针对当前隧道施工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对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提出如下技术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以前所发有关规定、规范与此有矛盾的,以本规定为准。

一、洞口工程1、隧道洞口应严格执行“早进晚出”原则。

加强洞口段超前支护和边仰坡防护设计,埋深较浅的隧道洞口段应采用明洞或半明半暗法进洞。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演示教学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演示教学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一、一般规定铁建设【2008】160号文规定: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2、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3、Ⅴ、Ⅵ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3、Ⅳ及以上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二、最新规定根据铁建设【2010】120号文规定:1、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2、二次衬砌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综上所述,铁路隧道应采用下述规定: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2、Ⅳ、Ⅴ、Ⅵ级围岩地段仰拱封闭成环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35m;3、Ⅳ级围岩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50m,Ⅴ级围岩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3、Ⅳ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4、Ⅴ、Ⅵ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70m或设计规定。

后附:1、铁建设【2008】160号文2、铁建设【2010】120号文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为进一步加强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确保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针对当前隧道施工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对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提出如下技术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以前所发有关规定、规范与此有矛盾的,以本规定为准。

一、洞口工程1、隧道洞口应严格执行“早进晚出”原则。

加强洞口段超前支护和边仰坡防护设计,埋深较浅的隧道洞口段应采用明洞或半明半暗法进洞。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一、一般规定
根据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作业指导书》(隧道与地下工程分册)及铁建设【2008】160号文规定: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2、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
3、Ⅴ、Ⅵ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及以上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二、最新规定
根据建技【2010】352号及铁建设【2010】120号文规定: 1、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2、二次衬砌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目前应采用一般规定,铁路隧道应采用下述规定: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
2、Ⅳ、Ⅴ、Ⅵ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35m;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4、Ⅴ、Ⅵ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70m或设计规定。

后附:
1、铁建设【2008】160号文
2、建技【2010】352号文
3、铁建设【2010】120号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一、一般规定
铁建设【2008】160号文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2、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
3、Ⅴ、Ⅵ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及以上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二、最新规定
根据铁建设【2010】120号文规定:
1、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2、二次衬砌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综上所述,铁路隧道应采用下述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2、Ⅳ、Ⅴ、Ⅵ级围岩地段仰拱封闭成环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35m;
3、Ⅳ级围岩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50m,Ⅴ级围岩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1、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2、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3、Ⅳ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4、Ⅴ、Ⅵ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70m或设计规定。

后附:
1、铁建设【2008】160号文
2、铁建设【2010】120号文
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
铁建设【2010】120号
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为进一步加强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确保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针对当前隧道施工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对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提出如下技术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以前所发有关规定、规范与此有矛盾的,以本规定为准。

一、洞口工程
1、隧道洞口应严格执行“早进晚出”原则。

加强洞口段超前支护和边仰坡防护设计,埋深较浅的隧道洞口段应采用明洞或半明半暗法进洞。

2、隧道洞口边仰坡工程应自上而下逐级开挖支护,及时完成洞口边仰坡加固、防护及防排水工程。

3、隧道洞口应按设计完成超前支护后,方可开始正洞的施工。

洞口段应及时形成封闭结构,严禁采用长台阶施工。

二、超前地质预报
4、施工图阶段经评估为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的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责任主体单位为设计单位,其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由设计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其他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责任主体单位为施工单位,超前地质预报由施工单位专业人员实施。

5、岩溶及富水破碎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采用以水平钻探为主的综合方法。

6、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应由设计单位进行专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及时收集分析预报资料,完善设计方案并指导施工。

三、隧道开挖
7、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及邻近既有线地段施工开挖应按照《爆破安全规程》采用控制爆破,或采用非爆破方法。

8、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Ⅵ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

(2)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不得大于2榀。

(3)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

(4)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四、初期支护
9、双线Ⅳ、Ⅴ级围岩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必须设置锁脚锚杆(管)等控制拱(墙)脚位移的措施。

双线Ⅴ级围岩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设置横向临时支撑或临时仰拱,临时支撑采用型钢,纵向每2榀设1处。

10、初期支护钢架应工厂化制造,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试拼装。

当采用格栅钢拱架时,应采用八字结格栅拱架。

11、喷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可另行设计。

五、监控量测
12、隧道监控量测应按现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的规定建立等级管理、信息反馈和报告制度。

13、隧道监控量测应作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施工组织。

监控量测必须设置专职人员并经培训后上岗。

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城市铁路隧道,应实施第三方监测。

14、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Ⅴ级围岩不得大于5m.
15、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地段,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点并实施监测。

16、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17、当采用接触量测时,测点挂钩应做成闭合三角形,保证牢固不变形。

六、二次衬砌
18、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Ⅴ、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七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