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的计算方式及成本

合集下载

商品定价计算公式

商品定价计算公式

商品定价计算公式商品定价计算公式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准确的定价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合理的利润,并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在实践中,常用的商品定价计算公式包括成本加成法、市场定价法、竞争定价法和需求定价法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定价方法的计算公式。

1.成本加成法:这是最常见的定价方法之一,它以商品的制造、运输、包装等成本为基础,再按照一定的加成率确定最终售价。

定价公式为:定价=成本/(1-加成率)例如,一个产品的成本为100元,加成率为20%,则用成本加成法计算的售价为:100/(1-0.2)=125元。

2.市场定价法:这种方法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来确定售价。

定价公式为:定价=竞争对手售价±价格战幅度竞争对手售价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或比较分析获得,价格战幅度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设定。

例如,竞争对手售价为150元,价格战幅度设定为5元,则市场定价法计算的售价范围是145-155元。

3.竞争定价法:这种方法侧重于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根据竞争对手售价和市场份额来调整价格。

定价公式为:定价=竞争对手售价×(1+市场份额增长率)竞争对手售价和市场份额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或比较分析获得,市场份额增长率则是根据企业的市场发展计划和战略来设定。

例如,竞争对手售价为120元,企业的市场份额增长率设定为10%,则竞争定价法计算的售价为120×(1+0.1)=132元。

4.需求定价法:这种方法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来确定价格。

定价公式为:定价=(顾客的需求程度×最高支付价格+顾客的需求程度×最低支付价格)/2最高支付价格和最低支付价格是通过市场调研或比较分析获得,顾客需求程度则可通过问卷调查或市场研究来得到。

例如,最高支付价格为200元,最低支付价格为100元,顾客对商品的需求程度设定为0.6,则需求定价法计算的售价为(0.6×200+0.6×100)/2=150元。

商品如何定价计算公式

商品如何定价计算公式

商品如何定价计算公式商品定价计算公式。

在商业活动中,商品的定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定价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制定一个合理的商品定价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都会采用一定的定价计算公式来辅助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商品定价计算公式,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最为常见的定价方法之一。

它的核心思想是以商品的生产成本为基础,再加上一定的利润来确定商品的售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售价 = 成本 + 成本×加成率。

其中,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加成率则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确定的。

这种定价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直观明了,适用于大多数的商品。

但是,它也存在着忽略了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等因素的缺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慎重考虑。

二、市场定价法。

市场定价法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确定商品售价的一种定价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以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为基础,来决定商品的售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售价 = 市场需求价格 + 企业竞争定价。

其中,市场需求价格是指市场上对商品的需求程度所对应的价格,企业竞争定价则是企业根据自身竞争情况来确定的。

这种定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它也存在着难以确定市场需求价格和竞争定价的缺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市场情况有较为准确的判断。

三、需求定价法。

需求定价法是基于市场需求来确定商品售价的一种定价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来决定商品的售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售价 = 最高售价(最高售价最低售价)×(市场需求量÷总市场需求量)。

其中,最高售价和最低售价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确定的,市场需求量则是指市场上对商品的总需求量。

这种定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它也存在着难以确定最高售价和最低售价的缺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市场情况有较为准确的判断。

商品定价的方法

商品定价的方法

毛利率及顺加、倒扣和商品定价的方法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营业成本)/销售收入*100%成本毛利率=(销售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成本*100%顺加和倒扣是商业计算毛利、成本、售价的两种方法,现在常用的是倒扣。

要想很清楚的解释清楚,还是举例说明最好。

毛利=售价-成本某商品A,成本80元,售价100元,毛利=100-80=20供应商甲,向零售商供应某商品A,1、零售商倒扣20%,即毛利20%!售价定为100元,则供货价为80元。

2、供应商甲供应商品A,以成本价供应,供货价为80。

零售商顺加25%定售价,则售价=80*125%=100元。

毛利仍为20%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

其计算公式如下:销售毛利率=(销售收-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商品扣点问题:给你举几个例子,你自己套公式。

我就是一名商场管理人员XX一店经营面积1800㎡,基础扣率20%,每月平均费用为41.4万元,每平方米保本点销售额是多少?X=414000÷20% ÷1800=1150元/ ㎡(不含税)含税销售额/ ㎡=1150×1.17=1345.5元保底销售:按各品牌的经营面积和商场每平方米盈利的坪效,制定出来的目标销售额和毛利额。

如:XX一店PUMA 签约面积75㎡,基础扣率20%,每平方米毛利额坪效300元,保底销售额是多少?X=300 ÷20%×75=112500元营销活动数值:“ 满300元送100元”的活动如何加扣供应商的扣率?(1)、满300元送100元相当于原价商品75%折扣300 ÷400×100%=75%(2)、XX商场同供应商扣率是18%,要想保证此次活动平蘅,我们需要再加扣几个点?1-75%-18%=7%某商场合作条件扣率为25%,月度零售保底为15万元,该柜台需配2名导购和2名带班,1名店长,人工费为店员1200元/人.月,带班1500元/人.月,店长1800元/月。

怎么计算产品价格(报价)

怎么计算产品价格(报价)

先不能定比例,先看实际情况:
[原材料费+机器折旧(每年5~20%,因机器而定)+工人人工费+厂房水电等]=生产直接费用。

机加工行业占 20~40%
[管理人员人工费+管理设施+水电等+推销+审批等]=非生产直接费用。

机加工行业占 10~20%
生产直接费用+非生产直接费用+利润(机加工行业占 40~70%) =价格。

制造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及附加费(车间管理人员)、折旧、水电费(不能直接划分到产品的)、修理费、低值易耗品等。

结转时: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2)如果要核算在产品的成本,要估计其完工程度,按约当产量分摊成本,假如,在产品是40件,完工程度50%,则约当产量是20。

单位产品成本=
36000/(100+40*50%)=300完工产品成本=100*300=30000在产品成本=20*300=6000借:库存商品30000贷:生产成本30000具体计算时要考虑比如:原材料的投放方式等,从而合分配更加合理。

例如,进一批鞋子100双,50元/双,共5000元。

房租2000元/月,水电杂费200元/月,人工费2000元/月。

利润率15%。

FOB价格计算范文

FOB价格计算范文

FOB价格计算范文FOB价格是指出口商品的成交价,不包括国际运费、保险费以及进出口国的各种费用。

在国际贸易中,FOB价格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它涉及到供应商、买家和货物运输方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以下是一个关于FOB价格计算的范文,详细描述了FOB价格如何计算以及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什么是FOB价格FOB价格(Free On Board)是指出口商品的成交价,它包括商品的成本以及出口国内的一些附加成本,如包装费用、采购人员的费用等,但不包括国际运费、保险费以及进出口国的各种费用。

FOB价格通常用于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根据FOB价格来确定商品的出口条件。

二、FOB价格的计算方法假设企业A要出口一批商品给企业B,进一步假设这批商品的成本为5000美元。

根据双方协商,包装费用和采购人员的费用分别为300美元和200美元。

那么,FOB价格的计算公式如下:根据上述数据,FOB价格=5000+300+200=5500美元。

以上就是FOB价格的简单计算方法,使用这个方法能够很方便地计算出商品的FOB价格。

三、FOB价格计算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在计算FOB价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成本的确定成本是计算FOB价格的基础,它包括商品的生产、采购、加工、包装等方面的成本。

因此,在计算FOB价格时,必须准确确定商品的成本,以便计算出准确的FOB价格。

2.附加成本的计算除了商品的成本外,FOB价格还包括一些附加成本,如包装费用、采购人员的费用等。

这些附加成本是计算FOB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考虑在内。

3.国际运费、保险费以及进出口国的各种费用不包括在FOB价格中在计算FOB价格时,需要明确FOB价格不包括国际运费、保险费以及进出口国的各种费用。

这些费用通常由买方承担,因此在计算FOB价格时,应将这些费用排除在外。

4.FOB价格的价值FOB价格只是商品的成交价,它并不能直接反映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还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品牌影响以及国际汇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
(1)计算方法: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入库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2)示例:例如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34×10+45×20)/(10+20)=1240/30=41.33元一个(3)优缺点:1.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2)示例:某公司销售显示器的。1月1日购进17寸液晶w800的,价格1000元。1月2日购进17寸液晶w810的,价格1500。1月3日销售1月1日那台w800是1000元的,你可以指定它的成本是1000元。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以数量为权数计算每种材料的实际平均单价,作为日常发料凭证的计价依据。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月末计算一次平均单价,用该单价乘以发出材料数量,即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
成本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国际贸易价格计算公式

国际贸易价格计算公式

国际贸易价格计算公式出口价格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国际贸易中商品出口价格的公式。

这一公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离岸费用、利润率。

出口价格=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离岸费用+利润率。

进口价格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价格的公式。

这一公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进口费用、利润率。

进口价格=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进口费用+利润率。

3.成本加成公式成本加成公式是用于计算国际贸易中商品价格的公式。

这一公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离岸费用、利润率。

商品价格=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离岸费用+利润率。

4.竞争定价公式竞争定价公式是用于计算国际贸易中商品价格的公式。

这一公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水平、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离岸费用。

商品价格=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水平+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离岸费用。

5.滞后定价公式滞后定价公式是用于计算国际贸易中商品价格的公式。

这一公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水平、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离岸费用。

商品价格=滞后定价因素x(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离岸费用)+(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水平)6.弹性定价公式弹性定价公式是用于计算国际贸易中商品价格的公式。

这一公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离岸费用、市场需求弹性、市场竞争水平。

商品价格=市场需求弹性x(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离岸费用)+(1-市场竞争水平)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国际贸易价格计算公式。

这些公式都是根据不同的经济变量和理论基础建立的,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对商品价格进行计算和预测。

商品价格和成本核算

商品价格和成本核算
20
净价改报含佣价: 原报价:US$97.00 per doz. CIF New York 现改报CIFC3% New York
净价 97 含佣价=----------------=--------------=100
1-佣金率 1-3% 现报价为:US$100.00 per doz. CIFC3%
8.00
110.51711
=-----------------= US$13.8146
8.00
5
出口商品总成本(人民币元) 换汇成本=--------------------------
FOB出口外汇净收入(美元) 100.4701 =----------
13.81 =RMB¥7.28/US$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盈亏额= FOB出口外汇净收入X 银行外汇买入价 -出口商品总成本(退税后)
New York
21
佣金的换算
1.已知FOB C3%Shanghai报价为 USD1000.00,现中间商要求把佣金率调高 为5%,保持净收入不变,求新的报价。
2.已知CIFC3%为USD25000.00,现在需要 改报为FOBC5%价格。(货物总运费为 USD3000.00,按照CIF价值的10%投保一 切险和战争险,保险费率之和为0.5%。)
定额费用=出口商品进价X定额费用率 (3)退税收入=出口商品进价(含增值税)÷(1+增
值率)×退税率
1
2、出口盈亏额 计算公式: 出口盈亏额=FOB出口外汇净收入×银行外汇买入
价—出口商品总成本(退税后) 正数为盈利,负数为亏损
2
(一)FOB价与CFR价的换算
FOB价的构成: FOB价=生产成本价(采购价)+各种出口费用 + 预期利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外贸业务员必须透彻了解外贸价格的核算方式,严谨细致,实际上,在真实的外贸中,价格最重要。

因此,如何报价,如何讨价还价,才是外贸制胜之关键。

外贸货物的价格,有独特的计价方式。

如前所说,外贸交易绝大多数是通过远洋运输方式进行。

由于中间环节多,费用也相应地杂乱繁多。

除了货款以外,还有运杂费、海关申报(简称报关)的费用、商品检验费用、码头装卸杂费等,并且这此费用在与不同国家交易时还都不一样,再考虑到国际贸易中间商,很可能从A国采购,运到B国港口,再卖到C国,这就更为麻烦,很难用普通贸易的方式去计算价格了。

具体说来,你的产品从出厂到通过集装箱远洋运输交付到国外客户指定的外国海港码头或某个地点,将可能产生下列几种或全部费用:1.产品的出厂价格。

2.申报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检验以及出具品质证明的费用,即商检费。

3.申报中国海关出口的费用,即出口报关费。

4.租用集装箱装货并运到中国海港码头的费用以及在中国码头产生的各项杂费。

以上为货物运至中国海港码头出口前的手续和费用。

5.用远洋货轮运至外国海港码头的运费,即海运费。

6.办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费。

以上为货物运至外国码头的手续和费用。

7.集装箱在外国海港码头卸货及其他码头上收取的杂费。

8.申报外国海关进口的费用,即进口报关费,有时候还需要缴纳进口关税。

9.货物从外国海港码头运至客户指定地点的费用。

以上为货物交到客户手中前的手续和费用。

此外,因为货款的收取需要经过银行,银行也会收取一定的经办手续费。

分析上述费用构成,我们不难发现,可以将海港码头作为划分费用的基准点。

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就是区分责任。

比如,以中国码头为基准点的话,我们就承担到第4点,负责完好地将货物运到中国码头并商检报关,其他事情由客户自己负责,货物如果在远洋运输中有损坏,客户自己找海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索赔。

如果以外国码头为基准点,则我们承担到第6点,负责将货物完好送抵外国码头。

绝大多数的企业就到此为止,只有少数是要求我们做第9点的,毕竟客户作为本地人熟悉当地情况,操作7~9点比我们要方便,费用也划算。

但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外贸已经渗透到到世界各个角落,一些不熟悉外贸或出于某咱原因不便操作的外国买家,希望省点事直接在“自己家门口”收货,因而要求我们全套包办的情形比以前更多了。

不过主流仍是做到第4点或到第6点为止。

依据“海港码头作为基准点”的原则,产生了国际贸易特有的计价方式和价格术语:1.以出口地港口(Loading Port)为基准点:FOB(Free on Board)。

更准确地说,FOB计价方式的基准点是出口地港口货轮的船舷。

货物运抵码头后,需吊装至货轮上,FOB即以吊钩越过船舷为精确分界点。

也就是说,吊钩越过船舷之前的所有费用,就是FOB计价方式所包含的费用。

所以FOB也译作“船舷边交货价”。

反过来相对于买方而方,这个价格就是在“国外港口”的交货价,故根据英文“Off shore”又译作“离岸价格”。

2.以目的地港口(Destination Port)为基准点:CNF和CIF。

CNF()又称为C&F,即成本(离岸价格)加上运费。

同样地,反过来相对于买方而言,这就是抵达目的地口岸后的价格,故称为“至岸价”。

CNF再增加一个保险费insurance就变成了CIF(cost, insurance, freight)。

前面说过,FOB、CNF、CIF价格除了货值本身外,还包括商检、报关、码头、保险等杂费。

不难理解,既然要支付这此费用,自然也要办理这些手续。

所以,这些价格术语既是计价方式,又是买卖双方责任和风险划分的依据。

比如FOB条件下,卖方要负责出口商检、报关,货物越过出口港船舷之前有什么损坏都要承担。

货物装船后要及时通知买方以便买方办理保险事宜;买方则需要租船订舱并把船期等通知卖方----通常由买方的货代来操作,所以“买方指定货代”也成了FOB的代名词。

而在CNF/CIF条件下,卖方除FOB条件下所做事情外,还要相应承担订舱、保险等事宜,承担货物抵达目的港前的一切风险。

买方就轻松多了,只等货物完好抵达后,提货并办理进口手续即可。

为便于大家理解不同价格术语的“风险责任划分”,教科书上常有这么个幽默案例:出口港码头在吊装货物的时候,不慎吊钩松脱导致货物碰撞落海。

码头固然有责任,但谁该背这个黑锅去跟码头扯皮?答案取决于价格术语,以及货物落海的刹那间是否已经越船舷。

如果是FOB,且已经过舷,则买方自认倒霉;否则由卖方来买单。

价格术语相应地有特别的表达方式,格式为“货币单位+金额+术语+港口名称”,如USD50 FOB Ningbo意思是“单价为50美金,在宁波港口交货”;又如USD90 CIF Newyork,即“单价为90美金,纽约港口交货,已办理保险”。

表达式中,港口名称很重要,而且应具体,如果FOB CHINA PORT(中国港口交货)就不正确,因为中国地域广阔,不同的港口交货对于内陆运费差异很大。

实际操作中也有泛指的,如CIF EMP(Europe main port,欧洲基本港)。

欧洲基本港是外贸的术语,指欧洲几个著名的大型港口如鹿特丹、汉堡等。

因为从中国到这几大港口运杂费差不多,为便于报价和客户就近选择,也有这样表述价格的,即“欧洲基本港交货,保险已办理”。

不过这样究竟不是很精确,不主张随意用。

如前所述,偶尔有要求我们“全包”的客户。

也相应产生了更多价格术语如DDP(Delivered Duty Paid 完税后交货,即我们负责把货物运到客户所在地,并包办客户进口报关和缴纳进口关税)。

但是,FOB、CNF、CIF仍然是最常用的术语,其他术语不过是加额外费用后的变形和延伸。

可以这样理解,所谓FOB,就是货值加上出口前费用。

再加上远洋运费就变成了CNF,再加上保险费就变成了CIF。

CIF再加其他手续及相应费用,就变成了DDP等引申术语。

不过这些引申术语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尚少,这里不作赘述。

此外还有一个外贸的特别术语,佣金Commission。

国际贸易商人中有不少是公开的掮客,替他的客户采购产品并以明示或暗中约定的方式抽取佣金。

明示佣金的叫做明佣,做法是在价格中以缩写C加上数字显示佣金比例,例如CNF NEW YORK C3 USD9.00/CTN 意即9美金/箱,纽约港口交货,不含保险,价格中包含3%的佣金。

这样一来,中间商就可以凭此价格向最终买家索取3%的佣金。

如果是暗佣,则不在价格中显示,而是交易结束后由出口商按照约定另行支付。

国际贸易中一般采用美金(简写为USD)作为结算货币,价格自然也应该是美金价格,那么,一个出厂价格为117人民币含税价的产品,是如何折算成美金FOB和CIF价的呢?显然,计算不同价格术语条件下的出口人民币总成本,再按照人民币与美金的兑换比例(汇率)折算成美金,加上你的预期利润,就是美金价格了。

出口人民币总成本,除了上面提到的1~9费用以外,还必须考虑到外贸的特别点:退税。

前面我们已经简单介绍过外贸中的退税制度。

按照目前的国家规定,根据产品的不同,退税率可占应退税额的5%~17%不等。

具体产品对应的退税率可到国家税务局总局的官方网站上去(/tsl.jsp),考虑到多数传统产品国际贸易的利润率也不过10%以内,退税能带来的成本抵扣实在太重要了。

很多时候为了竞争,商品出口价格都很低,退税反倒变成了利润的来源(当然,这种说法并不严谨,只是业务员便于理解的算法。

而从财务角度上看,抵扣了退税的成本才是真正的出口成本)。

让我们以“出厂价格为117元人民币含税价的产品”来实际核算一下。

所谓“退税”,主要指的退“增值税”。

当我们以117元含税价从国内采购货源时,117元价格就包括了生产厂家代缴的增值税17无(假设该商品的增值税率为17%),同时,国内供货厂家会开具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发票上注明了销售价格100元,以及税金17元。

那么,当我们把这个商品出口以后,税务局会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这里假设该商品的退税率为13%,以购进成本100元为基数折算退税款退返给我们,也就是13元。

这样一来,从业务员的角度上看,实际上我们的购货成本就不是117元,而只有117-13=104元。

换句话说,117元买进的东西,104元卖出去,仍可平本。

我们就以这个104元作为保本价来计算,假设客户打算购买1000个产品并运往荷兰鹿特丹码头,假设人民币与美金汇率为1:8,相关费用构成为:1.出口1000个产品,这时抵扣退税后的保本价为104000元人民币,折合USD13000.002.商检、报关、集装箱装货、码头杂费共计2000元人民币,折合USD250.00 3.海运费1500美元4.保险费250元人民币,折合USD31.25则保本价简易算法为:FOB=出口成本+杂费=USD13000+USD250=USD13250均摊到单价即为USD13.25/个CNF=FOB+海运费=USD13250+USD1500=USD14750均摊到单价为USD14.75/个CIF=CNF+保险费=USD14750+USD31.25=USD14781.25均摊到单价即USD14.78/个以上是外贸公司出口退税和计价方法的简易理解。

对于自己生产自己出口的工厂来说,退税的方法略有不同,因为产品是自己的,没必要自己给自己开增值税发票,为便于操作,国家规定了自营进出口工厂退税的“免抵扣”制度,即针对工厂的免销项税、抵进项税和退进项税。

销项税,指100元产品如果卖给国内公司的话应缴纳的17元增值税,因为是自己直接出口,这一项就免了。

进项税指工厂在采购原料和人工等支出方面已经缴纳的增值税,按规定可在销项税中扣除的,现在因为销项税免了,无从扣减,于是就从其他非出口业务中的销项税中抵扣。

如果还是没有销项税可扣的,税务局直接退返。

假设进项税平摊到单个产品上是8元,无从扣减,则工厂出口实际成本就是100元-8元=92元。

其他FOB、CNF和CIF算法同上。

工厂的计价,通常可由会计协助核算,而对于外贸公司的业务员或个人代理/挂靠外贸而言,更多时候需要自己去计算。

为简化操作,行业内通常会采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拍片公式,直接从国内采购进来的人民币换算出美金价,叫做“换汇成本速算法”。

注意,这个“换汇成本速算法”仅适用于贸易公司或个人。

公式为:==!保本报价=工厂收购价/保本换汇成本保本换汇成本=汇率×(1+退税率)这个公式的目的是算出“保本”情况下,应该报多少美金价格。

显然,这个价格就是我们讨价还价的底线,超过部分才是我们的利润。

如何理解这个公式呢?本来,假设目前汇率为1:8,即8元人民币可以换到1美元。

也就是说,从国外客户那里收取1美元,我们就可以换到8元人民币。

假如不考虑退税就简单多了,直接用此汇率在人民币价格和美金价格间折算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