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成本会计复习题

成本会计复习题

1。

从理论上讲,商品价值中的补偿部分,就是商品的理论成本.对2。

总括地讲,成本会计的对象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错,还包括管理成本3。

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应该也可能绝对正确地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错4。

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应该也可能绝对正确地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错5. 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应该也可能绝对正确地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错6。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或车间中,全部生产费用均属于直接计入费用。

对7。

直接生产费用都是直接计入费用。

错8.五五摊销法使用于各月领用和报废比较均衡、各月摊销额相差不多的低值易耗品.对9.直接分配法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情况。

错10。

交互分配法的优点是进行了两次分配,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

对11。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的确定上。

AA. 成本计算对象B。

成本计算日期C。

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12.品种法、分步法和定额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错13. 某企业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甲产品各批产品成本。

3月份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有关资料如下:1023批号:1月份投产22件,本月全部完工,累计直接材料费用79750元,累计耗用工时8750小时.2011批号:2月份投产30件,本月完工20件,累计直接材料费用108750元,累计耗用工时12152小时。

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为80%,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所耗工时。

3015批号:本月投产5件,全部未完工,累计直接材料费用18125元,累计耗用工时2028小时。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归集的累计间接计入费用为:直接人工费用183440元,制造费用55032元。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并据以对完工产品分配累计间接计入费用,计算甲产品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14。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与()的形成原因相同.AA。

成本会计试题

成本会计试题

《成本会计》复习姓名班级学号一、单选题2.下列项目不于生产费用的项目是()A为生产产品消耗的材料B生产工人的工资C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D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3.生产经营费用按费用的()分类形成要素费用A经济内容B成本项目C经济用途D经济作用4.成本会计最基础的职能是()A成本分析B成本核算C成本控制D成本决策5.一般说,简单生产和连续式复杂生产往往是()A大量大批生产B成批生产C单件生产D大量生产6.小批单件生产宜用()计算成本A品种法B分批发C分步法D分类法7.下列各项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A折旧费用B期间费用C直接人工D应付职工薪酬8.下列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A燃料和动力费用B生产工人工资与福利费用C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与福利D期间费用10.生产车间领用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应借记()账户A辅助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C基本生产成本D原材料11.生产车间耗用的机物料,应借记()账户A基本生产成本B辅助生产成本C制造费用D管理费用12.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是将费用直接()的分配方法A分配给所有受益单位B计入基本生产成本C分配给完工产品成本D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1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结果最正确的方法是()A直接分配法B交互分配法C代数分配法D计划成本分配法14.基本生产车间的折旧费用计入()账户的借方A累计折旧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D基本生产成本15.可修复废品损失是指()A返修前发生的材料费用B返修前的制造费用C返修后的修理费用D返修前的生产费用加返修后的修理费用16.“废品损失”账户月末的余额()A在借方B在贷方C为0D在借方或贷方17.结转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应编制的会计分录()A借废品损失,贷原材料B借废品损失,贷基本生产成本C借其他应收款,贷废品损失D借基本生产成本,贷废品损失18.下列不属于制造费用的是()A车间机物料消耗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C季节性停工损失D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19.某产品生产经过二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与40 小时,则第二工序的完工率为()A68%B69%C70%D71%20.某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加工完成,月末各工序的在产品数量分别为100件与200件,完工程度分别为20%与70%,则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件。

成本会计期末复习重点

成本会计期末复习重点

一.绪论1.成本内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c+v2.商品的价值: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W=c+v+m。

3.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区别:(1)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X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加以界定的。

废品损失、停工损失,不形成产品价值,不是产品的生产性耗费,而是纯粹的耗费,但考虑到经济核算的要求,促使企业减少生产损失,计入成本(2)全部成本概念。

实际工作中,将其全部对象化,计算产品全部成本,还是按一定标准分类,部分计入产品成本,部分计入期间费用,取决于成本核算制度。

4.成本作用:(1)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尺度(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3)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4)企业进行很多决策的重要依据5.学科定位:现代成本会计是会计的总体框架下的一部分相对独立的内容,既服务于财务会计又服务于管理会计,而且有越来越偏重于管理会计的趋势。

6.发展7.职能:反映(反映过去,预测未来)、监督(事前、事后和事中)两项基本职能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反映是监督的基础,才能发挥制约、控制、指导和考核的作用;才能提高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

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为有效的发挥成本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8.任务:(1)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的进行成本管理提供成本依据(2)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3)及时、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4)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

(5)总之,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

其中,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

9.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成本会计学复习题

成本会计学复习题

《成本会计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商品产品成本,是指商品产品在生产中耗费和的货币表现。

2.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和的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总和。

3.将生产费用要素按其经济用途划分为若干不同的项目,叫做产品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以下三个成本项目:、、。

4.工业企业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划分,一般称为,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称为。

5.用于生产产品,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应计入科目。

6.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

7.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专门设有成本项目。

8.企业支付医务人员及福利人员的工资,应借记科目,贷记科目。

9.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应付工人的计件工资是按产量工时记录的个人完成的乘以计算的。

10.生产车间、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应分别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11.辅助生产工人的工资应先计入明细科目的方,月份终了,再分配计入“生产成本”总账科目的明细科目的方。

1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和。

13.辅助生产费用是为车间、企业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14.辅助生产有两种类型:一是提供一种产品、劳务或作业的辅助生产,称为,如供水、供电等;另一种是提供多种产品、劳务或作业的辅助生产,称为,如工具、模具制造等。

15.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是和。

16.制造费用的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主要有:和。

17.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有的应该借记科目或科目,有的则应该记科目。

18.制造费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方法核算,工作很简单,特别适合于企业。

19.除季节性生产企业外,“制造费用”科目月末应。

20.在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里,制造费用是,应直接计入改种产品的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里,制造费用是,应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

21.废品按能否修复分为、。

22.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 + 。

23.约当产量是指期末在产品的数量按其或折算为完工产品的数量。

成本会计复习重点(简答计算)

成本会计复习重点(简答计算)

《成本会计》复习重点一、简答题 12题中考2题1、如何测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完工率)?答: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下列两种:一种是平均计算完工率,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这是在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后面各工序在产品多加工的程度可以抵补前面各工序少加工的程度。

这样,全部在产品完工程度可50%平均计算。

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算完工率。

为提高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加速成本计算的计算工作,可以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2、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包括哪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答:有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1)品种法。

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品种法。

这种方法议案使用于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也可用于管理上不需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

(2)分批法。

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批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小批、单件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3)分步法。

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步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且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生产。

3、简述产品的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

答:产品价值有三个部分组成,即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以及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m)。

产品成本时前两部分价值之和(c+v)。

因此。

从理论上说,产品的成本时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业已消耗的、以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之和。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使工业企业加强经济核算,节约耗费、减少生产损失,某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例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也作为生产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此外,大多按时期发生的期间费用(例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难于按产品归集,基于简化成本核算工作的考虑,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会计复习

成本会计复习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费用
费用合计
完工产品成本
单位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账务处理:
3、月末各车间在产品在本车间的完工程度为50%,在产品数量和定额资料如下:
车间
单位产品材料定额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月末在产品数量
1(A)
20公斤/件
10工时/件
200件
2(B)
10公斤/件
8工时/件
400件
要求:1、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
2、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分配本月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表
年月单位:元
品种
产量
单位工时
总定额工时
计划分配率
计划分配额
账务处理:
3、采用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调整制造费用余额。
制造费用分配表
年月单位:元
品种
产量
单位工时
总定额工时
差异分配率
差异分配额
账务处理:
(四)贵阳花溪机械厂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45000
52000
28000
125000
本月费用
680000
420000
380000
1480000
费用合计
725000
472000
408000
1605000
2010年5月生产完工甲产品5000件。
要求:1、月末在产品第一车间2件;第二车间、第三车间无在产品,采用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计算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成本计算单
品种:年月完工产品数量:
成本项目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成本会计试题及答案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成本会计试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一、单项选择题2、成本会计有狭义成本会计和广义成本会计之分,所谓狭义成本会计就是指( A)。

A、成本核算B、成本预测C、成本控制D、成本考核和分析4、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结果比较准确,但分配计算过程较复杂的分配方法是()。

A、计划成本分配法B、顺序分配法C、代数分配法D、交互分配法5、可以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的材料费用是()。

A、为组织管理生产用的机物料B、为组织管理生产用的低值易耗品C、生产过程中间接耗用的材料D、直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6、企业生活福利部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借记的科目是()。

A、应付福利费B、职工福利基金C、管理费用D、生产成本7、将辅助生产的计划成本分配转出数与辅助生产的实际成本的差额,全部计入了管理费用的分配方法是()。

A、顺序分配法B、交互分配法C、计划成本分配法D、代数分配法8、企业大量简单生产一种产品,所耗原料和加工工艺相同,但是质量不同,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会计应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步法D、分类法9、如果某种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在产品成本的确定可使用的方法是()。

A、约当产量法B、在产品按固定成本法C、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法D、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法10、在实际工作中,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包括()。

A.废品损失B.产品销售费用C.行政管理费用D.筹集资金费用11、成本还原是指从()生产步骤起,将其耗用上一步骤的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项目的比例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A、最前一个B、中间一个C、最后一个D、随意任选一个12、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费应借记()。

A.“管理费用” 科目B.“基本生产成本” 科目C.“制造费用” 科目D.“车间经费” 科目13、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应以()。

A、每种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B、每批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C、产品类别设置成本计算单D、产品生产步骤设置成本计算单14、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物流成本管理复习

物流成本管理复习

物流成本复习多选题10、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有( ABCD )。

A.竞争性因素B.产品因素C.环境因素D.管理因素11、以下属于影响物流成本因素中的产品因素有( BCD )。

A.订货周期B.产品价值C.产品密度D.产品废品率12、以下属于影响物流成本因素中的竞争性因素有( ACD)。

A.订货周期B.产品价值C.库存水平D.运输方式13、随着产品的特性增加,物流成本会增加的是( ACD )。

A.产品价值B.产品密度C.产品废品率D.产品破损率14、影响物流成本的环境因素包括( ABD )。

A.空间因素B.地理因素C.管理因素D.交通状况15、固定成本可进一步划分为( ABCD )。

A.约束性固定成本B.经营能力成本C.酌量性固定成本D.随意性固定成本16、按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分类,物流成本可分为( AC )。

A.固定成本B.直接成本C.变动成本D.间接成本17、物流成本的管理方法有(AB)A.横向管理法B.纵向管理法C.目标成本法D.标准成本法18、物流成本按计入营业成本的方式分为(AC)A.直接成本B.固定成本C.间接成本D.变动成本19、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包括(AB)A.直接材料费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D.财务费用第三章物流成本的计算20、美国的物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 ABD )。

A.库存费用B.运输费用C.财务费用D.管理费用21、按物流的功能将物流成本分为( ABCD )。

A.运输、保管费B.包装、装卸费C.物流信息费D.物流管理费22、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有(BCD)A.分类法B.分批法C.分步法D.品种法23、为正确计算物流成本,除必须遵循出版核算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正确划分(ABCD)费用支出界限A.应计入物流成本和不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界限B.不同成本对象的费用界限C.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费用界限D.本期物流成本、前期物流成本、后期物流成本的费用界限24、为了正确分配间接物流成本,需要遵循的原则有(ABCD)A.成本效益性原则B.公平原则C.多元性原则D.承受能力原则25、备货作业的方式有(ABCD)A.全面分拣B.分区分拣C.批处理分拣D.分波分拣26、4.成本核算会计科目中,财务费用科目核算的部分包括(AB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类法的涵义及适用范围
分类法是指按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 在计算出某类产品总成本的基础上,按一 定标准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 成本计算方法。 分类法的适用范围:
产品品种、规格繁多,但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 类的企业或车间,如电子元件厂、针织厂、制 鞋厂、食品厂等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二、副产品成本计算
(一)副产品成本计算的特点
副产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一 些非主要产品。 副产品不是企业的主要产品,但却有一定的价 值和用途 将副产品和主要产品归为一类,按照分类法归 集费用,计算其总成本。主、副产品分离前的 成本视为联合成本。 副产品采用简化方本。
• 一、联产品成本计算 • 二、副产品成本计算 • 三、等级品成本计算
一、联产品成本计算
(一)联产品成本计算的特点
1.联产品: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同一种原材料, 经过同一个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几种产品,并且这 些产品都是企业的主要产品。称为联产品。如炼油厂 从原油中提炼出的汽油、煤油、柴油等 2.分离点:生产过程终了时或生产过程的某一步骤,各 种联产品分离的时间 3.成本计算:分离前按照分类法的成本计算原理计算总 成本;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计算联产品中每 种产品的成本。分离后按产品的生产特点,选择适当 的方法计算分离后产品加工成本。 4.联产品的成本包括分离前所应负担的联合成本和分离 后的继续加工成本(可归属成本)
当月分配 法
产品的批别(或 订单)
与产 品的 生产 周期 一致
未完工批次或订单也 生产周期比较短的单件、小批生产的 要按月结转间接费用; 企业 一般无需计算在产品 成本,除非存在批内 陆续完工的情况 不需要计算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投产批次多但完工 批次少的情况 零部件种类较少的装配式成批生产的 企业,如仪器、仪表、机器制造企业。 大量大批多步骤连续式生产企业,在 成本管理中需要提供各个生产步骤半 成品资料的企业 半成品种类较多,但很少对外销售的 企业。即不需要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 本资料的企业。
主要内容
• 13.1成本计算分类法的基本内容 • 13.2分类法成本计算举例 • 13.3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学习目标
• 1.掌握成本计算分类法的基本内容; • 2.了解成本计算分类法的应用 • 3.了解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方法
13.1成本计算分类法的基本内容
• 一、分类法的涵义及适用范围 • 二、分类法的特点 • 三、类内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二)副产品的计价方法
产品分离前的联合成本中副产品应负担部分的金额计量
1.副产品不计价法:副产品不负担分离前的成本,将副产品的销售收 入直接作为收益处理。适用于副产品分离后不再加工,而且其价值较 低的情况。手续简便,但影响主要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副产品按分离后的成本计价法:副产品成本只包括分离后进一步加 工的成本,不负担分离前的成本。手续简便,但影响主要产品成本计 算的准确性。 3.副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将确定的固定成本作为副产品的成本, 从主要产品成本中扣除。计算手续简便,但当副产品成本变动较大、 市价不稳定时,影响主要产品成本的准确性。 4.副产品按销售价格扣除销售税金、销售费用后的余额计价法:副产 品的售价减去按正常利润率计算的销售利润后的余额计价,以此作为 分离前的共同成本中副产品应负担的部分。适用于副产品价值较高的 情况。如果进一步加工,应从售价中扣除分离后的加工费。
(二)分类成本的计算
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先采用成本计算的各种基本方法计算某 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采用分类法,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将 某类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三)类内产品成本的计算
三、类内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类内产品成本分配标准:定额消耗量、定额成本、计划成本、产品售价、产品的 重量或体积等 类内产品成本的计算,一般采用系数法、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或按定额比例法计算 (一)系数法 • 1.将类内产品的分配标准折合为系数,按系数分配计算类内每种产品的成本 • 2.确定系数的做法: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或规格 折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把这种产品的分配标准系数确定为1,以其他产品 的单位产品的分配标准数据与标准产品的数据对比,求出的比例即为其他产 品的系数。 • 3.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乘以系数,换算成标准产品产量,即总系数 • 4.按各种产品总系数比例分配类内各种产品成本 • 5.可以按综合系数分配,也可按成本项目采用单项系数分配(计算公式: P172-173) • 6.材料费用一般按系数进行分配,其他各项费用可按系数或定额工时比例进 行分配 (二)定额比例法 • 1.在计算出类内产品的总成本后,按类内各种产品的定额比例进行成本分配, 计算出类内每一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 2.适用于定额比较健全、稳定的企业 • 3.材料费用可按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进行分配,加工费用可采用定 额工时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学生自己复习)
(二)成本计算程序
1.根据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和计划单价, 计算确定直接材料费用系数;根据单位产品工 时定额,计算确定定额工时系数。(P174,表 13-4) 2.根据直接材料费用系数、定额工时系数和 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计算直接材料总系数和定 额工时总系数。( P175,表13-5 ) 3.根据直接材料总系数、定额工时总系数和 甲类产品成本计算单的相关资料(完工产品的 成本),分配计算甲类产品中各种完工产品成 本。(P175,表13-5)
副产品成本从联合成本中扣除的方法
1.将副产品成本(副产品计价额)从分离前联合成本中的“直接材料” 成本项目中扣除。适用于副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所占比重较大或 副产品成本占共同成本的比重很小的情况 2.按副产品的计价额与其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从分离前联合成本的各 成本项目中扣除。适用于副产品各成本项目的比重相差不大或副产品 成本在联合成本中占有一定比重的情况。
本章重点提示
• 分类法的涵义及适用范围 • 分类的特点 • 类内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练习及作业题
• 复习思考题:1、3、4、5 • 练习册
13.2分类法成本计算举例
• 一、采用系数法进行类内产品成本计算 • 二、按定额比例法计算类内产品成本
一、采用系数法进行类内产品成本计算 (一)资料:
1.某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其中A、 B、C三种产品经过的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原 材料都相同,只是规格不同,可以划分为一类 进行产品成本计算,称为甲类产品。 2.直接材料费用按各种产品的原材料系数进 行分配,原材料系数按直接材料定额成本确定, 直接工资等其他费用项目均按各种产品定额工 时系数分配。 3.甲类产品中A产品为标准产量。产品产量、 分配标准和成本资料见表13-1、13-2和13-3 (P173-174)
三、等级品成本计算
(一)等级品的概念
1.等级品:品种相同,但在质量上有差别的产品 2.分类:(1)由于材料质量、工艺流程不同或由于自 然原因造成的等级品;(2)由于经营管理或技术操作 原因形成的等级品 3.特点:产品质量差,售价低
(二)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1.等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确 定 2.对于第(1)类等级品,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各种等 级品的产品成本。类比联产品成本分配的标准产量比 例法。 3.对于第(2)类等级品,采用实际产量比例法,将等 级品的联合成本直接按各等级产品实际产量平均计算。 类比联产品成本分配的实物计量分配法。
复习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
成本计 算方法 方法种类 简单品种 法 品种法 典型品种 法 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品种 产品品种 成本 计算 期 按月 定期 按月 定期 在产品成本计算 不需要 一般需要以适当的方 法分配计算 适用范围 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 电、采掘企业 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或车间, 但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 品成本,如:砖瓦厂、造纸厂、小型 水泥厂
分批法
累计分配 法 分批零件 法 逐步结转 分步法
产品的批别(或 订单) 投产的每批零件、 部件和产成品 各种产品及各生 产步骤半成品 每种产成品成本 及所经过的各生 产步骤应计入产 成品成本的份额 不定 期 月末 定期 月末 定期
不需要计算
需要分配计算
分步法
平行结转 分步法
需要分配计算
第十三章 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二)联产品成本分配方法
联产品分类前的联合成本计算,采用分类法进行;计 算出联合成本之后,将其在各种能够联产品之间进行 分配,分配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分配方法。 分配方法: 1.实物计量分配法:将联合成本按各联产品的实物量进行 分配(计算公式和举例,P177) 2.标准产量比例法:系数分配法。根据各种联产品实际产 量,按系数将其折算为标准产量分配联合成本(具体 程序和举例,P177-178) 3.销售价值分配法:按照各种联产品的销售价值(类似产 品的销售收入)作为分配标准分配联合成本(计算公 式、举例和特点,PP178)
(二)产品成本计算程序
1.将总生产费用在A类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 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A类完工产品总成 本 2.将计算出的A类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在类内的甲、 乙、丙、丁四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甲、 乙、丙、丁四种产品的成本。(按定额费用分 配率及各自的定额成本同时计算)
13.3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二、按定额比例法计算类内产品成本
(一)资料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根据 产品的生产特点,可将这四种产品归为一类产 品计算成本,称为A类产品。 2.采用定额比例法在A类产品完工产品和在产品 之间分配费用及分配类内产品成本 3.直接材料费用按材料定额成本分配,其他费 用项目按定额工时分配。A类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产量和定额资料见表13-6、13-7(P175)
二、分类法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