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设计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活跃度。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课后作业和测试成绩;
2.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反馈;
3.小组讨论和海报制作的成果展示。
针对教学反思,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优化课堂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2.教学难点:
(1)水循环过程中的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的理解;
(2)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影响;
(3)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一学生,年龄大约在16-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地理学科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较为感兴趣,如水资源问题。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学生在分析水资源问题时可能缺乏实际案例支撑;
3.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循环过程;
2.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
1.初中阶段学过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基本概况、气候与地形等;
2.基本的图表阅读和分析能力;
3.简单的水循环知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整理精校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整理精校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必修教案 0109 08:01 ::高一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时间:课时 2 教学过程:一、单元梳理这个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这些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悲爱国青年惨遭屠戮,愤反动政府和走狗文人言行卑劣。

巴金的《小狗包弟》表达的是一种忏悔之情,忏悔自己竟然为了自保而将聪明可爱有情有义的小狗包弟扔上医院的解剖台。

这两篇文章同时还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民众心态。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表达的是一种景仰之情,文章选取了梁氏演讲的几个精彩片断生动地刻画了梁氏才情横溢的形象,字里行间灌注了对老师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现的情感倾向。

尝试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品味语言,揣摩形象,把握主题。

二、复习《纪念刘和珍君》(一)、复习目标1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事迹及死难经过,学习爱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

理清思路,把握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

2 结合语境,字斟句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 节。

4、2背诵课文第4 (二)、课文整体感知、解说文题1“纪念”,现在写做“纪念”。

“纪念”说明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类的回忆性的文章。

“刘和珍”是本文描述的主体。

“君”是对爱国学生刘和珍的尊称。

从题目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学生刘和珍的悼念与崇敬之情。

《纪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明了背景2日,为抗议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18月3年1926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门前集会。

会后游行示威,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当游行队伍抵达执政府国务院辕门时,早已戒备森严的执政府卫队突然向请愿队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200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岁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22的“三一八”惨案。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要求:报告需包含调查方法、数据来源、分析过程和结论,以及对该水资源保护的建议。
2.设计一份关于水循环过程的手抄报,要求内容全面、图文并茂,涵盖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影响因素等。
要求:手抄报需具备一定的创意和美观性,能够直观展示水循环过程,提高学生对水循环的认识。
3.针对本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如干旱、洪涝、水污染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操作题:让学生运用GIS软件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知识回顾: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水资源知识,巩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
2.能力提升: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水资源问题。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策略:结合时事热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水资源保护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注重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的成长。
2.图片展示:展示地球上的各种。
3.实例引入:通过讲解我国某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如干旱、洪涝等,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引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概述地球上的水体分类、分布、特性,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a.水资源在我国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减轻这些影响;
c.从个人角度出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必修一unit3教案

必修一unit3教案

必修一unit3教案教案标题:必修一 Unit 3 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短语。

2. 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描述人物特征和外貌。

3. 能够运用所学语法结构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态。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自己或他人的描述性短文。

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词汇和短语的掌握与运用。

2. 现在进行时态的正确使用。

3. 描述性短文的写作。

教学难点:1. 描述性短文的写作。

2. 语法结构现在进行时态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必修一 Unit 3 阅读材料和练习题。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本单元的话题——人物特征和外貌。

2.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例如: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admire?Why?Step 2:词汇和短语学习 (15分钟)1. 呈现并教授本单元的词汇和短语,例如:appearance, personality, confident, determined, etc.2. 运用图片和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和短语。

3. 进行词汇和短语的练习,例如:单词拼写、填空等。

Step 3:语法学习 (20分钟)1. 介绍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和构成。

2. 利用图片和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

3. 进行现在进行时态的练习,例如:选择填空、改错等。

Step 4:阅读理解 (15分钟)1. 学生阅读本单元的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3. 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Step 5:写作练习 (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词汇、短语和语法结构,写一篇关于自己或他人的描述性短文。

2.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和修改,提供反馈和建议。

3.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进行班级评价和讨论。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教案Unit 3 Travel journal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教案Unit 3 Travel journal (含答案)

Unit 3 Travel Journal 单元教学目标I.Target language目标语言Ⅲ教材分析与组合1.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travel为主题,使学生通过travel了解他们所去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及气候特征。

让学生体会英语作为工具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学生可以利用英语扩大自己的视野,获取知识,了解世界。

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相互交流以丰富各自的地理知识。

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能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的形式表达将来的计划和安排。

本单元把Travel Down the Mekong分成六部分,其中三部分作为阅读材料而另三部分作为听力材料。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重要词汇及词组,并能够写出自己的旅行日志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1 Warming-up 让学生想象去旅游并选择一个地方为题,讨论所需费用,并决定四种交通方式,使学生了解旅行前的准备及计划。

1.2 Pre-reading 部分的三个问题是通过讨论河流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看图回答问题,让学生找到湄公河流域的国家,作为阅读的“热身”1.3 Reading 是日志的第一部分,它讲述了王坤和王薇的骑车旅行梦想和计划,描述了他们为这次旅游所做的准备,对旅游路线的选定以及他们通过查阅地图对湄公河情况的了解。

文章用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对王薇做事的方式的介绍,让大家了解了她的性格特点,使人倍感亲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日志的第二部分放在workbook 中,主要讲述他们在西藏山中度过的一宿,以及旅行中的苦与乐。

1.4 Comprehending第一题是信息题,通过问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以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题是理解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的句子。

第三题是推断题,让学生通过主人公的行为来推断他们对旅行的态度。

第四、五题是语言运用题,用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旨在通过三个题型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目标语言。

英语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新课标)教案Unit 3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案

英语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新课标)教案Unit 3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案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Period 2 Reading and Thinking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活动主题是“选择你最喜欢的运动员”(Choose your favourite athlete)。

该文本属于杂志文章,有明显的标题特征、结构特征和语言特征。

文章创设的情境,即某杂志社请读者来信选举自己心目中的“体育界的活传奇”( Living Legends of Sports),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知识来评选自己心中的体育传奇明星,并且能够表达自己对“体育精神”的理解,目的是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客观评判的思维品质。

另外还应该从这些传奇人物身上领会和感悟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1. 快速阅读获取有关郎平和乔丹的基本信息;深入阅读了解他们被称为体育传奇的原因。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某些语言在文本中的含义,如“time seems to stand still, graceful…”等等。

3. 阅读并理解课文各部分的上下文,学习如何说和写sports legend。

4. 通过对比分析,形成判断传奇人物的标准,学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传奇体育明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深入了解郎平和乔丹的基本情况。

2.理解他们被称为sports legends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某些语言在文本中的含义,例如“time seems to stand still, graceful…”等等。

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upLook at some famous sports stars’ pictures and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them.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著名运动明星的图片及讨论知名运动员及运动的功能,引出本单元话题,并对本课将要学习的两位运动员郎平和乔丹做好铺垫。

Step 2 Pre-reading1.Work on Activity 1. Look at the titles and pictures, and predict what the text is about.2.Brainstorm: What aspects will be involved when we talk about “living legends of sports”?设计意图:通过浏览图片、标题、小标题以及板式预测文本内容。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unit3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unit3教案

Unit3 Travel journal【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文化.2.掌握本单元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学重点】复习进行时表将来【导入】Do you like travelling? If you have a chance,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Why? (Look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andanswer the question.)安徽黄山重庆金佛山杭州西湖湖南张家界【短语回顾】1. 梦想做某事dream of/aboutdoing2. 毕业于(某大学)graduate from…3. 说服某人做.. persuade sb to do sth4. 在午夜at midnight5. 使某人对某事感兴趣rise one’s interest in sth 6. 做某事的最好方式the best way to do sth7. 坚持做某事insist on doing sth8. 坚持要某人做某事insist (that) sb (should) do sth 9. 改变主意change one’s mind10. 在…的高度at an altitude of…11. 下定决心做某事_make up one’s mind to do sth12. 向某人屈服give in to sb13. 穿过深pass through deep valleys14. 像往常一样as usual15. 鼓励某人做某事encourage sb to do sth16. 扎营make camp17. 搭帐put up a tent18. 迫不及待做某事can hardly wait to do sth19. 首先…其次…f or one thing,…..f or another,….20. 对熟悉be familiar with …21. 为某人所熟悉be familiar to sb22. 创纪录set a record23. 破纪录break a record24. 让步,投降give in25. 向某人问候say “h ello” to sb26. 喜欢be fond of一. 重点词汇讲解1. transport[用法] n.& v.运送;运输[搭配] air transport road transport[拓展] n. transportation运输;交通工具[练习] ⑴那辆黄色公共汽车将会把乘客从机场运送到城里。

人教版英语必修一Unit 3(Reading:Journey down the Mekong)教案

人教版英语必修一Unit 3(Reading:Journey down the Mekong)教案
Unit 3 Travel journal
Reading: Journey down the Mekong教案
Part 1:The Dream and The plan
Time:September 27,2016
Place:HuizhongMiddle school
Teacher:党连霞
School:永靖中学
Para. 3The preparations before the trip & details about theMekongRiver.
•Who are Wang Kun and Wang Wei?
•What is their dream?
。Who are Dao Wei and Yu Hang?
4.Sometimes, the river becomes a ________ and enters ____ ______.
5.At last, the river _____ enters the South China Sea.
6.If you travel with them ,you will see all the following except
A. desert B. a waterfall
C. a delta D. a glacier
通过skimming及scanning阅读策略,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主题及涉及主题的主要信息。(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Step 4:Summary
Wang Wei and ____.___ have dreamed about ____ a great ___ ___.It was Wang Wei who first had the idea to ____ along the entireMekongRiver. My sister doesn’t ___________ details, because she doesn’t know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o plac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必修教案1116 19:29::必修一第三单元马鞍山二中高一备课组单元设计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先师形象,表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记念刘和珍君》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表达了对“文革”的控诉,使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似记事而写人。

并未从政治家、思想家的角度去渲染先生的伟绩,而是通过一次演讲来表现先生渊博的学识、洒脱的真性情。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个性化的语言体会这几篇散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记念刘和珍君》多运用警策语言,哲理深刻,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小狗包弟》语言质朴深沉,蕴涵内心诚挚深沉的情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简练传神、幽默而蕴藉。

2、领悟独特的情味写人记事散文不惟叙事,还重在抒情,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

情味不仅局限于情感,还包括情趣、情味等。

《记念刘和珍君》有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无比沉痛的悼念,有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国民的呐喊。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革”罪行的有力控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喜怒哀乐的神态、语言等的生动描写,抒发了对他的景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

3、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本单元记叙的人物个性鲜明、的情感真挚浓烈,是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很好范本。

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表达交流”第三单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学会观察,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会在叙事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记念刘和珍君学情分析:1、本文写作于上世纪20年代,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时代背景,调动学生已有的中国现代史知识,认识“三一八”惨案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并了解刘和珍等学生的情况,以丰富和深化对课文的感受、理解。

要引导学生接受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学习过去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精神。

2、本文篇幅较长,高一学生对文中内涵深刻、感情丰富的语言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结合全文和段落的语境仔细揣摩。

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是以的悲愤之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人品文品。

3、了解惨案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4、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1、深入了解鲁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文章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倾向。

教学难点:2、关键文句的理解。

课型:讲读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同学们,前面两单元我们分别学习了诗歌和古代记叙散文。

今天我们开始转入对写人记叙散文的学习,在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大家齐读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大家知道这是写给谁的对联吗?(明确:鲁迅)对了这是鲁迅逝世时,他的友人埃德加·斯诺写给他的挽联,其中包含了先生的两部作品:二、介绍1、对鲁迅的概述2、鲁迅的生平及弃医从文的原因(1)鲁迅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作为进步青年,他希望通过留学学医以疗救中国人民。

(2)弃医从文的经过:留学日本学医——同去的中国留学生的不良表现——看电影事件的触动——弃医从文——形成讽喻、犀利的文风——创作大量杂文及短篇小说说明:一边讲述,一边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3)师:鲁迅的文章既是投枪匕首,又是药,对这句话怎么理解?提示:投枪匕首:打击敌人药:疗救人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题目),一起来看看先生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三、检查预习情况。

(大家回去有没有预习这篇课文呢?有的话就我们请位同学来读一下以下字词。

打在幻灯片上的。

没有的话就让同学们几分钟快速的默读。

默读的时候带着这样两个问题1、文章具体分成几个部分?2、注意幻灯片上字词的读音:请位同学给以下字词注音,纠正并讲解错音。

长歌当(dàng)哭桀骜(jiã ào)喋血(diã xuâ)尸骸(hái)立仆(pū)惮(dàn )惩创(chuāng)殒(yǔn)身不恤(xù)浸渍(zì)攒射(cuán)洗涤(dí)赁屋(lìn)四、解题及背景介绍弄清了生字词,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记念”现在我们写作绞丝旁的“纪念”。

大家注意一下即可。

(因为当时的白话文还比较不规范,经过规范之后我们统一写做“纪念”)背景: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封建军阀割据,军阀混战情况严重,造成了中国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大家翻开课本27页看注释第一条。

(请位同学齐读)1926年,奉系军阀和国民军作战。

18日,段祺瑞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屠杀了前来请愿的爱国民众,制造了“三·一八”掺案。

刘和珍当时也是在遇害之列,本文是鲁迅写于惨案发生后的两个星期,也就是四月一号。

用来悼念刘和珍等革命烈士。

五、课文分析整体把握全文有七个小节,按的意图来看,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3个部分,具体怎么划分?(请同学回答(123//45//67)。

同时复述、板书)那其他的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另一同学回答(12//345//67),请这位同学简单的分析一下划分依据。

(即第一部分写什么?第二部分写什么?)师:划分段落,同学们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那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划分方法的主要不同是哪一部分?争议在哪里?(第三部分)好,那么这第三部分应为第一大段还是归为第二大段呢?现在我们先来看下第三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一)从课文的第三段:“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的时候”字眼“第一次”,“去年夏初”,说明这是发生在过去的事,那在这里打开了对以往的事情的回忆,回忆他第一次见到刘和珍这个名字,及接下的一系列回忆:“刘百昭率领。

,指着她,告诉我,这就是刘和珍;”“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赁屋授课,听我的讲义;”“虑及母校的前途,黯然之于泣下。

”所以第三部分应是回忆他们的认识过程。

(板书:回忆认识)(二) 1、让学生边看课文,边根据板书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脉络第一部分:记念的原因和目的。

一节:写作缘由——悲哀愤怒二节:写作必要——唤起民众第二部分:记述刘和珍三节:交往始末——暗自诧四节:遇害事实——凶残至极五节:遇害经过——从容转辗第三部分:教训和意义六节:经验教训——选择战法七节:死难意义——奋然前行2、教师适当讲解补充六、教师适当讲解补充;总结本课,交代下课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生平极其人品文品,了解了惨案发生的背景,并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分析,深入地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语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年仅22岁。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殒落了,如一枝傲放的鲜花凋零了。

对国家、对民族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巨大的悲剧,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么刘和珍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学生回顾第一部分和自读三、四、五段,思考归纳:课文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你能认识到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一位青年?我们进入第二部分的分析。

二、课文分析1、集体阅读第一、二部分,讨论: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

“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杀人者个个脸上带着血污,依然在横行。

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的人们,该怎么办呢?“三·一八”虽然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

文章的第二部分,表达了的无限感慨,提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要写一点东西,揭去“许多东西的人相”,让人们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间”有必要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

总结:作文的原因:刘爱看我的文章作文的目的:悼念烈士作文的必要:①告慰烈士;②唤醒世人;③牢记(烈士)鲜血。

2、第三节又记述了刘和珍君的哪些事迹呢?请位同学来回答一下结合第一部分。

(明确:订《莽原》、女师大风潮、3·18死难)分析:第三小节通过对刘和珍君生前战斗事迹的回忆,(如在女师大被开除学生自治会职员、被强拖出校、偏安与宗帽胡同、学校恢复旧观等突出的表现了刘和珍坚持真理不为势利所屈的斗争精神,以及对进步师生的和蔼态度和对学校前途的关心。

小结:第二段可分为四层:见姓名/见本人/听讲义/永别在第三节中,反复的强调了刘和珍君的外形特征“常常微笑的,态度很温和”“始终微笑的,态度很温和”这些外形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个始终微笑的人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会是凶神恶煞的形象吗,是暴徒吗?)不是的刘和珍给人的是一种亲切和蔼的善良乐观的印象。

(明确:善良、亲切、乐观等等)3、我们接下来看第四节A、第一自然段,写鲁迅对惨案发生的怀疑。

鲁迅先生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的反动派的。

然而,不料没想到他们竟会下劣凶残到这一地步,比想象的更恶劣,使和蔼可亲的刘和珍在府门喋血。

鲁迅在这边运用(的是什么手法?)了欲擒先纵的手法,先对传说表示怀疑,其中,使用“居然”“竟”等副词,表示出乎意料,从而大大加强了控诉敌人凶残的效果。

但敌人的凶残不止这些,他们残暴的杀害刘和珍等人后,还到处造谣说他们是暴徒,是受人利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