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混联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案标题: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2. 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阻器、导线、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仪器;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入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演示,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Step 3: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实验仪器。
2.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Step 4:巩固与拓展1. 提供一些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路的设计等。
Step 5:总结与评价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要点,并进行概念澄清。
2. 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2. 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分享他们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电阻器、导线、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2. 教学课件:包括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示意图和计算公式;3. 实际应用案例:如电路的设计、电子产品的电路布局等。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2. 问题解答: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与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相关的问题;3. 小组讨论或展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分享他们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理解和应用。
电阻的混联教案

《电阻的混联电路》教案教学对象12大专计网授课内容§2—3 电阻的混联授课人吴霞授课日期2013.11.7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节教学目标1、理解混联电路的概念。
2、学会简单混联电路的等效变换,计算等效电阻3、掌握利用电流的流向及电流的分、合,画出等效电路,计算等效电阻。
教学重点 1、学会简单混联电路的等效变换,计算等效电阻2、掌握利用电流的流向及电流的分、合,画出等效电路,计算等效电阻。
教学难点掌握利用电流的流向及电流的分、合,画出等效电路,计算等效电阻。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讲练结合教学用具 PPT教学反思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复习导入】 4min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电流、电压、电阻、电压分配、功率特点)2.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电流、电压、电阻、电压分配、功率特点)【新授】§2-3 电阻混联电路1.定义:既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的连接方式。
2.简单混联电路有的混联电路比较直观,能一下子就看清他们之间的串、并联关系。
如图1、图2图一回顾有关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认识什么是串联电路让学生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结构、并掌握计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复习巩固之前内容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混联电路连接方式学生:掌握混联的定义图二3.复杂混联电路(1)引入:有的混联电路比较复杂,不能一下子看清电阻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则需要仔细观察分析,进行化简,求出等效电阻。
(2)分析方法:电流法:利用电流的流向及电流的分、合,画出等效电路图;等电位法:利用电路中各等电位点分析电路,画出等效电路图;(3)例题讲解例一:例二:例三:(拓展延伸)算等效电阻、重点讲解如何用电流法分析复杂混联电路教师:提问图一、图二的电路连接方式学生:思考并回答,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等效电阻的计算教师:讲解如何利用电流法分析复杂混联电路,举例具体说明学生:理解、练习、巩固A BR1R2R3R4 R5 I将图中电路根据电流的流向进行整理。
初中电阻串并联教案

初中电阻串并联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并联原理,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电阻的串联2. 电阻的并联3.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2. 提问:如果我们把两个电阻连接在一起,电流会怎样变化?二、探究电阻的串联(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猜想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变化情况。
2. 教师演示电阻串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学生自行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阻串联的规律。
三、探究电阻的并联(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猜想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变化情况。
2. 教师演示电阻并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学生自行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阻并联的规律。
四、串并联电路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选取部分解决方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电阻的串并联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2.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公式;3.能够解决电阻的串联和并联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公式。
教学难点:解决电阻串联和并联问题。
教具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电阻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问答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回忆之前所学过的内容:什么是电阻?电阻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10分钟)1.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电阻的串联是指将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而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电阻的并联是指将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起,每个电阻上的电流相等。
2.讲解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公式:电阻的串联公式为:R总= R1+R2+R3+...+Rn电阻的并联公式为:R总=1/(1/R1+1/R2+1/R3+...+1/Rn)三、实例演示(15分钟)1.通过实例演示电阻的串联:示范将两个电阻R1=4Ω和R2=6Ω串联连接,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并计算出总电阻。
解答:R总=R1+R2=4Ω+6Ω=10Ω2.通过实例演示电阻的并联:示范将两个电阻R1=4Ω和R2=6Ω并联连接,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并计算出总电阻。
解答:R总=1/(1/R1+1/R2)=1/(1/4Ω+1/6Ω)=1/(3/12Ω+2/12Ω)=1/(5/12Ω)=12Ω/5=2.4Ω四、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完成以下电路题目:(1)将三个电阻R1=2Ω、R2=3Ω和R3=5Ω串联连接,计算总电阻;(2)将三个电阻R1=4Ω、R2=5Ω和R3=6Ω并联连接,计算总电阻。
五、巩固(10分钟)1.进行小结:请学生复述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以及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公式。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搭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并精确测量电流和电压值。
七、课堂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保证学生对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理解和掌握。
11电阻混联(教案)

U EF 2 A , U 9 R9 I 9 32 V R5 R6 R9
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会混联电路的求解步骤并灵活运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教材只是教学的参考依据, 我们只有突破教材,凌驾于教材之上,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
教学反思
的效果。
UL
Rn U 2 R1 Rn
,
功率
PL
2 UL R
(1) 当只有 10 盏电灯工作时,即 n = 10, 则 Rn = R/n = 121 ,因此
UL Rn U2 U 216 V , PL L 39 W 2 R1 Rn R
(2) 当 100 盏电灯全部工作时, 即 n = 100, 则 Rn = R/n = 12.1 ,
授课形式 授课课时
新授
2 课时
教学目的
1、 理解混联电路的概念 2、掌握混联电路的求解步骤。
理解混联电路的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混联电路的求解步骤。
课外作业
课本 P91 复习思考题 9、10
电阻混联电路
一、
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混联电路的分析步骤:
例题 1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RCD= (R3 REF R4)∥R7 = 24 ∥24 = 12 总的等效电阻 总电流 RAB =R1 RCD R2 = 28 I = U/RAB = 224/28 = 8 A
(3) 利用分压关系求各部分电压: UCD =RCD I = 96V,
U EF I9 REF 12 U CD 96 48 V R3 REF R4 24
电阻的串联教案

电阻的串联(chuànlián)教案电阻(diànzǔ)的串联教案1(一)教学(jiāo xué)目的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děnɡ xiào)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fùxí)稳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假设干。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电阻的串联〉(2)问:什么叫串联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联的电路图。
(同学答复略,板演电路图参见课本图8—7)(3)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答复,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I1、I2和I。
板书:〈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I1=I2=I。
〉(4)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与分电压(U1、U2)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答复,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U1、U2和U。
板书:〈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局部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5)几个阻值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答:用伏安法测电阻。
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和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2欧、R2=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
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l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
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串联: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解释电阻串联的规律,即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2. 电阻的并联: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解释电阻并联的规律,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验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2. 教学难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概念及规律。
2. 采用实验法验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3.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安全,准备好实验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引入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主题。
2. 新课讲解: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概念,阐述电阻串联和并联的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实验,测量总电阻,验证规律。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验证规律。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2. 挑选几名同学进行解答,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八、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电路、电子设备等。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九、课后作业:2.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知识点。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电阻混联电路 教案 13

R2与R345串联,等效电阻R2345=3ΩR1与R2345并联,等效电阻R=1.5Ω
根据分流公式得
I1=5A I2=5A I3=2.5A I4=I5=2.5A
回顾板书,强调知识点
混联电路
等效电阻
混联电路的解决方法
求电阻混联电路的等效电路的步骤
强化记忆
课
前
训
时间分配
课堂设计
教学设想
复习
电阻的并联电路、电阻的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流公式、并联电阻的应用
导语
本节课我们学习混联电路的化简方法
新课
内容
小结
作业
一、混联电路
1、混联电路: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电路
2、等效电阻:即电路的总电阻
3、混联电路的解决方法:利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进行化简,求出等效电阻
4、求电阻混联电路的等效电路的步骤
二、例题
1、如图所示,U=24v,求总电阻和总电流
解:3Ω与6Ω电阻并联,等效电阻R12ΩR1与4Ω电阻串联,等效电阻R2=6Ω
R2与4Ω电阻并联,等效电阻(总电阻)R3=2.4Ω
电路的总电流I=10A
2、如图所示电路,I=10A,R1=Ω,R2=1Ω,R3=4Ω,R4=R5=2Ω,求总电阻及I1,I2,I3,I4,I5
(1)先把电阻的混联分解成若干个串联和并联,按照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计算,分别求出它们的等效电阻(2)用以求出的等效电阻取代电路中的串、并联电阻,得到电阻混联电路的等效电路(3)如果所得的等效电路中仍然包括着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可继续用上面的方法来化简,求得最简单的等效电路(4)利用以化简的等效电路,根据欧姆定律算出通过电路的总电流,再算出各支路上的电流,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功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电阻混联:
串联和并联均存在。
1、处理方法:利用串、并联的特点化简为一个等效电阻
2、改画步骤: (a) 先画出两个引入端钮;( b )再标出中间的连接点,应注意凡是等电位点用同一符号标出)
图2-3
例 2-2 :,,,,当开关 S 1 、 S 2 同时开
时或同时合上时,求和。
解:当开关 S 1 、 S 2 同时开时,相当于三个电阻在串联,则
则。
当开关 S 1 、 S 2 同时闭合时,如上图等效电路图所示。
,
例 2-3 :实验室的电源为 110V ,需要对某一负载进行测试,测试电压分别为 50V 与70V ,现选用 120 Ω、 1.5A 的滑线变阻器作为分压器,问每次滑动触点应在何位置?此变阻器是否适用?
解:
当时,
,
,< 1.5A 此变阻器适用。
当时,
,< 1.5A 此变阻器适用。
但当 U 2 >70V 时, I 2 可能就要大于 1.5A ,就不再适用了。
课题:§2-3电阻混联电路1
教学时间: 2005年10月27日 第9周 教学课时:2 教案序号:14 教学进度:正常
教学要求: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教学重点:混联电路的分析 教学难点: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作业分析和点评:
2-4 解:Ω=⨯-⨯⨯=-⋅=--049.010
100510100245056
61g g
g x I A r I R Ω=⨯--⨯⨯=--⋅=--005.010
100550101002450550662g g
g x I r I R
2-5 解:Ω=⨯⨯⨯-=⋅-=
--k I r I R g
g
g x 58105010502000336
61
Ω=⨯-=-=
-k I R g x 54010503
303306
2 点评:①同学们不理解万用表的用途,没有接触到过 ②不理解扩程的内含
③不掌握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的特点,并且单位的变换和计算有一定的困难。
二、新课:
即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叫电阻混联电路。
混联电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下图所示的电路就是混联电路。
解: 混联电路的关键是将不规范的串、并联电路加以规范(使所画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清晰),按电阻串、并联关系,逐一将电路化简。
搞清电路结构是解题的基础,下面具体介绍解混联电路的等电位分析法。
1、确定等电位点、标出相应的符号
导线的电阻和理想电流表的电阻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导线和电流表联接的两点是等电位点。
对等电位点标出相应的符号。
2、画出串、并联关系清晰的等效电路图
由等电位点先确定电阻的联接关系,再画电路图。
先画电阻最少的支路,再画次少的支路,从电路的一端画到另一端。
3、求解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和电功率计算公式列出方程求解。
三、例题分析:
1、在图中,U AB =6V ,R 1=1Ω,R 2=2Ω,R 3=3Ω。
当S 1、S 2都闭合时,求I 总、R 总。
若将S 1、S 2改为电流表A 1、A 2,求A 1、A 2的示数。
R 3
S 1 (a )
(b )
分析:当S 1、S 2闭合时,A`与A ,B`与B 为等电位点。
电路由A 到B ,相当于由A (或A`)到B (或B`),三个电阻都在A (A`)、B (B`)之间,所以三个电阻并联,其简化等效电路如图2-14(b )所示。
解: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A R U I 616111===
A R U I 326222=== A R U I 23
6
333=== 由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可以求出总电流为 I 总=A I I I 11236321=++=++ 电路总电阻为 R 总=
Ω≈=55.011
6
I U 若将S 1、S 2改为电流表A 1、A 2,由于电流表电阻可忽略,A`与A ,B`与B 仍为等电位点,电阻联接方式不变,R1、R2、R3还是并联。
电流由A 点经电流表A 1到A`点,再经R 2、R 3到B`、B 点,因此电流表A 1测的是R 2与R 3上的电流和,同样可以分析出电流表A 2测的是R 1与R 2上的电流和,即
电流表A 1的示数 A I I I 52332=+=+= 电流表A 2的示数 A I I I 93621=+=+='
1、 在图中,R 1=R 2=R 3=R 4=R ,试求S 断开时AB 间等效电阻R AB 与S 闭合时AB 间等效电阻
R`AB 的比值。
分析:S 断开时,B`与B 为等电位点,由A 到B 可通过R 2,也可通过R 1,还可通过R 3
与R 4,其间化等效电路如图所示,R 3与R4串联再与R 2、R 1并联。
S 闭合时,B``、B`与B 为等电位点,R4接在B 、B``间,被短路,R1、R2、R3并联,如图(c )所示。
解:S 断开时R R R R 24334=+=
R
R R R R R R AB 21
1111113421+
+=++= R R AB 52= S 闭合时 3R
R AB =' 563
1
52
=='R R R R AB AB
三、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看书,马上期中考试了,重点的概念、公式、定律记一下
2、这课的内容比较难,请大家多做做练习
3、今天课上分析的例题,请同学们课后再琢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