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需求的故事
市场营销创造需求小故事

市场营销创造需求小故事
一只饥饿中的小羊在沙漠中同时发现了两片草地A和B,它先向A草地跑去,当它到了A草地附近时,它发现草地B比A更茂盛,它就放弃了A而奔向B。
当它来到B草地附近时,结果发现B还不如A茂盛。
然后它又返回往A草地跑。
如此几个反复以后,当它再也没有力气时,它恰好处于两片草地中间。
由于哪个草地都吃不到,所以它就饿死了。
营销启示:决策理论认为,决策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但是,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于是决策又有-一个原则是满意原则,也就是说,只要决策的结果使决策者满意就行了。
在营销决策中同样贯彻这个原则,当我们执著于寻找最优方案的时候,大好的营销机会悄悄溜走了,最终导致一事无成。
如何创造需求

如何创造需求那是2001年。
四年前,创业家里德·哈斯廷斯曾因租借的电影光盘到期未还,无奈地交了40 美元的罚金。
三年前,他受到这件麻烦事的启发,成立了奈飞公司,开创了电影租赁业的新纪元。
第一节用测试检验新点子而随着DVD 的诞生,进一步激起了哈斯廷斯的兴趣。
DVD 体积轻薄,与又大又沉、极易损坏的录影带相比,更易送达到客户手中。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哈斯廷斯买了几张CD 光盘(DVD 光碟当时还不好买),塞进信封,贴好邮票,写上自己家的地址投递到了附近的邮局。
几天之后,CD 光盘寄到了他家。
担心是多余的,CD 光盘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损,播放顺畅。
后来,哈斯廷斯才了解到,通过邮件寄送DVD 并不像当初第一次的实验那么简单。
但是,最初的成功给了他信心和热情。
他想,也许互联网与DVD 相结合,可以开创出一种新型零售模式,摒弃烦琐的电影租赁流程,一反百视达、电影画廊(Movie Gallery)、好莱坞影视(Hollywood Video )以及成千上万家庭作坊式影片租赁店的做法。
一不做二不休。
哈斯廷斯和团队中的其他几位成员着手打造出了最初的奈飞网站,供人们选择影片。
他们在位于加州北部小城斯科特谷的公司总部附近建起了一座仓库,用于寄送DVD 碟片。
他们购买了大量各种风格的影片,开始做起了宣传。
然而,他们的首个产品距离磁力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和现在一样,当年的奈飞有网络电影和邮件递送DVD 碟片两种服务供人们选择。
但是,租金标准却与传统店铺基本一致,每部电影起价4 美元,甚至也制定了迟还罚金制度,跟哈斯廷斯当初从中获得灵感的麻烦事没什么两样。
为了吸引眼球,这家新成立的小公司还想方设法地贩卖其他零售商拿不到的“热门产品”,如近期演唱会的预售票、娱乐海报和其他一些小商品。
客户听说这家公司的经营业务后,基本都没什么反应。
此时,奈飞的情况的确比传统的影片租赁店面要好一些,不过也没好到哪去。
若想要人们走出以往形成的固定习惯,开始实践一种新型消费方式,需要更大的磁力才能实现。
小故事大道理-孤岛上卖鞋

孤岛上卖鞋的故事是说明供给创造需求的道理,孤岛上的人们本来不穿鞋,后来来了一个卖鞋的,人们渐渐发现,穿鞋比不穿鞋走路要舒服,于是纷纷都买了这个人的鞋。
这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成功案例。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到你。
一个卖鞋故事有一个流传甚广的鞋商推销鞋的故事,看后久久难忘,生活中、事业上经常给我启发和警醒,屡屡被我想起和应用。
有个鞋商到一个岛上考察鞋子市场,他看到岛上的居民祖祖辈辈有赤脚的传统习俗,便失望的走了。
不久,又有一个鞋商到了岛上,当他得知岛上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后喜出望外,认为大有挖掘开拓的潜力。
果然,经过努力,他大获成功,赚个盆满钵满。
面对同一个现象,不同的人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与其说是经商的窍门,不如说是人生哲理,实在可以给人无穷的回味和思考,善于用脑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启迪。
类似的例子其实经常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如:有人痴赌如命,输得家徒四壁,两手空空。
本来应该得出赌博有害、赌博无赢家的结论,但是有人偏偏不,反而怪自己手气不好,还要变本加厉博回来,陷在赌博的怪圈中难以自拔。
故事还启迪我们,生活中遇到问题难题需要冷静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转变思维角度,更新观念,不要在死胡同里转圈,总是一个角度看百事,一条路走到黑。
写到这,我想起一个更加富有哲理的“哭婆婆”的故事。
有一个老太太,整天坐在路口哭,被称为“哭婆婆”。
一天,一位禅师路过此地,问其缘由。
老太太告诉禅师: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伞的,一个嫁给了卖鞋的。
每当天晴的时候,她就想起了卖伞的女儿,想到她的伞会卖不出去,因此伤心而哭;而每当天下雨的时候,她又想起卖鞋的女儿,想她的鞋一定不好卖,因此也伤心落泪。
所以,无论天晴下雨,她总是在哭。
禅师听罢,对婆婆说:下雨的时候,你要想卖伞的女儿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要想卖鞋的女儿卖得好,这样你就自然不会哭了。
听了禅师的一番话,老太太顿悟。
从此,街头便有了一个总是乐呵呵的“笑婆婆”。
和卖鞋子故事一样,同样一件事,由于思维方式不一样,结局大不相同。
稻盛和夫利他之心故事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稻盛和夫利他之心故事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稻盛和夫利他之心故事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稻盛和夫利他之心故事(大纲)一、稻盛和夫简介1.1稻盛和夫生平经历1.2稻盛和夫的主要成就二、利他之心理念2.1利他之心的定义2.2利他之心在稻盛和夫哲学中的地位三、稻盛和夫利他之心故事3.1故事一:创办京瓷公司1.1.1京瓷公司的创立背景1.1.2利他之心在创业过程中的体现3.2故事二:救助日航1.2.1日航陷入困境的原因1.2.2稻盛和夫运用利他之心拯救日航四、利他之心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4.1培养利他之心的重要性4.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利他之心五、利他之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践5.1企业经营中的利他之心5.2利他之心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六、总结与启示6.1稻盛和夫利他之心故事对我们的启示6.2如何将利他之心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一、稻盛和夫简介稻盛和夫简介:1.1 稻盛和夫生平经历稻盛和夫,日本著名企业家,生于193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
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与奇迹。
在大学毕业后,稻盛和夫曾就职于日本自卫队,并在退役后进入了一家名为“松风工业”的公司。
然而,由于公司经营困难,稻盛和夫决定辞去工作,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1959年,他创立了“京瓷公司”,专营精密陶瓷产品。
此后,稻盛和夫带领京瓷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全球精密陶瓷行业的领导者。
5.1劳动节励志故事:创新创业的三位人物

【导语】五⼀劳动节到了,正是庆祝劳动⼈民的⽇⼦。
选择创业需要拥有很⼤的勇⽓,敢为⼈先有需要⾜够的魄⼒。
看看成功创业⼈物故事,感受他们的创业精神,激励⾃⼰⾛向成功!接下来为你带来创新创业⼈物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功创业⼈物故事(⼀) ⾸富李嘉诚:塑胶花传奇 为了实现对⽗亲的,⾸富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才⾏,要想出⼈头地,学习是惟⼀的武器,他开始⾃学。
⼀边⼯作,⼀边⾃学,虽然艰⾟,但⾸富李嘉诚觉得⼗分充实,“年轻时我表⾯谦虚,但内⼼很骄傲。
因为你看见⾝边的⼈每天保持原状,⽽⾃⼰的学问却⽇渐提⾼。
” 1940年秋,⾸富李嘉诚⼀家从潮州逃难⾄⾹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中。
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港前,⽗亲是⼀位⼩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届秀才,两位伯⽗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本东京帝国⼤学的博⼠学位。
李家可算的书⾹门第,在当地受⼈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港没有半点价值,甚⾄为⽣存带来了压⼒,⼀家⼈卑微如蝼蚁。
13岁的⾸富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篱下当学徒。
⽩天有做不完的⼯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本攻占⾹港,⾸富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家,留下他们⽗⼦⼆⼈。
更⼤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亲竟染上肺结核,⼤半年后去世。
在⽗亲过世前⼀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问他有什么话说。
“我安慰⽗亲,告诉他‘我们⼀定都会过得很好’。
”14岁的⾸富李嘉诚独⾃⾯对⽗亲的死亡,“彷佛⼀瞬间被迫长⼤”。
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富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亲的,⾸富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才⾏,要想出⼈头地,学习是惟⼀的武器,他开始⾃学。
⼀边⼯作,⼀边⾃学,虽然艰⾟,但⾸富李嘉诚觉得⼗分充实,“年轻时我表⾯谦虚,但内⼼很骄傲。
因为你看见⾝边的⼈每天保持原状,⽽⾃⼰的学问却⽇渐提⾼。
” ⾸富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
1945年,⼆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的⽼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富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
真实性爱故事分享

真实性爱故事分享以真人真事为素材的性爱故事在人们之间流传已久。
这些故事以其真实性和情感震撼力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享一些真实的性爱故事,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一些思考和启发。
故事分享一:奇妙的邂逅Alice和Bob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相识。
他们都是志趣相投的人,很快便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尽管互相感兴趣,他们还是决定保持纯粹的友谊关系。
然而,在共同参加一个旅行活动后,他们发现无法再抗拒彼此的吸引力。
他们开始渐渐地陷入热恋。
每一次相会都是他们的幸福时刻,他们倾听对方的心声,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他们的性爱关系也逐渐升温,带给他们无尽的快乐和互相满足。
尽管他们不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都坚信爱情的力量。
他们互相支持,共同度过了许多困难的时刻。
他们的性爱关系也日益深入,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互相体验。
故事分享二:时间的考验John和Emily是一对过上快乐生活的夫妻。
然而,当John被迫远赴他国工作时,他们面临了一个巨大的考验。
长时间的分离和异地的生活一度让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
然而,两个人都决定不放弃彼此,为了维持他们的性爱关系,他们开始进行性爱探险。
他们通过视频通话和情感支持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每次通话都伴随着他们的性爱探险,他们通过相互讲述性幻想和互相观看自慰来满足对方的需求。
虽然不再身体上的真实接触,但他们的性爱关系却变得更加深入和有趣。
他们调整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性爱看作是一种更加全面的身心体验。
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情感和心理的联系来建立更加丰富的性爱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再担心彼此的分离,而是更加期待他们下一次的性爱探险。
故事分享三:日久生情Sam和Lily是一对一直保持着稳定性爱关系的情侣。
他们的关系起初只是出于肉体上的吸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彼此也拥有着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他们开始更多地分享彼此真实的内心世界,互相支持和倾听。
他们的性爱也得到了更好的体验。
他们尝试新的姿势和情趣用品,以增强他们的性爱活动。
企业创造需求案例

企业创造需求案例类的书,他会显现一种提示“扫瞄过此书的人还扫瞄过……"或“您可能还需要……"的提示信息。
接下来通过关于监测逐步将消费的重点扩散到其他产品,而顾客可能的同意的产品价格、类型等等都能作出估量。
并通过邀约对所购买产品的评述而让顾客产生被认同感。
因此顾客联结完成了。
在传统领域是相通的,专门多领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然而让专门多现代人不能忍耐的确实是生疏产品/厂家打直截了当推销,这让人产生了被出卖的感受。
而确实是相熟的企业也应该通过短信、电子信箱等方式进行沟通,把打的主动权交给顾客。
近期国家关于垃圾短信的处理,确实是私人领域意识萌起的最好说明。
产品上表现为:技术(服务)升级。
顾客消费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作为货币的交换。
假如一家企业的产品不进行细微的改动(型号、功能、包装等等方面,不同产品各有不同)就专门快会给人造成陈旧的印象,然而企业最好不要挑战消费者适应,突然把一个产品进行本质上的或者一次性的改变,而是需要逐步升级。
营销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关于市场,比较合理的概念表述为:企业一切现实和潜在的顾客组成的群体。
而需求则是市场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以市场为导向实际上确实是以需求为导向。
早期的市场营销中并没有把需求作为重要的内容: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关于市场营销定义为:“市场营销是引导物资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用户的企业商务活动的过程。
"2004年,AMA则修订了官方的市场营销营销定义:市场营销既是一种组织职能,也是为了组织自身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制造、传播、传递客户价值,治理客户关系的一系列过程。
Philop Kotler在《营销治理》第五版中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
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
而在《营销治理》的第十二版中,Kotler在回答什么是营销的时候专门明确的提出:“营销的任务是辨别和满足人类与社会的需要。
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名人

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名人“有志者,事竟成”的典故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焉得与汝辞乎。
”这一句话寓意着人们有志向,坚持不懈,最终会成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位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名人。
一、乔布斯乔布斯,黑色套衫下的创新之父,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
他满怀信心地推出iPod音乐播放器、iPhone智能手机和iPad 平板电脑等革命性产品,走向了伟大的成功。
他有着强烈的追求卓越的内心,通过创新颠覆了现有的技术和市场格局。
乔布斯不怕失败,敢于尝试和改变,这些坚定的决心和天赋为他成功创造了无数聚焦于消费者需求的杰出产品,也为世界带来了许多创新。
二、马云马云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他一直致力于满足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需求,目标就是让阿里巴巴成为一个真正的电子商务平台。
然而在初期,阿里巴巴并没有被投资者看好,有人甚至觉得阿里巴巴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但是,马云并没有放弃,他一直不断地迭代改进,最终在网络消费市场占有了重要位置。
今天的阿里巴巴和马云已然成为中国和全球互联网的神话。
三、郭台铭郭台铭,富士康集团董事长,他在经营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才能。
2008年的iPhone订单,让苹果公司对富士康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为富士康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制造服务商铺下了基础。
郭台铭为了拓展业务,不断创新,实现了跨足高科技领域。
他以顽强的毅力、果敢的创新精神推动了富士康壮大和发展,成为了行业的重点和领袖。
四、马化腾马化腾是中国的互联网创业界的代表人物,后起之秀,初期大家并不看好他的成长。
但是马化腾并没有放弃,他坚定地推进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凭借他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和实干精神,腾讯公司席卷全球网络商业领域成为了行业的领导。
他的聚焦人才的理念、持续创新的精神,以及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会继续给中国的科技创新带来奇迹。
五、王健林王健林是恒大集团董事长。
他在做实业的过程中,提出了“因地制宜”、“精耕细作”、“注重品质”、“注重民生”等策略,让恒大走出了一条以模式创新带动行业创新的新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需求的故事
来源:中国钢材网发布时间:2011-04-07
一般人认为,房子造得多,建筑钢材需求就增多;但钢材贸易商不可能引导多造房子,去创造钢材需求。
然而,梁总心生疑问,是没有需求,还是没有发现需求?能不能去创造需求?梁总所在公司主要经营螺纹钢,而且是单一的Ⅲ级螺纹钢筋。
这种钢材由于加入了钒、铌和钛等合金,抗震性好但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比普通Ⅱ级螺纹钢筋高出150元/吨。
梁总带着这一疑问去工地进行了市场调研。
他发现,建筑工地上都使用Ⅱ级螺纹钢筋。
负责工地的经理告诉梁总:“设计上没有规定必须采用Ⅲ级螺纹钢筋,而且Ⅱ级螺纹钢筋价格更低,也可以用来盖房子。
”显然,问题的症结在设计源头。
于是,梁总把创造Ⅲ级螺纹钢筋需求的主攻方向转向了设计院。
一天,他带着Ⅲ级螺纹钢筋的标准、国家《关于推广应用400MPaⅢ级螺纹钢筋的通知》和国外使用Ⅲ级螺纹钢筋的情况等详细资料,来到上海建筑设计院。
梁总告诉接待他的设计师:与普通Ⅱ级螺纹钢筋相比,Ⅲ级螺纹钢筋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焊接性能和抗震性能良好的优点。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用Ⅲ级钢筋将降低钢材成本投入13.3%,可节省钢材用料10%以上,并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量30%;用其替代ф12mm 以下的Ⅰ级钢筋,则可节省40%以上的钢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梁总还说,在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市场上,Ⅲ级螺纹钢筋占螺纹钢总用量的80%,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使用高强度含钒Ⅲ级螺纹钢筋的比例已达到80%~90%,Ⅱ级螺纹钢筋在国外基本上已被淘汰。
听完梁总的介绍后,该设计师说:“我们会重视的,在重大和重点建设工程上优先采用高强度Ⅲ级钢筋。
”
果然,没过多久,该建筑设计院在设计一批重大市政建设工程时,明确规定必须采用含钒Ⅲ级螺纹钢筋。
此后,Ⅲ级螺纹钢筋在中高层住宅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多。
同样,梁总的生意也越来越兴隆,最近两年,Ⅲ级螺纹钢筋的销量以35%的幅度递增。
点评:创造需求贵在发现
创造需求,并不是生产企业的专利,也应是钢贸商开拓市场的法宝。
买卖钢材与需求息息相关,没有需求,钢贸商又有何生意可做。
不少潜在的需求没有被发现,经营者要经过深入和广泛的调研,在消费的源头上下工夫,找到消费者新的需求,然后向其推荐产品,从而创造出新的终端需求。
梁总不遗余力地向设计院推广和宣传Ⅲ级螺纹钢筋,最终使该钢材品种在设计源头上获得了“通行证”,扩大了Ⅲ级螺纹钢筋的应用领域,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
需求创新原则认为,需求并非一成不变的,其可以通过经营者的努力,被扩展和创造。
创造需求要求决策者拥有广阔的视野,通过精确的市场调研,挖掘和发现隐藏在深处的潜在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施需求攻势,引导消费者把潜在的需求转变成现实的需要。
实践证明,钢贸商也是能创造需求的。
钢市变幻莫测,经营者要不断开拓创新,去挖掘、发现和创造需求,并最终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