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火疗的发展史
火疗(1)

火疗部位及应用—脚
脚裂、脚干、脚凉、脚汗、脚臭、脚气
脚 部
小周天与大周天
• 小周天:先烧腹部再烧背部 • 大周天:从头烧到脚
火疗部位及应用—腹部
肠炎、胃寒、腹胀、消化不良、呕吐、便秘、月经不调、 痛经、子宫糜烂、附件炎、宫颈炎、阳痿、早泄、体热、 性冷淡、腹部减肥
腹 部
火疗部位及应用—背部
权健火疗的广泛性
• 作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无禁区 • 作用于全身的数十条经络,无风险 • 作用于全身上百个穴位,无死穴 • 调理上百种疾病,无毒副作用
权健火疗的注意事项
• 不能空腹,需饭后一小时方可火疗 • 火疗前后应大量喝温水(拒绝一切冷饮冷食) • 火疗后12小时内不能洗澡,6小时后可用温热水擦拭 • 当场做完火疗后必须在床上平躺45分钟休息
多属于风湿 4、呈现火势对走,多属于上火下寒有气滞不通
症状为手足冰凉 5、呈现淡蓝色火苗比较高时,实属正常
观火判身体
6、喷洒酒精后点不着或很快就灭,说明病人经络不通 7、烧后背时,如果在腰眼部不着火,说明肾虚、多梦 8、烧后背时如果在腰眼的上部不着火,说明四肢体有问题
好转反应
心脏问题者:出冷汗,脸发白,心跳加快,腹部, 胸部,喉部 疼痛,心绞痛,肩部疼痛,呼吸困难,水 肿,呕吐,食欲不振,咳嗽,昏眩,血压不稳,脉搏加 快,发烧。
权健火疗十大禁忌
• 阴天下雨 • 孕妇 • 经期 • 癌症 • 精神恍惚
• 严重心脏病 • 严重糖尿病 • 肾功能不全 • 高血压(170以上) • 皮肤病
权健火疗的适做范围
• 各种疼症 • 无菌性炎症 • 慢性功能性的内脏疾病 • 美容、减肥、保健
权健火疗的顺序
阴 腹部 手心 脚心 胳膊内侧 腿后部
火灸(1)汇总

艾 绒 制 作方 法
▪ :将采集的艾叶、花朵晒干后;用木棍槌成绒状(不槌断 艾叶),清除杂质及土石等物,再用点燃的等题或后古特 奖若枝条轻轻烧烧艾缴并立即用手揉搓,直到艾绒变成墨 绿色。之后,最好在水中浸泡三日,喷洒麝香水,晒干后 槌成易燃艾绒,包入纸中搓卷成粗细不等的艾条。根据用 处和病情的不同,切成大小不等的头尖底圆、易于放置和 燃烧的艾炷。
南杰札 桑
祖先口述
争鸣
金巴医著
五、繁荣时期
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藏医药学的繁荣时期,藏 医学的繁荣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发展,而藏药学的成就体现 在藏药巨著《晶珠本草》的问世。
药
桑杰嘉措
王
山
医
学
院
《晶珠本草》
植物
帝玛·丹增彭措
(公元19世纪)
动物
药材
矿物
味道 功能 性质 产地 用法 词藻 标本图解
《苯医四续》
二、奠基时期
藏医药学奠基时期是指公元6世纪到9 世纪中叶这一段时间。
编写了举世闻名的藏医药巨 著《四部医典》
九大名医之一 宇妥宁玛元丹贡布 (公元708—833年)
《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 根本医典 论说医典 秘决医典 后续医典
囊括了藏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
三、发展时期主要成就
小宇妥·元丹贡布对《四部医典》进行评注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昌狄·降贝桑布和昌狄·班旦措西对《四部医典》的研究和人体解剖 学做出重大贡献
艾炷大小
▪ :用于脊椎各穴,以食指尖大小为宜;头部和四肢及前身 各穴,以小指尖大小为宜;失血需要封闭脉道者,以扁圆 如羊粪粒大小为宜;用于肿疮和痞瘤等肿块坚硬疾病,以 中等诃子尖大小为宜;灸小儿的剑突穴位或其它穴位,以 豌豆粒大小为宜。
中医火灸疗法

《自然医学》中医火灸疗法古今的火灸疗法共分14大类,共计115种,火灸疗法是我国独特的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灸疗与针刺疗法并成为针疗。
火疗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更先于针法,关于火灸疗法的起源:(一)北京人发现火疗,据近代考古学研究证明,我国早于170万年的“元谋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火,距今60万年前的“北京人”则已长期用火,先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偶尔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一部分病痛得到了意外的减轻和痊愈,多次重复体验,于是便主动以烧灼之法来治疗一些病痛,逐渐产生了火灸疗法。
(二)春秋战国始有记载:火灸疗法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脉》即是已知最早关于经脉的专著又是首次记载火灸疗法的医学典籍,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3官能》中指出火灸疗法适应包括外感病,内伤病,脏病,寒热病,痈疽等。
《黄帝内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火灸疗法的基础。
(三)东汉初步形成火灸疗法体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经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对灸疗的应用和禁忌证较《黄帝内经》有所发挥。
(四)晋唐宋代火灸疗法趋于成熟:从两晋至唐宋,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灸法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火灸疗法的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翁(曹操之子)所撰写的《曹氏灸方》共七卷。
晋隋时期医学家陈延之提倡火灸疗法的先驱之一,所撰《小品方》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的方书,他指出“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皆表明:火疗简便有效,易于推广,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千金翼方》文中也载述了大量火疗内容,在火灸疗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鼓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等,在火灸疗法的防治范围上有了较广的扩展。
火疗-张圳

7、火疗过程中不得接打电话、聊天,要做到专心 8、做完火疗后毛巾要一层一层的掀开,不要一下全部掀起,掀起毛巾后要用干 毛巾迅速把顾客身上的汗水吸走然后再涂火龙液 9、拍火龙液要快速完成,切记慢慢悠悠
男科以及妇科疾病
美容、减肥、保健
慢性功能性疾病
功能性疾病是与器质性疾病相对而言,主要是指由于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皮层功能失调,导致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神经系统:轻者出现反复发作性头痛、头晕、眩晕,伴有恶心呕吐。主要是由 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脑血管痉挛所致。严重时出现睡眠障碍、易紧 张、易激动、多思、多虑、恐惧感、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出现忧郁症状和厌世情绪。
1、不能空腹做火疗 2、饭后一小时才能做火疗 3、点滴前后和饮酒前后不能做火疗 4、大型手术一年内不能做火疗 5、火疗前后腰大量喝温开水 6、火疗后不能吃冷饮冷食 7、火疗后夏天6小时冬天12小时不能洗澡及接触凉水 8、火疗后在床上平躺45分钟,头和脚腰顺成一条直线
部位 上身 胳膊 腿 脚 手
阴面 前胸 内侧 后面 脚心 手心
2、心血管系统:轻者出现心动过速、胸闷、血压波动,舒张压增高,脉压差降低。 重者出现心律不齐,频发各种类型的早搏。
3、 胃肠道:轻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不振,重者由于胃肠道痉挛,会 有阵发性腹痛、欲便感觉以及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等症。
4、其它症状主要有肌肉酸痛,四肢无力,行走困难,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 等。功能性疾病症状常为阵发性或周期性发作,与人的情绪变化、月经周期、外 界刺激、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阳面 后背 外侧 前面 脚背 手背
火疗

内蒙古 呼和浩特 万达店 制
八.火疗的顺序:
经络走向:先上后下,先阴后阳(静脉曲张除外--先脚后腿)
阴:腹部(前胸) 手心 脚心 腿后侧
阳:背部 手背 脚背 前腿侧
九.四大作用:
春天火疗 行气通络
夏天火疗 开阳举陷
秋天火疗 扶阳固脱
冬天火疗 温经散寒
观火断病:
1、呈现红黄色的矮小火苗多属于寒气过重 2、呈现红黄色的比较高的火苗并伴有呼呼的声音,多属于风气过大,如果火苗打转说明有风痛 现象 3、呈现红黄色的比较高的火苗,并在火苗尖上有劈叭的响声,多属于风湿 4、呈现火势对走,多属于上火下寒有气滞不通,症状为手足冰凉,一般要烧完小周天后再烧下 肢体 5、呈现淡蓝色火苗比较高时,实属正常 6、喷洒酒精后点不着或很快就灭,说明病人经络不通 7、烧后背时,如果在腰眼部不着火,说明肾虚、多梦 8、烧后背时如果在腰眼的上部不着火,说明四肢体有问题
听声断病: 1、呼呼声,属于风气过大 2、火尖尖上,劈啪声属于,多风湿,湿气
观斑纹看病:
1、做烧腹部时,在尾椎部出现蝴蝶状的红色斑纹,女性一般有妇科炎症,男性前列腺比较严重 2、出现圆形说明肺部处于亚健康,上呼吸道比较容易受感染、咽炎 3、出现椭圆形说明气血亏、睡眠不足、神经系统有问题 4、出现三角形说明消化系统有问题 5、无规则形态,说明以趋病症状态亚健康到了极限建议到医院检查
权健火疗 一.火疗的起源:
火疗起源于古代宫廷.应用了古代熏蒸.现代热敷.道教火烧.结合了东方玄学。
二.火疗的原理: 权健火疗是在温热毛巾的隔离下,将酒精按照人体径路走向在体表经行燃烧,借助
火的能量和信息对肌体进行刺激,产生应激反应后,是人体进入自我修复,自我调理 状态的一直疗法。利用火在人体表燃烧的温热效应,将毛孔打开,血液运行加速后导 入纯中药制剂——火龙液,使药物迅速渗透,直达病灶,在火与药的双重作用下,打 通全身经络、调动全身气血、激活全身细胞、增强肺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祛除人 体内的风.寒.湿.热.毒等病邪,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保健的目的。
火疗

• 现代医疗能有效治疗这些风寒湿引起的病 痛吗? • 权健火疗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经胃肠 、直接给皮肤喝汤药,除风寒、通经络、 激活细胞修复受损的组织,调理酸麻肿胀 痛一次见效!
火疗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
火疗起源于古代宫廷,是在古代宫廷熏蒸疗法、民 间热敷疗法、道教火烧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神 经、循环、消化、代谢理论,是宫廷火疗的创新 。它集针灸、刮痧、拔罐、按摩四重功效于一体 从头做到脚全身无死穴、无禁区,能解决一百多 种疾病,简单、易学、易操作,安全无副作用, 经济实惠,效果显著,会清水煮面条就会做火疗 !
看皮肤颜色查病
粉红颜色半小时褪去:属正常 粉红颜色如不退:慢性炎症 半红半白:寒气重 紫色带黑:慢性疾病(有毒素) 褐色:建议去医院检查(怀疑肿瘤)
好转反应
一次火疗相当于运动8个小时 • 1、体弱者火疗后感觉疲乏、无力、嗜睡— —自身修复气血的过程; • 2、寒气於阻严重的关节病者火疗后会出现 疼痛加重; • 3、火疗后气血疏通感觉舒服。
火疗已经被列入国家遗产保护!
火疗体用精油
• 火龙液—68味地道中药材精制而成的秘方产品, 三分火疗七分药效。 • 利用火在人体体表燃烧的湿热效应,将毛孔打开 血液运行加速然后导入纯中药制剂“火龙液”。 使药物迅速渗透直达病灶。在火与药的双重作用 下打通全身经络,调动全身气血,激活全身
细胞,增强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 高免疫能力,去除体内风、寒、湿、热、 毒等病邪,对酸、麻、肿、胀、痛症等有 立竿见影的效果。
火疗基础知识
四、火疗的十大禁症 :
1、阴天下雨,2、有出血倾向,3、女性经期、孕期,4、
癌症,5、精神恍惚,6、体内有金属物者,7、严重糖尿
病,8、严重高血压,9、严重心脏病、肾功能不全,10、 皮肤病(传染与创伤)、酒精过敏者
说说火疗

一.火疗的定义火疗是传统中医火灸疗法的简称;又称灸疗、灸法、灸疗法等。
火灸疗法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现在我们所说的火疗又称火烧疗法,民间称熏蒸疗法是指以中国传统人体部位经络、气血、阴阳为理论,在靠近人体处通过高于人体的温度或其它非机械刺激的作用,对机体进行扶正祛邪、平衡阴阳、防治疾病、保健康复的理疗方法二.火疗的起源和发展火疗起源于远古时代.在原始社会,人类在艰苦的生存和劳动生产中,经常发生损伤和病痛,因而会不自觉石片扣击痛处,或用手抚摸拍打伤痛局部,以此来缓解病痛.经过后人不断总结,于是就形成了针灸推拿术.火疗是在火的发明和使用以后,伴随着针灸推拿的进一步发展而诞生的.它的产生比艾灸还早.北京人发现火疗根据近代考古学研究证明,我国早于170万年前“元谋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火。
距今60万年前的“北京人”则已长期用火。
先人们在用火过程中可能因偶尔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外一部分的病痛得到了意外的减轻和痊愈,多次的重复体验,于是便主动以烧灼之法来治疗一些病痛,逐渐产生了火灸疗法。
春秋战国始有记载东汉初步形成体系晋唐宋代趋于成熟盛唐时期针推火疗有了极大发展,一是国家有组织地开展针灸按摩教育。
唐太医署负责管理医学教育,内设针灸按摩专业,有了针灸按摩专科医生,其中“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一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滑、涩,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同时把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的等级。
火疗和火灸由按摩师负责。
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协助下,掌教按摩生以“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
二是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用五色绘制了“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已佚),并首创了阿是穴和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主张用灸法火疗防病强调针、药、火灸治病的重要性,使火灸法盛行。
三是按摩广泛用于防病养生。
《千金方》中有“婆罗门按摩法”和”老子按摩以均是自我按摩、锻炼的方法。
火疗

火疗火作为一种最原始的自然资源,远在18000年前的我们的祖先就已学会使用它来吓退猛兽和烘烤食物,在此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火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并慢慢开始用火来治疗一些病痛,如民间流传的热敷法、酒疗、灸疗和罐疗法等等。
在中医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摸索火在治病上的运用。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士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已知最早关于经脉的专著,又是首次记载用火治疗疾病的医学典籍。
先秦两汉是中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产生于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黄帝内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火灸疗法的基础。
火疗是传统中医火灸疗法的简称;又称,灸疗、灸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在体表部都有相对应的部分,内外之间通过经络相互沟通联系。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医提出了“内病外治”的独特理论,即对人体外部(体表)特定区域施以一定的治疗手段,通过人体内部的自我调节,改善脏腑功能,进而达到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完善,实现祛病强身的目的。
火疗是利用火的热力和空气对流的物理原理,通过人体的经络与全身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联系,刺激体表穴位和病位,通过经络传导,激活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运行的作用使人体得到保护、康复。
太极火龙疗法,是中医外治特效疗法之一,类似传统针灸疗法中的隔物灸,药火灸,按人体经络施以火疗、运用火的温热升腾、温经散寒、化积破坚、活血通经作用。
火龙疗法无异于内治:“功于皮肤,彻于内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
并随其所治,能祛邪拔毒气以外出,抑邪气以内消;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腑;能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
太极火龙疗法由道教祖师张三丰集民间的热敷疗法,熏蒸疗法,道教的火烧疗法而创造。
历代道教徒相沿传袭,多有发明,得此术者又大都秘而不传,多以师承视为至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火疗的发展史
展开全文
火疗在祖国医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这门医学科学,是我们祖先在劳动中发明创造出来的。
火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大约在五千年前就为人们所掌握了,那时候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身体的某一部位,由于受到火的烘烤而感觉舒适或因此减轻了病痛。
于是通过反复实践而形成了火疗及灸疗,《内经》有云“针不及,药不达,火也”。
中医火疗,据传为我国著名道家、养生练丹术士魏伯阳所传承。
火疗属于自然疗法的一种,在民间比较盛行。
人们经常把酒点燃,用燃火的酒进行火疗按摩,达到通经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以治疗风、湿、寒、痛引起的病症。
中医火疗发展的记载:
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经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尽管针灸条文不多,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复出2条,全书实为7条,但是,对灸法的应用和禁忌证较之《黄帝内经》有所发挥。
从两晋至唐宋,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灸法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火疗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翕(曹操之子)所撰写的《曹氏灸方》,共有七卷,惜已佚。
晋隋时期医学家陈延之,是提倡火疗的先驱之一,所撰《小品方》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方书。
他指出“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
为师解经者,针灸随手而行;非师所解文者,但依图说文则可矣;野间无图不解文者,但遂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方。
”表明火疗简便有效,易于推广。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之中,也载述了大量火疗内容,在灸法上,又增加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鼓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及隔商陆饼灸等。
在火疗防治范围上有较广的扩展。
权健火疗的介绍
权健火疗,最初起源于古代宫廷,是古代宫廷御医根据中国传统医学脏腑、经络、气血理论和现代神经、循环、消化、代谢理论,在
古代熏蒸疗法、民间热敷疗法、道教火烧疗法的基础上研究出的中医秘方。
权健火疗是经过加热与皮肤广泛接触、浸润,透过表皮,由真皮吸收渗透到体内的肌肉、骨骼及血液中去,使药物直达病灶,具有快速调理和辅助调理疾病的神奇功效,能调整整个神经系统,有效的激活体内细胞,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淤、消炎止痛、祛风通络、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好比一棵大树有树干还有分出去的枝叶。
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含义,好像网络一样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
经络就像身体内深浅不一纵横交错的沟渠一般,运行着气和血,使人的生命能够延续。
只有把这些沟渠打扫干净,让气血通畅无阻,人的身体才不会出现问题。
几千年前的中医,把人的身体与大自然中看到的景象紧密联系起来,并用这种整体思维的方式给人看病。
权健火疗就是从古中医学的经络调理理念中创新出的理疗方法。
权健火疗利用酒精密度比水小的原理,先铺上热的湿毛巾,放上酒精,点火,待热后用湿毛巾扑灭,如此几次,待毛细血管充分张开后,将火疗精油倒入薄膜,然后贴在身上,让火疗精油沿着毛细血管充分进入病灶,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张氏熏蒸火疗介绍
自然保健疗法属中医外治中的一枝奇葩,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祖先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头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同时可消除某些疼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慰法和灸火。
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某部位受到刺激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疾痛,从而发明了经络,进而形成了经络穴位学说,这是中医外治法的最早起源。
《内经》曰:“病于内,表于外”,即病在脏腑,但反应在体表,并可以通过对体表的治疗达到治愈脏腑疾病的目的。
《素问血气形成篇》
曰:“病生于筋,治之以熨”,也就是筋骨之病可以采取热敷的方法。
清代中医外治宗师吴师机提出:“药慰本同饮汁,而膏摩何减于燔针”,又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
并说:“外治可统治百病”。
均说明了外治法可治多种疾病,其功能同服药,针灸相同,内外治药物机理相同,只是给药途径不同。
中医外治途径是经络穴位,它是人体气血运行,内联脏腑,外络肢端,沟通内外贯彻上下的通道,当机体因某种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受损时,在体表相应部位会出现如:疼痛﹑肿胀﹑过敏或肢体功能障碍等现象。
反之肢体出现异常也会通过经络反应到脏腑,出现心跳﹑气促﹑腹胀﹑腹泻等脏腑功能紊乱现象。
由中医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内和外其实是对立的统一,《金匮要略》指出,“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所以与内并行而能补内治不及者也”。
历史不同时期促使了中医的整体理论的形成和实际应用,无疑也为中医外治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事业重新振兴,内病外治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日趋活跃,尤其与其它高科技治疗手段(如红外线、磁疗等)结合将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张氏熏蒸火疗》是陕西松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在祖国医学理论和经穴针灸学说的基础上,集民间热敷疗法、道教火烧疗法以及古传的熏蒸疗法于一体。
它融合了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和个体式医学方法,弘扬了针灸之长,又避免了灼肤之苦,无创伤﹑无疼痛﹑操作简便﹑疗效快捷﹑方法新颖。
其对疾病信息的收集和治疗途径方面明显优于其它疗法。
是集施火的温热反射原理、激潜原理、贴敷疗法及内服中成药药理作用,配合人体特定穴位反应的一种综合疗法,是内病外治划时代的精华及代表。
它作为自然保健法将成为内病外治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
张氏熏蒸火疗有哪些作用
张氏熏蒸火疗功效很多,其火疗的消炎功能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作用,故在治疗时,能使局部血管扩展,促进血液循环,使细胞的通途性加强,利用血肿吸收,加速水肿的消散,并能加强局部机能,提高
新陈代谢,故有消炎作用……
1、张氏熏蒸火疗经络作用:经络系统作为自然疗法的作用途径,并且是赖以防治疾病的主要依据,火疗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经络的这个途径和体系,经络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调整性是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体系。
2、张氏熏蒸火疗促循环作用:他能迅速的增强局部的血液,淋巴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组织营养;加强再生功能,提高身体的防御能力;从而各个器官的系统功能迅速恢复,温热时末稍神经有降低其兴奋性的作用。
3、张氏熏蒸火疗代谢功能:可加强物质代谢过程,使糖、脂肪、蛋白代谢加强,故可使血糖下降,血中酮体量增加。
4、张氏熏蒸火疗温热刺激作用:使皮肤感觉器官进入活动状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兴奋或抑制过程,借以达到调整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