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的燃烧机理
聚烯烃类低烟无卤介绍

无卤料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现象:电机电流过高,生产速度较慢,严重时螺
杆无法转动 可能原因:a.材料未完全熔融塑化,剪切力大, 摩擦热严重; b.反压力太大。 解决方法: A.提高加工温度,特别是喂料区温度; B.选用小目数过滤筛网,甚至不用滤网和分流板; C.选择螺杆转速处于合适的电流水平; D.选用低压缩比螺杆。
低烟无卤料内在性能的介绍
体积电阻率 (Ω.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护套≥1.0*1010 绝缘≥5.0*1011
密度(g/cm3 )
一般在1.45左右
氧指数(≥30%) 一般在35左右
低烟无卤聚烯烃料的燃烧性能
单根垂直燃烧试验
(IEC 60332-1和-2) (GB/T 18380.1和.2) 与UL中VW-1的区别(要求更严格)
聚烯烃类(低烟无卤)介绍
2011.08.10
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料的特点
环保:不含卤素(氟氯溴碘)、重金属(铅镉
汞锑砷钡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
燃烧时无卤酸气体放出,毒性和腐蚀性气体释
放量极少,产生的烟雾浓度极低 ,满足透光 率要求
低烟无卤聚烯烃料的应用场合
适用于阻燃要求高、二次危害小的场合
无卤料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现象:无卤护套弯曲或划伤时泛白
可能原因:无卤材料填充了大量的氢氧化铝,
在弯曲或划伤时易出现泛白的现象。 解决方法: A.加工时避免电缆表面被硬物碰擦; B.电缆盘尺寸合理(盘径); C.电缆盘内壁应光滑。
谢谢!
2011.08.10
低烟无卤料内在性能的介绍
拉伸强度(≥10MPa)、断裂伸长率(≥150%)
聚烯烃类废塑料的化学链燃烧-气化反应过程与机理

聚烯烃类废塑料的化学链燃烧-气化反应过程与机理聚烯烃类废塑料的化学链燃烧/气化反应过程与机理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导致了废塑料的快速增长。
废塑料的高度累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寻找有效的废塑料处理途径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化学链燃烧和气化是废塑料处理的两种常用方法。
本文将重点讨论聚烯烃类废塑料的化学链燃烧和气化反应过程及其机理。
第一部分:介绍聚烯烃类废塑料是指由聚乙烯、聚丙烯等聚合物组成的废旧塑料。
这类废塑料的主要特点是其高热值和可燃性。
因此,采用化学链燃烧和气化方法进行处理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第二部分:化学链燃烧反应过程与机理化学链燃烧是指通过添加氧气,在高温下使聚烯烃类废塑料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将其转化为CO2和H2O等无害物质。
其过程主要包括链启动、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步骤。
链启动阶段是燃烧反应起始的过程,其主要是在高温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通过链引发剂(多为自由基、致活基或阳离子)引发聚烯烃类废塑料的自身氧化反应。
链传递阶段是指反应链通过与聚烯烃类废塑料分子结构中的氢原子或碳原子发生反应,从而产生更稳定的燃烧产物。
在该过程中,自由基或致活基通过链传递反应从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不断释放新的自由基或致活基。
链终止阶段是燃烧反应结束的过程,指的是链传递的自由基或致活基与另一个自由基或致活基相互反应,生成稳定的产物,从而结束链传递反应。
第三部分:气化反应过程与机理气化是指将聚烯烃类废塑料在缺氧或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在高温下分解为气体和液体产物。
其主要过程包括热解、还原和氧化三个步骤。
热解阶段是指废塑料在高温下分解为气体和液体产物的过程,其中气体产品主要由CO、CO2、H2和CH4等组成。
还原阶段是指在气化反应中,由于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产生的还原气体与炭聚合物反应,生成更稳定的产物。
氧化阶段是指气化反应中,气化气体与氧气反应生成CO2和水蒸气等产物。
《聚烯烃原理讲解》课件

展望
未来,随着3D打印、新型制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聚烯烃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会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 将会更加广泛。
加工工艺
挤出成型
可采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 出机、混合式挤出机以及带有层 压机头的挤出设备进行加工。
注塑成型
闭模内注射法和开模内注射法是 注塑加工的主要方法。
吹塑成型
聚烯烃常用的吹塑设备有单层吹 塑机和多层共挤吹塑机。
应用领域
医疗器械
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生物反应器、移液器、 试剂瓶等。
建筑材料
环保性能
1
可降解
部分聚丙烯可被微生物降解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环境友好性物质。
2
可回收
聚烯烃可以通过加入回收料进行再生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3
节能
聚烯烃加工工艺相对简单,能有效节约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结论和展望
结论
聚烯烃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塑料,具有较好的物理化 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包装等领域。
3 化学稳定性
聚烯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抗 腐蚀性、阻隔性良好。
4 轻质且坚韧
聚烯烃具有较轻质同时坚韧的特点,易于加 工制造。
分类和组成
1
单一聚丙烯
普通聚丙烯是由一种C3H6单体构成的。
共聚烯烃
2
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单体通过聚合反应
而组成的聚合物化合物。
3
高分子共混物
由两种或以上不同高分子混配而成的聚 合物化合物。
聚烯烃原理讲解
聚烯烃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这个PPT课件 将介绍聚烯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有趣的话题。Fra bibliotek定义和特点
PP、PE、EVA、TPE聚烯烃无卤阻燃剂阻燃机理及配方和应用中常见问题

PP、PE、EVA、TPE聚烯烃无卤阻燃剂阻燃机理及配方和应用中常见问题Post By:2010-12-2 14: 50:33PP、PE、EVA、TPE聚烯烃无卤阻燃剂阻燃机理及配方和应用中常见问题PP、PE、EVA、TPE聚烯烃无卤阻燃剂阻燃机理及配方和应用中常见问题1、P-N系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一般包括三部分,即碳源(常为多羟基化合物,如季戊四醇)、酸源(如聚磷酸铵,即APP)及发泡剂(如三聚氰胺),它们是通过下述相互作用而形成炭层的:? ①在较低温度(150℃左右,具体温度取决于酸源和其他组分的性质)下,有酸源产生能酯化多元醇和可作为脱水剂的酸;②在稍高于释放酸的温度下,酸与多元醇(碳源)进行酯化法反应,而体系中的胺则作为此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加速反应进行;③体系在酯化反应前或酯化反应过程中熔化;④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和气源产生的不燃性气体使已处于溶融状态的体系膨胀发泡。
与此同时,多元醇和酯脱水炭化,形成无机物及炭残余物,且体系进一步膨胀发泡;⑤反应接近完成时,体系胶化和固化,最后形成多孔泡沫炭层。
2. P-N系膨胀型阻燃剂由三部分组成,(1)酸源:提供酯化反应所需的酸;(2)碳源:提供酯化反应所需的羟基或者其它基团的物质;(3)气源:提供体系膨胀发泡所需要的气体。
3..为什么某些P-N系阻燃剂挤出过水槽的时候条子容易粘水?条子容易粘水是由于阻燃剂的部分组份水溶性比较好,通过螺杆机出口的时候,温度比较高的条子接触到冷水槽,粉体容易析出,所以阻燃剂里面成份必须是难溶水的。
而我公司EPFR-100A与EPFR-100C阻燃剂应用于PP中,不会出现上述条子粘水现象。
4.为什么不同的PP加入相同的份数阻燃剂存在阻燃效率的差异?由于PP基体的不同,如均聚PP和共聚PP,由于其内部烯烃含量的不同,这是因为共聚PP里面有PE 侧链,PP中的H原子比PE中活性大;PP比PE燃烧热小,与阻燃剂一开始共同起作用,PE分解温度高,后面才起作用;PP基材分解温度在227-247度之间,而PE在335-450度之间,阻燃剂分解温度在260度,PP与阻燃剂匹配性更好。
无卤阻燃聚烯烃的发展

无卤阻燃聚烯烃的发展聚烃类高分子材料是一种易燃材料,用其制作的电线电缆,在高压、热源等条件下容易引起火灾,而火焰会沿着电线迅速蔓延到整个电线载路。
含卤聚合物或与含卤阻燃剂组合而成的阻燃混合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曾作为阻烯材料被广泛应用。
但是,火灾发生时,这类含卤阻燃材料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的腐蚀性卤化氢气体,造成成二次危害。
为此,开发新的阻燃体系,研究燃烧时发烟量小,不产生有毒、腐蚀性气体的无卤阻燃烯烃是很有必要的。
无卤阻燃添加剂主要以磷系化合物和金属氢氧化物为主。
这两类化合物,燃烧时不挥发、不产生腐蚀性气体,被称为无公害阻燃剂,在国外已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广泛应用。
无卤阻燃剂种类及其作用原理高分子材料的燃烧的燃烧是一个包括热、氧、可燃材料三个要素的复杂过程。
从原理上讲,只要减缓或阻止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就可达到阻燃的目的。
无卤添加阻燃剂不但可以起到稀释可燃材料浓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自身吸热脱水或促使材料脱水,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降低燃烧材料表面温度,达到阻止材料继续燃烧的目的。
有些阻燃剂在自身脱水后形成一种不燃的隔音层或使可燃表面炭化,隔离可燃材料与空气的接触,从而起到阻燃的目的。
磷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分开无机和有机磷阻燃剂。
无机磷阻燃剂主要以红磷、磷酸盐及磷-氮基化合物为主;有机磷系阻燃剂主要以磷酸酯、亚磷酸酯、膦酸酯为主。
此外,还有多种磷取代基的化合物、多聚物、齐聚物以及多种磷-氮键化合物,故磷系阻燃剂种类非常多。
磷系阻燃剂是弱的火焰抑制剂,对聚合物阻燃作用主要以凝聚相阻燃为主。
磷系阻燃剂在凝聚相方面的阻燃作用在于磷系化合物受热后首先分解为磷酸,磷酸是一种很好的脱水催化剂,促使聚合物脱水炭化。
在受强热时,磷酸聚合为聚磷酸,它是一种更强的脱水催化剂。
磷酸脱水后所生成的焦炭层呈石墨状,能隔阻内部聚合物与氧化接触,焦炭层导热性差,使聚合物与热源隔绝,减缓了热分解,从而起到阻燃的作用。
膨胀型多聚磷酸铵是近年研究较多的一种阻燃剂。
聚烯烃原理讲解

根据密度的不同
低密度聚乙烯(LDPE)
其密度范围是0.91~0.94g/cm3 其密度范围为0.94~0.99g/cm3
高密度聚乙烯(HDPE)
根据乙烯单体聚合时的压力
低压聚乙烯
压力0.1~1.5MPa 1.5~8Mpa
中压聚乙烯
高压聚乙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压力为150~250Mpa
根据引发体系
第二章 聚烯烃
聚乙烯 聚丙稀 其它聚烯烃
第一节 概 述 结晶性聚烯烃主要包括聚乙烯(Polyethylene ,PE) 、等规聚丙烯(lsotactic polypro pylene ,iPP)和间规 聚丙烯(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 sPP)。它们是典 型的热塑性聚合物,外观呈乳白色半透明的蜡质状,无 毒无味,易燃烧,且离火后能继续燃烧,密度为0.85~ 1.00g/cm3。 英国ICI公司(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1935年 第一次实验合成高压聚乙烯,并于1935年实现了工业化生 产。从实验室合成到如今经历了六十多年,其间发生了 三次重大的技术革新:第一次是在五十年代期间,采用 Ziegler—Natta型引发剂,低压合成了聚乙烯,配位聚合 得到了等规聚丙烯,并相继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第二次 是在七十年代末期,unipol气相流化床法及其制得的线形
中 压 法 的 工 艺 条 件 是 : 压 力 1.5~8Mpa, 温 度 130 - 270℃,引发剂常用钼、镍、铬的氧化物,共引发剂为氢 化钙或烷基铝,以铝、镁等金属氧化物为载体进行溶液或 淤浆聚合。工业上按引发剂、载体种类的不同和工艺条件 上的差别,将中压法分为两类:(1)菲利浦法 (Phillips),主要用分散于载体Al2O3—SiO2上的氧化铬 为引发剂,在温度为136~160℃、压力为1.5~4.0Mpa的 条件下使乙烯单体聚合成聚乙烯。(2)标准石油公司法 (Lndiana),主要采用分散于载体Al2O3 上的氧化钼为 引发剂,在温度为130~260℃、压力为3.0~8.0Mpa的条 件下,乙烯单体聚合生成聚乙烯。
聚烯烃阻燃电缆技术综述

聚烯烃阻燃电缆技术综述针对人们迫切希望开发出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均优良的聚烯烃电缆料,文章对最令人关注的阻燃聚烯烃电缆进行了介绍,简要介绍了氢氧化物阻燃体系、磷系阻燃、膨胀型阻燃体系等不同体系的发展背景及现状,并重点分析了日本对聚烯烃阻燃电缆的专利申请情况情况。
标签:阻燃;聚烯烃;电缆1 阻燃机理绝大多数塑料都是可燃的,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挥发性的可燃气体,促使其进一步燃烧[1][2]。
塑料聚合物是电缆基材的主要来源,赋予塑料聚合物一定的阻燃性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科研工作者研究了在塑料聚合物中可添加不同种类的阻燃剂来赋予电缆料阻燃性能。
阻燃剂的种类主要包括如下:(1)卤素阻燃体系,其阻燃机理是卤素阻燃剂可分解出HX。
HX降解产生的自由基,终止并延缓了链反应。
(2)膨胀型阻燃体系,化学膨胀型阻燃剂(IFR)是以磷、氮为主要成分的无卤阻燃剂,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H3、N2、H2O等能起到气相稀释的作用,降低可燃气体的浓度,从而有效防止了火焰的传播[2]。
(3)磷系阻燃体系,燃烧时的高温促使含磷阻燃剂经一系列的反应生成有很强脱水性的聚磷酸。
产成的聚磷酸可以促使有氧有机物快速脱水而碳化,碳化后所形成的物质是一种难以燃烧的结构致密的物质[4]。
(4)氮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受热放出CO2、NH3、N2气体和H2O,上述气体均属于难燃气体,从而阻止燃烧。
(5)水合金属化合物阻燃体系,水合金属化合物阻燃由于其分解产生大量的H2O,一方面吸收了大量的热,从而使材料的表面温度降低,另一方面分解出来的水蒸气又有稀释可燃气体的作用,因此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6)其他阻燃剂,可作为非卤阻燃剂使用的其他阻燃剂有三氧化二锑、硼酸锌、多元醇、聚乙烯醇、一些金属(如铁、锌、锡、钼)的化合物及络合物等。
2 关于日本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所生产的阻燃电缆的分析通过对重点申请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的聚烯烃阻燃电缆的申请的阅读,从中挑选出各个时间段阻燃剂使用较多且较为典型的专利申请,图1即为按照时间顺序拟出的日本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聚烯烃阻燃电缆专利申请使用的阻燃剂情况。
聚合物的燃烧过程包括

聚合物的燃烧过程包括
燃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产生放热反应的过程。
对于聚合物来说,其燃烧过程也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反应链。
聚合物的燃烧过程包括热量释放、气体生成、灰烬生成等多个环节,下面将逐一介绍。
首先,在聚合物燃烧过程中,热量释放是一个明显的现象。
聚合物在燃烧时,其中的碳-碳键和碳-氢键会断裂,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这些化学能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导致燃烧现象伴随着明显的放热反应。
这也是为什么聚合物燃烧时会伴随着火焰和高温的原因之一。
其次,聚合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
当聚合物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其中的化学键会断裂并与氧气反应,释放出气体。
这些气体可以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等,它们会贡献到燃烧时的火焰和燃烧产物。
此外,在聚合物燃烧过程中,还会生成灰烬。
当聚合物中的高分子链完全断裂时,其碳元素会残留下来形成灰烬。
这些灰烬通常是聚合物的不可燃残留物,可以提供有关燃烧前物质的信息。
综上所述,聚合物的燃烧过程包括热量释放、气体生成、灰烬生成等多个环节。
了解聚合物的燃烧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性质和应用。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聚合物燃烧过程的认识有助于安全生产和应对火灾灾害。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聚合物燃烧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烯烃的燃烧机理
聚烯烃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易加工性等被广泛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由于聚烯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这种化学结构使其很容易燃烧,且释放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
聚烯烃的易燃性不仅限制了其应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火灾数量也不计其数。
火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可怕的是,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烟气和有毒气体会危及人民的宝贵生命。
因此,提高聚烯烃的阻燃性能成为扩展其应用的必经之路;同时降低它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可燃气体量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非常重要。
1 聚烯烃的燃烧机理
为了解决聚烯烃的阻燃难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聚烯烃的燃烧过程和机理。
聚合物的燃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多种因素会影响其进程。
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更倾向于指出:聚合物材料的燃烧过程受热量、氧气、可燃物和自由基反应四种因素影响。
对聚乙烯来说,它在惰性气氛和空气中受热降解可遵循反应,PE 主链上的碳-碳键受热发生断裂形成大分子碳自由基。
碳自由基可能会重新组合,也有可能发生氢转移或脱氢反应进一步形成较小分子量的自由基或烯烃,最终会形成小分子降解产物。
所以 PE 裂解产物以烯烃、烷烃等碳氢化合物为主。
在空气(氧气)下,温度低于 200 ºC 受热时,PE 链会发生脱氢反应形成烷基自由基,它很容易被氧化进一步形成过氧化烷基自由基。
当温度处于 200-250 ºC 之间时,烷基自由基的氧化过程是可逆进行的;同时烷基自由基可以与氧气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烷基自由基。
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由于链末端自由基浓度增加,此时自由基β断裂、烷基自由基与氧气的加成反应以及聚合物链受热脱氢这三者之间存在竞争。
当温度超过 300 ºC 时,碳-碳键开始无规断裂,PE 大面积发生降解,质量损失进一步增加。
所以 PE 的热氧化降解产物以酮类、酯类等羰基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为主。
综上所述,PE 在惰性气氛和空气下的降解均以自由基链反应的方式进行,因此自由基的浓度高低在 PE 的热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阻燃聚烯烃的研究现状
基于对聚合物的燃烧过程分析,可以看出想要达到良好的阻燃效果,必须破坏四面体模型,力求阻止或减缓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
所以,聚合物的阻燃一般通过物理途径和化学途径两种方法来实现。
物理途径可以通过冷却燃烧体系、稀释可燃物气体浓度和形成隔热隔氧保护层等方法来延缓聚合物的燃烧。
化学途径则是希望可以终止或干扰自由基链反应的进行,改变聚合物的降解机理,进而达到阻燃的效果。
结合聚烯烃自身的降解机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阻燃聚烯烃材料的制备:(1)终止自由基链反应:控制“自由基”因素。
前面提到,聚烯烃热氧化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活性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加速降解过程的进行。
因此,切断自由基连锁反应能够抑制材料的燃烧过程。
例如向体系中加入一种自由基捕捉剂,捕捉聚烯烃燃烧时出现的高能量自由基,终止链反应,进而达到阻燃效果。
(2)冷却燃烧体系:控制“热量”因素。
向体系中加入具有高热容量的阻燃剂,该类型试剂可以在一定温度下发生脱水、相变等吸热反应,大大降低燃烧区域和基体的温度,抵消燃烧进一步进行所需要的热量,从而达到阻燃的目的。
(3)形成保护层:控制“氧气”和“可燃气体”因素。
向聚烯烃体系中加入此类阻燃剂可在燃烧过程中形成一层隔离层。
这种隔离层可以隔绝热量和氧气的传递,阻止可燃气体的逸出,保护基体不受火焰和热量的进一步攻击。
形成保护层的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添加剂本身难燃,加入到聚烯烃基体中形成一种网络结构,例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纳米材料;二是阻燃剂受热时发生反应,在聚烯烃表面生成不挥发的保护层;三是阻燃剂的热降解产物可以促进聚合物脱水炭化,迅速形成炭层。
2.1 卤系阻燃聚烯烃体系
卤系阻燃剂,特别是溴系阻燃剂(BFR),具有阻燃效率高、对基材力学性能影响小、热稳定性和流动性好等优点,综合阻燃效果是目前所有阻燃剂中最好的。
溴系阻燃剂所具有的诸多优点,使其在阻燃领域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
溴系阻燃剂通常和三氧化二锑复配使用,通过在气相中捕捉自由基进而能够高效地阻燃聚烯烃。
在一定温度下,溴系阻燃剂会分解产生溴化氢,它可以与三氧化二锑作用生成三溴化锑或溴氧化锑,其中溴氧化锑也可以进一步分解生成三溴化锑。
三溴化锑受热分解会生成溴自由基。
溴自由基和三溴化锑均可以捕捉气相中高反应活性的氢氧自由基和氢自由基,从而终止燃烧过程中的自由基链反应,中断燃烧循环,达到阻燃效果。
除此之外,高浓度的三溴化锑气体能较长时间停留在燃烧区,发挥稀释可燃气体和阻隔的作用。
近年来溴系阻燃剂自身的毒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此外,溴系阻燃剂在受热时还有可能放出有毒、有腐蚀性的溴化氢气体。
所以,国际上限制使用溴系阻燃剂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是,就目前情况看,研究学者开发出的各种新型无卤阻燃剂,其综合阻燃效果远不如溴系阻燃剂。
所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高分子材料的完全“无卤化”是不现实的。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已有不少商品化的环保溴系阻燃剂,它们高效、无毒、无致癌性,符合 RoHS 等环保指令要求。
而且,近些年溴系阻燃剂的“聚合物化”更是大大改善了溴系阻燃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使其不易发生迁移。
然而,溴系阻燃剂最大的问题在于会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和烟气。
虽然环保溴系阻燃剂不会产生致癌的“二噁英”,但高的热量和发烟量却往往是
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
所以怎样解决溴系阻燃剂高发热量和发烟量的难题是研究重点。
2.2 膨胀阻燃聚烯烃体系
膨胀型阻燃剂通常以磷氮元素为阻燃元素,含有酸源、气源和碳源三种因素,主要用于阻燃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在较低温度下,酸源首先释放出无机酸,催化碳源形成炭层;同时气源可产生膨胀效果。
因此在聚合物燃烧时,膨胀阻燃剂会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膨胀多孔的炭质泡沫层。
这种保护层一方面可以作为热屏蔽层消弱聚烯烃基材和外界热源之间的热传导并阻止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向火焰区域扩散;另一方面可以阻止外界的氧气向聚烯烃内部传递。
当燃烧过程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热量时,聚烯烃便会自熄。
膨胀型阻燃剂通过此机理达到抑制材料燃烧的目的,且必须与聚合物基体相匹配才能发挥优异的阻燃效果。
与卤系阻燃剂相比,膨胀型阻燃剂具有无卤、低烟、无腐蚀性气体产生等优点。
但是与卤系阻燃剂相比,它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由于膨胀型阻燃剂一般极性与聚烯烃相差很大,造成其在聚烯烃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较差,使聚烯烃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等有所恶化;其次为了达到良好的阻燃效果,膨胀型阻燃剂的添加量远高于卤系阻燃剂,进一步恶化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等。
所以,怎样改善膨胀型阻燃剂与基体的相容性、降低其用量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