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航管理体系发展历程的评价及国内外适航管理体系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适航管理的简单介绍

中国适航管理的简单介绍

中国适航管理的简单介绍一、适航管理体系中国适航管理体系由国家民航局负责制定和实施,包括适航管理部门、适航认证部门、适航监察部门等。

其中适航认证部门主要负责对新型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型号的适航认证,适航监察部门则负责对航空器的适航监督和证书的管理。

二、适航认证适航认证是指对新型航空器的设计与制造商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适航标准。

适航认证主要包含了航空器设计、材料选用、飞行性能、结构强度、系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适航认证还包括对新型航空器相关设备和系统的适航性评估。

适航认证通过后,新型航空器才能获得适航证书并投入使用。

三、适航监督适航监督是指对已经投入使用的航空器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查,以确保其在适航期间仍然符合适航标准。

适航监督主要包括记录检查、设备检查、适航性问题的跟踪和解决、航空器缺陷的管理等。

适航监督机构还会进行定期的航空器抽查,对航空器的适航性进行维持和管理。

四、适航标准适航标准是指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的适航标准和中国国家民航局制定的适航标准。

适航标准主要包括航空器设计、制造、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适航标准是保证航空器安全和可靠使用的基础,其制定和更新是适航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五、适航变更和维持适航管理还包括对航空器设计和使用条件的变更以及航空器的维持。

适航变更是指对已经获得适航证书的航空器进行设计、结构或设备等方面的变更,在变更后需要重新获得适航证书。

航空器的维持包括对航空器的定期检查、维修和维护,以确保航空器在适航期限内保持其适航状态。

六、适航许可和证书适航许可和证书是对符合适航标准的航空器发放的重要凭证。

适航许可是指对新型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商发放的准许其开始生产的许可证。

适航证书是对符合适航标准的航空器发放的准许其投入使用的证书。

适航证书的发放需要经过适航认证和审查,同时还需要在适航期间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

总结起来,中国适航管理是由中国民航局负责的对航空器适航性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体系。

我国飞机制造商适航管理的思考

我国飞机制造商适航管理的思考

我国飞机制造商适航管理的思考作者:张越梅李彬蕙李东明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结合民用飞机适航管理实践工作,对国际上航空工业发达国家在民用飞机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中的适航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飞机制造商适航管理的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适航管理;适航管理模式;符合性验证民用飞机的研制经历了无适航管理和适航管理两个阶段。

1926年,美国制定了《商业航空法》,在商业部内部设立了商业航空局,进行驾驶员执照颁发、民用飞机适航规则制定、航路图编制与航行情报的收集与发布等工作,初步形成了适航管理的雏形。

1958年,民用飞机适航法规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并在随后的适航管理实践中不断充实与完善。

21世纪初,世界上主要航空大国分别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适航法规与管理程序,培养了大批适航人员。

适航管理在民用飞机研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已被充分认识和肯定,军用飞机研制也在学习适航管理经验,部分国家已开始进行军用飞机适航管理。

1 民机适航管理模式80多年的民机适航管理在实践中,根据发展历史背景和体制的不同,国际上民用飞机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适航管理形成了集中型管理、委托型管理和协调型管理三种适航管理模式。

1.1 集中型适航管理集中型适航管理是由国家指定某政府机构进行统一管理,通常为民用航空局的适航部门,负责适航标准和法规的制定、修改、监督及实施,全面负责民用飞机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中的适航管理,包括要求、核实、审批和颁发证件等。

集中型适航管理统一管理适航中的“立法”和“执法”,立法是建立适航法规,执法是按法规进行强制性的适航管理。

1.2 委托型适航管理委托型适航管理是将“执法”委托出去,由权威的专职机构进行适航审定。

民用航空局负责“立法”,颁发法规,对全局性和重要性的适航工作进行管理,如受理申请、组建审查组和证件签发等。

1.3 协调型适航管理协调型适航管理根据飞机生产分为新型号和批生产的特点,分为工业主管适航部门负责批生产和修理产品的适航证颁发;民航适航管理部门负责新产品的型号合格证、国内使用和出口适航证颁发,批准适航标准、监督批生产和修理产品的适航证管理。

适航对民用航空发展的影响

适航对民用航空发展的影响

57中国航班CHINA FLIGHTS 机场与航班Airports and flights适航对民用航空发展的影响陈春宇 关世振 杨佳美 冯茂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民用航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及适航管理的进步进行对应,以及中美民用航空发展的对比强调适航管理的重要性。

具体分析“初始适航性”和“持续适航性”对民用航空从生产、使用、维修三方面的影响。

通过分析给出有利于适航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适航;民用航空;影响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民用航空逐渐走向大众化。

民用航空的进步离不开适航管理的日趋完善,适航从生产到使用再到维修,时刻为每一个民航飞机保驾护航。

1 适航对民用航空的重要性1.1 中国民用航空近年来发展以及适航的进步(见图1)我国民航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据2018年民航统计公报来分析,我国民航在2018年相比于2017年有了十足的进步,具体从两个方面突出说明:1.周转量无论从总量还是客运量都有了较大提升。

2018年,全民用航空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200多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000多亿人公里、两者均比2017年增长约11%。

客运方面,完成旅客运输量约610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

2.飞机使用率以及上座率突飞猛进。

登记在册的运输飞机平均日利用率为9.36小时,正班客座率平均为83%,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0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

相比于2017,2018的中国民用航空在各项上,增幅都在10%以上,也说明了中国航空企业的迅速发展。

1.2 适航的发展日趋完善1985年,我国的民用航空管理体系还处于萌芽阶段,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

中国民航总局发布了第一部适航标准,标志着在民用航空立法建设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

从1989年7月至1994年6月,美国联邦航空局对FAR25部做出了16项修正案。

中国民航总局为了追赶国际趋势,不断缩小之间的差距,我国民航局及时做出了第二次修订。

对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及其思考

对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及其思考

对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及其思考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愈加突显出民航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民用航空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与较强的系统性,以至于人们希望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如今,我国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经过长时间的建设发展提升明显,但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就必须将我国民航事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安全管理体系,继而促进民航事业安全性的提高。

标签: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内涵;背景目前,民用航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风险较大是其一突出特点,进而让人们倍加关注其安全性,对其抱有很高的期待。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明显,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需结合民航事业发展的实际,对安全管理体系予以重视,真正将民航事业的安全性增强。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应用系统安全思想,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是促进系统整体安全管理提升的主要方式。

重视对风险的管理为安全管理的前提。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立足于不断改进的风险沟通机制,有效降低潜在风险,改善整体结构,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措施体系,主要是为了对民航安全进行维护,其坚持以国家民航发展与国家安全政策为依据,强调对民航发展的安全性建设,通过制定民航安全方针与目标,使民航风险性因素减少,为民航事业安全、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诸如民航安全理论、安全法规准则、安全管理信息库、安全监督、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技术等均属于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内容。

在民航事业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安全意识与安全技术,构建完善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使之达到最优。

一方面,通过安全管理体系可以较快地将民航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与安全隐患给找出来,及时对风险予以控制。

另一方面,促进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让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作用真正在民航发展中体现出来,推动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使之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中。

民机适航管理体系分析及其发展浅议

民机适航管理体系分析及其发展浅议

民机适航管理体系分析及其发展浅议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们的出行中飞机成为了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这样一来使得民机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而民机适航管理对于民机的发展起着重要性作用。

因此,目前我国的民机行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管理体系。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民机试航管理体系进行了概述,同时对其的反正也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今后民航行业的反正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民机适航管理体系发展一、适航管理体系的概述目前适航性已被国家批准在民机行业中最为常见,是反映飞行器具有整体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体现。

在现在社会的反正中,民用飞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完善民机适航管理技术的管理,引起先进的技术,加强对管理技术的创新力度,这一方面可以对飞机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大大提高民机的安全度,另一方面也为人民大众提高了舒适的航空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适航管理不仅是对民用航空器设计、制造进行创新,同时还对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统一审查、监督和管理的工作。

二、适航管理体系在民航中重要作用分析在我国现在民机的发展中,对适航的管理体系的作用范围还缺乏一定的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适航管理作用范围的确定对于适航的管理意义重大,如果由于一些原因导致适航管理的作用范围及作用边界没有得到明确的确认,不仅会使适航管理业务的流程没有条序,还会严重阻碍研制工作人员对适航性要求的确认,导致适航管理过程与民机研制过程相互剥离。

因此,我们应该对适航管理体系的作用范围进行确认,这一方面有利于实现适航管理体系对自身职能的描述,另一方面还能为适航审定与研制过程的融合奠定基础。

目前就民机适航范围具有一定的广度,贯穿了整个民机研制的过程。

在以前传统的军机研制中,军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于适航性使很少考虑到的,而作为民机的制造,研制人员在研制过程中必须把适航性问题融入其中。

在此背景下,民机适航管理的重要性已被工作人员深刻认知,然而对于在研制过程中如何贯彻适航要求,如何将适航管控流程融人民机设计、制造过程,以保证适航管理在民机研制过程中全面介人的问题,尚未进行深人的研究。

我国飞机制造商适航管理的思考

我国飞机制造商适航管理的思考

我国飞机制造商适航管理的思考本文结合民用飞机适航管理实践工作,对国际上航空工业发达国家在民用飞机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中的适航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飞机制造商适航管理的完善提供借鉴。

标签:适航管理;适航管理模式;符合性验证民用飞机的研制经历了无适航管理和适航管理两个阶段。

1926年,美国制定了《商业航空法》,在商业部内部设立了商业航空局,进行驾驶员执照颁发、民用飞机适航规则制定、航路图编制与航行情报的收集与发布等工作,初步形成了适航管理的雏形。

1958年,民用飞机适航法规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并在随后的适航管理实践中不断充实与完善。

21世纪初,世界上主要航空大国分别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适航法规与管理程序,培养了大批适航人员。

适航管理在民用飞机研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已被充分认识和肯定,军用飞机研制也在学习适航管理经验,部分国家已开始进行军用飞机适航管理。

1 民机适航管理模式80多年的民机适航管理在实践中,根据发展历史背景和体制的不同,国际上民用飞机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适航管理形成了集中型管理、委托型管理和协调型管理三种适航管理模式。

1.1 集中型适航管理集中型适航管理是由国家指定某政府机构进行统一管理,通常为民用航空局的适航部门,负责适航标准和法规的制定、修改、监督及实施,全面负责民用飞机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中的适航管理,包括要求、核实、审批和颁发证件等。

集中型适航管理统一管理适航中的“立法”和“执法”,立法是建立适航法规,执法是按法规进行强制性的适航管理。

1.2 委托型适航管理委托型适航管理是将“执法”委托出去,由权威的专职机构进行适航审定。

民用航空局负责“立法”,颁发法规,对全局性和重要性的适航工作进行管理,如受理申请、组建审查组和证件签发等。

1.3 协调型适航管理协调型适航管理根据飞机生产分为新型号和批生产的特点,分为工业主管适航部门负责批生产和修理产品的适航证颁发;民航适航管理部门负责新产品的型号合格证、国内使用和出口适航证颁发,批准适航标准、监督批生产和修理产品的适航证管理。

中国适航管理的简单介绍

中国适航管理的简单介绍
If without a bilateral airworthiness agreement, you should directly apply to CAAC. CAAC will deal with i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4、尽管有双边适航协定,民航总局保留直 接对出口产品的生产商的某些项目进行审 定的权利。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document system
13部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13 Regulations in relation with China Civil Aviation 23个适航管理程序 23 Airworthiness Procedures 23个咨询通报 23 Advisory Circulars
适航工作主要分为适航审定和适航监督两 大类工作。
Airworthiness activities include two categories, that is: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 and airworthiness supervision .
1、我国适航管理的文件体系
中国适航管理的简单介绍 An Introduce on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of China(CAAC)
周凯旋 Zhou Kai Xuan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适航司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1
对IAQG第8次大会的致辞 Address on 8th IAQG General Assembly Meeting 简单介绍中国民用航空业最近的发展情况 Introduction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 civil aviation

中国民用航空适航管理

中国民用航空适航管理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适航管理的含义 (2)中国民航适航管理的发展历程 (2)发展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的意义 (4)参考文献 (5)中国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的发展摘要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为目的的技术管理。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宗旨是: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维护公共利益,促使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经历了多个发展历程,是中国航空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主要简述了中国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民航适航管理发展的意义。

abstractCivil aircraft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is the protection of the safety of civil aircraft for the purpose of technical management.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objectiv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ivil aviation, safeguarding the public interes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aviation. Chinese civil aviation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has undergone a number of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via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hinese civil aviation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significance.关键词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发展意义Keyword Civil aircraft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Developing Significance适航管理的含义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为目的的技术管理,是政府适航部门在制定了各种最低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统一的审查、鉴定、监督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适航管理体系发展历程的评价及国内外适航管理体系对比分析
———————————————————————————————— 作者:
———————————————————————————————— 日期:

中国适航管理体系发展历程的评价及国内外适航管理体系对比分析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就着手开始参照美国联邦航空局的适航管理模式对民用飞机进行适航管理[1]。
设计组织批准目的是确保申请人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 设计的产品符合适用的适航规章和环境保护要求;
( 2)表明并证实对适航规章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符合性;
( 3)向审查方演示这种符合性。
在设计组织当中,EASA要求在设计部门中设置CVE(Compliance Verification Engineers) ,承担表明符合性工作,负责对符合性报告审批。CS-21 部J分部中对设计组织申请、批准和设计保证手册编制作了详细要求,如图4所示。获得设计组织批准是民机制造企业申请EASA 型号合格证以及其他适航证件的前提和基础。
1.2.2 EASA适航法规体系
EASA的适航法规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法,第二层是实施规章,第三层是审定规范和指导文件,如图3所示。
图3EASA航空规章体系
1.2.3 设计组织批准(DOA)
欧洲的适航管理体系较之美国最大的差异在于没有对个人的委任制度,而是要求航空制造企业通过获得设计组织批准(DOA)的方式来表明其设计能力,核心内容是要求申请人具备成熟的设计组织,并且通过编制设计组织手册,从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资源等四大方面对设计组织的能力详细说明。
( 2)重视标准化工作
由于EASA负责适航审定的是欧洲各国民航局的适航审定人员,为了确保对适航标准和程序执行的统一,EASA的适航组织体系中特别设置了标准化部门,负责标准化和培训工作。
(3)机构批准的职能
与FAA的适航标准管理体系不同,EASA对航空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机构进行单独的机构批准,在适航组织体系中也相应增加了负责设计机构、生产机构和持续适航机构评审和批准的部门。
1.2欧洲适航管理体系
欧洲航空安全局的发展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紧密相关,其前身是诞生于1990年的联合航空局( JAA),伴随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2003年成立了欧洲航空局( EASA),取代了JAA,经过近十年的发展,EASA已经成为与FAA拥有同等话语权的重要适航当局[1]。
1.2.1EASA组织体系
1.1.2 FAA适航法规体系
FAA适航法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法规性文件,具有强制性,另一类属非法规性文件,不具有强制性,如图1所示。
图1 FAA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规体系
1.1.3委任管理体系
FAA的委任制度源于20世纪40年代,包括机构和个人委任两种形式。为了支持飞机制造业的迅猛发展,CAA(FAA前身)首次委任了一个机构而不是个人来承担审定任务,1958年FAA取代CAA,并于60年代开始创立DAS(DesignatedAlterationStation)项目,允许符合要求,经过授权的航空承运人、飞机制造商颁发补充型号合格证。到2005年11月14日,FAA颁布了21部的第86号修正案,规定自2006年11月14日起,不再受理DOA(Delegation OptionAuthorization) 和DAS申请,自2009年11月14日起,中止原有的DOA和DAS批准。同时,修订了FAR183部,在D分部修订了机构委任授权ODA(OrganizationDesignation Authorization) ,取代了原有的机构委任形式。之后,又颁布了ORDER 8100.15,对ODA的申请、审批程序做出了规定。
在对我国适航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做评价和发展规划之前,我们首先详细的对国外的适航管理体系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对比分析。
1、国外适航管理体系概况
一个国家的民机适航管理体系和适航法规体系从本质来看,与本国航空制造业的特点密不可分,反之,作为航空制造企业,为了满足国家适航法规的要求,配合审核工作,必须建立与本国适航当局的要求相对应的适航体系,下文主要介绍欧美的适航管理体系。
图4DOA申请批准流程
2、国内外适航管理体系发展现状对比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就着手开始参照美国联邦航空局的适航管理模式对民用飞机进行适航管理。
1.1美国民机适航管理体系
美国对民机的适航管理萌芽于上世纪20年代,依托美国强大的航空制造业,美国联邦航空局(FAA) 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验最丰富、实力最强大的适航当局[1]。
1.1.1 FAA组织体系
FAA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民用航空局(CAA) ,FAA在组织机构管理上采取总部、地区和地方的三级模式,由位于首都华盛顿的航空器审定司负责适航审定管理工作,下设计划和项目管理处、生产和适航审定处、航空器工程处和国际政策办公室等四个处室,分别负责制定型号合格审定程序、生产许可审定政策、制定国际适航双边协议和国际事务的政策等各项职责。另外,在航空器审定司的直接垂直管理下,在西雅图、堪萨斯、沃斯堡、波士顿设置了四个审定中心,分别承担运输类飞机、小飞机、旋翼机以及发动机/螺旋桨的适航审定政策的制定以及型号合格审定工作。
FAA 的适航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其航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特点,通过委任个人或者机构的方式来支持对美国庞大的航空制造业的适航管理。一方面通过逐步调整委任管理政策从个人到机构的委任授权,要求在有条件的大型航空制造企业建立机构来强化委任适航管理;另一方面,在政策上也支持对个人的委任,尤其对不隶属于一个航空制造企业的、自由顾问性个人的委任,来降低小型航空制造企业的适航管理门槛。
EASA的组织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设置了专门负责标准化以及培训和机构批准的管理部门对分散在欧洲各国的众多企业进行适航管理,如图2所示。
图2EASA组织体系
与FAA 相比,EASA的适航组织体系具有三个不同点。
(1)产品审定分类不同FAA将产品审定类别分成了运输类飞机、小飞机、旋翼机和发动机/螺旋桨,EASA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负责零部件和机载设备审定的部门和负责适航指令的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