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著名的名言名句
华佗(东汉末年医学家)—搜狗百科

华佗(东汉末年医学家)—搜狗百科展开全文华佗治头痛身热要诀华佗(东汉末年医学家)表外实,下内实,忌世治外实,多用表剂,表则外虚,风寒得入,而病加剧。
世治内实,多用下剂,下则内虚,肠胃气促,而肢不畅。
华佗治肢烦口乾要诀汗愈,不汗死县吏尹世,苦四肢烦,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
华先生曰:“试作热食,得汗即愈,不汗后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汗不出。
华先生曰:“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
”已而果然。
先生盖有所本而云然也。
按肢烦口干,不欲闻声,热症也。
医者遇此症,决不敢曰热食,多主用凉剂,然一用凉剂,便起搐搦,却无啼泣之状,缘先生进热食,故有啼泣之状耳。
余昔遇此症,常用热表剂,见汗涔涔而愈,益信先生言之不诬。
窃怪世之治此症者,不能决其愈不愈,死不死。
观于先生之治法,可以知所从事矣。
(孙思邈注)华佗治牙痛要诀宜辛散,忌凉遏世传华先生治牙痛:一撮花椒小一盅,细辛白芷与防风,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
实则先生之医术,虽本乎仙人,其用药则由己。
如宜辛散,忌凉遏,即治百般牙痛之秘诀也。
故知治病不必拘定汤药,盖汤药可伪造,可假托,且当视其病之重轻,人之上虚实,时之寒(火奥),而增减之,故有病同药同,而效与不效异。
医者于此,宜知所酌夺矣。
华佗治死胎要诀朱砂、鸡白、蜜、当归末等分,酒服出。
按此系《普济方》。
考《魏志》甘陵相夫人有身六月,腹痛不安,先生视之曰:胎已死。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
即愈。
然用何汤药,则未言明,不能无疑。
意先生善解剖,固有下之之术,不专恃汤药,特以汤药为辅佐品乎。
今观此书,则知先生之治斯症,固有汤药在也。
因为稽考故事以实之,且余亦尝用此方下胎屡见奇效,人且视为仙方也。
(孙思邈注)华佗治矢镞入骨要诀刮骨、理骨、理筋、补筋按《襄阳府志》:关羽镇襄阳,与曹仁相拒,中流矢,矢镞入骨,先生为之刮骨去毒,出血理筋,创果愈。
盖即本此二语,而见之于实事也。
若治毒不敢刮,必致毒气蔓延;见筋不敢理,必致筋肉短缩;其害无穷。
高考古文华佗(详细答案)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
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
"将军言:"(闻)[间]实伤娠,胎已去矣。
"佗曰:"案脉,胎未去也。
"将军以为不然。
佗舍去,妇稍小差。
百余日复动,更呼佗。
佗曰:"此脉故事有胎。
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
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
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
故使多脊痛。
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
"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
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
"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篙笃,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
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华佗著名的名言名句

华佗著名的名言名句
1、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
——华佗《中藏经》
2、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
——华佗《中藏经》
3、"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华佗"
4、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
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
——华佗《中藏经》
5、知人者有验于天,知天者必有验于人。
——华佗《中藏经》
6、人生气健壮者,外色光华,内脉平调。
五脏六腑之气消耗.则脉无所依,色无所泽,如是者,百无一生。
——华佗《中藏经》
7、凡人五脏六腑,荣卫关窍,宜平生,气血顺度,循环无终,是为不病之本,若有缺绝,则祸必来矣。
——华佗《中藏经》
8、"早睡早起,方能养生!——华佗《三国杀》"
9、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
——华佗《中藏经》10、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塑塞而发者也。
——华佗《中藏经》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尊重中医的国家,而中医名人也是不胜枚举。
在这些名人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名言警句。
下面,我将为大家列举100句中医名人名言,以供大家参考。
一、黄帝内经篇名言1. 听善言,扬善行,此医道之要义也。
2. 夫医者,能工巧匠也;尽其技,不自失也。
3. 胜者之策,治人为治己,治己为治人。
4. 安忍为身主,真防为心本,心本安忍,而病安从。
5. 心不惊,神不惧。
神不惧,即无事。
6.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7. 不念居何世,不问志何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二、扁鹊天下名言8. 夫乐队之不偏,声调乃正。
9.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 由于养生,以待病之不来;及病之至,则已防范。
三、华佗名言11. 把握全局,循序渐进。
12. 以病论病,以人论人,方能制治有方。
13.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4. 尽可能地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尽可能地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15. 非我之人,其心不我;不我之人,虽举案如山,不亦轻乎?四、张仲景名言16. 不畏病之来,但畏病之久留。
17. 惟形劳之所生病,皆可以形劳之所除。
18. 上工者有治未病者,中工者有治已病者,下工者有治已死者。
19.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20.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五、葛洪名言21. 良医所以治病者,以其道自在也。
22. 虚虚实实,道之所藏;深深浅浅,道之所成。
23.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万虑,必有一失。
24. 行道者不行过,言道者不出口。
25. 逆境之所以为神仙,顺境之所以为凡人。
六、雷公炮名言26.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7. 独卧寝息之时,为姓名实无分别。
28. 治病先静心,用药须谨慎。
29. 病在千头万绪中,治病只求一个确实。
30. 不求全责备,但求有建设性的批评。
七、朱震亨名言31.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32. 未病先防,已病先治。
33. 中国有养生之道,老有养老之路。
中国古代名医名言

华佗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著《中藏经》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
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陰不足則先熱後寒皮寒而燥者陽不足,皮熱而燥者陰不足;皮寒而寒者為陰盛,皮熱而熱者為陽盛张介宾(1563-1640年)明代医学家,字会卿,号景岳著有《类经》、《景岳全书》,《质疑录》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 故阳惟畏其衰,阴惟畏其盛,非阴能自盛也,阳衰则阴盛矣。
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万物,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二、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
非精血无以成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
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
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
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张介宾(1563-1640年)明代医学家,字会卿,号景岳著有《类经》、《景岳全书》,《质疑录》三、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阴不可以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
故物之生也,生于阳, 物之成也,,盖有形之血不能即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
李杲(公元1180年---1251年)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代医学家,金元四家之一。
撰《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等。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
食入则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亏弱也。
.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朱震亨,字彦修,号称丹溪翁,金元四家之一。
生活于公元1231~1351年。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妙手回春的“神医”华佗

华佗长于养生,模仿动物动作发明了“五禽戏”,
进行锻炼。华佗在前人导引、吐纳之术的基础上, 研究五种动物的神态、习性和运动特点,以“道法 自然”思想为指导,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 动物的动作和特性,结合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 运行规律,编创出五禽戏。
练习五禽戏,可以舒展筋骨、舒畅经络,进而 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据史书记载,华 佗被曹操杀害之前,年岁已过百,但仍耳聪目明、 身体健朗。华佗的弟子针灸名医樊阿、《吴普本草》 的作者吴普常年练习五禽戏,一个年过九旬,一个 年逾百岁。
医 家 故 事
文 / 朱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华佗,字元化,东汉著名医学家。《后汉书·华 佗传》说他“兼通数经 , 晓养性之术”“精于方药”, 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他精通内、外、妇、 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被后人称为“外科 圣手”“外科鼻祖”。后人又以“华佗再世”“元 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相传,华佗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 部医学著作,书名叫作《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 下来。但他有许多优秀的弟子成为了医学大家 , 传 承了他的医学衣钵。( 作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 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 )
80 《中医健康养生》2020 年 5 月刊
发明“麻沸散”,外科手术的“圣手”
华佗青年时期即“以医见业”,他不仅勤奋攻读, 而且虚心求教,游学多地,服务民众。勤奋不息的 钻研、不断吸取前人的医学成果和走方(行走江湖 治病救人)生涯的持续实践过程,为华佗的学术成 就奠定了基础。
华佗尤其精于外科,史书记载他能做腹部外科 手术,甚至有可能也能做简单的开颅手术。《三国志》 上载有华佗治疗的 20 多个病例 , 如传染病、寄生虫 病、儿科病、皮肤病、内科病等。华佗首创了中药 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并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 对后世影响极大。
《华佗传》译文

《华佗传》译文华佗,名旭,字元化。
东汉末年,世为医术巨擘,被尊称为中国医学史上的泰斗。
华佗治疗疾病时,多以草木植物、动物部位为药材。
他深入研究解剖学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药物治疗实践。
华佗特别擅长外科手术,常常不顾危险,亲自实施手术治疗,挽救了许多垂危的病患。
华佗腹有诗书之才,才情出众。
写医书时,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医学经验,并详细介绍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和药方。
他的医学著作尤以《青囊经》最为著名。
然而,华佗生活在乱世之中,战乱频繁,病患络绎不绝。
他虽然医术高超,但因拒绝效忠各方势力,不愿卷入权力斗争,导致他受到了种种冤屈和艰难困苦。
时至宋朝刘宰时期,有一次皇帝因病重,便派人请来了华佗。
华佗检查后,发现皇帝所患者属于中风,并且情况十分严重。
然而,刘宰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故意阻止华佗施治,以便皇帝逝世。
最终,皇帝不治身亡,华佗因此深感悲痛。
华佗后来被刘备请去替治刘备大将关羽之疮。
华佗一见关羽的疮,便立刻开刀进行治疗。
然而,关羽对刀割的疼痛感到不耐,便用眼睛死盯着华佗。
华佗看出了关羽的心思,于是将忍痛所致的一块肉切下,示意关羽超度痛苦。
关羽对华佗的医术和人品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从此将华佗视为挚友。
华佗临终前,语重心长地告诫刘备:医学之道,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能墨守成规。
他深深地希望后世医生能够不仅重视医术,更要立足于人性关怀。
华佗就这样结束了自己传奇般的一生,留下了深深的医学遗产。
他不仅在医学史上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更是后世医生的楷模和启迪。
华佗,名旭,字元化,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传奇存在。
他以出众的医术和渊博的医学知识被尊称为东汉末年的医疗泰斗。
华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精通医术,擅长草木植物、动物部位的药材制备,深入研究解剖学知识,将药物治疗与解剖学相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他的外科手术技术精湛,经常不顾危险,亲自施行手术,挽救了无数病患的生命。
作为一位杰出的医生,华佗以其卓越的才华,还写了许多医学著作。
华佗十大经典语录,养生金言,健康之道!

华佗十大经典语录,养生金言,健康之道!华佗,字符化,是东汉时杰出的医家。
他曾到过很多地方为人治病,方法简单有效,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出自《魏书·方技传》。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
二、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人法于天地论》。
【译文】如果天地运行有条理,那么人气就会安定平和。
如果天地逆条理而运行,那么人气就会不顺。
三、知人者有验于天,知天者必有验于人。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人法于天地论》。
【译文】了解人可以从天象那里得到验证,了解天象可以从人那里得到验证。
四、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
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
天地之间,阴阳辅佐者,人也。
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阴阳大要调神论》。
【译文】天是阳气的祖宗。
地是阴气的归属。
阳是生长的本源。
阴是死亡的根基。
在天地之间,阴阳相互辅佐调和的,是人啊。
人取得天地之阳气的就生,取得天地之阴气的就死。
五、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阴阳大要调神论》。
【译文】阳过盛的病症就会话多,阴过盛的病症就寡语。
多语的容易救治,寡语的难复荣;阳过盛的病症就要白天安静,阴过盛的病症就要夜晚安宁。
六、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生成论》。
【译文】天地之间有阴阳和五行,人有血脉和五脏六腑。
七、阳厥之脉,举按有力者生,绝者死。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阳厥论》。
【译文】阳偏盛之病的脉象,轻按和重按都有力的可以生,脉象完全没有了的就快死了。
八、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
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寒热论》。
【译文】人时冷时热,会得什么病呢?这是阴阳互克的病症。
阳不足就会先冷后热,阴不足就会先热后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阅读
华佗著名的名言名句
导读:1、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
——华佗《中藏经》2、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
——华佗《中藏经》3、"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华佗" 4、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
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
——华佗《中藏经》5、知人者有验于天,知天者必有验于人。
——华佗《中藏经》6、人生气健壮者,外色光华,内脉平调。
五脏六腑之气消耗.则脉无所依,色无所泽,如是者,百无一生。
——华佗《中藏经》7、凡人五脏六腑,荣卫关窍,宜平生,气血顺度,循环无终,是为不病之本,若有缺绝,则祸必来矣。
——华佗《中藏经》8、"早睡早起,方能养生!——华佗《三国杀》" 9、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
——华佗《中藏经》10、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塑塞而发者也。
——华佗《中藏经》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