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探究式教学实践案例(3篇)

探究式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

在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案例以“光合作用”这一生物学重要知识点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有什么意义?(二)探究实验1. 实验目的: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材料:光合作用实验装置、二氧化碳、水、光、黑色塑料袋、透明塑料袋等。

b. 将实验装置放置在阳光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 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d. 改变实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e. 改变实验装置中的水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数据分析:a.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二氧化碳和水。

b.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

c.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光合作用在黑暗环境中无法进行。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3. 反思:如何将光合作用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等。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数据分析能力等。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园创意游戏:探究式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创意游戏:探究式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创意游戏:探究式教育案例分析在幼儿园阶段,探究式教育和创意游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孩子们能够在充满趣味和创意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验,获取知识,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园中的探究式教育案例来深入探讨这个重要的教学方法。

1. 环境创设在探究式教育中,创意游戏的环境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该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某幼儿园的案例中,老师们将教室打造成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在教室的一角放置了一些简易的实验器材,如试管、放大镜、测量工具等,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探索的机会。

教室的布置也很有创意,墙上张贴着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桌上摆放着自然材料,让孩子们能够随手拿起来进行观察和探索。

2. 游戏引导在探究式教育中,游戏是孩子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在这个幼儿园中,老师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引导,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知识。

他们设置了一个“水的奥秘”游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水的奇妙之处。

孩子们在玩水的过程中学会了浮力、流动性等概念,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老师角色在探究式教育中,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在这个幼儿园中,老师们始终友好地与孩子们互动,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引导,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

4. 个人观点对我而言,探究式教育和创意游戏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验,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形成扎实的基础。

我相信,探究式教育将会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总结回顾:通过对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幼儿园中的探究式教育和创意游戏。

在这个教学方法中,环境创设、游戏引导和老师的角色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意游戏和探究式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小培养好奇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科学实验儿童科学探究实验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学实验儿童科学探究实验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学实验儿童科学探究实验案例分析实验名称:水的传导实验
实验目的:让幼儿了解水的传导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合作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水、纸巾、塑料袋、塑料碗
实验过程:
1.导入: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水的传导现象,引导幼儿关注水的特性
和传导的方式。

2.实验准备:教师将实验用的水倒入塑料碗中,然后将纸巾折叠成小块,并将每个纸巾块放在不同的地方。

3.实验操作:教师告诉幼儿们,他们需要观察每个纸巾块上的现象,
并想办法让水能够传导到其他地方。

幼儿可以通过借助塑料袋将纸巾包住,然后将塑料袋上下晃动使纸巾“变魔术”般地传导水。

4.观察记录:幼儿们观察每个纸巾块上的水的变化,记录下观察到的
现象。

5.分组探究: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自由探究其他物体能否传导水,
如石头、木头、塑料等。

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合作探究。

6.结果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为什么一
些物体能传导水,一些物体不能传导水。

7.总结归纳:幼儿们和教师一起总结归纳他们探究的结果,并帮助幼
儿理解水的传导现象。

8.规律发现:借助教师的引导,幼儿们可以发现传导水的物体大多是由“空隙”组成,而不传导水的物体通常是没有空隙或空隙很少。

9.实验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思考和探究其他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导物体,并邀请幼儿自行设计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能够亲身参与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高效课堂案例探析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高效课堂案例探析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高效课堂案例探析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自主探究性高效课堂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实施这种教学方法。

案例描述:在一次初中数学课上,教师布置了一个关于线性方程组的探究性实验任务。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约有4-5名学生。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线性方程组、怎样求解线性方程组等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

接下来,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一张实验纸,上面写有几个线性方程组的实验题目和相关提示。

学生根据提示,在纸上自行列式并求解线性方程组。

教师并不限制学生的解题方式,鼓励他们思考多种解法。

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通过集思广益,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

有的学生采用列主元素法,有的学生采用消元法,还有的学生运用代入法。

学生们通过比较各自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发现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会巡回指导和鼓励学生,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并引导他们从中得出规律和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发现。

全班学生通过听取他人的演讲,进一步加深对线性方程组的理解,并发现更多解题方法和技巧。

探析:这个案例体现了自主探究性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和流程。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然后,教师给予了适量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师组织了展示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通过恰当的引导和布置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了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教师还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学生展示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及分析 幼儿园科学活动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及分析 幼儿园科学活动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及分析一、引言1.科学活动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孩子们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科学活动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幼儿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案例2.1、水的性质研究在一次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老师为幼儿们准备了水的性质研究活动。

活动开始前,老师向幼儿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水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性质?”老师带领幼儿们做了几个实验,比如“水能不能和油混合?”,“水的密度是多少?”,“冰和水哪个更重?”等。

通过这些实验,幼儿们发现了水的一些性质,并在讨论中得出了结论。

2.2、天气变化的观察另一次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老师带领幼儿们对天气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他们每天都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比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并观察到了一些规律。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了解了天气的变化规律,培养了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且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观测工具的使用。

2.3、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在一次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老师给幼儿们演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比如醋和苏打粉的反应、洗衣粉和水的反应等。

幼儿们在观察这些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对于化学反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理解。

三、幼儿科学活动的分析3.1、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有利通过参与科学活动,幼儿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比如在水的性质研究活动中,幼儿们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讨论,不仅对水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探究。

比如在观察天气变化的活动中,幼儿们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对大自然的变化产生兴趣,主动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的规律。

3.3、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科学活动往往需要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这有利于培养幼儿们的动手能力。

教研组活动教学案例分析(3篇)

教研组活动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各地纷纷开展教研组活动。

本文将以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研组的一次活动为例,分析教研组活动的教学案例。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研组由5名教师组成,其中包括一名组长和4名教师。

教研组每月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三、案例描述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课前研讨、课堂展示和课后反思。

1. 课前研讨在课前研讨环节,教研组成员共同学习了《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的相关理论,并针对五年级数学教材中适合探究式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

经过讨论,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2. 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环节,由组长担任主讲教师,进行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探究式教学示范课。

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蛋糕、水果等,引出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如:如何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如何表示其中的一份?(3)总结环节: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3. 课后反思在课后反思环节,教研组成员对本次探究式教学示范课进行了点评。

大家认为,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较强。

(3)探究过程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同时,教研组成员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1)在探究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的关注。

(2)在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探究性试题案例分析(案例一)

探究性试题案例分析(案例一)

探究性试题案例分析(案例一)案例一:提出问题【例题1】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诠释】题中给出的情景要求提出问题,且是与相关物理的科学问题。

,空气、棉线、铁轨三种不同传声介质,听到声音的距离不相同,所以可以从传声与介质的关系,或能量损失与介质的关系知识着手提出问题。

考查的知识点是声音的传播与介质的关系;涉及考查方向是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笔在空气中少吗?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声音的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远吗?(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同样给分)【例题2】七、八月份属高温天气,又正值农村蔬菜栽种季节,当菜苗栽上后,很容易因蒸发过快而失水干枯,不易成活,农民常用一些树叶、树枝遮盖在新栽菜苗上并洒上水,使菜苗不致干枯,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的问题。

【诠释】根据题意提问,要注意题意是防止菜苗失水进行提问,菜苗失水是因为水蒸发造成的,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个是液体温度,另外还有液体蒸发面积和液面上空气流动快慢。

盖住的目的是不让菜苗受到太阳直接照射而温度升高,同时也让菜苗上空空气流动慢;洒水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降低菜苗上树枝的温度。

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题3】提啤酒瓶的学问:(1)甲同学一手可竖直向上提几个空啤酒瓶,也不感到费劲。

(2)乙同学一手提一个装有啤酒的瓶子,就感到费劲。

(3)丙同学用毛巾包着装有啤酒的瓶颈,再提起就感到不太费劲。

就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诠释】根据题意,提酒瓶费力和不费力问题,我们提出问题时就要从费力和不费力角度着手,由于装有啤酒后,物体重力增大了,要提起它时需要的力也要增大,则需要的摩擦力也要增大,而用毛巾包着后,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可以增大摩擦。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

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幼儿园案例,分析该园所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探讨其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二、活动内容在该幼儿园,老师们针对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开展了一次有关大自然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大自然: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了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让孩子们近距离地观察树木、花草、昆虫等自然生物,引导他们用心观察、用心感受。

2.提出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孩子们提出各种问题,例如“树木是怎么长大的?”,“为什么花会开?”等等。

3.探索答案:通过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起探索答案,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搜索、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知识。

4.总结共享: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孩子们总结所得到的知识,并在小组内共享,培养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以上活动,孩子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三、影响分析1.促进认知发展: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认知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有益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是 passively接收信息,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主动建构认识。

2.培养学习兴趣:幼儿园的学习活动通常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探究性学习更是将学习和游戏融为一体。

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3.促进情感发展:通过共同探索、讨论和共享,孩子们在活动中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促进了情感的交流与发展。

四、存在问题在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素质不足: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

然而,目前一些幼儿园中的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还有待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与 1 均能拆项求和 , 但前者更妥 。
n2 2n n(n 1)
常见的放大
1.
1 k2
(k
1 1)k
1 k 1
1 k
(k
2)
n k 1
1 k2
2(n N ).
1 1 11 1
2. k 2
k2
1
( 2k
1
k
)(k 1
2)
n k 1
1 k2
7 (n N ). 4
3.
(2k
1
1)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说:学习的数学知识, 若今后不再直接从事数学工作,会很快忘掉, 然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在探究数学的过程 中所领会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方法、推理 方式、甚至经历的挫折,都会随时随地地发 生作用,使人终受益终身。
二、案例选讲
案例一: 不等式证明课堂节选
例1、n N*,求证: 1 2 23 n(n 1) n(n 2) .
4
2
n (5i 1) n(5n 6) 超出了 n(6n 7)
i 1
2
2
4
介绍编题思路:
例2、n N *,求证: 110 219
a
3a b 4
ab 2
n(9n 1) n(6n 7) . 4
b
设a,b R*,
ab
3a b 4
b 9a
取a n , b 9n 1, 则 ab n(9n 1)
2
证明: n(n 1) n (n 1) n 1
2
2
左边 (1 1) (2 1) (n 1)
2
2
2
n(n 1) n n(n 2) 22 2
引申碰到了问题
例2、n N *,求证: 110 219 n(9n 1) n(6n 7) .
4
n(9n 1) n (9n 1) 5n 1
例1: 已知抛物线y2 4x,设动直线y x b 与抛物线相交于A, B两点, 且这两点位于直线l : y 2两测。 问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与b的取
值无关的定点,使得AMB总被直线l平分?若
存在, 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kMA
kMB
2
( 2)b 2 2a a
b2 2ab 4a a2
1 4
n k 1
1 k2
案例三: 解析几何中的探究型定值问题教学设计
讲课背景
探究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某个对象为定 值.解析几何中的这类探究型定值问题,由于条 件与定值均需探究,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培养探究性思维也是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由此解析几何中的探究 型定值问题,成为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中的新宠 儿.
2
(2k
1 3)(2k
1)
1( 1 2 2k 3
1 )(k 2k 1
2)
n
1 5 (n N)
k1 (2k 1)2 3
1 4. (2k 1)2
4k 2
1 4k
1
1 4k 2 4k
1[ 1 4 k 1
1 ](k k
2)
n k 1
1 (2k 1)2
5 (n N ) 4
n
5.
k 1
1 化归为 (2k )2
案例二: 从一次听课中想到的
例: 已知an n(n 1),bn (n 1)2。
n
求证:
1 5.
k1 ak bk 12
(08辽宁卷)
分析: 1
1
1 1 (1 1 )
an bn (n 1)(2n 1) 2n(n 1) 2 n n 1
n
1 1 1 (1 1 ) 5 1
5
k1 ak bk 6 2 2 n 1 12 2(n 1) 12
6 36
6
比3n 1 更强 4
回头一望
例1、n N*,求证: 1 2 23 n(n 1) n(n 2) .
2
n(n 1) n2 n (n 1 )2 1 n 1
24
2
如果从纯解题的角度来说,当例2应用基 本不等式失败以后,直接讲配方法或数学归法 即可.但从以上片段学生经历的波折、得到的情 感体验同样是十分可贵的.
一、开场白
数学大师高斯一生发现了许多著名的定理和 公式,但很少把这些定理和公式的发现发展过程 呈现给后人。所以人们这样形容高斯:他就像一 只狡猾的狐狸,在穿越沙漠时,用尾巴把足迹扫 得一干二净,使猎手找不到其行踪。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阅读欣赏时,曾 讲过一个“冰山理论”:他认为人们看到的小说 只是冰山露在海面上的八分之一,那海面下的八 分之七得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揣摩。小说的表象后 面包藏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它们是小说广阔的背 景材料,要真正读懂小说,就必须掌握和了解这 些材料。
其实
1
1 没有把问题的本质讲透 ,
(n 1)(2n 1) 2n(n 1)
讲到位 。
1
1
(n 1)(2n 1) 2n2 3n 1
1 2n2
3n
1 2n2
2n
n2
1 3n
1 与 1 均能拆项求和, 但前者更妥。
2n2 2n n2 3n
1 (n 1)2
n2
1 2n
1
1 n2 2n
1 n(n 1)
1. 设M (a, ), A(x1, x1 b), B(x2, x2 b)
则kMA kMB ?
2.
y xb
y
2
4 x
x1 x1x2
x2 ? ?
3. 把(2)的结果代入得 kMA kMB ?
( 2)b 2 2a a
kMA kMB 2 b2 2ab 4a a2
2009浙江省调测题回顾
(2 2)b 4 2a 2a 0
改编1:已知抛物线y2 4x,设动直线y x b与
抛物线相交于A, B两点, 问是否存在与b的取值
无关的定点M , 使得kMA kMB 0恒成立?若存在,
求出所有点M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y
A
M
x
( 2)b 2 2a a
n(9n 1) an
Sn
n(6n 7) 4
n 2时,
an Sn Sn1
3n 1 4
n 1时, 10 13 ,也成立。
4
换个角度看看
例2、n N *,求证: 110 219 n(9n 1) n(6n 7) .
4
n(9n 1) 9n2 n
(3n 1)2 1 3n 1
3a b 3n 1
4
4
3(1 2 n)
,
n
n k 1
k(9k 1) 3n(n 1)
n
k 1
n
(3k 1) 4
n(6n 7)
4
2
4
4
破题策略
例2、n N *,求证: 110 219 n(9n 1) n(6n 7) .
4
n(9n 1) 3n 1 易证,
4
但解题者要识破用此结论证此题则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