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名人北宋理学家邵雍及其著作

合集下载

邵雍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

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

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

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

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生平
苦读游历
邵雍年少时期,也自认为才志出众,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

邵雍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

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

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

”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

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

学易悟道。

转帖宋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邵雍

转帖宋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邵雍

轉帖宋代最偉大的哲學家——邵雍宋代最偉大的哲學家——邵雍-郭彧郭彧我們從清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中看到,不但錄有邵雍的主要著作,還可以看到大量引用他學術思想或語錄的著作。

邵雍的學術思想能貫穿於經、史、子、集,是北宋五子中其他四子所不可同年而語的。

在經部易類,邵伯溫《易學辨惑》介紹了邵雍之學的源流,朱震的《漢上易傳卦圖》列出了邵雍的《先天圖》(稱《伏羲八卦圖》),《易學啟蒙》引用邵雍的《先天圖》(更名作《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又引用邵雍《觀物外篇》語錄多達27條,《周易本義》卷首列出了《先天圖》。

此後於經部易類的134部著作中有55部都引用邵雍的《先天圖》或語錄。

如果把「存目」之書和後來《續修四庫全書》統計在內,引用邵雍《先天圖》和語錄的易類著作則超過百部。

在經部五經總義類,有楊甲《六經圖》六卷,卷一列《先天圖》及諸多衍圖。

在史部,宋代胡宏的《皇王大紀》於堯後則採用《皇極經世》紀年,元代察罕的《帝王紀年纂要》亦採用《皇極經世》紀年,明代陳繼儒則著《邵康節外紀》。

宋代王稱《東都事略》、清代孫奇逢《中州人物考》及萬斯同《儒林宗派》,則有邵雍傳記或言行事跡。

在子部儒家類,宋代黃震《黃氏日鈔》記邵雍言行,宋代熊節編《性理群書句解》卷一有「康節傳道支派圖」與「康節先生遺像贊」,卷十列《先天圖》及《皇極經世》書;明代張九韶撰《理學類編》,八卷皆引用邵雍語錄;明胡廣奉敕撰《性理大全書》七十卷,中有邵雍《皇極經世》七卷,朱熹《易學啟蒙》四卷;清康熙《御纂性理精義》,卷三《皇極經世書》,卷四至卷六《易學啟蒙》。

在子部術數類,錄有邵雍《皇極經世書》十二卷、張行成《皇極經世索隱》二卷、《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易通變》四十卷、祝泌《觀物篇解五卷》、《皇極經世起數訣》一卷、王植《皇極經世書解》十四卷。

王湜《易學》、鮑寧《天原發微·各類圖》、張理《易象圖說》皆列有《先天圖》或其衍圖。

存目書尚有宋代鐘過撰《皇極經世書類要》九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極經世節要》、明代朱隱老撰《皇極經世書說》十八卷、黃畿撰《皇極經世書傳》八卷、楊向春撰《皇極經世心易發微》八卷、清代徐文靖撰《皇極經世考》三卷、不著撰人名氏《邵子加一倍法》一卷、元代吳正撰《皇極大定動數得一論》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極數》三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極生成鬼經數》一卷、題宋邵子撰《康節內秘影》一卷。

理学名人—北宋理学家邵雍及其著作

理学名人—北宋理学家邵雍及其著作

理学名人—北宋理学家邵雍及其著作邵雍(1012—1077),字尧夫,谥康节,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也是宋代理学诗派的代表诗人。

在北宋文人中,他亦儒亦道,不入仕途,早年过着“岁时耕种,仅给衣食”的贫困生活,成名后又淡泊名利,依旧埋首学问,终于在学术上成为一代巨擘。

他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他在《生日吟》中自谓:“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

……吾于此际,生而为人。

”)生于今涿州大邵村。

幼年随祖父邵德新徙家衡漳(今河南林州康节村),又随父邵古迁共城(今河南辉县)。

在此,邵雍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光。

据《宋史·道学一》本传载,他自视有雄才,慷慨欲树功名,博览群书,坚苦刻厉,十冬寒天不用炉火取暖,三伏酷暑不执扇子纳凉,夜间不在床上睡眠,数年如一。

已而叹息说:“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于是决定出外游学。

他渡过黄河、汾水,跋涉淮河、汉江,周流齐、鲁、宋、郑之地,过了很久,幡然归来曰:“道在是矣。

”遂不复出。

其生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隐居于苏门山百泉,布衣蔬食守丧三年。

后人因此也称其为百源先生。

五代末宋初道士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北海李之才(字挺之)。

李之才摄共城令,听说邵雍好学,便造访其庐,对他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邵雍愿从受教,乃师事之才,从学义理、性命与物理之学,习《周易》。

邵雍将陈抟的《先天图》演化为“象数”体系,即“先天之学”。

他提出“心为太极”,构造了一个纳自然、社会、人生为一体的宇宙观。

这一宇宙观及其在儒学立场上融会佛老二家理论的实践,为儒学心性论取代佛道宗教的心性论创建宋明理学,开辟了道路。

但在共城了解邵雍学术思想的人不多。

时有新乡王豫同邵雍论学,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雍师事之,议论过后却深为折服,便拜邵雍为师。

仁宗皇祐元年(1049)邵雍37岁时,携父母兄弟全家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

邵雍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亲。

儒学人物:邵雍

儒学人物:邵雍

儒学人物:邵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康节。

其先江北范阳人,幼随其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故又称百源先生。

北宋哲学家,理学的代表人物之--,创立北宋象数先天之学。

邵雍一生不仕,屡受朝廷召而不赴。

晚年定居洛阳,与司马光、富弼、吕公著、二程兄弟等一时名流过从甚密。

反对王安石熙宁新法。

好《易》学,从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之解释,参以道教思想,建立起一套宇宙图式和学说体系,称之为先天象数学。

邵雍认为,宇宙本原是太极,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

太极是永恒不变的,万事万物就是依先天图而循环消长。

认为宇宙和历史都按照既定的阶段循环变化,以至于无穷。

这个既定的规律就是元、会、运、世的循环,他根据--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时辰,--。

B寸辰三十分的数字来规定一元的时间及其变化: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

一元代表自然史的一次生
灭。

人类历史则按皇、帝、王、霸或道、德、功、力四个时期逐步退化:三皇之世,"以道化民;五帝之世,以德教民;三王之世,以功劝民;五霸之世,以力率民(参见《皇极经世·观物内篇》)。

邵雍的象数之学虽是唯心主义的,但据近人研究认为,他提出的卦序与卦位图是符合数学原则的,甚至经得起二进制数学的检验。

传邵雍之学的有王豫、邵伯温、张岷、张行成、祝泌等人。

宋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邵雍

宋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邵雍

宋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邵雍我们从清乾隆年间编篡的《四库全书》中看到,不但录有邵雍的主要著作,还可以看到大量引用他学术思想或语录的著作。

邵雍的学术思想能贯穿于经、史、子、集,是北宋五子中其他四子所不可同年而语的。

在经部易类,邵伯温《易学辨惑》介绍了邵雍之学的源流,朱震的《汉上易传卦图》列出了邵雍的《先天图》(称《伏羲八卦图》),《易学启蒙》引用邵雍的《先天图》(更名作《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又引用邵雍《观物外篇》语录多达27条,《周易本义》卷首列出了《先天图》。

此后于经部易类的134部著作中有55部都引用邵雍的《先天图》或语录。

如果把“存目”之书和后来《续修四库全书》统计在内,引用邵雍《先天图》和语录的易类著作则超过百部。

在经部五经总义类,有杨甲《六经图》六卷,卷一列《先天图》及诸多衍图。

在史部,宋代胡宏的《皇王大纪》于尧后则采用《皇极经世》纪年,元代察罕的《帝王纪年纂要》亦采用《皇极经世》纪年,明代陈继儒则著《邵康节外纪》。

宋代王称《东都事略》、清代孙奇逢《中州人物考》及万斯同《儒林宗派》,则有邵雍传记或言行事迹。

在子部儒家类,宋代黄震《黄氏日钞》记邵雍言行,宋代熊节编《性理群书句解》卷一有“康节传道支派图”与“康节先生遗象赞”,卷十列《先天图》及《皇极经世》书;明代张九韶撰《理学类编》,八卷皆引用邵雍语录;明胡广奉敕撰《性理大全书》七十卷,中有邵雍《皇极经世》七卷,朱熹《易学启蒙》四卷;清康熙《御纂性理精义》,卷三《皇极经世书》,卷四至卷六《易学启蒙》。

在子部术数类,录有邵雍《皇极经世书》十二卷、张行成《皇极经世索隐》二卷、《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易通变》四十卷、祝泌《观物篇解五卷》、《皇极经世起数诀》一卷、王植《皇极经世书解》十四卷。

王湜《易学》、鲍宁《天原发微·各类图》、张理《易象图说》皆列有《先天图》或其衍图。

存目书尚有宋代钟过撰《皇极经世书类要》九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极经世节要》、明代朱隐老撰《皇极经世书说》十八卷、黄畿撰《皇极经世书传》八卷、杨向春撰《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八卷、清代徐文靖撰《皇极经世考》三卷、不著撰人名氏《邵子加一倍法》一卷、元代吴正撰《皇极大定动数得一论》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极数》三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极生成鬼经数》一卷、题宋邵子撰《康节内秘影》一卷。

邵雍集[宋]邵雍

邵雍集[宋]邵雍

邵雍集简介邵雍(1011年-1077年),字子容,号东山,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理学家,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政治家,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生平邵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表现出出众的才华。

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很早就表现出了对理学的浓厚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才华得到认可,并进入官府担任要职。

但他对官场的腐败和无能深感失望,于是选择辞职回到家乡,致力于研究理学并传播其思想。

理学思想邵雍在理学中有很高的地位和贡献。

他致力于对经典文献的研究和解读,并提出了自己的学说。

他主张以“格物致知”为核心,即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真理。

他认为知识的追求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教育思想在教育方面,邵雍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强调“教学相长”。

他坚信只有通过为人师表,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提高自己的修养。

他主张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他也提出了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观点,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文化名人邵雍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个极具文化影响力的名人。

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声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的文化思想和主张深受当时社会的欢迎和尊重。

政治家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邵雍在政治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

他曾担任过多个高官职位,通过自己的才智和政治智慧,推动了北宋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他主张以德治国,维护社会稳定和民众福祉。

遗产邵雍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研究和思考开启了理学在宋代的黄金时期,对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启示和借鉴。

他的文化影响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名人。

结语邵雍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在理学思想、教育、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

他致力于追求真理、培养学生、推动社会进步,并在他生前和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北宋康节先生邵雍的预言史诗──《梅花诗》

北宋康节先生邵雍的预言史诗──《梅花诗》

北宋康节先生邵雍的预言史诗──《梅花诗》标签:信则有不信则无分类:随笔 2008-07-05 16:33【博主咧咧】:周末比较闲,依旧泡着,网上,不是浴缸。

天涯太不稳定,凯迪的“猫眼”比较好。

5月被封的一个帖子“中国历史上神秘的政治谶言”(简称“一世”)又发了新芽。

想看的,自己点链接,不过要说明的是,“一世”里,注意第512页,512地震之前,7676楼一个哥们的回复,很诡异。

另,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找《推背集》看看。

关于预言,不多说了,发一个北宋邵雍的组诗,毛骨悚然。

我是熬不到世界大同了,就寄希望于能让人活到800岁的那个科学研究了,听说能让酵母菌从1周的寿命延长到70天,等着吧,40年后,街道统一打“长寿疫苗” 哈哈哈。

北宋康节先生邵雍的预言史诗──《梅花诗》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生于北宋真宗四年,即西元1011年,卒于神宗十年,即西元1077年,享年67岁。

邵雍生于河北范阳,后随父移居共城,晚年隐居在洛阳。

由于邵雍长期隐居,名气不若三国的诸葛孔明那样家喻户晓,但是,无论从才干和品德来说,都与诸葛亮不相上下。

宋朝理学鼻祖之一的程颢曾在与邵雍切磋之后赞叹道:「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邵雍认为历史是按照定数演化的。

他以他的先天易数,用元、会、运、世等概念来推算天地的演化和历史的循环。

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的《铁板神数》和《梅花心易》都是出于邵雍,后人也尊称他为「邵子」。

今天,熟悉邵雍及其作品的人已经不多,但在民间仍然流传着他的一些警世名言。

比如人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就是出自邵雍。

邵雍,这位遇事先知的奇才,对于后世历史发展做出了准确的预言,他的传世之作──《梅花诗》,预言了他身后在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演变。

梅花詩总计只有10首组成,预言来北宋至今以后的中国历史,其特点是每首诗歌预言一个大的朝代,非常简洁。

而最大的特点是每首诗歌的最后一句都是预言这个朝代的灭亡的。

宋代诗人邵雍的诗

宋代诗人邵雍的诗

宋代诗人邵雍的诗一、原文:《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衍生注释:去:距离。

三、赏析:这首诗通过列举简单的数字,自然而轻松地描绘出了乡村的景色。

从“一去二三里”的路程,到“烟村四五家”的村落景象,再到“亭台六七座”以及“八九十枝花”,将乡村的宁静、闲适与美丽生动地展现出来,富有生活情趣,画面感极强。

四、作者介绍: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

他一生不仕,致力于研究学问,著作颇丰。

五、运用片段:“哎呀,你看这郊外的景色,就像邵雍诗里写的那样,‘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多惬意啊!”二、原文:《观棋大吟》人有精游艺,予尝观弈棋。

筭馀知造化,着外见几微。

好胜心无已,争先意不低。

当人尽宾主,对面如蛮夷。

财利激于衷,喜怒见于頄。

生杀在于手,与夺指于颐。

戾不殊冰炭,和不侔埙篪。

义不及朋友,情不通夫妻。

珠玉出怀袖,龙蛇走肝脾。

金汤起樽俎,剑戟交幈帏。

白昼役鬼神,平地蟠蛟螭。

空江响雷雹,陆海诛鲸鲵。

寒暑同舒惨,昏明共蔽亏。

山河灿于地,星斗会璇玑。

因睹输赢势,翻惊宠辱蹊。

高卑易裁制,返覆难拘羁。

心迹既一判,利害不两提。

卷舒当要会,取舍在须斯。

智者伤于诈,信者失于椎。

真伪之相杂,名实之都隳。

得者失之本,福为祸之梯。

乾坤支作讼,离坎变成睽。

弧矢相凌犯,言辞共诋欺。

何尝无胜负,未始绝兴衰。

前日之所是,今日之或非。

今日之所强,明日之或羸。

以古观后世,终天露端倪。

以今观往昔,何止乎庖牺。

尧舜行揖让,四凶犹趄趑。

汤武援干戈,三老诚有讥。

虽臯陶陈谟,而伊周献规。

曾未免矣夫,療骨而伤肌。

仁为名所败,义为利所挤。

治乱不自已,因革徒从宜。

与贤不与子,贤愚生瑕玼。

与子不与贤,子孙生疮痍。

或苗民逆命,或有扈阻威。

或羿浞起釁,或管蔡造疑。

或商人征葛,或周人乘黎。

或鸣条振旅,或牧野搴旗。

灼见夏殷鉴,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学名人—北宋理学家邵雍及其著作邵雍(1012—1077),字尧夫,谥康节,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也是宋代理学诗派的代表诗人。

在北宋文人中,他亦儒亦道,不入仕途,早年过着“岁时耕种,仅给衣食”的贫困生活,成名后又淡泊名利,依旧埋首学问,终于在学术上成为一代巨擘。

他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他在《生日吟》中自谓:“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

……吾于此际,生而为人。

”)生于今涿州大邵村。

幼年随祖父邵德新徙家衡漳(今河南林州康节村),又随父邵古迁共城(今河南辉县)。

在此,邵雍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光。

据《宋史·道学一》本传载,他自视有雄才,慷慨欲树功名,博览群书,坚苦刻厉,十冬寒天不用炉火取暖,三伏酷暑不执扇子纳凉,夜间不在床上睡眠,数年如一。

已而叹息说:“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于是决定出外游学。

他渡过黄河、汾水,跋涉淮河、汉江,周流齐、鲁、宋、郑之地,过了很久,幡然归来曰:“道在是矣。

”遂不复出。

其生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隐居于苏门山百泉,布衣蔬食守丧三年。

后人因此也称其为百源先生。

五代末宋初道士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北海李之才(字挺之)。

李之才摄共城令,听说邵雍好学,便造访其庐,对他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邵雍愿从受教,乃师事之才,从学义理、性命与物理之学,习《周易》。

邵雍将陈抟的《先天图》演化为“象数”体系,即“先天之学”。

他提出“心为太极”,构造了一个纳自然、社会、人生为一体的宇宙观。

这一宇宙观及其在儒学立场上融会佛老二家理论的实践,为儒学心性论取代佛道宗教的心性论创建宋明理学,开辟了道路。

但在共城了解邵雍学术思想的人不多。

时有新乡王豫同邵雍论学,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雍师事之,议论过后却深为折服,便拜邵雍为师。

仁宗皇祐元年(1049)邵雍37岁时,携父母兄弟全家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

邵雍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亲。

虽平居屡空,他学习孔、颜之乐天知命,说:“乐天为事业,养志是生涯。

”(《伊川击壤集》卷十七《伊川击壤吟》),把读《易》与隐居、闲适、清雅、快乐生活联系在一起,而怡然有乐。

此时邵雍逐渐发展完善了他的先天之学,讲学于家,从学者日众。

他收张崏为弟子。

邵雍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

邵雍有诗:“我今行年四十五,生男方始为人父。

鞠育教诲诚在吾,寿夭贤愚系与汝。

”表达了诗人将担负起教子的责任,并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

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他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

邵雍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

又过两年,邵雍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

他十分悲痛,曾咏诗以表思念之情。

仁宗嘉祐诏求遗逸,洛阳留守王拱辰以邵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嘉祐六年邵雍51岁时,丞相富弼也曾让邵雍做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均被他婉言谢绝。

嘉祐七年,王宣徽就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邵雍居住,富弼又给他买一座花园。

神宗熙宁初,王安石变法,实行买官田新法,邵雍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位重臣被排挤出朝退居洛中,雅敬邵雍,恒相从游,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他买下。

邵雍自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雍,朝廷连发三道诏书,让邵雍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

邵雍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又称疾不肯赴职。

面对朝廷的诏遗贤之举,他奋力疾呼:“不愿朝廷命官职,不愿朝廷赐粟帛。

惟愿朝廷省徭役,庶几天下少安息。

”(卷十六《不愿吟》)这不单单是诗人与王安石变法不合作的态度,还显示了他的敢于为民请命的高风亮节。

司马光兄事邵雍,二人友谊深厚。

他们的人品道德尤为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

”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先拜访邵雍。

他德气粹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

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

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

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他闲暇时诗酒自娱。

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兴至辄哦诗自咏。

冬夏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

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

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

”或留信宿乃去。

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他自称在洛阳城里有“行窝十二家”。

他虽乐天知命,言“此身甘老在樵渔”、“身为无事人”,又尝有这样的诗句:“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

可见他有远大抱负,是在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

他在洛阳生活30年,在研究先天之学的同时,也关心时事,臧否人物。

相传英宗治平间,邵雍与客散步天津桥上,闻杜鹃声,惨然不乐。

客问其故,他说:“洛阳旧无杜鹃,今始有之,不二年,上用南士为相,多引南人专务变更,天下自此多事矣。

”客曰:“何以知之?”邵雍曰:“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

将乱,自南而北。

今南方地气至矣,禽鸟飞类,得气之先者也。

《春秋》书‘六鷁退飞’、‘鸲鹆来巢’,气使之也。

自此南方草木皆可移,瘴虐之病,北人皆苦之矣。

”(见邵伯温《邵氏闻见录》)预言变法将带来动乱。

邵雍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

“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他对待新法的态度。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

邵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之,他以民瘼为重,劝说这些人:“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

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

投劾何益耶?”唐代佛教盛行,冲击儒学。

北宋理学五子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吸收佛道思想,与儒学的心性伦理与思辨心性哲理结合,借阐发《易》理,建立了宋明理学心性论的基本原理。

程氏兄弟程颢、程颐的父亲是周敦颐的朋友,张载的表兄弟。

他们年少时受过周敦颐的教诲,后来又常与张载论学。

二程兄弟与邵雍同巷里居住近三十年,时常会见他,世间事无所不谈。

河南嵩阳书院为二程讲学之所、伊川书院为程颐所建,邵雍很可能到这些地方讲过学。

这五位理学家的亲密接触,被誉为“五星聚奎伊洛”,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佳话。

当时学者因邵雍超诣之识,务高其所为,谓邵雍有玩世之意;又因邵雍之前知,于是摭世事之已然者,皆以雍言先之,其实未必如此。

程颐尝曰:“其心虚明,自能知之。

”他高明英迈,迥出千古,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

程颢兄弟初侍其父以识邵雍,论议终日,退而叹称邵雍为“振古之豪杰”,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认为邵雍,讲人格修养,可以成圣人,讲经世致用,可以称王称霸。

熙宁十年(1077)三月,邵雍有病卧床, 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晨夕候之。

邵雍对司马光说:“死生亦常事耳。

”时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雍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

”又要给邵雍推命吉凶,邵雍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则知之矣。

”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

”邵雍《闲行吟》曰:“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

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

”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的人。

程颐前来探病说道:“先生至此,他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

”邵雍说:“平生学道固至此矣,然亦无主张。

”邵雍病重之中犹有“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寻。

汤剂功非浅,膏肓疾已深。

然而犹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诗句,足见他对待生死的乐天态度。

至七月四日病危,众人共议丧葬事外庭,他闻众人所言,召子伯温曰:“诸君欲葬我近城地,当从先茔尔。

”嘱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

五日凌晨去世,终年67岁。

诏赠秘书省著作郎加赙粟帛。

既葬,程颢为铭墓,称邵雍之道纯一不杂。

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雍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

……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

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平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

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谥曰康节先生。

”徽宗崇宁初,从祀孔子文庙,追封新安伯。

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

邵雍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哲学著作《皇极经世书》12卷、诗集《伊川击壤集》(《伊川击壤集》是后人所名,他自名《击壤集》)20卷,以及《渔樵问对》1卷。

《渔樵问对》文字不多,内容基本上与《皇极经世书》的《观物内篇》相近。

此外,据程颐和朱熹讲,还有《无名公传》。

在民间流传很广的占卜之书《梅花易数》(或称《梅花心易》)、《铁板神数》旧时也称是邵雍所作,但无根据。

1975年7月江西星子县横塘乡和平村出土的宋版《邵尧夫先生诗全集》。

收录邵雍诗532首,是海内外现存邵雍诗集的最早版本。

先天之学是邵雍写完《皇极经世》之后而完善的。

邵雍的理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皇极经世书》中。

《皇极经世书》是邵伯温于邵雍去世后将邵雍的《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在书中改为《观物内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与张崏听邵雍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定名为《观物外篇》,厘订而成。

邵伯温曰:《皇极经世书》凡十二卷。

其一之二,则总元会运世之数,《易》所谓天地之数也。

三之四以会经运,列世数与岁甲子,下纪帝尧至于五代历年表,以见天下离合治乱之迹,以天时而验人事者也。

五之六以运经世,列世数与岁甲子,下纪自帝尧至于五代书传所载兴废治乱得失邪正之迹,以人事而验天时者也。

自七至十,则以阴阳刚柔之数穷律吕声音之数,以律吕声音之数穷动植飞走之数,《易》所谓万物之数也。

其十一之十二,则论《皇极经世》之所以成书,穷日月星辰、飞走动植之数,以尽天地万物之理,述皇帝王伯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

阴阳之消长,古今之治乱,较然可见。

故书谓之“皇极经世”,篇谓之“观物篇”。

《皇极经世书》从天地的发生演变、社会的治乱兴衰、个人的道德修养三个方面建构起他的先天之学。

他认为“人之类备乎万物之性”,介于天地之中的人“至诚可以通神明,不诚则不可以得道”(《观物外篇》)。

这种源出《周易》的象数理论具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邵雍认为宇宙万物均由一个总的本体“太极”演化而来。

他说:“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皇极经世绪言》)所谓“数”,即是按《易》的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之法,来推演宇宙生成变化的“定数”。

所谓“象”,则是事物所表现出的形态。

“器”则指称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

又说:“太极既分,两仪立矣。

”(《观物外篇》)一分为二生出阴阳,再二分为四生出四象(即日月星辰),再四分为八生出八卦,八卦又八分为十六生出暑寒昼夜、雨风露雷、性情形体与飞走木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