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水改造可行性编制指导思想和建设任务

合集下载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近年来,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严重,灌溉用水成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瓶颈之一、为了解决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项目旨在进行灌区节水改造,通过新技术、新设备和管理方式的引进,实现节水目标,提高生态环境和农田经济效益。

二、项目内容和技术路线1.改造灌溉设施:对现有灌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优化灌溉设施布局,更新老化设备,提高设施的灌溉效率。

2.引入现代化技术: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如微喷灌、滴灌等,改变传统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3.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开展农田水利管理培训,提高农民的水资源利用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国家对节水工作的重视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灌区节水改造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2.技术可行性分析:灌区节水改造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已经在其他地区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技术路线可行。

3.经济可行性分析:节水改造后,可大幅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用水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田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显著。

4.社会可行性分析:节水改造将改善灌区水资源利用状况,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实施计划1.前期准备:调研现有灌溉设施状况,制定灌区节水改造方案,确定改造范围和标准。

2.设备采购:根据方案需求,采购新设备和技术装备,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3.设施改造和建设: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设施改造和建设工作,提高灌溉效率。

4.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培训和督导,确保改造效果的实现。

5.后期运营:建立长效机制,定期检查设施运行情况,维护设备,提供技术服务,确保节水改造的长期效益。

1.设备采购费用:按照设备和技术装备采购需求进行预算,约为X万元。

2.设施改造和建设费用:根据改造范围和标准进行预算,约为X万元。

灌区改造可行性报告

灌区改造可行性报告

灌区改造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灌区改造是指对现有的灌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本报告旨在评估灌区改造项目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灌区改造项目2. 项目地点该项目位于某省农村地区,涉及多个灌溉灌区。

3. 项目目的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三、项目分析1. 现状分析目前,该地区的灌溉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老化设施、漏水严重、效率低下等。

农民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生产成本高等挑战。

2. 改造方案(1) 更新设施对老化设施进行更新升级,修复漏水问题,提高灌溉效率。

(2) 引入智能技术利用现代科技,如智能灌溉系统、远程监控等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3) 生态修复结合生态理念,对灌区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保护生态平衡。

3. 可行性分析(1) 经济可行性灌区改造后,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预计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 社会可行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符合当地社会发展需求。

(3) 环境可行性通过生态修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四、项目实施1. 实施步骤(1) 立项论证成立项目组,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目标、方案和预期效益。

(2) 筹资支持争取政府支持和资金拨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确保项目资金保障。

(3) 实施管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

2. 风险应对(1) 技术风险引入新技术可能存在适应性问题,需加强技术培训和支持。

(2) 资金风险项目资金需求较大,存在资金供给不足的风险,需谨慎规划资金来源。

五、项目效益1. 经济效益灌区改造后,预计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 社会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3. 环境效益通过生态修复,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1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概述 (8)1.2 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 (9)1.3 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 (9)1.4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5 工程管理 (10)1.6 结论 (10)2 灌区基本情况 (11)2.1 自然概况 (11)2.1.1 灌区范围与组成 (11)2.1.2 地形地貌 (11)2.1.3 河流水系 (12)2.2 水文、气象 (13)2.3 土壤及土地资源 (14)2.4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14)2.4.1 灌区水资源 (14)2.4.2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15)2.5 社会经济状况 (15)2.5.1 人口 (15)2.5.2 灌区农业生产 (16)22.5.3 交通 (16)2.5.4 电力 (16)2.6 灌区配套工程现状 (17)2.6.1 水库灌区 (17)2.6.2 扬水灌区 (25)2.6.3 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 (25)2.7 灌区现状存在的问题 (26)3 工程地质 (27)3.1 区域地质概况 (27)3.1.1 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27)3.1.2 工程地质 (28)3.2 建筑材料 (28)3.3 结论 (28)4 工程任务和规模 (28)4.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8)4.2 规划指导思想及目标 (29)4.2.1 规划指导思想 (29)4.2.2 规划依据 (30)4.2.3 规划水平年及规划范围 (30)4.2.4 规划目标 (30)4.3 灌区发展规模 (31)5 水源工程 (33)35.1 水库灌区 (33)5.2 扬水灌区 (33)6 灌水量设计 (34)6.1 灌溉设计保证率 (34)6.2 种植业结构规划 (34)6.3 灌溉制度设计 (35)6.3.1 灌区灌溉制度现状 (35)6.3.2 灌溉设计标准 (35)6.3.3 作物需水量分析 (36)6.3.4 灌溉制度的确定 (37)6.4 灌区年用水量 (40)6.4.1 灌溉水利用系数 (40)6.4.2 灌区需水量预测 (40)6.4.3 灌区需水总量 (41)6.4.4 灌区可利用水资源 (41)6.4.5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 (42)6.5 灌区节水 (42)7 工程总体布置 (43)7.1 工程设计标准 (43)7.1.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43)7.1.2 防洪标准 (43)7.2 灌区分布 (43)47.3 工程布置 (44)7.3.1 渠系布置 (44)7.3.2 建筑物布置 (44)7.3.3 田间布置 (44)8 典型设计 (45)8.1 水库灌区典型设计 (45)8.1.1 水源状况 (45)8.1.2 水资源平衡分析 (45)8.1.3工程设计 (51)8.2 扬水灌区典型设计 (60)8.2.1扬水灌区改造以页河子扬水灌区为典型进行设计 (60)8.2.2新建小型水源利用工程以岔口扬水灌区为典型进行设计 659 年度投资计划 (71)10 工程管理 (72)10.1 管理机构 (72)10.2 管理办法 (72)10.2.1 项目建设管理 (72)10.2.2 工程运行管理 (72)10.2.3 工程建设用地 (74)11 工程施工 (74)11.1 施工条件 (74)11.1.1 自然条件 (74)511.1.2 供水、供电条件 (74)11.1.3 工程条件 (74)11.2 主体工程施工 (75)11.2.1 渠道砌护 (75)11.2.2 建筑物改造 (75)11.2.3 输水管道铺设 (75)11.3 施工进度计划 (76)12 工程招投标 (76)13 环境影响评价 (76)13.1 项目区环境状况 (76)13.2 环境影响与评价 (77)13.2.1对水资源的影响 (77)13.2.2 有利于建立生态经济型水利模式 (77)13.2.3 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 (77)13.2.3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78)13.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8)14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79)14.1投资估算 (79)14.1.1典型工程投资估算 (79)15 经济评价 (82)15.1评价内容及依据 (82)15.2国民经济评价 (83)615.2.1费用计算 (83)15.2.2经济效益 (84)15.2.3国民经济评价 (86)15.3财务评价 (86)15.3.1财务支出 (87)15.3.2财务收入 (88)15.3.3财务评价 (88)15.4 综合评价 (88)16 结论 (89)71 综合说明1.1 概述某某县位于某某南部山区,地处东经105°48′至106°15′,北纬35°21′至34°47′,六盘山主脉西侧,属渭水系,葫芦河上游塘家河、什字河、好水川河、渝河、甘渭河、庄浪河、水洛河七条支流的发源地上。

××灌区节水可行性报告

××灌区节水可行性报告

灌区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等六小工程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

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用水效率是今后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国家的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是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通过推广水稻节水控灌、渠道承包经营、用水者协会管理、畦田改造等管理措施以及对支渠等骨干工程进行砌护、配套的工程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节水工作的发展,河水从1998年的9.6亿m3米减少为2004年的5.83亿m3,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益,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和田间配套不到位,灌区管理上还存在的供水管理体制不顺和水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影响着灌区体制改革和总体效益的发挥。

大坝渠是大坝镇主要灌溉支渠之一。

大坝渠总面积7433.6亩,支、斗、农末级渠道全部为土渠,水利配套设施差、渠道老化失修、输水损失严重,给节水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已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了加快建设现代节水型灌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2005年由水利局会同吴忠市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对大坝渠灌区进行节水砌护改造。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2.1项目规模与内容在项目区内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建设节水灌溉农田5820.5亩。

(1)节水工程措施对大坝渠灌区项目区内的支斗渠全部砌护,共砌护支渠1条,长4.3km,斗渠3条,长3.2km,兴建各类配套建筑物132座。

(2)农艺技术措施与科技措施在项目区内,结合渠道砌护配套,选用优良的节水型新品种,扩大设施栽培,大力推广科学施肥耕作技术。

[最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最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与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第二节编制原则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内容第二节自然概况第三节施工条件第四节工期、质量、安全要求第五节工程特点第三章施工部署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部署第二节、助理安全员及专职临时电工的职责第三节施工平面布置第四节机具、设备、材料配备计划第四章工程特点、施工条件、难点重点第一节工程特点第二节施工条件第三节施工重点、难点第五章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实施目标第六章施工方案第一节测量施工第二节土石方开挖第三节土石方填筑工程第四节钢筋模板工程第五节混凝土工程第六节砌石工程第七节砖砌体工程第八节砂浆抹灰工程第九节预制构件及安装第十节闸门及启闭机安装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第一节工程质量技术保证控制措施第二节工期进度技术控制措施第三节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第四节施工质量控制程序第五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第六节施工准备期的控制第七章安全施工保证措施第八章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保证措施第一节文明施工的措施第二节环境保护设施第三节.环保施工措施第四节.防尘防噪施工措施第九章季节性施工保护措施第十章廉政建设保证措施第十一章降低成本节约措施第十二章工程回访保修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编制依据与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一、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鲁香干渠第八标段的图纸设计设计、水文、气象、工程地质等资料。

二、《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碾压土石坝施工规范》《施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工程施工规范》、水利工程验收规范》等规范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三、遵循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四、我单位通过现场实地勘察所得到的自然因素、交通运输、料源、民情等资料及信息;五、我单位的综合施工能力、拥有的科技成果、工作成果。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1.1 项目背景为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们依据国家水利部水农(1999)459号文件要求,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了《某市某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

根据灌区配套总体规划,现编制上报《某市某某河灌区2016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市某某河灌区位于某市贾汪区南部,大运河以北,分布在某某河两岸。

灌区始建于1970年,经过30多年的建设,39.43万亩耕地面积上,有效灌溉面积已达30.25万亩。

灌溉水源主要是通过某某河引大运河来水,同时利用屯头河拦蓄山间径流,属于“蓄、引、提”并举的丘陵岗坡地和山前平原灌区。

灌区受益范围内有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2万人。

某某河灌区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境内雨量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869mm。

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油料、棉花和蔬菜、瓜类等。

灌区运行30多年来,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受建设初期经费、材料、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原有渠系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且超期服役老损严重,效率低下,致使灌区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成本不断增加大,严重影响效益发挥,制约了灌区经济发展,与灌区设计效益相比,与灌区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为充分发挥该灌区的工程效益,为地区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水资源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必须对该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1.2 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某某河灌区地处某某河两岸,总面积466.3811平方公里,占贾汪区总面积的75.2%,耕地面积39.43万亩,灌溉面积30.25万亩,包括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136万人,农业人口23.6068万人,非农业人口17.2068万人。

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方案

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方案

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灌区节水改造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农业水利设施的效益,制定和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灌区存在着灌溉设施老化、管理不善、浪费严重等问题。

传统的灌溉方式多采用洪水灌溉和地面渠道灌溉,水资源利用率低,存在着浪费严重的情况。

同时,由于缺乏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灌区的节水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改造目标。

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2. 减少水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3.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三、实施方案。

1. 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2. 加强灌区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测和管理体系,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3. 对灌区的灌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降低水资源的浪费;4. 加强农民的节水意识教育,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过度灌溉。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灌区节水改造实施计划,明确改造的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2. 调查灌区的现状,确定改造的重点和难点;3. 开展先进灌溉技术的示范推广,让农民亲身体验节水灌溉的好处;4. 加强灌区管理,建立健全的监测和管理体系;5. 开展农民节水意识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预期效果。

1. 提高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2. 减少水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3.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六、总结。

灌区节水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意识培养,才能实现灌区节水改造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灌区节水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XX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XX河灌区位于中国XX省,是该省最重要的农业灌溉区之一、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土地水资源短缺等因素影响,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存在着严重的水浪费问题。

为了提高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拟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以实现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项目目标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节水改造,减少灌区的用水量,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灌溉碱化风险,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提高农业产量:通过合理的节水措施,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灌区农民的经济收益。

3.促进灌区产业升级:改造后的灌溉系统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灌区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三、项目内容1.灌区供水系统改造:对现有的供水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提高供水的效率和稳定性。

2.灌溉设施改造:对灌区内的灌溉设施进行改造,采用高效节水设备,提高灌溉效率。

3.农作物适时灌溉:通过精准测控技术,实现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减少灌水临河流失。

4.土壤改良措施:采用土壤改良技术,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浪费。

四、投资与收益1.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约XX亿元,其中XX%用于供水系统改造,XX%用于灌溉设施改造,XX%用于精准测控技术的引入和推广,XX%用于土壤改良措施。

2.收益预测:经过改造后,预计可以节约用水量XX%,提高农作物产量XX%,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显著提高。

根据预测数据,项目投资将在XX年内收回,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风险与对策1.技术风险:节水改造可能会遇到供水系统调整及灌溉设施改造技术难题。

为了避免技术风险,项目需在前期进行充分的技术研究和试验,确保施工和改造过程的顺利进行。

2.经济风险: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需要较大的投资额,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为了应对经济风险,项目需做好资金筹备、风险评估和资金监管工作。

六、实施建议1.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节水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支持,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到项目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灌区节水改造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
7.2.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节水增效。

通过采用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对灌区进行综合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7.2.2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实施重点放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潜力大,生态环境脆弱的灌区,以确保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粮食增产潜力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快的灌区;优先安排影响灌区输水畅通的支干渠系的“病险段”和“卡脖子”工程、渗漏严重的骨干渠段、重要骨干建筑物。

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

(2)节水增效以节水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效益优先优先安排节水改造效益显著、地方积极性高、促进农民增收明显、投资少、见效快、潜力大的渠系。

(4)量力而行根据省政府投入及市县财力的可能和灌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和操作性较强的措施。

(5)深化改革总结灌区改革的经验教训,积极推广改革成效显著、农民民主参与管理程度高的经验,在规划中要突出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的具体可行的
措施。

(6)坚持新建与扩建、改造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归并,根据工程存在的不同病害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工程投资。

(7)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农艺、农机)相结合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以节水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农民用水者协会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总结灌区改革的经验教训,积极推广改革成效显著、农民民主参与管理程度高的经验,应进一步结合各个灌区的实际情况,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设,再进一步提高干部和群众对节水改造项目热情和积极性。

在规划中要突出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的具体可行的措施。

7.3建设目标及任务
(1)建设目标
对灌区实施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在建设任务完成后,能使灌区达到:
①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50%~75%,恢复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达到规划值。

②干支渠道砼衬砌率达到100%,渠系建筑物及斗以下末级渠系配套率达到100%。

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95%以上。

渠道各类建筑物配套齐全,功能满足设计要求,各级渠道输水能力达到设计标准。

各级渠道水面衔接平顺合理。

③灌区80%的灌溉面积实现节水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0.03以上。

④灌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

⑤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
与运行机制改革。

(2)建设的主要任务
以灌区水源工程,干支渠系工程的节水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片。

灌区改造的重点应优先改造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灌区总体效益发挥的关键工程;首先对灌区的取水枢纽、骨干泵站改造;干支渠及其配套建筑物改造;田间工程配套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