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二章力和运动中的第四节《力》。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力是中学物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着整个力学的始终。学好本节内容,将为后面的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能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节教材内容及特点

虽然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但生活中力的现象非常普遍,力与现代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为基础,并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从感觉力的作用效果入手,通过探究活动得到“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结论。力的示意图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学中应通过例题强化训练、归纳要点。

(3)三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1、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4)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

本节课的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对身边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发现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都要受到的力的作用,从而得到力的作用效果。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要通过几个例题的训练,以达到强化巩固。

本节课的难点是: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得到结论,难点就能突破。

二、教法分析: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采取讲授法、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实验法、探究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引导学生如何去做及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弹簧拉力器、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两个熟鸡蛋。

五、教学结构及流程:本节课的“力”的知识,我将他分为二个课时,我今天说的是“力”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学分为三部分:新课引入、新课教学、布置练习和小结。我将用2-3分钟完成新课引入,35分钟左右完成新课教学,2-3分钟完成小结和布置练习,剩余的时间由学生自由发挥。具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引入新课:本节课以一个小活动导入新课: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拉弹簧拉力器。表演前,先向其他同学说明每拉开一个,为他鼓掌三下,表演结束后问表演同学,手臂有什么感觉?随后又问其他同学,鼓掌后,手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很容易得出,因为用了力;通过设计这样的一个活动,让所有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力的存在。这样,抽象的力也就不再陌生了。下一步:设问:物理学中的力又是什么呢?板书:第4节 力

2、推进新课

探究活动:学生观察以下图片,思考: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弓的形状发生改变 竿子发生了形变 沙发发生了形变

学生很容易得出: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接下来学生观察第二组图片思考:物体的运动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a)投球手把静止的 (b)棒球被接球 (c)接球手将

棒球投掷出去; 手接住; 棒球击出。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学生分析得出:2、力可以使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老师再做作进一步的说明,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运动变静止,静止变运动。随后,学生归纳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得出: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写出板书:(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上设计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分析能力。下一步:教师讲授:同时板书。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紧接着,教师让同学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感受1N的力有多大,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印象。下一步:

引导学生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展示第一张踢球的图片。

①踢足球时,用力越大,球就飞的越远

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②踢足球时,球总是沿着所受的力的方向飞去

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时,每次手的位置离门轴远近不同,力的效果也不同。

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通过对踢球和关门这样两个事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4)力的示意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出力的示意图的作法。

•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种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新课标理念。

紧接着,巩固训练,投影出以下题目:

例1:用50 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2:一只吊灯挂在天花板,请在图中画出吊灯受重力的示意图。

例3:箱子静止在斜面上, 请画出箱子所受重力的力的示意图。

例4:请画出地面受到重物的压力的力的示意图。

投影部分学生的练习,老师点评这些学生的练习,正确例1 例2 例3 例4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的给予表扬,不正确的纠正后给予鼓励。通过以上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信心。

(5)力的概念

探究活动:展示两张图片,思考:这两张图片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

事例分析: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学生分析得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此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以上分析事例表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设问: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有没有相互作用力。学生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周围,然后老师展出三幅图片。

学生分析得出: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有力的作用。

3、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更能掌握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再口头阐述,补充其不足,强调其大概的内容。

4、课后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2、3。这几个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新学的知识。

5、板书设计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板书是课堂思维的展现,对学生具有提示性的作用。所以,板书应该体现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故板书应该精炼、简洁、美观,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对规范学生的书写也有帮助。

以上是我对“力”的部分教材的认识和对这一课时的整体设计,在实际执行教学结构中的各个程序时,可能存在某些意外因素的干扰,这就要求教师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排除干扰,适时适度地调整原定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以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