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共64页文档

合集下载

计算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评价

计算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评价

计算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评价
在计算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一个人的评价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人员,技术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这包括对各种编程语言的熟悉程度,对数据库、网络、云计算等技术的理解,以及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技术的能力。

2. 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机专业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包括对问题的识别、分析,以及使用技术知识和创新思维来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学习能力: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专业人员需要具备快速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4. 团队合作:在许多项目中,计算机专业人员需要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工作。

因此,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5. 职业态度:这包括责任心、持续改进自我、遵守职业道德等。

在处理敏感或私密数据时,计算机专业人员需要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

6. 创新能力:除了解决问题,计算机专业人员还应该能够使用新技术和创新方法来提高效率和效果。

7. 安全意识: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计算机专业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以确保数据和系统的安全。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方面,具体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工作需求和行业标准有所不同。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

1、计算机工作原理: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 Computer)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人们意志的体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原理)(1)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2)所有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3)计算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运行。

2、计算机的发展:1)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从诞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现正向第五代过渡。

见下表。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代次起止年份所用电子元器件数据处理方式运算速度应用领域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真空管)汇编语言、代码程序几千 ~几万次 / 秒国防及高科技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几万 ~几十万次 / 秒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第三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结构化、模块化程序几十万 ~几百万次 /工业控制、数据处理路设计,实时控制秒第四代1970~今在规模、超大规模分时、实时数据处几百万 ~上亿条指令工业、生活等各方面集成电路理,计算机网络/ 秒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上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 Intel 公司等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块芯片中,称之为微处理器( MPU)。

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六个阶段,如下表。

微机的六个发展阶段代次起止年份典型 CPU数据位数主频第一代1971~1973Intel 4004、80084位、8位1MHz第二代1973~1975Intel 80808 位2MHz第三代1975~1978Intel 80858 位2~5MHz第四代1978~1981Intel 808616 位>5MHz第五代1981~1993Intel 80386、 8048632 位>25MHz第六代1993~今Pentium 系列64 位60MHz~2GHz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20 世纪 50 年代。

系统性能指标总结

系统性能指标总结

系统性能指标总结1. 系统性能指标包括哪些?业务指标、资源指标、中间件指标、数据库指标、前端指标、稳定性指标、批量处理指标、可扩展性指标、可靠性指标。

1)业务指标:主要包括并发⽤户数、响应时间、处理能⼒。

指标定义简称标准交易响应时间指⽤户从客户端发起⼀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Response Time: RT对于在线实时交易:互联⽹企业:500毫秒以下,例如淘宝业务10毫秒左右。

⾦融企业:1秒以下为佳,部分复杂业务3秒以下。

保险企业:3秒以下为佳。

制造业:5秒以下为佳。

对于批量交易:不同数据量结果是不⼀样的,⼤数据量的情况下,2⼩时内完成。

系统处理能⼒指系统在利⽤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进⾏信息处理的能⼒。

系统处理能⼒通过系统每秒钟能够处理的交易数量来评价,交易有两种理解:⼀是业务⼈员⾓度的⼀笔业务过程;⼆是系统⾓度的⼀次交易申请和响应过程。

前者称为业务交易过程,后者称为事务。

两种交易指标都可以评价应⽤系统的处理能⼒。

⼀般建议与系统交易⽇志保持⼀致,以便于统计业务量或者交易量。

HPS(Hits PerSecond):每秒点击次数,单位是次/秒。

TPS(Transactionper Second):系统每秒处理交易数,单位是笔/秒。

QPS(Query perSecond):系统每秒处理查询次数,单位是次/秒。

对于互联⽹业务中,如果某些业务有且仅有⼀个请求连接,那么TPS=QPS=HPS。

⼀般情况下,⽤TPS来衡量整个业务流程,⽤QPS来衡量接⼝查询次数,⽤HPS来表⽰对服务器点击请求。

⽆论TPS、QPS、HPS,此指标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常重要的指标,越⼤越好。

并发⽤户数指在同⼀时刻内,登录系统并进⾏业务操作的⽤户数量。

在测试中,采⽤虚拟⽤户来模拟现实中⽤户进⾏业务操作。

Virtual User: VU⼀般情况下,性能测试是将系统处理能⼒容量测出来,⽽不是测试并发⽤户数,除了服务器长连接可能影响并发⽤户数外,系统处理能⼒不受并发⽤户数影响,可以⽤最⼩的⽤户数将系统处理能⼒容量测试出来,也可以⽤更多的⽤户将系统处理能⼒容量测试出来。

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

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

RJ-45
光纤接入
USB接口网卡
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 1、运算速度 计算机执行不同的操作需要的时间也不相同。最常用 的有两种: 计算机一些基本的运算所需要的时间,比如加法、乘 法和除法运算需要多少时间; 每秒钟执行百万条基本指令数(一般是加减法)为单 位,表示运算速度,简称为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
RDRAM:RDRAM(Rambus DRAM)是美国的 RAMBUS公司开发的一种内存。与DDR和SDRAM不同, 它采用了串行的数据传输模式。在推出时,因为其彻底 改变了内存的传输模式,无法保证与原有的制造工艺相 兼容,而且内存厂商要生产RDRAM还必须要加纳一定专 利费用,再加上其本身制造成本,就导致了RDRAM从 一问世就高昂的价格让普通用户无法接收。而同时期的 DDR则能以较低的价格,不错的性能,逐渐成为主流, 虽然RDRAM曾受到英特尔公司的大力支持,但始终没 有成为主流。
PCI Express是新一代的总线接口。早在2001年的春季, 英特尔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新一代的技术取代PCI总线和 多种芯片的内部连接,并称之为第三代I/O总线技术。随 后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内的 20多家业界主导公司开始起草新技术的规范,并在2002 年完成,对其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它采用了目前业 内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 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 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 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带宽。
说到计算机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科学家冯诺依曼。从20 世纪初,物理学和电子学科学家们就在争论制造可以进行 数值计算的机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人们被十进制这 个人类习惯的计数方法所困扰。所以,那时以研制模拟计 算机的呼声更为响亮和有力。20世纪30年代中期,科学家 冯诺依曼大胆的提出,抛弃十进制,采用二进制作为数字 计算机的数制基础。同时,他还说预先编制计算程序,然 后由计算机来按照人们事前制定的计算顺序来执行数值计 算工作。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知识;2. 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发展,掌握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特点及使用场景;3. 掌握操作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和常用的调度算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系统性能瓶颈、优化系统资源分配等;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系统编程能力,如进程创建、线程同步、文件操作等;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尊重知识产权,遵循法律法规;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和编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计算机系统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功能、类型及特点,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操作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类型-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2. 进程与线程:讲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状态、调度算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进程与线程的定义与区别- 进程状态与转换- 进程调度算法3. 内存管理:分析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技术,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虚拟内存技术- 页面置换算法4. 文件系统:介绍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存储原理,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一)计算机发展过程按使用的电子器材可划分为四代

(一)计算机发展过程按使用的电子器材可划分为四代

二、多选 1、 (一)计算机发展过程按使用的电子器材可划分为四代,其中第二代和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器材分别为A 晶体管B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关于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正确的是B 将指令和数据同时存放在存储器中,是冯·诺伊曼计算机方案的特点之一C 计算机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D 冯·诺伊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

3、 计算机的特点是B 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C 能自动运行、支持人机交互 4、 关于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和应用,正确的是A 当发出运行指令后,计算机便逐条执行程序,不需人的干预C 计算机应用领域有:信息处理、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人工智能、辅助工程等 5、 现在计算机正朝两极方向发展,这两极是B 微型机C 巨型机 6、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A 科学计算B 数据处理C 过程控制 7、 关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 A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B 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由控制器、运算器组成C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也称为主存和辅存 8、 关于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指标,正确的说法是B 系统时钟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D 存储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024,例如1MB=1024KB 9、 A 通用性D 基础性 是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两个重要特点。

10、 关于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知识,正确的说法是B 键盘和显示器都是计算机的I/O 设备C 键盘和鼠标均为输入设备D 软盘存储器由软盘、软盘驱动器和软盘驱动卡三部分组成 11、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有B 键盘C 鼠标D 扫描仪 12、 下列软件种具有通用性的是A 语言处理系统B 操作系统 13、 以下语言中属于高级语言的是 A Delphi D C++ 14、 下面属于操作系统的有A Linux B UNIX C Mac OX 15、 以下属于文字处理软件的有A Word B WPS 16、 关于程序设计语言,正确的说法是A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C 机器语言的效率最高,执行速度最快 17、 关于计算机语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机器语言因为是面向机器的低级语言,所以执行速度慢C 汇编语言已将语言符号化,所以它与机器无关D 汇编语言比机器语言执行速度快 18、 操作系统A 是一种大型程序B 是计算机硬件的第一级扩充C .具有一系列功能模块 19、 微型机的闪存与硬盘相比较,硬盘的特点是A 存储容量大C 价格高 20、 关于微型机算计的知识,正确的说法是A 外存储器中的信息不能直接进入CPU 进行B 系统总线是CPU 与各部件之间传送各种信息的公共通道C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计算机 21、 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A 算术运算B 逻辑运算. 22、 关于计算机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A .键盘是输入设备,打印机是输出设备,他们都是计算机的外部设备C 扫描仪式输入设备 23、 下列关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多媒体计算机不是PC 机 B 多媒体计算机只能进行多媒体处理工作,而无法实现PC 机 所具有的功能D 多媒体计算机有多台 PC 机组成,每台处理一种媒体。

信息系统互操作性评估技术研究

信息系统互操作性评估技术研究

信息系统互操作性评估技术研究李玮;仇建伟【摘要】首先探讨互操作性评估需求和基本概念,描述评估和分析过程,并对LISI互操作性等级模型进行了概述。

从角色职责、数据模型、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方法4方面对互操作性评估系统进行研究和原型设计,介绍了原型系统评估实验效果。

最后给出评估系统局限性分析和技术展望。

%The requirements and basic concepts of interoperability evaluation are discussed. The process of interoperabilit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is described. The LISI model is outlined.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researched in the aspects of rolere⁃sponsibility,data model,index system and data acquisition method,and a prototype of the system is designed. The evaluation effect of the prototype system is introduced. The limitation of this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prospect of interoperability evalua⁃tion technology are analyzed.【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6页(P84-88,92)【关键词】信息系统;互操作性;LISI模型;评估系统【作者】李玮;仇建伟【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北京 10008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64-34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次局部战争表明,多军兵种联合作战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趋势,支撑联合作战的指挥信息系统技术体制逐步向网络化、开放性和服务化的系统体系集成和转型。

计算机的性能及其评估标准PPT课件

计算机的性能及其评估标准PPT课件

精品课件
9
2.2.2 衡量CPU性能的公式
CPI的计算
n
CPI执行整个程 程 序 序 所 中 需 的 要 指 的 令 C总 PU 数 时钟周期数=i1CIPNIi Ii
n
CPIi
i1
IINi
Ii表示第i类指令在程序中的执行次数,CPIi表示 执行一条第i类指令所需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n为 程序中的指令种类数。
CPU时间
CPU工作的时间,不包含I/O等待时间及运行 其它程序的时间。
用户CPU时间:CPU真正执行用户代码的时间
系统CPU时间:CPU执行OS代码所占用的时间
精品课件
5
2.2.1 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标准
系统CPU时间难测的原因:
1. 不同的机器用不同的OS 2. 系统CPU时间是由OS自身测量的 3. OS系统代码在有些机器上也算用户代码
(1) 追求高性能指标的设计; (2) 追求低成本的设计; (3) 高性价比的设计。
精品课件
3
2.2 计算机性能和性价比
1. 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标准(时间和速率) 2. 衡量CPU性能的公式 3. MIPS和MFLOPS
精品课件
4
2.2.1 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标准
响应时间
在用户向计算机系统送入一个任务后,直到获 得他所需要的结果所需的等待时间,其中包括 访问磁盘和主存储器的时间、CPU运算时间、 I/O动作时间以及操作系统工作的时间开销等。
精品课件
17
2.2.3 MIPS和MFLOPS
除了采用MFLOPS,还有以下表达方式: (1) FLOPS:每秒1次浮点运算; (2) GFLOPS: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 (3) TFLOPS:每秒1万亿次浮点运算; (4) PFLOPS:每秒1千万亿次浮点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