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内容及发展
TRIZ(萃智)理论介绍

• 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
• ①增加集成度的路径 • 本路径的技术进化阶段:创建功能中心→附加或辅助 子系统加入→通过分割、向超系统转化或向复杂系统 的转化来加强易于分解的程度。 • ②简化路径 • 本路径反映的技术进化阶段:通过选择实现辅助功能 的最简单途径来进行初级简化;通过组合实现相同或 相近功能的元件来进行部分简化;通过应用自然现象 或“智能”物替代专用设备来进行整体的简化。 • ③单-双-多路径 • 本路径的技术进化阶段:单系统→双系统→多系统。 • ④子系统分离路径 • 当技术系统进化到极限时,实现某项功能的子系统会 从系统中剥离出来,进入超系统,这样在此子系统功 能得到加强的同时,也简化了原来的系统。比如,空 中加油机就是从飞机中分离出来的子系统。
理想化简介
• 理想化主要是在脑海中构造理想的模型, 通过思想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客体运动的 规律。一般的操作程序为:首先对经验 事实进行抽象,形成一个理想客体,然 后通过想象,在观念中模拟其实验过程, 把客体的现实运动过程简化和升华为一 种理想化状态,使其更接近理想指标的 要求
• 理想化方法最为关键的部分是思想实验,或称 理想实验。它是从一定的原理出发,在观念中 按照实验的模型展开的思维活动,模型的运转 完全是在思维中进行操作的,然后运用推理得 出符合逻辑的实验结论。思想实验是形象思维 和逻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理 想化和现实性的对立统一。
理想化方法
• 部分理想化是指在选定的原理上,考虑通过各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使系统理想化。部分理想化常用到6种模式: • 1)加强有用功能。通过优化提升系统参数、应用高一级进化形 态的材料和零部件、给系统引入调节装置或反馈系统,让系统向 更高级进化,获得有用功能作用的加强。 • 2)降低有害功能。通过对有害功能的预防、减少、移除或消除, 降低能量的损失、浪费等,或采用更便宜的材料、标准件等。 • 3)功能通用化。应用多功能技术增加有用功能的数量。 • 4)个别功能专用化。功能分解,划分功能的主次,突出主要功 能,将次要功能分解出去。 • 5)个别功能专用化。功能分解,划分功能的主次,突出主要功能, 将次要功能分解出去。 • 6)增加柔性。系统柔性的增加,可提高其适应范围,有效降低 系统对资源的消耗和空间的占用。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2017.7.18袁治海)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文有称“萃智”。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齐舒勒(Genrich S. Altshuller)提出的。
1946年阿齐舒勒等学者在研究了世界各国200万份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方法——TRIZ。
1、TRIZ是一种哲学,对理想化、资源、功能性、矛盾、空间/时间/作用等给人们指出了鲜明的创造性思维方法;2、TRIZ是一种方法,向人们展示了定义和解决发明问题的路径;3、TRIZ是一种工具,是包含着40个发明原理、最终理想解(IFR)、矛盾矩阵、进化法则、物-场分析、功能分析、知识库/效应库、资源、分离原理等一整套工具。
TRIZ是将一个特定的问题利用TRIZ思维方法,沿着TRIZ的分析和定义问题的路径,将特定问题转换成TRIZ标准问题,然后利用TRIZ工具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对应标准问题的标准解,最后通过验证和评价获得特定问题的解。
这个解,绝不是按以往传统的折中解,而是一个消除了矛盾的趋于最终理想的解。
由于TRIZ提供的工具较多,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要选择不同的工具来解决各异的发明问题,其运用过程较为复杂。
运用TRIZ时,首先明确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制定产品开发战略,那么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测技术系统的发展趋势,执行预测分析的步骤。
在执行预测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当前技术系统所处的阶段,根据进化法则判断当前系统的进化方向,运用八大进化法则来指导如何改进系统,使系统向“最终理想化”进化,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然后对筛选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如果对方案满意则执行方案,如果对方案不满意,则要返回分析问题阶段,重新进行分析,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决具体的产品设计问题,那么我们便执行解决具体问题的流程,首先要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清晰、全面的陈述,然后构想最终理想解IFR,接着建立物-场模型,再定义当前技术系统中的冲突元素是什么,再根据当前系统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冲突,建立一个能反映整个系统关键问题的矛盾模型。
triz理论

TRIZ理论概述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联工程师Genrich Altshull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创新问题解决方法。
TRIZ的主要目标是改进现有技术并创造新技术。
它提供了一套结构化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解决技术问题,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TRIZ的核心原理TRIZ的核心原理基于以下基本概念:1. 矛盾存在TRIZ认为创新问题的核心是矛盾存在。
矛盾是指两个或多个相互依赖的需求或条件之间的冲突。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克服这些矛盾。
2. 趋同与分散规律TRIZ认为技术演化本质上是以相对适应和剩余问题解决为基础的。
在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分散规律”和“趋同规律”,即技术的演化趋势可能会同时出现技术的分散和趋同。
3. 比较分析TRIZ鼓励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的产品、系统或过程来发现共性和差异。
这种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4. 资源利用TRIZ鼓励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
这包括有效利用现有知识、经验和技术,以及利用现有的可用部件和技术解决方案。
TRIZ的解决问题工具TRIZ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帮助寻找解决技术问题的创新思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TRIZ工具:1. 分析矛盾矩阵分析矛盾矩阵是TRIZ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基于现有的技术矛盾模式,帮助解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TRIZ中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它通过比较并识别相似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模式,帮助解决当前问题。
3. 发明原理发明原理是TRIZ中的基本原理,用于解决技术问题。
它提供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通常与不同的矛盾模式相关联。
4. 趋同和分散TRIZ鼓励应用趋同和分散规律来解决问题。
趋同规律用于寻找与已有技术类似的方案,而分散规律则用于创造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新方案。
5. 短路演化短路演化是一种通过跳过繁琐的演化过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找到更快、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发展动向

激 烈 的市场 竞争 中立 于不 败 之 地 。经 过 5 O多 年 的发 资源分 析 和 冲 突 区 域 的确 定 。功 能 分 析 的 目的 是从
展, I TR Z已经 成 为解 决 技 术 问题 或发 明 问题 的强 有 完成 功能 的角度 分 析系 统 、 系统 和 部 件 。该 过 程包 子 力 的方法 学 , 应用该 理论 已经 解 决 了许 多 国 家企 业 新 括 裁减 , 即研 究 每一个 功 能 是否 必 要 , 果必 要 , 如 系统 产 品开发 中的难题 。到 目前 为止 , 理 论 被认 为是 最 中的其 他元 件 是 否可 以完 成 其 功 能 。设 计 中 的重 要 该 全面、 系统 地 论 述 解决 发 明 问 题 、 现 技 术 创 新 的 理 突破 、 本或 复杂 程度的 显 著 降低 往往 是 功 能分 析及 实 成
向。
关 键 词 : I ; 新 设 计 ; 械 设 计 TR Z 创 机 中图分类号 : TH16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82 9 (0 7 0—0 10 1 0 —0 3 2 0 }300 —3
1 引言
个 阶段 的产 品 , 业 应 加 大投 入 , 快 使 其 进 入 成 熟 企 尽 期, 以便 企 业获得 最 大 的效 益 ; 于成 熟 期 的产 品 , 处 企
论 , 被美 国及 欧洲 等 国称 为 “ 发 明术 ” 它 超 。G. . — 裁减 的结 果 。假如 在分 析 阶段 问题 的解 已经 找 到 , S Ah 可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冲突解决理论1、技术冲突解决原理TRIZ提出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通⽤⼯程参数:运动物体质量、静⽌物体质量、运动物体长度、静⽌物体长度等。
为了解决技术冲突,TRIZ理论提出了40 项发明原理,如分割、分离、局部质量、不对称等。
通过研究,Altshuller提出了冲突矩阵,该矩阵将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程参数与40条发明原理建⽴了对应关系,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选择发明原理的难题。
2、物理冲突解决原理Terninko于1998年提出的物理冲突描述⽅法为:(1)为实现关键功能,⼦系统要具有⼀有⽤功能,但为了避免出现⼀有害功能,⼦系统⼜不能具有上述有⽤功能。
(2)关键⼦系统的特性必须是⼀⼤值以能取得有⽤功能,但⼜必须是⼀⼩值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3)关键⼦系统必须出现以取得⼀有⽤功能,但⼜不能出现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TRIZ提出采⽤分离原理解决物理冲突的⽅法,包括空间分离和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整体与部分的分离。
英国Bath⼤学的Mann提出,解决物理冲突的分离原理与解决技术冲突的发明原理之间存在关系,⼀条分离原理可以与多条发明原理存在对应关系。
(⼆)物—场模型分析⽅法物—场分析是⽤符号表达技术系统变换的建模技术。
物—场模型分析⽅法产⽣于1947—1977年,每⼀次的改进都增加了新的可⽤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76 种标准解。
这些标准解是最初解决问题⽅案的精华,因此,物—场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种⽅便快捷的⽅法,利⽤这种⽅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产⽣不同想法。
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构成要素S1、作⽤体S2、场 F三者缺⼀就会造成系统不完整。
⽽当系统中某⼀物质的特定机能没有实现时,系统就会产⽣问题。
为了控制这⼀物质产⽣的问题,有必要引⼊另外的物质。
由此产⽣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并伴随能量(场)的产⽣、变换、吸收等,物—场模型也从⼀种形式变换为另⼀种形式。
TRIZ的40个原理和详述

又如:存储食物制冷箱体的分割—冰箱包括冷冻室、冷藏室,再分割成保鲜室;
又如:多个块状竹制块(麻将块)的凉席替代竹条式凉席;
又如:将相机镜头部分分为多个套管连接实现伸缩镜头的结构。自行车、摩托车等的链条
是一环一环相接的,每环都是可以取下来的
又如:刮胡刀的刀片与手柄可分离;可更换刀片的美工刀;可更换不同街头的电钻;
3
又如:抽油烟机油盒的可拆卸;可更换镜片的望远镜
3.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这个原理产生的发明例如:
比如:用软的百叶窗代替整幅大窗帘;中央空调出气口,被格栅分割成面向不同方向的出
气口;
又如:电子线路板(PCB)表面贴装技术(SMT)中所使用的锡膏,主要成分是粉末状的焊
解决方案是:用熔化的锡来代替滚轴。传输线是一个长长的、盛满熔化锡的槽子。由于锡
的熔点低而沸点高,正适合通红的玻璃板的冷却温度区间,熔化锡在重力作用下,会呈现出一
个绝对平面,可以很好地满足此工序的要求。
而基于这个解决方案,又出现了很多的专利,比如给锡通电可以与磁铁一起作用,来完成
对玻璃的成型加工。
一家燃气公司的工程师们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前提是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准确预报何时罐
中燃气将耗完。
“测量压力?”一位工程师说。
“不行,这不管用,只要罐中还有少量燃气,其压力的变化不明显,而且,压力表的成本
较高。”另一位工程师即刻反对。
“如果称重量呢?”又一位工程师说。
“这也不行。每次都要拆出气罐来称重量,对于用户来说太麻烦了,况且容易引发安全问
aaaas
ssssy
triz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TRIZ倡导在创新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避免浪费和冗余。通过系统分析资源的可再利用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2.4
TRIZ提供了一套用于创新问题解决的模式和方法,例如矛盾矩阵、科技演进预测、系统分析等。这些模式和方法能够帮助创新者更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TRIZ
5.
TRIZ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创新方法论,可以帮助解决各种创新问题。其基本原理包括矛盾理论、理想终局与趋势演化、资源的最优利用和创新模式的应用。TRIZ的应用实例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工业、电子产品、医疗设备、能源领域和制造业等。尽管TRIZ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需要克服学习和培训难度以及问题复杂性的挑战。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TRIZ在创新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能源领域:TRIZ可应用于能源领域的创新和问题解决,例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等。
•制造业:TRIZ可以应用于制造业的创新和优化,例如改进生产流程,减少能源和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等。
4. TRIZ
TRIZ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论,具有以下优势:
•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创新问题解决方法,可以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TRIZ在工程、科技和创新领域有许多成功的应用实例。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实例:
•汽车工业:TRIZ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例如解决发动机效率和排放矛盾,减少噪音和振动等问题,改进驾驶体验和安全性能。
•电子产品:TRIZ可以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创新和问题解决,例如提高电池寿命,减少充电时间,提高屏幕分辨率等。
•医疗设备:TRIZ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创新和优化,例如改进手术器械的设计,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侵入性手术等。
2. TRIZ
TRIZ创新方法理论及应用

羽
毛
笔
3000年
自
来
水
笔
50年
圆
珠
笔
25年
毛
细
管
笔
TRIZ的含义及来源
在Altshuller的带领下,动用前苏联的1500多名专家,经过50多年对250万
的专利文献加以搜集、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和重组,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化
的、实用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TRIZ(解决发明问题理论)
发明专利库
技术系统的进化,沿着整个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互相更协
调,与超系统更协调的方向发展
实例:
积木玩具
风景区的建筑
协调性法则的进化路线
1)形状协调
2)频率协调
3)材料协调
形状协调
形状协调
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与超系统的形状要相互协调
实例
频率协调
频率协调进化路线①——单个物体
连续运动
脉冲
IFR :系统只具有有用功能,而无成本或有害功能
提高理想度法则—简化组件
简化低价值组件的路线
完整的系统
去掉部分组件
部分简化的系统
完全简化的系统
实例:汽车仪表盘
离散安置
仪表组合
图线显示
挡风玻璃显示
动态性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的进化应该沿着结构柔性、可移动性、可
控性增加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环境状况或执行方式
(3)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经典TRIZ)
(1)完备性法则
(2)能量传递法则
(3)协调性进化法则
(4)提高理想度法则
(5)动态性进化法则
(6)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
(7)向微观系统进化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IZ理论内容及发展023110021120100359陈科仲一、什么是TRIZ理论?它又如何有着如此大的神奇威力?TRIZ是发明题目的解决理论,其拼写是由俄语含义的单词首字母组成,在欧美国家也可缩写为TIPS(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创新式解决题目的理论)。
其研究始于1946年,原苏联的大学、研究所和企业所组成的数百人的研究组织分析研究了世界近250万件发明专利,综合多个学科领域的原理、法则形成了TRIZ 理论体系。
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困难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
并将之回纳总结,形成能指导实际新产品开发的理论方法体系。
运用这一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同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朽迈、灭亡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们假如把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猜测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发明题目解决理论TRIZ通过分析人类已有技术创新成果———高水平发明专利,总结出技术系统发展进化的客观规律,并形成指导人们进行发明创新、解决工程题目的系统化的方法学体系。
二、TRIZ的诞生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有关Genrich AltshullerTRIZ之父——Genrich Altshuller(根里奇"阿奇舒勒)于1926年10月出生于前苏联北部城市塔什干(Tashkent,今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
由于卓越的发明才能,阿奇舒勒进进了海军的专利评审机构进行专利的评审工作。
就是在这一工作期间,在研究了成千上万项发明专利后,他于1946年总结出了发明背后所隐躲的规律,由此为TRIZ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为了检验自己的理论,他做出了很多项军事发明,其中一项排雷装置使他获得了前苏联发明竞赛的一等奖。
阿奇舒勒于1956年发表了第一篇有关TRIZ理论的论文,1961年出版了第一本有关TRIZ理论的著作《怎样学会发明创造》。
他于1970年一手创办的一所进行TRIZ理论的研究和推广的学校后来培养了很多TRIZ应用方面的专家。
从1985年开始,早期的TRIZ专家中的一部分移居到欧美等国,从而促进了TRIZ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989年,阿奇舒勒集合了当时世界上数十位TRIZ专家,在彼得罗扎沃茨克(Petrozavodsk)建立了国际TRIZ协会,阿奇舒勒担任首届主席。
国际TRIZ协会从建立至今一直是TRIZ理论最权威的学术研究机构,目前它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余个成员组织,共拥有数千名TRIZ专家。
2、TRIZ理论——创新的科学Altshuller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构建了TRIZ理论。
可以说TRIZ理论是人类已有科技知识与创新思维规律、方法的完美结合。
它是对人类创新活动规律和原理更深进和系统的揭示,为更好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是熟悉和推动人类创新活动的一个突破性成果。
3、TRIZ理论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其次,各种技术困难、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
4、TRIZ理论主要内容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题目和创造性地解决题目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题目和解决题目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创新思维方法与题目分析方法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题目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题目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题目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题目,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2.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
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猜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3.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
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回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4. 创新题目标准解法针对具体题目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5. 发明题目解决算法ARIZ主要针对题目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
它是一个对初始题目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题目的逐步深进分析,题目转化,直至题目的解决。
6.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三、TRIZ 的发展和方法描述TRIZ 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古典时期1946~1980,在这个时期,建立了TRIZ 的概念基础,虽开发了很多概念和方法,但没有集成;虽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知识,但由于这些知识用描述的方式表达,因此只适合手工使用TRIZ。
第二阶段起源于BorisZlotin和AllaZusman在Kishinev创办的一所TRIZ技术学校,称为Kishinev时期。
这所学校的目标是集成TRIZ的方法、工具和积累知识,并用计算机化的方法表示TRIZ。
第三阶段开始于1992 年,由于Ideation公司要调整和开发TRIZ使之应用于美国工程研究,故称为Ideation 时期。
这项技术已从分析发明创造题目发展到开发基于IT 知识驱动方法,现已将进进发明工程阶段。
可以预见,这种发明工程将增强解决题目的技能和提供集成的系统分析方法,直至模拟创造。
TRIZ理论在我国已开始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1、TRIZ工具及方法的描述该图不仅描述了各种工具之间的关系,也描述了产品创新中的题目。
应用TRIZ的第一步是对给定的题目进行分析;假如发现存在冲突,则应用原理往解决;假如题目明确,但不知道如何解决,则应用效应往解决;第三种选择是对待创新的技术系统进行进化过程的猜测。
之后是评价。
最后是实现。
“分析题目”这个方框描述了以下几个步骤:(1) 分析理想解IFR。
理想解是采用与技术及实现无关的语言对需要创新的原因进行描述,创新的重要进展往往在该阶段对题目深进的理解所取得。
确认哪些使系统不能处于理想化的元件是创新成功的关键。
设计过程中从一出发点向理想解过渡的过程称为理想化过程。
(2) 功能特性分析和裁剪。
为了使题目解决过程更轻易,题目或设计都被描述成功能,技术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一种或多种功能。
其结果就是技术系统满足所要求的功能的形式。
裁剪技术系统是创新的最高级形式之一。
技术系统由用于执行不同功能的元件所组成,创新设计就是在最低花费下确保可靠的功能。
假如往掉某个元件,就应当有另一个元件来满足裁掉元件所执行的功能。
(3) 确定题目的冲突区域。
冲突区域的确定是要理解出现冲突的区域。
区域既可指时间,又可指空间。
假如在分析阶段题目的解已经找到,可以移到实现阶段。
确定题目的区域是ARIZ算法的主要因素,对于初学者,可以对研究题目提出下列题目:“谁有题目?题目象什么?什么时候发生?一直吗?在那种情形下?在哪儿发生?为什么发生?怎样发生?”这一连串的“谁、什么、时间、地点、为什么、怎样”通常被称做5W1H ,它将引导你找到冲突区域。
TRIZ是从研究一个假设开始,即存在着一个创新的通用原则,他们是先进创新技术的基础,假如这些原则能够得到识别或整理,这可使人们把握更有预见性的创新过程。
这项研究分几个阶段进行了50年,考察了近200万个专利,根据他们的创新程度进行分类和分析以进行寻找创新原则。
这研究的三项主要发现是:1)类似的题目和解决方案在不同的行业和学科不断重复。
2)技术进化的形式在不同的行业和学科不断重复。
3)创新用到了在其他领域开发出来的研究成果。
在运用于TRIZ时,所有上述三个发现都被用于产生和改进产品、服务和系统。
2、发展方向从TRIZ近50年的发展历史看,TRIZ的发展是建立在工程而不是心理学的基础上以可以和大多数其他发明题目的解决方法结合使用。
目前TRIZ的研究重点是加强TRIZ的基础研究,以及如何开发和集成各种有关TRIZ 的软件工具。
1)TRIZ 理论是前人知识的总结,如何进一步把它完善,使其逐步从“婴儿期”向“成长期”、“成熟期”进化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例如,提出‘物质-场’模型新的适应性更强的符号系统,以便实现多功能产品的创新设计;进一步完善解决技术冲突的39个标准参数、40条解决原理和冲突矩阵,以实现更广范围内的复杂产品创新设计。
2) 如何公道有效地推广应用TRIZ理论解决技术冲突和矛盾,使其受益面更广。
例如,建立面向功能部件的创新设计技术集等,以推动我国功能部件快速发展。
3) TRIZ理论的进一步软件化,并且开发出有针对性的、适合特殊领域、满足特殊用途的系列化软件系统。
例如面向汽车开发领域,开发出有利于进步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的软件系统。
4) 进一步拓展TRIZ理论的内涵,尤其是把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纳进TRIZ 理论中。
5) 将TRIZ理论与其他一些新技术有机集成,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TRI理论今后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TRI理论本身的完善和进一步拓展新的研究分支两个方面。
(1)TRIZ自身的完善。
固然TRIZ 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作为一种技术本身,它目前仍处于“婴儿”期,还远未达到纯粹科学的水平,称之为“方法学”是合适的。
也正如James Kowalick (1990)指出的,“TRIZ固然对于西方国家比较新,但它已经是一个欠发展且应用了50多年的旧系统,处在S曲线的成熟位置”,应该有一个新的突破性的方法来取代TRIZ方法的全部或部分。
从TRIZ的发展历史来看,它是在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计划经济下企业间很难存在竞争,但是对于今天的企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崛起,企业不得不面临更为残酷激烈的竞争。
传统TRIZ对于那些急功学习创新性方法并展开应用的企业工程师来说,显得过于庞杂。
另外,传统TRIZ还存在一些没有完全解决的地方或缺陷,如目前TRIZ知识库中还没有当前十分风行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成果。
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产品设计的需要,TRIZ不得不面临自身现代化的建设题目,这是当前国际上TRIZ研究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