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与技术山西大学课件第四章
激光原理与技术PPT精品文档

ONE KEEP VIEW 激光原理与技术PPT精品文档目录CATALOGUE•激光基本原理•激光器类型及工作原理•激光技术应用领域•激光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激光安全与防护知识普及•总结与展望PART01激光基本原理激光产生条件粒子数反转高能级粒子数大于低能级粒子数,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
增益大于损耗增益介质中的受激辐射放大作用要大于各种损耗,才能实现光放大。
光学谐振腔提供正反馈,使受激辐射光在腔内多次反射、放大,形成稳定振荡。
激光发射过程泵浦过程通过外部能量输入(如光、电、化学等),使增益介质中的粒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实现粒子数反转。
受激辐射过程处于高能级的粒子在外部光子的作用下,跃迁到低能级并发出与入射光子完全相同的光子,实现光放大。
光学谐振腔内的振荡过程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在腔内多次反射、放大,形成稳定的光场分布和振荡模式。
功率激光的功率决定了其能量大小和输出能力,高功率激光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和加工能力。
稳定性激光的稳定性决定了其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应用尤为重要。
光束质量激光的光束质量决定了其聚焦能力和传输效率,优质的光束质量可以提高激光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波长激光的波长决定了其颜色和应用领域,不同波长的激光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激光特性参数PART02激光器类型及工作原理工作原理通过激励源(泵浦源)将能量传递给工作物质,使其产生粒子数反转分布,然后在谐振腔内通过受激辐射产生激光。
特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医疗等领域。
构成由工作物质、泵浦源和谐振腔三部分组成。
构成主要由放电管、反射镜和电源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在放电管中充入一定种类和压强的气体,通过高压放电激励气体分子或原子,使其产生受激辐射并放大,形成激光输出。
特点具有光束质量好、输出功率大、效率高、结构简单等优点,常用于高精度测量、光谱分析等领域。
构成主要由染料溶液、泵浦源和光学谐振腔三部分组成。
激光原理与技术(第四章2)

1)单模振荡(第 l 个模,模频率为n)
E3 E2
w03 A30 S30
与三能级相比,激光下能级E1不再
S32 S21 A21 W21 W12 S10
是基态能级, 在热平衡状态下,处于 E1的粒子数很少,很容易建立粒子数 反转。 四能级系统,一般有
E1
E0
参与产生激光的有四个能级:基 态能级E0(抽运过程的低能级)、 抽运高能级E3、激光上能级
dNl N n2W21 n1W12 l dt Rl f2 Nl ) n n n , n vN 0 l 2 f 1 21 Rl 1
I 1 I 0 e I t ) I 0 e I 0e
t L c t
只考虑损耗
dN f2 N n2 n1 21vN dt f1 R
E3E2无辐射跃 迁量子效率 (泵浦效率) n2 A21 S21 )
E2E1 荧光量子效率
N--各模式光子数密度总和
n0 n1 n2 n3 n
总量子效率 F 12
N l hn
dNl Nl n2W21 n1W12 dt Rl
n0 n1 n2 n3 n
A21 ~ g n ,n 0 )N l nn
21 n ,n 0 )N l v (4.4.13)
为何没有包括A21引起的光子数?
式中忽略了n3 W30项,因为n3很小,故n3W30<<n0W03
I= Nhnv dz=vdt
dz
I= Nhnv
dI g Idz
dz=vdt
I I 0e
g z
0
dI n 21 n ,n 0 )vNhndz
激光原理与技术PPT课件

激光手术
阐述激光手术在眼科、神 经外科等领域的应用及优 势,如精度高、创伤小等 。
05
CATALOGUE
激光测量与检测技术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
1 2
干涉测量原理
利用激光的相干性,通过干涉条纹的变化来测量 长度、角度等物理量。
干涉测量系统组成
包括激光器、分束器、反射镜、探测器等部分。
3
干涉测量技术应用
时间特性
激光束的时间特性包括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和稳定性等。其中,脉冲宽度决定 了激光的峰值功率和能量,重复频率则影响了激光的平均功率。稳定性则是确 保激光束在长时间内保持一致性的关键因素。
激光束的调制与偏转技术
调制技术
通过对激光束进行幅度、频率或相位等调制,可以实现信息 的加载和传输。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 相位调制等。这些调制技术使得激光束能够携带更多的信息 ,并在通信、传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对皮肤的危害
长时间或高强度激光照射皮肤, 可能导致皮肤烧伤、色素沉着、 皮肤癌等严重后果。
激光安全标准与防护措施
激光安全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美国激光产品安全标准(ANSI)等制定了激光产品的 安全标准,包括激光等级分类、安全警示标识、使用说明等。
防护措施
使用激光产品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或面罩,避免直接照射眼睛或皮肤;同 时,应在激光工作区域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偏转技术
激光束的偏转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激光束的传播方向来实现 。常见的偏转方式包括机械偏转、电光偏转和声光偏转等。 这些偏转技术使得激光束能够灵活地指向目标,并在激光雷 达、光学扫描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激光束的聚焦与整形技术
激光原理与技术PPT(很全面)

04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
激光束在物质中的传播
包括反射、折射、吸收和散射等现象。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
包括光热作用、光电效应、光化学效应等。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
如高能量密度、高亮度、高方向性等。
激光加工原理及应用
1 2
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
通过高能激光束对材料进行加热、熔化、汽化或 达到其他物理或化学变化,以实现加工目的。
应用领域
适用于气体、液体和固体等多种介质的流速测量,如风速测量、 血流速度测量等。
激光光谱分析技术
光谱原理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通过测量物质的光谱信息可以分析 其成分和性质。
分析方法
包括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激光荧光光谱分析等,可用于物质的定性、 定量分析。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如药物分析、环境监测 等。
液体激光器
染料激光器
使用有机染料作为增益介质,通过 泵浦光激发染料分子产生激光,具 有宽调谐范围和短脉冲输出能力。
液体激光核聚变
利用高功率激光束照射含有氘、氚 等聚变燃料的靶丸,实现核聚变反 应,是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重要手 段。
半导体激光器
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
电流注入半导体PN结,电子与空穴复 合释放能量形成激光输出,具有体积 小、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
特性
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 性好,相干性好。
应用领域
激光加工、激光测距、激 光雷达、激光通信、激光 治疗等。
02
激光器类型及技术
固体激光器
晶体激光器
使用掺杂稀土元素的晶体 作为增益介质,如Nd:YAG 激光器。
2024年激光原理与技术课件课件

激光原理与技术课件课件激光原理与技术课件一、引言激光作为一种独特的人造光,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激光原理与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光学、通信、医疗、工业加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课件旨在阐述激光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应用技术,使读者对激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激光的基本原理1.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光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在量子力学中,光被视为由一系列光子组成的粒子流,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
而在波动光学中,光被视为一种电磁波,具有频率、波长、振幅等波动特性。
2.光的受激辐射受激辐射是指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在受到外来光子作用后,返回基态并释放出一个与外来光子具有相同频率、相位、传播方向和偏振状态的光子。
这个过程是激光产生的核心原理。
3.光的放大与谐振在激光器中,通过光学增益介质实现光的放大。
当光在增益介质中往返传播时,不断与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发生受激辐射,使光子数不断增加。
同时,通过谐振腔的选择性反馈,使特定频率的光得到进一步放大,最终形成激光。
三、激光的特性1.单色性激光具有极高的单色性,即频率单一。
这是由于激光器中的谐振腔对光的频率具有高度选择性,只有满足特定频率的光才能在谐振腔内稳定传播。
2.相干性激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即光波的相位关系保持稳定。
相干光在传播过程中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广泛应用于光学检测、全息成像等领域。
3.方向性激光具有极高的方向性,即光束的发散角很小。
这是由于激光器中的谐振腔对光的传播方向具有高度选择性,只有沿特定方向传播的光才能在谐振腔内稳定传播。
4.高亮度激光具有高亮度,即单位面积上的光功率较高。
这是由于激光的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使其在空间上高度集中,从而具有较高的亮度。
四、激光的应用技术1.光通信激光在光通信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等。
激光的高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使其在传输过程中具有较低的信号衰减和干扰,从而实现高速、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ch04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4.4-4.6)

2.均匀加宽线型函数
g H , 0 H 2
H
0
2
H 2
2
1 1 1 2 L
N L N ~ L
一般气体 低气压
量子解释
(1) 测不准关系: E t
dn 21 dt
dn 2 dt
n2
dn 21 dt
t
n 2 t n 20 e
跃迁辐射的功率
I t
dn 2 dt
h n 20 h
1
e
t
根据阻尼谐振子得出的自发辐射强度
I t
两式对比可得
I 0e
t
1
或
1
5.自然加宽的线宽 线宽即为线型函数的半宽度
υ
ν
1 υ c 1 υ c
ν0
0 为光源与接收器相对静止时的频率。一般情况下,
υ c 上式取一级近似可得:ν ν 0 (1 )
并且光源与接收器相对趋近时, 取正值;两者背离时, 取负值。这叫光的纵向多普勒效应。
υ c
υ
υ
(3) 若在介质中传播时,光速应为 可写成:
c ,则此时的频率
激光原理 激光原理
第四章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4.4 均匀加宽
一、自然加宽 1.现象:自发辐射的谱线有一定的宽度 ν N 2.成因:由于每个原子所固有的自发辐射跃迁引 起原子在能级上的有限寿命造成。
2.线型函数求解
x t x 0 e
2
t
e
i 0 t
大学课件-激光原理_第四章

I I 0e gz
2 2 2 d ne 0 d 4 0 m0 2 2 2 0
2
正常色散
0
反常色散
-1
将上述结果推广到普遍的状态,令Δn代替(-n),并令ΔH=/2
H ne 2 g 2 4 0 mc 2 H 0 2
2
ne2 0 1 1 2 2 2 16 m 2 0 0 H 0 2
E ( z, t ) E0e
i
c
z
i 1
e z it t c z 2 E ( z, t ) E0e c e z c I I 0e 2 I E (t )
第四章 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4-1 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简介 §4-2 谱线加宽和线型函数 §4-3 典型激光器速率方程 §4-4 均匀加宽物质的增益系数 §4-5 非均匀加宽物质的增益系数 §4-6 综合加宽物质的增益系数
§4-1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简介
一、原子自发辐射的经典模型
根据不同的近似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 一、经典理论(经典原子发光模型)
出发点是:将原子系统和电磁场都作经典处理,即用经典 电动力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电磁场 ,将原子中的运动电子 视为服从经典力学的振子。 成功地解释了物质对光的吸收和色散现象,定性地说明了原 子的自发辐射及其谱线宽度,等等。
此外,经典理论在描述光和物质的非共振相互作用时也起 一定作用。
2 x x 0 x 0
激光原理与技术ppt课件2024新版

激光束的传输与变换
激光束的传输特性
探讨激光束在自由空间和光学系统中 的传输特性,包括光束的发散、聚焦 和像差等。
激光束的质量控制
阐述激光束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以及提高激光束质量的措施和技术。
激光束的变换方法
介绍常见的激光束变换方法,如透镜 变换、反射镜变换和光纤传输等,并 分析它们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激光原理与技术 ppt课件
目录
• 激光原理概述 • 激光技术基础 • 固体激光器 • 气体激光器 • 液体激光器与光纤激光器 • 激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激光原理概述
激光的产生与发展
01
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 “受激辐射”理论
02
03
1954年,美国物理学家 汤斯和肖洛提出激光原 理
1960年,梅曼制成世界 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03
固体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固体激光器的组成
工作物质、泵浦源、光学谐振腔
工作原理
通过泵浦源提供能量,使工作物 质中的粒子实现粒子数反转,然 后在光学谐振腔的作用下产生激
光振荡,输出激光。
光学谐振腔的作用
提供正反馈,使受激辐射光不断 放大,同时控制激光输出的方向
和质量。
固体激光器的性能特点
液体激光器与光纤激光器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液体激光器
主要应用于可调谐激光光谱学、生物 医学成像等领域。
光纤激光器
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通信、医疗等 领域,如激光切割、焊接、打标等。
06
激光技术的应用与发 展趋势
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激光切割
高精度、高效率的切割方法,广泛应用于金 属、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2)
我们关心 P ( ) 的函数形式,因此引入谱线的线型函数
g%( ,o )
P(v) P
(4.1.3)
根据式(4.1.2)和式(4.1.3),有
g%(,o)dv1
归一化条件
(4.1.4)
线型函数在 o 时有最大值 g%(o ,o ) ,并在
vvo 2
时下降至最大值的一半,如图
%g ( , 0 )
% g( 0 , 0 )
%g ( 0 , 0 )
2
O
0
图4.1.2 增益曲线
由此定义的
称为谱线宽度 。
由于存在不同的物理机制引起谱线加宽,以下我们将分析这些物理过程并求出
g%( , o ) 的具体函数形式。
一、均匀加宽
如果每个发光原子都以整个线型发射,或者说每个发光原子对光谱线内任一 频率都有贡献,这种加宽称为均匀加宽。
g%(,o)
P(v) P
| x() |2
|
x() |2
d
[( )2 2
42(
0)2]
1
( )2
2
1
4 2 (
0)2
d
式中积分为一常数,令其为 A 。由归一化条件求得
A 1
于是可得
g% N(,o)(2)242(0)2
(4.1.5)
式中下标N表示自然加宽。
下面讨论阻尼系数 与原子在 E 2 能级上的自发辐射寿命 s
心频率附近一个很小的频率范围内,这就叫谱线加宽。
由于谱线加宽,原子自发辐射的功率不再都集中在一个单一频率上,而应表
示为频率的函数 P ( ),如下图所示。
P ( )
O
0
图4.1.1 自发辐射的频率分布
令中心频率为 o ,P ( ) 描述自发辐射总功率P按频率的分布,数学表示为
P P(v)dv
之间的关系。设在初始时刻 t 0 时能级 E 2 上有 n 2 0 个原子,
则自发辐射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写为
P (t) n 2 0|x (t)|2 n 2 0 x (t)x * (t)
所以
P(t)n20x0 2et
也可以写作
P(t) P0et
(4.1.6)
另一方面,从(1.2.4) 也可求出 E 2 能级上原子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 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谱线加宽与线型函数;激光器速率方程(三能级,四能 级);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均匀加宽);激光器的新进 展
§ 4.1自发辐射谱线加宽与线型函数 § 4.2 激光器速率方程(三能级,四能级) § 4.3 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 4.4 激光器的新进展:LD泵浦的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
2.碰撞加宽
在气体物质中,大量原子(分子)处于无规热运动状态,当两个原子 相遇而处于足够接近的位置时(或原子与器壁相碰时),原子间的相互 作用足以改变其原来的运动状态。我们即认为两原子发生了“碰撞”。
在晶体中,虽然原子基本上是不动的,但每个原子也受到相邻原子的 偶极相互作用。因而一个原子也可能在无规的时刻由于这种相互作用 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这时我们亦称之为“碰撞”。
dn2 dn21 n2
dt
dt
s
n2(t)n20et/s
由(4.1.1)求得自发辐射功率为
与(4.1.6) 相比较,有
P(t)
dn2(t)h
dt
n20A21et/s
h
P0 et/s
(4.1.7)
P(t) P0et
1 s
(4.1.8)
由(4.1.5)
g% N(,o)(2)242(0)2
知自然加宽具有洛仑兹线型,如图4.1.3所示。
% g N ( , 0 )
% gN (0,0)
%g N ( 0 , 0 )
2
O
图4.1.3
N
0
谱线自然加宽线型函数
当 0 时,有最大值
g% (0,0)4s
谱线宽度 N 为
自然线宽
N
1
2 s
将上式代入(4.1.5),自然加宽线型函数表示为
Nபைடு நூலகம்
g%N(,o)
(
2
0)2
(N
2
)2
(4.1.9) (4.1.10)
自然加宽,碰撞加宽及晶格振动加宽均属均匀加宽类型。
1. 自然加宽 在不受外界影响时,受激原子并非永远处于激发态,它们会自发地向低能态跃迁 (量子光学将揭示那是由真空能量的扰动引起的),因此受激原子在激发态上具有 有限的寿命。这就造成了原子跃迁谱线的自然加宽,它的线型函数 可以在辐射的 经典理论基础上简单地求得。
根据经典模型,原子中作简谐振动的电子由于自发辐射而不断损耗能量 因而电子的振动服从阻尼振动规律:
t
x(t) x0e 2 ei0t
式中 0 20 , 0 是原子作无阻尼简谐振动 的频率[即原子发光
的中心频率,相应于量子理论中的 (E2 E1)/h ]; 为阻尼系数。
上述阻尼振动不再是频率为
的0 单一频率简谐振动,这就是形成自然
加宽的原因。
对 x ( t ) 作傅立叶变换,可求得它的频谱:
x ()0 x (t)e i2 td t x 00 e 2 te i2 (0 )td t
x 0
2 i(0)2
由于辐射功率正比于电子振动振幅的平方,所以频率在 : d
区间内的自发辐射功率为
P()d |x()|2d
根据线型函数 定义式(4.1.3)可得
在晶体中,无辐射跃迁起因于原子和晶格振动相互作用,原子释放的内能 转化为声子能量。
因碰撞发生的随机性,我们只能从统计平均去研究。可设任一原子与
其他原子发生碰撞的平均时间间隔为
,它描述碰撞的频繁程度并
L
称为平均碰撞时间。
可以证明,这种平均长度为 L 的波列可以等效为振幅呈指数变化的
§ 4.1 自发辐射谱线加宽与线型函数
在第一章中提到自发辐射(原子自发跃迁发出的光波),那里我们认 为自发辐射是单色的,即辐射的全部功率都集中于一个单一频率
(E2E1)/h
由式(1.2.4)可求得单位体积物质内原子自发辐射功率为
Pddnt21hn2A21h
(4.1.1)
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自发辐射并不是单色的,而是分布在一个中
(1)激发态原子
与基态原子发生碰撞,使其 跃迁,自身则回到基态。
与其他原子发生弹性碰撞
横向弛豫过程
使自发辐射波列发生无规的相位突变
碰撞
碰撞
图4.1.4 碰撞过程使波列发生无规相位突变
相位突变所引起波列时间的缩短等效于原子寿命的缩短,引起谱线加宽。 (2)激发态原子也可以与其他原子或器壁发生非弹性碰撞而将自己的内能 变为其他原子的动能或给予器壁,而自己回到基态。与自发辐射一样,也会 引起激发态寿命的缩短。有别于产生辐射的跃迁,称之为无辐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