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合集下载

怎样拉弧圈球

怎样拉弧圈球

怎样拉弧圈球怎样拉弧圈球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要求远动员“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拉弧圈球就是特技之一。

1、正确握拍。

拉球时大拇指压拍,食指稍微放松以便击球时根据球的旋转调整拍形,球拍后中指一定要顶拍(江加良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并拢于中指,并称此握法手指较为敏感),无名指也可辅助用力(李富荣是将无名指轻抵底板、郗恩庭则将无名指落在底板)。

注意:握拍不能握得太死(虎口卡得太深),握得太死就影响手腕的灵活性;也不能太松(虎口上移到拍柄的末尾),太松将影响拍型的稳定。

2、正确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

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3、重心转换。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

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

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

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

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

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4、正确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

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余动作都是没有用的。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

并且要自然。

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

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

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

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绝对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

但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应在170°间,即引拍的幅度要大,才能尽可能地增大挥拍的动作和半径。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

乒乓球试题完整版

乒乓球试题完整版

乒乓球试题完整版1、乒乓球球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是2.74M和1.525M。

2、沿着乒乓球台边线边缘应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线所环绕。

3、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

4、乒乓球网整个球网的顶端距台面的高度是15.25厘米。

5、乒乓球球网网柱外缘离边线外缘的距离是15.25厘米。

6、在世界乒乓球发展史的第三个阶段中,中国的近台快攻型打法崛起在世界乒坛。

7、在第11届世界锦标赛之后,国际乒联决定修改规则:增宽球台,降低网高,限制比赛时间等,为快攻打法创造了条件。

8、快搓球的击球时间在上升前期。

9、慢搓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前期。

10、正手远削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前期。

11、正手快攻球的击球时间在上升期。

12、直拍反手快推球的击球时间在上升前期。

13、直拍反手推下旋球的击球部位在中下部。

14、正手快攻球的击球部位在中上部。

15、正手快搓球的击球部位在中下部。

16、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部位在中上部。

17、正手远削球的击球部位在中下部。

18、反手远削球的击球部位在中下部。

19、正手发下旋球的击球部位在中下部。

20、反手发右侧上旋球的击球部位在中部像右侧上方拉。

21、直拍反手快推球击球时的拍形稍前倾。

22、直拍反手推下旋球击球时的拍形稍后仰。

23、正手快攻球击球时的拍形稍前倾。

24、正手扣杀球击球时的拍形稍前倾。

25、正手拉攻球击球时的拍形稍前倾。

26、正手杀高球击球时的拍形前倾。

27、反手快攻球击球时的拍形稍前倾。

28、反手中台攻球击球时的拍形稍前倾。

29、正手拉加转弧圈球击球时的拍形是稍前倾。

30、正手拉前冲弧圈球击球时的拍形是前倾。

31. 正,反手快搓球击球时的拍形稍后仰32.正,反手慢搓球击球时的拍形后仰33.正,反手远销球击球时的拍形后仰34.。

加快球的速度和增强球的旋转的基础是击球的力量35.加快球的速度和增强球的旋转强度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挥拍速度36.击球时作用线作用于球体而不通过球心是使球产生旋转的基本原因37.通过球心与台面平行单乒乓球飞行方向相垂直的轴式左右轴38.通过球心与乒乓球台面垂直的轴是上下轴39.通过台面与乒乓球飞行方向平行的轴是前后轴40.绕着左右轴旋转的旋转球是上下旋球41.绕着上下轴旋转的旋转球是侧旋球42.绕着前后轴旋转的旋转球是顺逆时针旋球43.旋转度较强的上旋球落台后球的反弹是往前冲44.旋转度较强的下旋球落台后球的反弹是往回跳45.侧旋球落台后的反弹是按原飞行状况,继续偏拐46。

弧圈球02

弧圈球02

弧圈球日本乒乓球队发明了弧圈球打法,它是一种强烈的上旋球,特点是既有强大的攻击力又有很强的稳定性。

由于它的旋转非常强,因此它虽然是上旋球,却从传统上旋球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一类。

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

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俗称假弧圈)。

目录1特点简介2分类特点3圈球方法4动作要领5易犯错误6练习方法7器材配置8常见类型9性能解析10技术图解1弧圈球,第二弧线反弹下坠,向下滑落快,不易识别着台点及飞行轨迹,给对方掌握回球的节奏、时间、拍形增加困难,感到对不上点,使不上劲,能直接得分或为拉前冲弧圈制造机会,通常在接发球、对削、搓、挡、攻以及接出台的下旋球时运用。

双方对拉弧圈球时很精彩好看。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

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

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

3、提示:⑴初学者常易拉漏球,或球擦拍边,找不准击球点,要多做徒手练习,牢记动作要领,逐步体会手、腰髋、腿的配合和肌肉感觉,产生手感。

⑵拉弧圈球,是先打后摩,又打又摩,以摩为主。

因此,手臂不能伸得太直,引拍不要过低,拍形前倾角度不能过大,向上发力时也要向前发力,以免造成漏球、击球时间迟、发力效果差等现象。

⑶手腕要先向后伸,触球一刹那,向前打击球后向上摩擦,这样爆发力大,还能起微调的作用。

加强了手腕对拍形、弧线的控制,增强了摩擦力。

正手拉前冲弧圈球弧圈球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度快,第二弧线下坠比加转弧圈球更低而快,急剧前冲向下滑落,杀伤力大,是得分的刹手锏。

乒乓球弧圈技术

乒乓球弧圈技术
弧圈技术
业余球友由正手攻转入弧圈直至全部掌握并应用于实战中,会经历攻→粘→挂→撞→压等内容既相关联又层次递增地五个环节,分述如下:
一、攻:由平挡、加减力挡打下基础以后会进入正手攻的技术训练,正手攻中包含快带、攻、快点等三部分基本内容,击球时间分別是上升前期、上升中期至高点前期,其中的攻又分为快攻与抽杀二个阶般,这些內容全部掌握以后正手攻技术己经入门。
四、撞:挂是薄摩擦,但撞绝不是厚摩擦,如果将这个环节的撞理解为厚摩擦就错了!
撞,主要是巩固和加强迎前、触球前瞬间的发力(即二次加速)的感觉,也是加强以腰带手、小臂摆速的训练內容,是由正手攻向弧圈过渡的第三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弧圈技术好的运动员,他的近台快带、中台拉攻的能力都很强,这是小臂摆速的体现,当然,腰部、髋部、双膝、双肩等有关部位的摆速和协调性也不能忽视,但重点是一定要突出的。我们也可以将撞理解为"撞摩擦",从技术规范的角度去要求,就是用小臂、腰髋等部位的摆速制造的旋转强度要远高于来球的旋转强度。这其中除了引拍时要用双膝再度內屈固定髋部、只拧转腰部的重点以外,还要重点体验二次加速的内容并加强二次加速的能力。掌握了"撞摩擦"的原理,你的弧圈技术己经具备了相当能力,但还不是最高层次。
五、压:正压力是这一环节的全部內容,是"厚摩擦"的根本所在,也是弧圈技术进入高级层次的关键。
体验这个正压力最简单、最有效地方法就是在正常持拍的前提下、用拍面压住放在台面上的球、在保持这个压力的同时发力推球使其在球拍与台面之间向前滚动。这个压住球并使球滾动的发力就是合理施加正压力的有效方法。体验过程中要注意与弧圈的发力过程相吻合,例如压住球后发力推球走时,拍面前倾会比拍面水平的效果好,这就提示我们要注意引拍的高度、拍型及迎前触球的切入方向。经验证明,用肩部的高低来对比来球高低的方法会比正手攻时习惯地用持拍手去衡量来球高低的方法会使弧圈的引拍更到位;用基本平行于地面的外展拍型逆着来球下降弧线方向迎球的正压力施加效果要比基本垂直于地面的拍型去横向切入来球弧线的方法的正压力施加效果要好多得多。不必担心水平的拍面在触球时会有漏球、打拍边等现象出现,因为这个水平状态会随着展腹、转腰地重心逐渐提升转移过程地进行中而逐渐立起,如果你不信,可以在向前弯腰以后将拍面水平、在手臂完全不动的情况下直起腰以后你就会看到拍面已经变成前倾了,这是自然地现象也是必然地结果(见下图中赵霞的动作过程)。我们在引拍完成后至迎前、发力的自然过程中再加入有意识的控制地过程,就是我们要进行的技术训练的內容。

乒乓球如何拉正手前冲弧圈球 乒乓球发球注意事项

乒乓球如何拉正手前冲弧圈球 乒乓球发球注意事项

乒乓球如何拉正手前冲弧圈球乒乓球发球注意事项正手前冲弧圈球特点是出手快,球速快,力量较大,球的飞行弧线低,落到对方台面后快速下沉,而使对手很难回击或回防,攻击性强。

它是对付推挡、削球、搓球和接出台发球的重要技术。

以下是整理的关于乒乓球中如何拉正手前冲弧圈球,欢迎阅读。

如何拉正手前冲弧圈球正手前冲弧圈球特点是出手快,球速快,力量较大,球的飞行弧线低,落到对方台面后快速下沉,而使对手很难回击或回防,攻击性强。

它是对付推挡、削球、搓球和接出台发球的重要技术。

正手弧圈球力量大,速度快,所以该技术使用的稳定性高。

由于在正手的击球时间和空间上选择余地要大于反手,因此其威力也是所有弧圈球技术中最大的。

1 正手前冲弧圈球的动作要领如下:站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脚间距离比快攻时略大,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前脚掌内侧,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

与拉加转弧圈相比,站位更近,重心略高。

引拍: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左脚稍蹬地右转,转腰弯屈膝关节同时重心落到右脚上,右肩下沉,右手随之引拍至身体右后方。

与拉加转弧圈相比,拍形更前倾些,引拍位置稍高,但应该低于来球。

挥拍击球:右脚蹬地,挺髋,腰部向左上方转动,在肩部带动下,大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

击球点在来球的上升期或者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还原:随势挥拍后注意尽快还原。

2 注意事项:引拍时,球拍必须低于来球,但不要下沉太多。

拍面应前倾。

拉球时,持拍手臂由下向上发力,注意前臂快速收缩,触球瞬间,尽量加长磨擦球体的时间,体会所谓的持球感。

充分利用腿部蹬伸的力量,注意发力的顺序是由身体重心随右脚蹬地,挺髋,转腰,收小臂。

拉球前注意放松,身体不要发紧,否则不但发不出力量,连续性也不好。

关于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八个注意⒈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乒乓球弧圈球简介及练习方法

乒乓球弧圈球简介及练习方法

乒乓球弧圈球简介及练习方法给想学弧圈球的小伙伴们的弧圈球大全,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乒乓球弧圈球简介及练习方法,欢迎阅读!乒乓球弧圈球简介及练习方法1:弧圈球特点简介具有强烈的上旋,是一种攻击力强、威力大的进攻技术。

第一弧线运行较慢,第二弧线下坠快,球反弹冲力大,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形成了直拍、横拍多种弧圈球打法,当今欧亚弧圈高手比比皆是,德国的波尔,希腊的格林卡,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以及我国的王励勤、马琳、王皓、马龙,韩国的柳承敏、吴尚垠等,都以拉弧圈球见长,成为世界乒坛超一流选手。

弧圈球的种类按击球方法区分有: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侧身弧圈球;按旋转特点区分有: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弧圈球以及不转弧圈球(假弧圈)。

乒乓球弧圈球简介及练习方法2:分类特点正手拉加转弧圈球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

上旋强烈,第一弧线较高,运行速度较慢弧圈球第二弧线反弹下坠,向下滑落快,不易识别着台点及飞行轨迹,给对方掌握回球的节奏、时间、拍形增加困难,感到对不上点,使不上劲,能直接得分或为拉前冲弧圈制造机会,通常在接发球、对削、搓、挡、攻以及接出台的下旋球时运用。

双方对拉弧圈球时很精彩好看。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

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

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

3、提示:⑴初学者常易拉漏球,或球擦拍边,找不准击球点,要多做徒手练习,牢记动作要领,逐步体会手、腰髋、腿的配合和肌肉感觉,产生手感。

⑵拉弧圈球,是先打后摩,又打又摩,以摩为主。

因此,手臂不能伸得太直,引拍不要过低,拍形前倾角度不能过大,向上发力时也要向前发力,以免造成漏球、击球时间迟、发力效果差等现象。

对马琳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的分析与思考

对马琳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的分析与思考
这样的使用次数稍显偏少 。其 主要 原因有 : 一 , 第 随着乒 乓球 技术的发展 , 男子运动员 的弧圈球 的力 量大 , 旋转强 , 线路 活 , 反冲机会不 多。第 二 , 发球 的主要 目的是 为 了争取 进攻 的主 动。马琳发球抢攻 战术 主要 以发短球为主 , 为下一板进攻创造 机会。而发球后直接 反拉对手是作为一项辅助战术 , 起到扰乱 对手的作用 。第三 , 马琳发球变化很多 , 并多 以台内球为 主 , 对 手往往对马琳的发球 判断不清 , 以直接 上手 , 难 很少能 给马琳 反拉的机会 。 结合表 1 统计数据结果和 比赛现场情况分析得出 : 虽然使
n l ss n p l a ay i o ul—l o f o e a d i e p o e so u latrs r e ,p l atrr c ii g a d p l i e do k i o p o f rh n n t r c s p l f e v r u lf e e ev n n ul n d a lc n h f e
对马琳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的 分析与 思考
An l ss o l — o p o r h n fn a Li n Ta l n i a c f a y i n Pu l— l o fFo e a d o n i b e Te n s M t h o
n u s o w r o u g si so e s n b e u i g p l —l o ff e a d i h h e rc s e . a d p t f r a d s me s g e t n f e ra o a l sn u l o p o r h n n t e t re p o e s s o h t o K y wor s: a l e n s l pc Ga s 2 t ;MA i e d tb e t n i ;O y i me ; 9 h m L n;p l ul—lo ;tc nc n l ss o p e h ia a ay i l

打乒乓球如何拉出弧圈球 拉弧圈球的方法

打乒乓球如何拉出弧圈球 拉弧圈球的方法

打乒乓球如何拉出弧圈球拉弧圈球的方法最好做一些挥拍的徒手练习:一般来说,可以先不上台,自己在家里按照弧圈球的发力动作练习,注意放松和连贯性,这种练习叫做徒手挥拍,对形成拉球动作的定型非常有帮助。

如果不能确定动作的正确性,可以对着镜子练习挥拍。

至于练习的数量,每天可以保持在800次以上。

要学会摩擦的方式发力:弧圈球之所以能够制造强烈的上旋,主要原因就是拉球的时候是摩擦的发力动作,能够制造旋转。

这和快攻是不同的,快攻是击打的方式发力,球速快,但是旋转很弱或没有,因为力量通过乒乓球的球心,没有对球表面的摩擦。

当然,不是单纯的摩擦就能够制造足够的旋转,摩擦的力量和速度都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所以,拉弧圈球发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拉弧圈球用腰发力是关键:在拉弧圈球时,发力流畅是最重要的问题,否则没有力量的弧圈的攻击力反而不如快攻来的强。

用腰发力是拉弧圈球的关键,可用如下方法练习腰部的发力控制:准备接球时候往后引拍,幅度不要太大,手腕和手臂成直线,手指顶住球拍,不要弯,然后用腰带动手臂,往前挥摩擦球,摩擦球时手腕不要动,连续练习直到腰部用力自己感到协调为止,然后再用手臂逐渐加力,加力的时候也要注意还原要快。

练习过程中不要太在意腿部的动作,但是要想着有重心在两脚之间的转移,比如发力时从右脚转到左脚(右手持拍)。

关于拉弧圈球发力问题现在很多业余球迷都在潜心琢磨拉球发力的问题,追求的越来越细,但还是找不到手感。

其实在练球过程中,只要记住一般的发力方法,认真去练习就可以了。

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务求把力量全部用到板子上。

然后你只要明白,第一点一定要扭腰,第二点一定要摆臂,第三点一定要有收小臂的动作。

最重要的是扭腰,收小臂,一系列的爆发一定要在同时完成。

有很多人就是追求的过细,一会想蹬右腿,一会又觉得扭动的惯性问题没解决好。

这样总把自己逼得无所适从。

很多小队员发力出色,你去问他,他保证什么理论也不知道。

只知道放松----紧张,摆臂----爆发,扭腰----前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现在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出现了不少的分化,同样的技术动作,各省市队的技术特点都略有不同。

我到湖北市体工大队去打球。

发现他们的拉球方法,已与乒乓球教学书籍讲述的拉法有所创新,我们传统的弧圈球拉法是:上臂带动前臂,站位在中台前后,手臂伸展接近直线,手腕微屈,引拍到身体右后方在来球的高点期,拍面前倾稍大,球拍面对出球方向,击球中上部,腰髋左转,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

(摘自打好乒乓球教学片)刘国正就是这种拉法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分化拉法是像孔令辉一样的,手腕稍内收,站位在中台,击球的中上部略右侧上方,磨擦得更薄,手臂的发力柔合。

增大了转腰带动下的前臂的内收摆动发力,减少了上臂的摆动。

这种拉法的优点是回球稳定性高,动作小摆速快,将小臂挥摆方向略作改变,即可回球到对方很大角度,且右方大角度来球,靠手腕的内勾,很容易让球回到对方左边线大角度。

缺点是暴冲不太好。

因为发力都是以前臂为主,上臂用得少。

所以快而转,但球不太冲,力量速度出不来。

第三种是高个选手使用的。

典型代表王励勤。

这种拉法将两脚站位间距更开,蹲得更深,重心更低,将上臂与身体的角度,前臂与上臂的角度全部打开。

离球点在身体右侧方更远。

以两腿蹬地,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大力挥摆发力为主。

这种拉法优点是即有速度又有旋转,力量大,适合中远台的连续对拉及近台出台球的暴冲。

缺点是对台内球及急下旋球的处理上易下网,不好掌握。

第四种拉法就是我看到目前湖北省队使用的拉法,以前臂向后伸展引拍,引拍要略高一些,手腕外展,以两腿蹬地转动跨部,手腕放松,前臂用暴发力向前摆动发力为主,在身体右侧更靠前的点来触球的上升前期,遇强烈下旋球,将手腕外展的角度略小一些。

加些摩擦,球就可起来,遇不转或上旋,可稍作变化改为攻球动作,动作基本与这种拉的动作一样,只将手腕外展角度调整到垂直于球网,这样击打非常有力。

这样拉法的优点是速度非常快。

是速度与旋转的,拉与打的结合体。

动作小速度快,力量暴。

(这方面技术是请教了oc-wrb朋友,在此表示感谢)它附合现在乒乓球发展趋势--高速与高旋转。

拉球的方法虽说也是因各人的身体条件,技术风格而异。

但一种先进的技术总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可借鉴它的优点来完善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

记得中国在几十年前直板快攻是凌烈无比的。

但中国还是借鉴了日本人的弧圈球来发展成为中国式的弧快打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才得以保持中国乒乓球的常盛不衰。

[/col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