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Newmark 彼得·纽马克ppt课件
合集下载
Peter Newmark 彼得·纽马克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1 Theoratical Background
Literal Transl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
Equivalent Effect (Nida,196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or Newmark, the equivalent effect is " illusory", and that " the conflict of loyalties, the gap between emphasis on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 will always remain as the overriding problem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
(张春慧,Peter Newmark 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2009)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3 Definition of CT & ST
《翻译教程》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
《关于翻译》 (About Translation, 1983)、
《翻译研究散论》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85)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1 Theoratical Background
Literal Transl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
Equivalent Effect (Nida,196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or Newmark, the equivalent effect is " illusory", and that " the conflict of loyalties, the gap between emphasis on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 will always remain as the overriding problem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
(张春慧,Peter Newmark 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2009)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3 Definition of CT & ST
《翻译教程》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
《关于翻译》 (About Translation, 1983)、
《翻译研究散论》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85)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纽马克

(1)语言学意义(linguistic meaning),包括 同义词、阐释意义,翻译最能体现该意义;
(2)所指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
(3)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
(4)音美意义(phonaesthetic meaning),包 括原文中的节奏、声音等产生的意义,如象声词、 半韵、头韵、文字游戏、节奏等直接或间接表达的 意义。
纽马克还指出,在翻译中具体采用哪一种翻译 方法还需考虑到不同的文本类型(Text-types)。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将文本分为表达功 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 (Newmark,1981:21-22)。在以表达功能为主的 的文体中,如文学作品、私人信件、自传、散文等 其核心是表文达意,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应 视为同等重要,所以译者应主要采用语义翻译为主 的方法。
他提出了著名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 译”法,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了“关联翻译 法”,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和完善。
纽马克的观点大多反映在近二十年来发表
的论文中,如“翻译问题探讨”(1973), “交际性和语义性翻译”(1977),“翻译 理论和翻译技巧”(1978),“翻译理论与 方法的某些问题”(1978∕1979)和“专业翻 译技巧”(1980)。其代表作有《翻译问题 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 《论翻译》(1991)和《翻译短评》 (1993),在翻译界影响甚大。他的“交际 性和语义性翻译”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以引
纽马克把意义归纳为三种类型:
(1)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
(2)所指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
(3)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
(4)音美意义(phonaesthetic meaning),包 括原文中的节奏、声音等产生的意义,如象声词、 半韵、头韵、文字游戏、节奏等直接或间接表达的 意义。
纽马克还指出,在翻译中具体采用哪一种翻译 方法还需考虑到不同的文本类型(Text-types)。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将文本分为表达功 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 (Newmark,1981:21-22)。在以表达功能为主的 的文体中,如文学作品、私人信件、自传、散文等 其核心是表文达意,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应 视为同等重要,所以译者应主要采用语义翻译为主 的方法。
他提出了著名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 译”法,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了“关联翻译 法”,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和完善。
纽马克的观点大多反映在近二十年来发表
的论文中,如“翻译问题探讨”(1973), “交际性和语义性翻译”(1977),“翻译 理论和翻译技巧”(1978),“翻译理论与 方法的某些问题”(1978∕1979)和“专业翻 译技巧”(1980)。其代表作有《翻译问题 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 《论翻译》(1991)和《翻译短评》 (1993),在翻译界影响甚大。他的“交际 性和语义性翻译”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以引
纽马克把意义归纳为三种类型:
(1)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
Peter_Newmark_彼得·纽马克

Bissiger Hund or Chien méchant !
——Dog that bits! /Savage dog! (ST) ——Beware of the dog! (CT) (Peter Newmark, 1981:39) (Peter Newmark, 1981:39)
参数 传送者/受话 者重点 文化 时间和来源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 Semantic Translation
Context 1. A Brief Introducion of Peter Newmark 2. Newmark's Main theories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翻译研究散论》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85)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2. Newmark's Main theories
a.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CT) & Semantic Translation(ST) 交际翻译 与 语义翻译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4 Comparision between CT & ST One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s that where there is a conflict, the communicative must emphasize the 'force' rather than the content of the message. (Peter Newmark, 1981:39)
Peter_Newmark 彼得·纽马克

义方面允许的范围内,来表现源语言的真正语境意义(纽马克,
2001)。”也就是说,在交际翻译中,纽马克认为,目标文本所产生
的效果应当力求接近源文本。因为交际翻译重视产生的效果但不注重
表达的内容,所以交际翻译首先要忠实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读者,要
求源语符合目标语和文化,不给读者留下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在语
B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翻译理论的局限
Peter Newmark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只局限在同语系间的翻译问题, 对语系相差较大的语系,则未做记述。对于后者,笔者 认为最大的差异是文化的差异。
一些文本类型的划分问题,他的理论解释在有些 地方显得较为晦涩。由于大部分文章都以一种文体为主 兼有其他文体特点,所以在实际的翻译中要有针对性地 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标准。当然,如何翻译除了与文 体功能有关外,还与译者的目的有密切联系。
义翻译中,译者首先必须忠于原作者,符合源语文化,只有对源文本
的内涵意义出现理解困难时才加以解释。
B
10
文体的分类
Expressive type(表达型) 适合semantic translation, 比如自传,那当然是得以 原作者为主体。
Informative type (告知型) Vocative type(呼唤型) 适合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比如广告、旅游手 册的翻译是为了给读者看了译文后有一个效果
• 之后,纽马克放弃全职教师,担任客座教授,全心投入翻译学的研究。1988年,出版 《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该书后1988年英国应用语言学协会奖。 1991年,出版《论翻译》(About Translation)一书,提出全新概念“翻译关联法”。此 后,分别于1993年何1995年,又出版了《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和《翻译短评(第二集)》(More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其中前两本书被翻 译成多种语言,且多次版印,影响深远,奠定了纽马克在英国翻译界的地位。现在, 纽马克虽然人已近九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为英国的《语言学家》杂志的“今日翻译” (Translation Now)专栏撰稿,并继续为学生上课。
Peter_Newmark 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
目录
简介 纽马克的学术贡献与著作
《翻译问题探索》
翻译思想与理论 评价
简介
彼得· 纽马克
彼得· 纽马克(Peter Newmark, 1916-2011),英国翻译理论学家,交际翻译与语义
翻译的创始人。生于1916年,纽马克是英国著 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多种欧洲 语言的翻译工作,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等未能引起较大的反响,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英国翻译界的地位。
•
Newmark是一位很有个性的长者,他在跟人交谈中会直截了当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记得笔者应 约前往萨里大学翻译中心与他见面时,他送给笔者几本近两年出版的《语言学者》(The Linguist) 杂志,每一本杂志里面都有他的文章,于是笔者赞叹道,“Newmark 教授,你仍然不断地出文章, 真令人钦佩!”他马上认真地说:“我不喜欢你用仍然一字,因为‘仍然’的含义是我老了,还在 写东西。其实在学术上年龄永远不是个问题。”
翻译态度
•
“总的来说,文学作品可归为两类:一类 是对人类行为严肃的道德评价;第二类与 第一类紧紧相连,即为娱人,是一种欢愉, 一种感观之乐。因为前者的原因,我总是 很严肃地对待文学……这种情况和翻译相 同,因为对翻译的态度亦是非常严肃。"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纽马克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学家,并担任英
国语言学家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兴趣就是把语 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翻译 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
简介
纽马克
1916年生于欧洲的捷克斯洛伐克,5岁移居英国。
目录
简介 纽马克的学术贡献与著作
《翻译问题探索》
翻译思想与理论 评价
简介
彼得· 纽马克
彼得· 纽马克(Peter Newmark, 1916-2011),英国翻译理论学家,交际翻译与语义
翻译的创始人。生于1916年,纽马克是英国著 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多种欧洲 语言的翻译工作,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等未能引起较大的反响,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英国翻译界的地位。
•
Newmark是一位很有个性的长者,他在跟人交谈中会直截了当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记得笔者应 约前往萨里大学翻译中心与他见面时,他送给笔者几本近两年出版的《语言学者》(The Linguist) 杂志,每一本杂志里面都有他的文章,于是笔者赞叹道,“Newmark 教授,你仍然不断地出文章, 真令人钦佩!”他马上认真地说:“我不喜欢你用仍然一字,因为‘仍然’的含义是我老了,还在 写东西。其实在学术上年龄永远不是个问题。”
翻译态度
•
“总的来说,文学作品可归为两类:一类 是对人类行为严肃的道德评价;第二类与 第一类紧紧相连,即为娱人,是一种欢愉, 一种感观之乐。因为前者的原因,我总是 很严肃地对待文学……这种情况和翻译相 同,因为对翻译的态度亦是非常严肃。"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纽马克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学家,并担任英
国语言学家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兴趣就是把语 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翻译 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
简介
纽马克
1916年生于欧洲的捷克斯洛伐克,5岁移居英国。
纽马克

在纽马克看来,每一种意义变体都是可译的,换 句话说,“一切都是可译的”,这同奈达的观点非 常一致。但译者在翻译中无须反映所有的意义层面。
纽马克进而认为,这些还不是文本的全部 意义。既然翻译是信息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 程,文本的意义还必须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 影响和制约。纽马克用下图表现影响语义的 诸多因素:
翻译的语言学派之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1916-)及其翻译理论
一、纽马克其人 二、语言意义 三、翻译的性能 四、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五、关联翻译法 六、翻译批评
一、纽马克其人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1916—) 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曾任 英国语言学会研究会会长,中伦敦理工学院现 代语言学教授,语言学院系主任,毕生从事英 德、英法互译教学,对翻译理论颇有研究。他 将跨文化交际理论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如格语法、功能语法、符号学和交际理论运用 到翻译研究中,对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 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非标准语言往往有许多正确译法,允许有各种 选择,各种译法,怎么挑选合适的译 法得靠译者自
身的眼光和能力体现了翻译是艺术和品位的性质。 但译文也必须得到科学的检验,以便一方面避免明 显的内容和用词错误,另一方面保证译文同原文一 样行文自然,符合语言环境的要求。
要充分体现翻译的艺术性、技巧性,译者必须 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译者在本国语方面要能 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并能运用母语写出优 美、活泼、简练的文章;(2)精通外语,能够分辨常 见说法的原著的立意创新之处;(3)能够顺利地 吧自己理解的原文意义准确的用母语表达出来。在 文学翻译中,对原作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必须有锐 利的眼光,必须懂得如何在译作中运用这些手段, 这同时也体现了翻译是艺术和品位的性质的一面。
纽马克进而认为,这些还不是文本的全部 意义。既然翻译是信息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 程,文本的意义还必须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 影响和制约。纽马克用下图表现影响语义的 诸多因素:
翻译的语言学派之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1916-)及其翻译理论
一、纽马克其人 二、语言意义 三、翻译的性能 四、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五、关联翻译法 六、翻译批评
一、纽马克其人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1916—) 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曾任 英国语言学会研究会会长,中伦敦理工学院现 代语言学教授,语言学院系主任,毕生从事英 德、英法互译教学,对翻译理论颇有研究。他 将跨文化交际理论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如格语法、功能语法、符号学和交际理论运用 到翻译研究中,对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 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非标准语言往往有许多正确译法,允许有各种 选择,各种译法,怎么挑选合适的译 法得靠译者自
身的眼光和能力体现了翻译是艺术和品位的性质。 但译文也必须得到科学的检验,以便一方面避免明 显的内容和用词错误,另一方面保证译文同原文一 样行文自然,符合语言环境的要求。
要充分体现翻译的艺术性、技巧性,译者必须 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译者在本国语方面要能 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并能运用母语写出优 美、活泼、简练的文章;(2)精通外语,能够分辨常 见说法的原著的立意创新之处;(3)能够顺利地 吧自己理解的原文意义准确的用母语表达出来。在 文学翻译中,对原作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必须有锐 利的眼光,必须懂得如何在译作中运用这些手段, 这同时也体现了翻译是艺术和品位的性质的一面。
Peter Newmark 彼得·纽马克

——(陈德章编著,《英汉翻译入门》,2012:15 )
B.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 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西游记》,第一回) ——Yama, the king of the underworld ( 余国潘译) (ST) ——the king of hell (W.J.F.Jenner 译) (CT) ——(姜静,卞建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西游记> 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对比》,2012)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3 Definition of CT & ST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Semantic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 as closely a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llow, the exact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Peter Newmark, 1981:39) 交际翻译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 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则试图在合乎第二语言的语义和句法 结构下,将原文的准确语境意义尽可能贴切地译出。 (李德凤等译)
B.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 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西游记》,第一回) ——Yama, the king of the underworld ( 余国潘译) (ST) ——the king of hell (W.J.F.Jenner 译) (CT) ——(姜静,卞建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西游记> 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对比》,2012)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3 Definition of CT & ST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Semantic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 as closely a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llow, the exact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Peter Newmark, 1981:39) 交际翻译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 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则试图在合乎第二语言的语义和句法 结构下,将原文的准确语境意义尽可能贴切地译出。 (李德凤等译)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ppt课件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第四组成员:郭晗敬 1104020319
(三班 )
黄 佳 1104020318
余 红 1104020336
5/19/2020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一、简介 二、翻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翻译和意义上的走失 四、翻译理论文献 五、同语言功能有关的翻译理论 六、翻译方法和技巧 七、总结
Hale Waihona Puke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A Red, Red Rose by Robert Burns
O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 i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四、翻译理论文献 如:语言学家兼《圣经》翻译者奈达,就讨论了各
种翻译问题。他改编了转换语法,提出八个典型 核心句式作为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结构之间的转 换阶段,在语义学领域内还运用了成分分析法等。 康米萨罗夫(Komissarov)看到翻译理论正在 向三个方向发展:1、外延方向(情报译法) 2、 语义方向(确切等值译法)3、转换方向(相关结 构换位译法)。他的等值翻译理论又分为五个层 次:1、词汇单位 2、词的搭配 3、信息内容 4、 情景场合 5、交际目的 。 寇勒区分了情报和交际, 而莱斯则分类说明了不同的原文种类等等。
语义学常被描述为一种理论性的科目,所 以符号学便成为翻译理论的重要因素.
一个冰棒对于读者而言,意思可能只是一个小棍 棒上的冰冻甜食,但对制造商来说却意味着有利 可图的收入来源;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则意味着 是一种一年到头都避免不了的麻烦,对小孩则意 味着附在小冰棒上的并可持久品味的冷饮。
第四组成员:郭晗敬 1104020319
(三班 )
黄 佳 1104020318
余 红 1104020336
5/19/2020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一、简介 二、翻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翻译和意义上的走失 四、翻译理论文献 五、同语言功能有关的翻译理论 六、翻译方法和技巧 七、总结
Hale Waihona Puke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A Red, Red Rose by Robert Burns
O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 i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四、翻译理论文献 如:语言学家兼《圣经》翻译者奈达,就讨论了各
种翻译问题。他改编了转换语法,提出八个典型 核心句式作为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结构之间的转 换阶段,在语义学领域内还运用了成分分析法等。 康米萨罗夫(Komissarov)看到翻译理论正在 向三个方向发展:1、外延方向(情报译法) 2、 语义方向(确切等值译法)3、转换方向(相关结 构换位译法)。他的等值翻译理论又分为五个层 次:1、词汇单位 2、词的搭配 3、信息内容 4、 情景场合 5、交际目的 。 寇勒区分了情报和交际, 而莱斯则分类说明了不同的原文种类等等。
语义学常被描述为一种理论性的科目,所 以符号学便成为翻译理论的重要因素.
一个冰棒对于读者而言,意思可能只是一个小棍 棒上的冰冻甜食,但对制造商来说却意味着有利 可图的收入来源;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则意味着 是一种一年到头都避免不了的麻烦,对小孩则意 味着附在小冰棒上的并可持久品味的冷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教程》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
《关于翻译》 (About Translation, 1983)、
《翻译研究散论》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85)
精品课件
3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Newmark, 1981: 38)
精品课件
5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1 Theoratical Background
SOURCE LANGUAGE BIAS LITERAL
(《西游记》,第一回) ——Yama, the king of the underworld (余国潘译) (ST) ——the king of hell (W.J.F.Jenner译) (CT)
——(姜静,卞建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西游记> 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对比》,2012)
精品课件
8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1 Theoratical Backgr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d
Literal Transl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
Equivalent Effect (Nida,1964)
For Newmark, the equivalent effect is " illusory", and that " the conflict of loyalties, the gap between emphasis on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 will always remain as the overriding problem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
(张春慧,Peter Newmark 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2009)
精品课件
7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3 Definition of CT & ST
2. Newmark's Main theories
a.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CT) & Semantic Translation(ST) 交际翻译 与 语义翻译
b. Metaphor Translation 隐喻翻译
精品课件
4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e.g. A. You flatter me! ——你吹捧我。/你拍我马屁。(ST) ——你过奖了!/哪里,哪里!/岂敢岂敢!(CT)
——(陈德章编著,《英汉翻译入门》,2012:15 )
B.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 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精品课件
2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1. A Brief Introducion of Peter Newmark
彼得·纽马克(1916—2011),是英国翻译研究界
的元老,曾为英国萨里大学(Surry University)的教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TARGET LANGUAGE BIAS FREE
FAITHFUL
IDIOMATIE
SEMANTIC/COMMUNICATIVE (Newmark, 1981: 39)
精品课件
6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3.1 Theoratical Background 3.2 Theoratical Basis 3.3 Definition of CT & ST 3.4 Comparision between CT & ST 3.5 ST = Literal Translation ?
4. References
3.2 Theoratical Basis
纽马克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的提出是以德国心理学家 、功能语言学家卡尔 ·布勒 (Karl Buhler)和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为依据,即 表情功能;信息功能;感染功能;他还采纳了弗哥茨基(Vygotsky)关于思维本质 的观点来区分两种翻译。纽马克认为早期翻译理论,即语言学时期对翻译的讨论,忽 视了翻译与意义、思维和语言普遍性的关系,如何翻译应当视翻译目的、读者特点和 文本类型而定。由此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前者对作者忠实,后者 强调对译文读者忠实。
授。纽马克是著名的翻译家与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多
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同时,
他还是一位语言学家,并担任英国语言学家协会会长。
他的主要兴趣就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
中,把翻译研究与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主要著作有:
《翻译问题探讨》 (Appro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Peter Newmark
Communicative & Semantic Translation
精品课件
1
Context 1. A Brief Introducion of Peter Newmark 2. Newmark's Main theories 3.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