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音乐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更加紧密。
在这个相互依存的时代,音乐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性,介绍国际合作项目的案例,并提出加强音乐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建议。
一、音乐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性音乐是一种普遍的语言,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限制,产生跨越国界的共鸣。
音乐教育国际交流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首先,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
不同国家拥有独特的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国际交流可以促进各国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丰富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其次,提供学习和创新的机会。
音乐教育国际交流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促进人际交往和互相理解。
音乐是一种跨文化的媒介,通过音乐教育国际交流,学生可以与来自其他国家的音乐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与和谐。
二、国际合作项目案例在世界范围内,许多音乐教育机构和组织已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几个成功的案例:1. “青年音乐家交流计划”该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旨在为世界各国的青年音乐家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过音乐会、研讨会和大师班等活动相互交流学习,加深对其他文化的了解。
2. “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项目”这是由国际音乐教育机构合作举办的项目,旨在提高音乐教育师资水平,促进音乐教育的国际标准化。
项目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进行培训,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
3. “学生音乐交流团”许多中小学开展学生音乐交流团项目,组织学生赴其他国家交流学习。
学生们在交流团的陪同下进行音乐会演出、参观其他学校,与当地学生进行合作演奏等活动,增进彼此的友谊,开阔音乐视野。
三、加强音乐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建议为了更好地推进音乐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下几点建议值得我们重视:1. 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政府应加大对音乐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为音乐教育机构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提供条件。
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共融

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共融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传达情感,还能够传递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共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共融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代的雅乐、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戏曲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地的音乐开始相互借鉴和融合,中国传统音乐也不例外。
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积极参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家纷纷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合作演出,推广中国传统音乐。
例如,中国古琴演奏家吕思清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将古琴的独特魅力展现给全世界。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也积极融入到现代音乐中。
许多现代音乐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和音调,给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这种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也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另一方面,世界音乐也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全球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音乐家开始学习和演奏中国传统音乐。
他们不仅学习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还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例如,美国小提琴家泰莎·范·德·韦斯特豪森曾在中国学习二胡,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促进了世界音乐的多元化,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尽管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共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语言和文化差异是交流与融合的一大障碍。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与世界其他音乐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翻译和解释来进行沟通。
其次,商业化和大众化的趋势也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许多传统音乐家面临着如何在商业化的市场中保持纯粹性和创新性的困境。
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价值

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价值音乐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一直以来都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超越语言障碍,传递情感和思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音乐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不仅可以传播文化,还可以促进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分析其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塑造文化认同和认知以及推动文化交流和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的作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增进对他人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世界各地的音乐节和音乐会,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跨越文化障碍,建立起友好的关系,促进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其次,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塑造文化认同和认知。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观念。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表达对自己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弘扬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同时,音乐也可以引发人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思考,拓宽视野,开阔心智。
例如,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不仅可以展示各种文化的特色和魅力,还可以启发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促进文化的相互尊重和包容。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建立起共同的文化认同,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
最后,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日益频繁和紧密。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传播文化和传统,推动文化的跨界交流和融合。
例如,跨文化合作和交流中经常会采用音乐作为桥梁,引导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魅力,激发对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推动不同文化的互相借鉴和融合。
音乐能够搭建起文化的桥梁,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文化的繁荣和繁荣。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摘要】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正呈现出多个新趋势。
首先是融合创新,通过吸纳西方音乐元素,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数字化技术在音乐表现中的应用逐渐普及,为民族声乐艺术注入了现代科技元素。
跨界合作也成为推动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人合作,为民族声乐艺术带来新的灵感和创意。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样备受重视,民族声乐艺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开拓了新的音乐风貌。
民族声乐艺术正在走向国际化,借助国际交流平台,传播中国声乐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将在不断应对社会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挑战中不断创新,推陈出新。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新趋势、融合创新、数字化技术、跨界合作、传统文化传承、国际化、社会发展、国际文化交流1. 引言1.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多元融合,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时代,融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民族声乐形式,艺术家们开始积极融合各种音乐元素,打破传统的界限,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性的作品。
数字化技术在民族声乐艺术表现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通过数字化技术,艺术家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创作和演出,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
跨界合作成为推动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联合创作,为民族声乐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2. 正文2.1 融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融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进行跨界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
融合创新不仅包括不同民族音乐元素的交融,还包括与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等其他音乐类型的融合。
这种融合创新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听众,也可以为民族声乐艺术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发展空间。
电影音乐的民族化与全球化

电影音乐的民族化与全球化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片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影音乐的民族化与全球化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电影音乐在民族化与全球化中的发展趋势与影响。
电影音乐的民族化是指电影音乐在表达地方或民族特色时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世界各地的电影市场的崛起,各国的电影音乐开始突显其民族特色。
印度宝莱坞电影的音乐以其独特的印度民族风格而闻名,其中包括浓厚的印度古典音乐元素和印度式的歌舞表演。
同样,中国电影的音乐也注重传统音乐元素的融入,如京剧音乐、古筝等。
这些民族特色的电影音乐不仅增添了电影的艺术价值,也展示了各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电影音乐的全球化意味着电影音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接受,并受到各种音乐风格和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给电影音乐的创作和制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好莱坞电影的音乐往往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如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和电子音乐等,以迎合全球观众的口味。
电影音乐的全球化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电影音乐带来了新的创作灵感和可能性。
电影音乐的民族化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电影音乐的全球化趋势,有些观众可能会对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和文化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电影音乐的民族化也可能导致过度强调本土文化,忽视了其他音乐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电影音乐的创作和制作中,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能够保留和传承本土文化,又能够吸收和融合其他音乐风格和文化元素。
电影音乐的民族化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电影音乐通过传递和表达地方特色,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电影音乐的全球化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触到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
电影音乐的民族化与全球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在保留本土文化的对其他音乐和文化元素保持开放和包容。
未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的民族化与全球化将继续在电影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观众带来更多的音乐和文化体验。
浅谈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唱法的发展现状

浅谈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唱法的发展现状1. 引言1.1 中国传统声乐与民族声乐的关系中国传统声乐与民族声乐密不可分,两者在演唱方式、音乐元素、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
传统声乐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戏曲、民歌、器乐、说唱等形式,代表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传统声乐通过传承和演绎,将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特质融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民族声乐则是中国传统声乐的延续和发展,它在传统声乐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元素,融合了当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和情感,丰富了中国声乐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传统声乐和民族声乐之间的互相影响和融合,不仅促进了中国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也为中国声乐的创新和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当代中国音乐领域,传统声乐与民族声乐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乐艺术体系,为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重要性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重要性在于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声乐作为中国传统声乐的延续和发展,在当代音乐领域中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通过对民族声乐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中国音乐的美好情感和智慧。
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也对丰富当代音乐生态和推动音乐艺术的创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族声乐在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展现出新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
这种融合与创新不仅能够丰富中国音乐的内涵,还能够拓展音乐的表现领域,提升音乐的艺术性和影响力。
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和探索。
它在丰富音乐形式、拓展音乐风格、推动音乐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音乐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民族声乐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民族声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民歌和民间音乐,这些传统音乐形式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情感。
国际关系中的音乐文化互动

国际关系中的音乐文化互动音乐是一种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化障碍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能够跨越时空,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国际关系中,音乐文化互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它不仅能够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还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国际间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探讨音乐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音乐文化互动的形式和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音乐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它不仅能够传递情感和思想,还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音乐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进友谊和合作音乐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它能够跨越国界和政治分歧,将不同国家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通过音乐文化互动,不同国家之间可以增进友谊和合作,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2.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音乐是一种跨文化的艺术形式,它能够传递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音乐文化互动,不同国家之间可以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国际间的和谐发展。
3.增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合作能力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需要创新和想象力。
通过音乐文化互动,人们可以增强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这将对国际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音乐文化互动的形式和影响音乐文化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音乐节、音乐会、音乐教育、音乐演出等。
这些形式不仅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音乐交流和合作,还能够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音乐节和音乐会音乐节和音乐会是一种重要的音乐文化互动形式,它可以将不同国家的音乐家和观众聚集在一起,共同欣赏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通过音乐节和音乐会,人们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传统和风格,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一种长期的音乐文化互动形式,它可以通过学校、社区和培训机构等渠道,将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传递给年轻一代。
通过音乐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中国民歌在西方世界中的影响力如何?

中国民歌在西方世界中的影响力如何?一、引言中国民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为中国乐坛增添了无数珍贵的艺术瑰宝,也深深吸引了西方世界的目光。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民歌在西方世界中的影响力,并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在音乐交流中的角色1. 形象代表:中国民歌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将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传递给了西方世界。
它通过其特有的旋律、和声与西方音乐产生了碰撞与融合,引发了西方音乐界对于中国音乐的兴趣与研究。
2. 文化交流:中国民歌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促进了中外音乐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中外音乐家的互动中,中国民歌被引入西方音乐会的演出,并结合当地的乐器和艺术形式,创作出了一系列极具中西融合特色的音乐作品。
三、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亮相1. 走出国门:中国民歌的独特风韵与表现形式,使其成功地走出国门,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亮相。
在国际比赛、音乐节中,中国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动人的唱腔和丰富的表现力,给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2. 国际赞誉:中国民歌在西方世界中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其演唱的舞台上,更得到了西方音乐评论家和观众的高度赞赏。
他们赞美中国民歌独特的情感表达、深沉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列为必看音乐节目之一。
四、对西方音乐的影响和借鉴1. 艺术交流:中国民歌与西方音乐的交流不仅表现在中西合作的演出中,也体现在艺术形式、创作手法上的交流。
通过彼此借鉴与探索,双方音乐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中国民歌与西方音乐共同促进了艺术的弥漫与繁荣。
2. 音乐创新:中国民歌在西方世界中的影响力不仅仅是表演形式上的借鉴,更涉及到创作层面。
西方音乐家秉承中国民歌的旋律特点,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极具中西合璧之美的作品。
五、对民众的情感触动1. 情感的沟通:中国民歌通过其独特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内涵,深深触动了西方观众的心灵。
这种情感的共鸣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爱好,更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生活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声乐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性
作者:瞿兰兰
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08期
摘要: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国的民族音乐逐渐被世人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向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家伸出了橄榄枝,让中国的民族声乐真正的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然而,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唱法现如今却展现出了他的不足之处,为了能让民族声乐更好的发展,被全世界人民接受,对于民族声乐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民族音乐进行分析,并对其走向国际化的策略和重要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民族声乐;来源;现状;国际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少数民族众多,语言比较丰富,我国声乐发展到现在已经在唱法上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声乐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声乐艺术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而民族声乐,作为声乐范畴的一个重要角色,以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民族性,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展。
那么何为“民族声乐”?
一、我国民族声乐分析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来源及文化内涵
我国的民族声乐是以原生态音乐为源头的,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与劳作,产于田间垅头,发声方法自然高亢,其在演唱语言、表演形式、表达内容和演唱技巧方面,都有着极具个性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生活环境是其音乐风格的依托,文化价值斐然。
许多声乐教育家都主张用民间音乐的语言、唱法来演唱民族风格的歌曲,把原生态的演唱看作是培养民族歌唱家的基石,由此,中国民族声乐的原生态根源性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更加重视精、气、神、韵,重视吐字发音和表演者的形体语言,追求表演的韵味。
(二)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现状
1、喜欢民族声乐的人越来越少。
现如今我国各大电视台充斥着各类型的综艺节目,其中声乐类选秀也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对比而言,还是以现代流行音乐居多,而几年一次的“青歌赛”“金钟奖”等囊括民族声乐的赛事,却鲜少有非专业人士关注。
2、民族声乐的演唱越来越趋于一致。
纵观民族声乐舞台,越来越多的演唱者趋于一致,导致了千人一面的局面,毫无个人音色、个人风格可言,失掉了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由此,为了民族声乐的延续,和发扬光大,对于民族声乐的研究便显得至关重要了。
二、将民族声乐进行发展,并走向国际化的策略和重要性
(一)重视民族声乐的宣传与推广
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外来音乐的影响,我国本土的民族音乐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各大电视台为了收视率的提高,疯狂的引入各类流行音乐歌手,导致民族声乐被现如今的年轻人所遗忘。
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民族声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民族声乐曲风歌曲的知名度和传唱度,才能让民族声乐在乐坛永葆青春。
(二)保持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生理构造有差别,每个人对于歌曲的理解有不同,因此,音色和音乐的表现应该有所不同,如若类似了,那便走入了一个“病态”的环境中,相近的音色、类似的咬字、同样的情感处理将一台多人的音乐会,演变成了一台个人独唱音乐会,毫无情趣可言。
因此,声乐的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和多样性、多元化的培养,以科学的发声方法为依托,结合歌唱者自身的声音条件和感悟,演唱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歌曲,才能让民族声乐舞台丰富多彩。
(三)以主流舆论引导大众审美取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进入大家的生活,大家对于表演有些时候更多的是文化娱乐需求,这也就导致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演出时候很多人会觉得没有看点,这种审美观念本身存在着误区,需要我们通过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对中国民族声乐进行宣传,促进大众对民族声乐产生兴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在保证音乐艺术性的前提下,运用幽默、活泼的宣传手法对民族声乐进行宣传,使得民族声乐能够源远流长。
(四)民族声乐国际化的正确抉择
民族音乐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而现如今随着世界音乐的大融合,世人对于民族声乐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界定,民族声乐也受到了来自世界声乐的影响,展现出了一定的融合,通过对于美声唱法的借鉴,在演唱理论和技巧上都越来越科学,但是又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音乐风格的偏颇,如若丢失了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少了中华民族的细腻柔美,又必将被世界声乐舞台所遗忘。
由此,民族声乐的发展应保持已有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能吸取来自于西方的精华,不失民族的柔美性,又增加了国际音乐的恢弘,由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中国民族声乐的光辉永垂不朽。
或许语言不是共同的,但是音乐是世界的,随着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已不容忽视,民族声乐的国际化道路不只是中国与他国在音乐上的较量,更是国力与国力之间的对决,让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引以为傲的大事。
中国声乐作品种类繁多,曲风各异,象征着中华民族56个不同民族的风格、气度与魅力,要想让中国的民族声乐在世界舞台占据一定优势,需要国人的不断研究与努力,力求将我国民族音乐的成绩得以继承和发展,紧跟时代脚步,走向国际化道路,创建新的辉煌。
三、结语
总之,民族音乐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我们要在吸取外国精华的同时要保持我们自己的特色,把我国的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程志奎.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的准备与必然—兼谈声乐歌唱技术与风格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0,18.
[2] 袁路安.关于歌坛“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艺术形式异同的探析[J].中国音乐,2000,01.
[3] 赵世兰,李卓.审美不止,艺术不息—大众审美对声乐艺术的影响[J].音乐生活,200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