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与调和--设计作品赏析
形式美法则对比与调和

形式美法则对比与调和形式美法则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和谐,强调形式的规则和美感。
它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能够帮助艺术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而调和则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统一,追求整体的平衡和统一。
形式美法则和调和在艺术创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形式美法则和调和进行对比与调和的分析,以探讨它们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首先,形式美法则强调形式的规则和美感,注重作品的外在表现和形式结构。
它包括对比、对称、平衡、节奏、比例等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构建作品的形式美。
形式美法则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中遵循这些规则,力求达到形式的完美和和谐。
而调和则是指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统一,追求整体的平衡和统一。
调和强调整体的美感和和谐感,要求作品中各个元素相互配合,相互呼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形式美法则注重形式的规则和美感,而调和注重整体的平衡和统一,它们在艺术创作中各有侧重,但又相辅相成。
其次,形式美法则和调和在艺术创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形式美法则能够帮助艺术家构建作品的形式结构,使作品更加规范和美观。
它能够引导艺术家在创作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使作品更加完美和和谐。
而调和则能够帮助艺术家在作品中实现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统一,使作品更加整体化和统一。
调和能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美感和和谐感,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一种整体的平衡和统一。
形式美法则和调和在艺术创作中都能够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
最后,形式美法则和调和在艺术创作中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它们都追求作品的完美和和谐,都能够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但形式美法则更注重作品的外在表现和形式结构,强调形式的规则和美感;而调和更注重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统一,强调整体的美感和和谐感。
形式美法则和调和在艺术创作中各有侧重,但又相辅相成,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对艺术家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平面作品形式美法则赏析

平面作品形式美法则赏析
平面作品形式美法则是平面设计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在平面作品中,以某一点或线为中心,两边的形态、色彩、大小等要素呈现出相对应的关系。
均衡则是指通过调整形态、色彩、大小等要素的位置和比例,使整个作品在视觉上达到平衡的状态。
对称与均衡能够给人以稳定、庄重、和谐的感觉。
2. 对比与调和:对比是指在平面作品中,将不同的形态、色彩、大小等要素进行对比,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调和则是指通过将对比强烈的要素进行适度的调整,使其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对比与调和能够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3. 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在平面作品中,通过重复、渐变等方式形成的有规律的变化。
韵律则是指在节奏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情感和动感元素,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节奏与韵律能够使作品产生动感和节奏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4. 统一与变化:统一是指在平面作品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
变化则是指在统一的基础上,通过加入一些变化元素,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统一与变化能够使作品既整体协调,又
不失变化和活力。
5.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在平面作品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大小关系。
尺度则是指作品与实际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与尺度能够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视觉感受。
在平面作品设计中,灵活运用这些形式美法则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同时,这些法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和突破,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对比与调和:浅议当代工笔重彩的色彩构成

对比与调和:浅议当代工笔重彩的色彩构成摘要:工笔重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历代名家的传承与创新中推陈出新,近年来受到西方色彩构成艺术的深刻影响。
画面中的色彩组合无不体现着色彩对比与协调的规律,其色彩三要素即色相、纯度和明度对比与调和的运用也时刻影响着观众的审美情感。
通过对色彩对比与调和构成原理的介绍,以及这些原理在当代工笔重彩画中的体现,总结出色彩对比与调和构成原理在当代工笔重彩画中运用的规律。
关键词:色彩构成;工笔重彩画;对比;调和当代工笔重彩画作为中国工笔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它独特的绘画风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它的独特性在于虽为工笔画,其在风格上显然有别于传统工笔画和工笔淡彩画,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则是在色彩的运用上。
瑰丽夺目的色彩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为饱满,在众多绘画作品中更加引人注意。
在当代工笔重彩画中无不体现着色彩对比与调和构成原理的运用。
1 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构成认知绘画作品中,往往是由两种以上的色彩组成,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更重要的是符合形式美的原则,所以说构成也被称为“美的关系的构成”。
色彩构成在注重色彩直观感受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常常按照色彩美的配色规律和美的形式法则来进行,在画面上形成美感。
色彩构成强调的是对色彩关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把多种复杂的色彩进行归类,并把握其可变性,依照色彩自身的规律去重构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呈现理想的色彩效果,从而获得充分的色彩搭配的自由空间。
色彩构成包括色彩对比构成、色彩调和构成、色彩秩序构成和色彩情感表现。
笔者着重介绍色彩对比构成与色彩调和构成。
1.1 色彩对比构成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共同构成色彩对比构成原理。
强烈的明暗感和色彩感使得画面生动、饱满,具有鲜明的层次感;色彩的纯净感增加了平和、含蓄的画面效果。
三种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张力,丰富着画面的内涵。
在明度对比中,黑白两色之间的对比是最强的,最弱的则是黑色与深蓝色、白色与浅黄色之间的对比,一般来说,画面明度对比强,光感就强,形象就越清晰,反之则画面柔和,形象含糊不清。
景观运用到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

景观运用到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景观运用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对比与调和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形式美原则,通过创造对比和调和的效果,可以增强景观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效果。
以下是几个运用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1.苏州园林中的对比与调和: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其运用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手法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比如碧波荡漾的池塘中常常会有一块小小的方形石板,与周围的曲桥、曲廊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特殊性。
又比如园林中常使用对称的设计手法,将景物或建筑物分布在左右对称的位置,增强了整体的和谐感。
2.城市公园中的对比与调和: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可以营造出活力四溢的场所。
比如,在一个广场中,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高大的建筑物与宽阔的空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建筑物的威严与广场的开阔感。
同时,可以通过调和的手法,使用相似的材料或色彩,将建筑物与广场融为一体,营造出整体的和谐感。
3.自然风景区中的对比与调和:在自然风景区的设计中,对比与调和的应用可以使自然景观更加美丽和壮观。
比如,在一片山水之间,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高耸的山峰与平缓的溪流形成对比,突出山峰的险峻与溪流的柔美。
同时,可以通过调和的手法,运用相似的植被或颜色,让山峰与溪流融为一体,营造出整体的和谐感。
4.城市街道景观中的对比与调和: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感。
比如,在一个宽阔的街道上,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绿树与繁忙的车流形成对比,突出绿树的清新与街道的繁忙。
同时,可以通过调和的手法,运用相似的材料或色彩,将树木与街道融为一体,营造出整体的和谐感。
总之,对比与调和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形式美原则。
在不同的景观中,通过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可以打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场所,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力和愉悦的感受。
平面构成之调和对比肌理感觉表现

通过不同深浅、明暗、大小的肌理表现, 可以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
空间感
情感表达
通过肌理的排列和透视关系,可以营造出 空间感,如近处的纹理清晰、远处的模糊 。
不同的肌理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如粗糙 的表面给人沉重、粗犷的感觉,而细腻的 表面则给人轻盈、柔美之感。
03
平面构成中的调和对比肌 理感觉表现
色彩的调和对比肌理感觉表现
总结词
提升服装舒适度和实用性
总结词
突出服装特点和个性化风格
详细描述
在服装设计中,调和对比的肌理感觉表现还可以用于提升 服装舒适度和实用性。通过运用柔软、透气、保暖等不同 材质和纹理,可以提升服装的舒适度和实用性,提高消费 者的穿着体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总结词
突出主题信息
详细描述
调和对比的肌理感觉表现还可以用于突出平面设计中主题信息。通过在背景和前景中使用不同的肌理效果,可以 引导观众的视线,使主题信息更加突出。例如,在宣传册设计中,可以使用具有质感的纸张和特殊的印刷工艺来 突出重点内容,使读者更容易关注到重要信息。
平面设计中的调和对比肌理感觉表现
为居住者提供愉悦的居住体验。
室内设计中的调和对比肌理感觉表现
总结词
个性化定制
VS
详细描述
在室内设计中,调和对比的肌理感觉表现 还可以用于实现个性化定制。客户可以根 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材质和纹 理,打造独特的室内空间。设计师也可以 根据客户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专业建议和搭 配,实现个性化的室内设计。
间接运用
通过技术手段模拟或复制某种 肌理,如用软件模拟水彩画的 效果。
组合运用
将多种肌理进行组合,创造出 新的视觉效果,如将木纹与金 属纹组合在一起。
对比与调和--设计作品赏析

特点:柔和、模糊、光感弱、体感差、节奏感弱, 显示高雅、平稳。
2021/6/16
明度标尺
10 高
明9
度
色 阶
8
7
中6 明 度5 色 阶4
3
低
明 度
2
色 阶
1
0
31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2021/6/16
营造不同的色彩氛围,制造不同的色彩感觉。
返回
2021/6/16
21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特点:清爽、 明亮、阳光感 强,引发欢快、 轻松、健康的 感觉,也可带 来软弱、苍白 的想象。
2021/6/16
明度标尺
10 高
明9
度
色 阶
8
7
中6 明 度5 色 阶4
3
低
明 度
2
色 阶
17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2021/6/16
18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2021/6/16
19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2021/6/16
20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通过不同的色相关系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色相对比,
2021/6/16
2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2021/6/16
3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2021/6/16
4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技术美学之对比与调和

(一)视觉元素大小的对比
(二)视觉元素形状的对比
(三)视觉元素方向的对比
(四)视觉元素虚实的对比
(五)视觉元素色彩的对比
(六)视觉元素质感的对比
(七)视觉元素光影的对比
二、调和
(1)调和就是近似。 (2)调和就是秩序。 (3)调和感觉是视觉生理最能适应的感 觉,是视觉生理的平衡。
调和的表现方法
• • • • • • • (一)视觉元素大小的调和 (二)视觉元素形状的调和 (三)视觉元素方向的调和 (四)视觉元素虚实的调和 (五)视觉元素色彩的调和 (七)视觉元素光影的调和 (六)视觉元素质感的调和
对比与调和的辨证关系
• 对比与调和在设计实践中是一对矛盾的 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的关系同时也是相 互转化的过程,运用时应注意元素间度 与量的掌握。有对比才会使统一中有变 化,有调和才能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在 具体设计实践中,关键是把握住物象同 物象之间微妙的联系关系和差异程度。
• 对比运用越强,造成的视觉冲击力越强, 视觉冲击力越强,变化越丰富,主题变化 与多样性越鲜明,同时作品也更加活跃。 对比是造成视觉冲击力的有效方式,对比 的效果坚实有力、简洁明快,对比的表达 与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商业设计的有效表达 方式之一。
对比的表现方式
• • • • • • • (一)视觉元素大小的对比 (二)视觉元素形状的对比 (三)视觉元素方向的对比 (四)视觉元素虚实的对比 (五)视觉元素色彩的对比 (六)视觉元素质感的对比 (七)视觉元素光影的对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比的表现方式七视觉元素光影的对比一视觉元素大小的对比二视觉元素形状的对比三视觉元素方向的对比四视觉元素虚实的对比五视觉元素色彩的对比六视觉元素质感的对比七视觉元素光影的对比二调和1调和就是近似
立体构成中对比与调和的含义

立体构成中对比与调和的含义
立体构成是通过将三个维度的空间形态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有趣的视觉效果。
在立体构成中,对比与调和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构建一个成功的立体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比,指的是在立体设计中,通过对比不同的元素或者形式,来形成明显的反差效果,从而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
比如,在一件立体设计中,通过对比不同明度的颜色或者形状,可以突出某些部分的视觉效果,让整个设计更加生动有趣。
调和,指的是在立体设计中,通过将不同的元素或者形式进行协调和平衡,来达成一种和谐的效果。
比如,在一件立体设计中,通过将不同的颜色或者形状进行协调和平衡,可以让整个设计更加和谐统一。
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可以在立体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使整个设计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还可以让整个设计更加富有
层次感。
因此,在立体构成中,我们应该注重对比与调和的运用,从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立体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色相感强,色彩 鲜艳,形象清晰,具有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 营造出热烈、刺激、外 向、积极的氛围。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中纯度基调:中纯度的色彩在画面上占大部分面积时 (约70%左右以上),画面形成中纯度基调。
特点:这是一种理想的 调式,既富有色彩,色彩 又由于纯度有所降低而不 刺激,显得雅致、耐看, 能产生平和、自然的感觉。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对比色相对比:在色相环上距离角度在120度左右的色彩产 生的对比。
特点:色性差别强烈,属于色 相强对比。色彩差异大,画面色 彩丰富、色彩对比强烈。能制造 出色彩丰富、鲜明的视觉效果。
明度标尺
明度弱对比:画面主要配色的明度差在3级以内的 组合,是明度弱对比,又称短调。
特点:柔和、模糊、光感弱、体感差、节奏感弱, 显示高雅、平稳。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冷暖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冷暖对比
镇冷 静色 远寒 。冷 、
明度标尺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明度标尺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明度标尺
将明度基调和明度对比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明度九大调 高 10
明度标尺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明度标尺
返回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返回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冷暖对比
思考题• 在色相环中,最暖的颜色是( ),最冷的颜色是
( )。
• 暖色系 • 冷色系 • 中性色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冷暖对比
暖色给人的感觉:阳光、温暖、刺激、热烈、热情、喜庆、距离近。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纯度中对比:构成画面的主要色彩纯度有一定的差别,但差别不 大。高纯度与中纯度的搭配,或是中纯度与低纯度的搭配。
特点:画面相对稳定 统一。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明度标尺
特点:朴素、 平静并引发稳 重、朴实的感 觉,有时也可 带来中庸、平 安的想象。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明度标尺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同类色对比: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在15度左右的色彩产 生的对比叫同类色相对比。 特点:色相非常接近,只有通 过明度、纯度方面的差别对比来 营造细腻丰富的视觉效果,属于 最弱的色相对比。用来表现一种 雅致、含蓄单纯、统一的视觉情 感。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通过不同的色相关系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色相对比, 营造不同的色彩氛围,制造不同的色彩感觉。
返回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中差色相对比:在色相环上距离角度在90度左右的色彩产 生的对比。
特点:色相差别适中,属 于色相中对比,画面显得色 彩丰富,同时由于色彩并不 是非常对立,易于做到统一 调和。
明度标尺
明度中对比:画面主要配色的明度差在5级以内的组合, 是明度中对比,又称中调。 特点:稳重、适合、也会显得平均、中庸。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明度标尺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明度标尺
特点:清爽、 明亮、阳光感 强,引发欢快、 轻松、健康的 感觉,也可带 来软弱、苍白 的想象。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明度标尺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返回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纯度强对比:构成画面的主要色彩纯度差别大,高纯度 的色彩和低纯度的色彩搭配。
特点:高纯度的 色彩更显饱和,更 显鲜艳;纯度低的 色彩更显灰暗,通 过强对比可以突出 想表现的重点。
明度标尺
明度强对比:画面主要配色的明度差在5级以上的组合, 是明度强对比,又称长调。
特点:形象鲜明、清晰并富有光感、体感,显示活力、 力量,有时会显得生硬、空洞。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类似色对比:在色相环上距离角度在30度、45度左右的色 彩产生的对比。
特点:色相差别小,但比同类 色相对比的强度大些,仍要通过 明度、纯度方面的差别对比来产 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属于色相弱 对比。画面色调能做到和谐、统 一。
明度标尺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明度标尺
低明度基调:在画面中,当以低明度色彩(7~9色阶) 高 明 为主,占画面绝大多数面积时,画面成低明度基调。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特点:厚重、沉着、古朴并引发阴暗、神秘、忧郁、压 抑的感觉,有时也可带来阴险、悲哀的想象。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纯度对比
低纯度基调:低纯度的色彩在画面上占大部分面积时 (约70%左右以上),画面形成低纯度基调。
特点:色相感弱,色彩暗 淡,形象模糊,能造成朴素、 朦胧、含蓄、消极、悲哀、 阴险等感受。若色彩把握的 好,将富有韵味,令人回味, 避免由低纯度的颜色带来的 灰、脏、粉等不良效应。
明度标尺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明度标尺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高 明 度 色 阶 10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第三讲 色彩构成的设计理论〉色彩对比〉色相对比
互补色相对比:在色相环上距离角度在180度左右的 色彩产生的对比。
特点:因为互为补色,所以色性差别 最强烈,属于最强的色相对比,将色相 间的对比推向极致。可以满足视觉全色 相(红、黄、蓝)的要求,而带到视觉 生理上的平衡。画面对比最丰富、强烈、 刺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需要 合理的搭配方式,否则将造成不协调、 不统一、视觉感不集中的反面效应。
明 度 色 阶 9 8 7 中 明 度 色 阶 低 明 度 色 阶 6 5 4 3 2 1 0
纯度对比设计
纯度对比基调 高纯度基调 中纯度基调 低纯度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