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液成分一览表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血库基本标准[详]

医疗机构血库基本标准[详]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要求(试行)为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和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总则(一)申请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设住院部的门诊部及卫生所不得开展输血。

临床用血统一由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合法血站供给,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集血液(对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除外)。

(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健全工作制度,遵循合理、科学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三级医院应设立输血科,二级医院设立输血科或血库,一级医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血库或贮血室。

(四)输血科(血库)的主要职能: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二、布局和设施(一)布局要求1、输血科(血库)应有独立的业务用房,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并尽可能临近手术室、病房,以便于取血。

2、房屋建筑设施应达到卫生学标准,布局合理,按工作流程分室分区,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室或各区域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贮存、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二)用房面积1、科室用房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80m2,二级医院不少于50m2,贮血室不少于30m2。

2、使用面积与床位数参考比例推荐标准:1、有通风、防潮设施,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2、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

3、应有与用血任务相适应的取血箱。

4、应具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5、有直拨功能的专用。

三、人员配备(一)输血科(血库)配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与病床的比例为1:120~150配备,三级医院不少于5人,二级医院不少于3人,贮血室应不少于1人。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生活指南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生活指南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生活指南黄梅县人民医院血透室目录一、前言…………………………………………………二、什么是血液透析……………………………………三、什么时候开始透析……………………………………四、透析治疗时间与程序……………………………………五、何时可以探视……………………………………………六、血管通路的类型及保护……………………………………七、透析患者的饮食……………………………………………八、为什么要重视体重的控制…………………………………九、透析中可能会有哪些不适症状…………………………十、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十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透析治疗…………………………十二、在家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自我照顾方法………………附表一、常用食物营养成分表……………………………附表二、常见富钾食品及其钾含量一览表…………………附表三、含磷较多的食物表…………………………………附表四、常用抽血检验数据及意义…………………………一、前言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不可逆肾脏疾病的终末期,需要接受肾脏移植或透析治疗(血液透忻,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是一种成熟的肾脏替代疗法,不仅是延续患者生命,还可以帮助患者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本手删结合肾脏病研究所血透中心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介绍血液透析的基本常识。

二、什么是血液透析?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一个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制成的透析器,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代谢废物,调节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然后再将净化的血液返回体内,替代病变的肾脏所不能完成的水和溶质的清除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这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但是,血液透析只能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肾脏还有其它的功能,如:合成、分解和分泌激素、制造促红细胞胞生成素及活性维生素D 等等,这些功能缺乏将导致贫血、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

所以,在接受血透治疗的同时,医师会根据您的情况给予其它药物辅助治疗,如: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服用钙剂改善肾性骨营养不良,等等。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规范

三 血型与血交叉标本
用EDTA-2K EDTA-K2•2H2O 1.5-2.2mg/ml抗凝 EDTA抗凝管、紫色帽 采血.
采血注意事项: 1. 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静脉血,采血量分别为1ml
和2ml; 2.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 5~10次 ,不可有凝
块,且不可用强力振荡,以免造成溶血。 3.最好血型与血交叉各采1管血,便于标本保存。
常用血液标本的采集量
各种临床检验标本的正确采 集方法
检验标本的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 准确的前提。因此,要求各临床科室医 护人员、送检者及相关人员认真、严 格的按以下方法操作取材。
血液常规检查标本
1.静脉血采集 静脉血标本采集前病人应注意的问题:
1 避免剧烈运动,一般主张抽血前24h内不做剧烈运 动,清晨取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采血,匆忙赶到 门诊的人应至少休息15分钟后采血。
1.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运送、验收和处理注意事项 1 标本采集
1 申请单标记必须清楚 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 临床诊断、标本来源、采集时间、检查项目、抗生素应用 情况等 ,以便实验室能够合理选择培养环境和培养基;
2 尽量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标本,以避免漏检和提高 阳性检出率;
3 标本采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 咽拭、肛拭、伤口拭子等拭子标本,应插入运送培 养基送检; 5 痰、尿液、伤口拭子等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不可 放入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6 采集标本的容器必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可用消毒剂。
存4h以上 ;尿液采集后要及时送检,并保证2h内接 种;尿液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方法如下。;
1 中段尿采集法:成年男性和女性分别用肥皂 水清洗尿道口和外阴部,再用灭菌水冲洗尿道口,然 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于带盖的无菌容器中留取中段 尿液5~10ml

维生素功能和作用一览表

维生素功能和作用一览表

维生素功能和作用一览表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人体内起到多种功能和作用。

以下是维生素的功能和作用一览表:1.维生素A-保护视力:维生素A是视网膜的组成成分之一,它有助于保护眼睛免受损伤,并维持良好的视力。

-促进生长发育:维生素A有助于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供抗氧化保护:维生素A是一种有效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自由基的损伤,减少细胞的氧化压力。

2.维生素B群:-提供能量:维生素B群与葡萄糖酸盐和胆碱一起参与葡萄糖的代谢,转化为可供身体使用的能量。

-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B族维生素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维持神经递质的合成和神经信号的传导。

-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维生素B群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预防贫血发生。

3.维生素C:-抗氧化保护: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压力。

-增强免疫力:维生素C可以促进白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C对胶原蛋白的合成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皮肤、骨骼和关节的健康。

4.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维生素D可以提高小肠对钙的吸收率,并促进骨骼中钙的转运和利用。

-维持骨骼健康: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形成和保持,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维生素D在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5.维生素E:-抗氧化保护: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损伤。

-保护心血管健康:维生素E可以防止胆固醇的氧化,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提供免疫支持:维生素E支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有助于抵抗疾病和感染。

6.维生素K:-促进血液凝固:维生素K是促进凝血因子合成的关键成分,可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参与骨骼健康:维生素K有助于骨骼矿物质的正常代谢,促进骨密度的增加。

食物胆固醇含量表

食物胆固醇含量表

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一览表(每100克食物) 90单位以上少吃胆固醇与人体健康相关,下面介绍各种食物的胆固醇含量a、、每100克含胆固醇1500毫克至3100毫克的食物:鸭蛋黄、鸡蛋黄、鹅蛋黄、鸡蛋粉、羊脑、牛脑、猪脑。

b、每100克含胆固醇600毫克至700毫克的食物:全鸡蛋、鸭蛋、全鹅蛋、全松花蛋、小虾米。

c、每100克含胆固醇400毫克至500毫克的食物:猪肾、鸡、鸭肝、蟹黄(鲜)、蚬子d、每100克含胆固醇300毫克至400毫克的食物:猪肺、羊、猪肝。

e、每100克含胆固醇200毫克至300毫克的食物:牛肝、甲鱼、乌贼、鱿鱼、螃蟹、黄油。

f、每100克含胆固醇100毫克至200毫克的食物:肥猪肉、猪肚、猪肠、猪舌、猪肉松、牛肚、肥羊肉、羊肚、鸭肫、鲢鱼、鳗鱼、对虾、青虾、螺肉、全奶粉、干酪。

g、每100克含胆固醇100毫克以下的食物:瘦猪肉、瘦牛、瘦羊肉、兔肉、鸭肉、鲤鱼、鲫鱼、青鱼、草鱼、蛙鱼、马蚊鱼、白鱼、桂鱼、白虾、海参(不含胆固醇)、海蛰、牛奶、羊奶、脱脂奶粉。

专家提示: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还有:蛋黄、动物脑、动物肝肾、墨斗鱼(乌贼)、蟹黄、蟹膏等。

螃蟹含胆固醇较高每100克蟹肉中含胆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黄中含胆固醇460毫克。

猪肝:由于猪肝中胆固醇的含量较高,据分析每100克猪肝中,含胆固醇约368毫克。

合理控制胆固醇的吃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能对动脉造成损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HDL-C),则具有清洁疏通动脉的功能。

下面就是一些专家推荐的饮食方法,旨在降低人体内LDL-C含量,而增加HDL-C 含量1、多吃鱼一项针对Ω-3脂肪酸(存在于金枪鱼、鲭鱼、鲑鱼与沙丁鱼等鱼类中)对hdl-c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当吃鱼的次数达到每周1次甚至每天1次时,能有效减少饱与脂肪的摄入量。

2、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整粒谷物与面包等纤维含量非常高的食物,能有效降低人体内ldl-c的含量。

临床血液检验肾脏风湿及免疫性疾病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一览表

临床血液检验肾脏风湿及免疫性疾病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一览表

临床血液检验肾脏风湿及免疫性疾病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一览表英文简称中文名称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肾脏疾病检验Urea、BUN 血尿素儿童:1.8~6.3 mmol/L;成人:2.3~7.8 mmol/L 1.增高:⑴生理性升高:高蛋白饮食。

⑵肾前因素或全身性疾病:如急性大出血造成低血压和休克、脱水症(呕吐、幽门梗阻、长期服泻等),或循环功能衰竭引起尿量显著减少,甚至尿闭症,使血中尿素氮升高;严重的急性传染病累及肾功能、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蛋白分解代谢过甚,也可使BUN升高。

⑶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症及肾结核晚期等。

⑷肾后因素: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膀胱肿瘤等使尿路梗阻,因尿液排出障碍而使BUN上升。

2.降低:⑴生理性降低:妊娠。

⑵病理性降低:见于重症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Cr 血清肌酐儿童:27~62μmol/L ;成人男性:44~133μmol/L;女性:50~105μmol/L 通常情况下人体内形成的肌酐量是恒定的,肌酐在体内不能重复利用,并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排出,因此血液循环中的肌酐含量完全依赖于肾的排泄速度。

测定肌酐主要用来评价肾功能状态。

1.增高:⑴严重肾功能损害或尿液排泄障碍:如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潴留、尿毒症等。

⑵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⑶其他:如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治疗、Ⅱ-Ⅲ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白血病、多尿等。

CCR 内生肌酐清除率 1.3~1.7ml·s-1/1.73m2(80~120ml/min/1.73m2)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

1.当患者CCR低于80ml/min时,表示肾功能有损伤。

2.当患者CCR低于50~80ml/min时,表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3.当患者CCR低于25ml/min时,表示肾功能衰竭期。

1900m高原—平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HB、RBC、HCT、RET指标的影响

1900m高原—平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HB、RBC、HCT、RET指标的影响

1900m高原—平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HB、RBC、HCT、RET指标的影响作者:宗磊赵晋徐杨丁文成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5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4摘要通过对世居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进行1900m高原训练研究,观察对其血象指标的影响及探讨世居亚高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高度的选择。

结果显示:亚高原运动员进行1900m 高原训练缺氧刺激不够深刻;对血液学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到达平原后很快消失;在高原期间骨髓造血能力显著性提高,到达平原后注意营养摄入。

关键词高原训练中长跑运动员 RBC HB HCT RET一、引言高原训练(Altitude training,AT)是指将人体置于高原环境中,通过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来加深人体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特殊训练方法[1]。

高原训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应用与发展,在各项运动项目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原训练研究较多,尤其是对世居平原运动员及世居高原运动员都有较深入研究,但对亚高原运动员研究较少,有研究者从高原-平原交替训练与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对平原运动员的肺功能[2]、中性粒细胞[3]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对亚高原运动员的研究仅有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4]和赵晋博士[5]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世居亚高原赛艇运动员进行过研究,但作为生长在海拔1200-1500m的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其的有氧运动能力,研究较为少见。

本文通过研究世居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1900m高原训练中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分析亚高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特点,以期为亚高原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研究对象选用长期生活在贵州省遵义地区海拔1200m左右身体无疾病、机能状态良好的亚高原中长跑二线运动员9名。

《生理学基础》第三章 血液

《生理学基础》第三章 血液

缓冲血液 酸碱度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可塑变形性
可塑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 ,使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增大, 在受到外力时易于发生变形。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会减弱。
1.可塑变形性
红细胞在血液循环 中,通过比它直径 小的毛细血管和血 窦间隙时,发生卷 曲变形,通过之后 又恢复原状,这种 特性称为可塑变形 性。
等渗溶液是指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常用的等渗溶液: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溶液或低渗溶 液。
(二)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和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血液是一种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液体组织。
其生理功能: 1.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 2.具有缓冲功能 3.血液中的水分有较高的比热,有利 于运送热量,参与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 4.免疫和防御功能


水:90~92%
溶质:
血浆蛋白
白蛋白(A) 球蛋白(G) 纤维蛋白原(F)
血 液
8~10%
无机盐(电解质)
2. 渗透脆性
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
渗透脆性表示。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大,说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 反之若渗透脆性小,则抵抗力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称渗透脆性。
3.悬浮稳定性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小分子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沉淀(Cryo) 每袋含因子Ⅷ 80—100 单位(20-30mL) 每袋由 200mL 新鲜冰冻血浆制成。含凝血因子Ⅷ80-100 单位。纤维蛋白原 250mg。 作用:补充凝血因子Ⅷ。 适用: 1、甲型血友病; 2、血管性血友病(vWD); 3、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新鲜冰冻血浆(FFP) 每袋 25mL、50mL、100mL、200mL 等 含全部凝血因子,血浆蛋白 60-80g/L 纤维蛋白原 2-4g/L,凝血因子 VIII 0.7IU/ mL 作用:补充血容量,补充凝血因子。 适用: 1、补充凝血因子; 2、烧伤、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
普通冰冻血浆(FP) 同 FFP 除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因子Ⅷ外,其余成份同新鲜冰冻血浆。 作用: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Ⅷ、血浆蛋白血容量。 适用:除不能用于因子Ⅴ和Ⅷ缺乏的替代治疗外,其他同新鲜冰冻血浆。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 1、同 CRC WRC; 2、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3、新生儿溶血1U/袋或 2U/袋
经有效的、受控制的辐照杀灭全血或血液成分中的淋巴细胞,而其他血液成分不受影响。使 血液的受者避免致死性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避免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液安全性有很 大的提高。
红细胞悬液(CRCs)
1U/袋或 2U/袋
全血离心后去除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密闭系统内进行
同 CRC
洗涤红细胞(WRC)
1U/袋或 2U/袋
全血离心后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 3~4 次,最后加入 150mL 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红细胞回收率>70%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1U/袋或 2U/袋 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 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 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 79±1.2%,红细胞回收率>74%±3.3%; 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 作用: (同 CRC) 适用: 1、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输血; 2、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 1、同 CRC、WRC; 2、免役低下倾向的患者; 3、老人、孕妇、儿童输血; 4、免役缺陷或接受免役抑制治疗的患者输血; 5、器官、骨髓移植患者输血;
浓缩血小板(PC)
机采法: 一个治疗量/袋 150—250 mL 手工法: 1U/袋 (25-30mL)
机器采集血小板一个治疗量处理全血约 3500mL,每袋平均含血小板 2.5×1011 个。残留红细 胞和白细胞少、血小板纯度高、输血副反应小、产生血小板抗体机遇小,输注疗效好,输血 安全性高。 手工分离,每袋由 200—400mL 全血制备,含血小板 0.2×1011 个,还含有较多数量的白细 胞和红细胞。
作用:补充血小板。 适用: 1、血小板计数低于 20×109/L 伴出血者; 2、血小板不低而功能障碍引起出血者; 3、大量出血、输液引起血小板稀释伴出血者; 4、各种手术血小板数应提升到至少 50×109/L,关键部位(如脑、眼睛)手术,血小板数应 提升到 100×109/L;
浓缩粒细胞(GRANS)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 1、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4、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冰冻红细胞(FTRC)
1U/袋或 2U/袋
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保存,保存期 10 年。使用时,解冻后洗涤去甘 油,加入 100mL 生理盐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白细胞去除率>98%,血浆去除率>99% 红细胞回收率>80%残余甘油<1%
常用血液成分一览表
品名
规格
特点
作用及适应症
备注
浓缩红细胞(CRC) 1U/袋或 2U/袋 每单位含 200mL 全血中全部红细胞,红细胞压积 0.75±0.05,携氧能力同 200ml 全血,容量 为 110 –120ml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 1、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 2、各种慢性贫血; 3、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 4、小儿、老年人输血;
粒细胞≥1×1010/袋 (50-60mL)(手工法)
机器采集粒细胞每袋含粒细胞≥1×1010。粒细胞纯度高、输血副反应小、产生粒细胞抗体 机遇小,输注疗效好,输血安全性高 作用:补充粒细胞,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 适用:中性粒细胞数低于 0.5×109/L,并发细菌感染,抗生素 48 小时治疗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