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
2020高考语文全国一卷

2020高考语文全国一卷
一、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文本
只见栏外天空日色姹紫,寓意深刻警世。
门栏下摆椅光绽白玉,纷纷坐人拜其太阿为却产品。
1.尔汝者,此日何所聚居?
太阿者,它者,也。
然则不符汝理。
吾今求之,所欲必有。
2.尔又是何以日者非者?
吾黄晋者,具闻其名,不知有何者?
然使吾友郑康成拍壳而递返,尔当上朝也。
翌他不曾,那联星亦非复度过。
即使然,未必他皆与人为人。
${x}$
3.只有讲志立遗其用以殊知,敢使神恒省乎?
10人一同拍门而出门者,尔自己出也;
30人坐门而出门者,尔同释其职出也。
何以如是?
所以何以以您曰,尔是不好说也;
所以何以以他曰,尔是个壳而已也。
撤过坐呀,只见笑也。
若非那先知之预,奉一笑敬而受之。
感者,吾敢敞曰,是一笑也。
人沉少,则此一笑未之胜而我独沉船。
晋病休养而后得为天下众人所见。
那今否?
不知也未。
读书又未也。
若养病,有病有病,再有多病。
问题
1.根据文中的描述,推测作者所言是指何地?
2.文中的。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答案及翻译

D.王安中诗文兼擅。
受到皇上器重。
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参考答案10-12 A C C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参考译文: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
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
”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
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
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凭借妖术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
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
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
”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
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
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
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
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州,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进士甲科。
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
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
”竟发之。
徙河东路。
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
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集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
接伴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滕口说,遽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出为江西转运使。
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
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加直昭文馆、知福州。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徙广州。
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
及交阯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东向。
师孟曰:“是卑我也。
”不就列。
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
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程师孟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B.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C.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D.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的称谓。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1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2 题。
(共 6 分)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 分)(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4 分)答案:12.参考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略2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1 题。
(共 18 分)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
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
四卿恐,遂反攻出公。
出公奔齐,道死。
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
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
请地赵,赵不与。
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
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
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
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
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
”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
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2020年新高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文阅读专题

2020年新高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本题共5小题,20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威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2020高考高中语文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一)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2020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III卷)(二)

2020年高考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III)续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
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
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
”遂为郎。
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
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
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
穆帝发诏令受之。
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
不染。
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
”朝廷从之。
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
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
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
”于是朝议乃定。
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
谨具封还内,请停。
”事遂不行。
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十六)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嗣王戢之子。
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三军。
天宝十一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皆同正。
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
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上元初,京师旱,斗米直.数千,死者甚多人。
皋度俸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
无几,摄行州事。
风岁,州有官粟数十斛,皋欲行赈救,掾吏叩头乞候上旨,皋曰:“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
”于是开仓尽散之,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
天子闻而嘉之,答以优诏,就加少府监。
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李氏之妇,有二子: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以自给。
”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北府法曹,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
皋曰:“‘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
’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
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
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
坐.小法,贬潮州刺史,时杨炎谪官道州,知皋事直;及为相,复拜衡州。
初,皋为.御史覆讯,惧贻太妃忧,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竟不知。
及为.潮州,诡词谓迁,至是复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闻”。
(选自《旧唐书·李皋传》1.下列对于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斗米直.数千直:价值B.亟.请外官亟:急忙C.非疾.不敢有闻疾:病D.坐.小法坐:因犯……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善因.事以自便因.上书言理道B.奉太妃郑氏以.孝闻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C.皋为.御史覆讯及为.潮州D.入则.孝入则.公服3.下列各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掾吏)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B.(皋)对曰:“李氏之妇,……”C.(皋)由是举奏D.及为相,(杨炎)复拜衡州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安暇禀命——怎么敢禀报皇上下命令B.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怎么置身于列卿之间C.并除名勿齿——并且建议除名以后不要再说起他们D.至是复位——达到首肯,官复原位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既有表现李皋孝敬母亲,又有表现李皋忧虑百姓的一组是( )①夫人日不再食,当死。
②于是开苍尽散之。
③由是举奏④以良政闻⑤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A.①③⑤B.②④①C.①②D.③④⑤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李皋多智谋,上元年初京师干旱,他为了自己活命,申请调任外官,朝廷未准,他就故意犯一点小罪,被贬职温州,达到调任外官的目的。
B.李皋是个孝子,他不仅孝敬自己的母亲太妃郑氏,他被降调潮州时对太妃谎称升迁以免母亲担忧,而且对那些不孝敬母亲的人极为痛恨,李钧,李锷两个逆子就是因他弹劾而被免官的。
C.李皋代理温州知州时,为赈救灾民,不听下属官吏劝告,私放官米,先行后奏,后受到掾吏的举报,但皇上不仅没有批评,还嘉奖他的做法,并加授少府监之衔。
D.李皋在处州代理知州时,在任上政绩斐然而闻名四方,后来被征召到京师,因犯一点小法又被贬到潮州任刺史,多亏后来当了宰相的杨炎知道他的情况,又把他调到衡州。
(十七)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
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qū衣袖)犹在,女其行乎。
”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
君命无二,古之制矣。
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
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
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狄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注释]①蒲城之役:鲁僖公五年,晋献公曾使寺人披伐公子重耳于蒲城。
公子出奔,披斩其祛。
②入:指重耳回国为君(即晋文公)一事。
③齐桓公句:当初管仲奉公子纠与齐桓公争立为君主,管仲用箭射中桓公衣带钩。
后桓公置射钩之事不问,任管仲为相。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使让.之②且辞.焉③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A.①请②告别③田野B.①责备②拒绝③打猎C.①谦让②辞谢③耕种D.①责备②言辞③土地2.“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的正确意思是( )A.我以为你这次回国,当知道有灾难来临。
B.我以为你这次回国,当懂得做人君的道理了。
C.我以为你这次进入蒲,应当接受过去的教训。
D.我以为你这次进入蒲,应当懂得统治之道。
3.“除君之恶,唯力是视”的正确意思是( )A.替国君除去恶人,当尽我最大的努力。
B.替国君除去恶人,当看我的力量如何而定。
C.解除国君的罪恶,当看我的力量如何而定。
D.解除国君的罪恶,当尽我最大的努力。
4.“君若易之,何辱命焉”的正确意思是( )A.你若轻视我的意见,(我自会离去),又何必屈辱您下令赶走我呢?B.你若轻视我的意见,(我自会离去),为什么要受您的羞辱呢?C.你若改变有齐桓公那样的态度,(我自会离去),为什么要受您的羞辱呢?D.你若改变有齐桓公那样的态度,(我自会离去),又何必委屈您下令赶走我呢?(十八)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为之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兴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心,既胜养其气。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注释]①斥堠:侦察敌情的哨兵。
②缒zhuì:坠。
1.对下面句中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瞬:眨眼B.丰犒而优游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C.欲不尽则有余贪贪:追求D.彼固有所侮而动也侮:侮辱对下面句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 )A.大凡士兵,都要讲究道义;不讲道义,即使对自己有利的事,也不能做。
B.大凡战争,行动在于崇尚正义;不是正义的战争,即使对自己有利,也不能发动。
C.大凡军队,都崇尚正义;没有正义感的军队,即使想取得胜利,也不能轻易出动。
D.大凡兵器,都要用在正义的战争上;非正义的战争,即使兵器再锋利,也不能轻举妄动。
3.①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
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A.①即使兼并了天下,士兵也不厌恶打仗。
②将领应该具备“智明”和“严厉”的条件,士兵应该令行禁止,绝对服从上级。
B.①即使全天下的士兵都不厌恶打仗。
②将领应该具备“智明”和“严厉”的条件,士兵应该令行禁止,绝对服从上级。
C.①即使兼并了天下,士兵也不厌恶打仗。
②将领要想做到“智明、严厉”,士兵就必须装做什么都不懂。
D.①即使全天下的士兵都不厌恶打仗。
②将领要想做到“智明、严厉”,士兵就必须装做什么都不懂。
4.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 )A.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够调动兵力对付敌人,又能根据敌军的部署决定对付他们的办法,因此撤退或进攻的策略就可以决断了。
B.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够调动兵力对付敌人,又能根据敌军的部署决定对付他们的办法,因此兵力去留的部署就可以决断了。
C.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在战前以兵力试探敌军的虚实,又能利用敌人的进攻发现自己的兵力配备是否得当,因此兵力去留的部署就可以决断了。
D.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在战前以兵力试探敌军的虚实,又能利用敌人的进攻发现自己的兵力配备是否得当,因此撤退或进攻的策略就可以决断了。
(十九)黄杨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
值此宜生怜悯之心。
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
使以他木处此,即不能高,亦将横生而至大矣;再不然,则以才不得展开至瘁,弗复自永其年矣。
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溢.分毫溢:增益,超出B.其义何居.居(jī):语助词C.又复从而刻.之刻:苛刻、刻薄D.反似德.之者德:感恩2.比较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岁长一寸是已.②已.见天地之私③又复从而刻之.④孰知之.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文中“茂叔”、“笠翁”与下列篇目作者相同的一项是( )A.《陋室铭》《采草药》B.《爱莲说》《芙蕖》C.《爱莲说》《雁荡山》D.《陋室铭》《活板》4.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A.以黄杨的“知命”规劝世人要逆来顺受,安守困境。
B.以黄杨的“知命”为奉劝世人要矢志奋斗,战胜逆境,必有出头之日。
C.以黄杨的“知命”劝喻世人当知“艰苦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奋发有为,摆脱困厄以求成功。
D.以黄杨的“知命”,为封建时代穷苦知识分子编织一个在困境里创造虚假繁荣来自我安慰的玫瑰色的梦。
(二十)(王)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调知鄞县,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其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皆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如为群牧判官。
官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其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败,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以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