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中庸 论语(1--20)
辜鸿铭译《论语》《大学》《中庸》(英汉双语)

目录分析
第1章英译《论 1
语》序
2
第2章学而第一
3
第3章为政第二
4
第4章八佾第三
5
第5章里仁第四
第6章公冶长第五 第7章雍也第六
第8章述而第七 第9章泰伯第八
第10章子罕第 1
九
第11章乡党第 2
十
3 第12章先进第
十一
4 第13章颜渊第
十二
5 第14章子路第
十三
第15章宪问第 1
十四
第16章卫灵公 2
读书笔记
辜鸿铭是近代中国难得的精通中西方文化的儒者。
已经上架的版本,中英对照,为什么没《孟子》?如果主要是意译的话,一定要对古汉语和义理有理解,朱 子那四书章句集注有翻译好的英文版吗?。
我们距离古文太远,距离英文太近用一边读英文一边读古文的方式配合,经典不再遥远太过幸运读到南怀瑾 老师的《原本大学微言》,太过幸运对中华经典文化感兴趣,太过幸运辜鸿铭老师有这么优秀的翻译,I'll try to bring out the moral power of my nature and abide in the highest excellence !。
第26章英译
2
《中庸》序
3
第27章致中和
4
第28章时中
5
第29章民鲜能
第30章知味 第31章行道
第32章大知 第33章守中
1
第34章得一善
第35章中庸难 2
为
3 第36章子路问
强
4
第37章不悔
5
第38章上下察
第39章忠恕 第40章居易
第41章行远必自迩 第42章哀公问政
第43章大孝 第44章无忧者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学、中庸、论语、孟⼦、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学》、《中庸》、《论语》、《孟⼦》。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传》、《⾕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五经:⼤学、中庸、论语、孟⼦、诗、书、礼、易、春秋 《⼤学》、《中庸》、《论语》、《孟⼦》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百年来,“四书”在我国⼴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的格⾔警句。
其中,《论语》、《孟⼦》分别是孔⼦、孟⼦及其学⽣的⾔论集,《⼤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次把它们编在⼀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经⼤⼒提倡这⼏部书了。
他们认为,《⼤学》是孔⼦讲授“初学⼊德之门”的要籍,经曾⼦整理成⽂;《中庸》是“孔门传授⼼法”之书,是孔⼦的孙⼦⼦思“笔之⼦书,以授孟⼦”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物孔⼦、孟⼦、曾参、⼦思,所以称为“四⼦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的注释因为引⽤他⼈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学》、《论语》、《孟⼦》、《中庸》,是按照由浅⼊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后⼈因为《⼤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便,⽽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的《⼤学》《中庸》《论语》《孟⼦》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的学说,⼜有他⾃⼰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原文】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语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原文】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语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原文】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子曰: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子曰: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论语·卫灵公》子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十二则

人不知
了解
转折,却、但是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气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 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是 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 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 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 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 吗?"
课文 评讲
第二章
我
• 曾子曰:“吾(wú )日三省(xǐng)吾(wú )身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承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曲肱而枕之
(表转折) (表修饰) (表承接)
(8)不义而富且贵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承接)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8、一词多义
•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而
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承接)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并列)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转折)
(表转折) (表转折) (表承接)
课文 评讲
第四章
温习、复习 表顺接,就
• 子曰:“温
旧的知识
故
而知
新
获得
新的理解与体会
,
可
可以
以
凭借
为师矣。”
语气词,表肯定
成为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 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 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 以当老师了。”
段解:本章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论语》十二章(整理版)

今天的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课,
2.完成金牌学案相关内容。 3.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给,替 当,做 就是
三、古今异义 例 句 可以为师矣 饭疏食饮水 饭疏食饮水 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词类活用
知识归纳
古义 可以凭借 粗劣 冷水 普通人 今义 可能、许可 疏通、疏散 包括冷热水
无智谋的人
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按时,名词用作状语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内容归类
属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章节有: 1、4、5、7、9、10、12 属于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章节有: 2、3、6、8、11 儒家思想核心之一:仁(12)
本章中心: 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个人修养
每天
多次
自我检查,反省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 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 否复习了?”
本章中心: 品德修养(忠 信 习)
本章中心: 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品德高尚
颜回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忍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 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 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 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中心: 道德修养(安贫乐道 义)
第二课时
几个
在其中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与 朋 友 交 而不 信 乎?传 不 习 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 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
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
复习过呢?”
第三则 旧的,原来的 表顺接
子 曰:“ 温 故 而 知
做、当
了
新,可 以 为 师 矣 。”
凭借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旧知识,
可得到新的理解与
体会,就可凭借它 当老师了。”
第四则
表转接,但是、却
就
子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 到 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
却不读书,就有害。”
第五则
教导
就是
知与不 知的态 度
吧
知道
子曰:“ 由,诲 女 知 之 乎!知 之 为 知 之,不 知 为 不 知,是
语气词
知 也。”
这
第六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
表顺接,就
见 不 贤 而内 自 省 也。”
孔子说:“看见贤能的人就向他 学 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
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 病。”
第七则
几个,多个
一定
优点、长处
代他们
子 曰:“ 三 人 行,必 有 我
了
他们的
师 焉。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第一则 第二则 第三则 第四则
不亦说乎
wú xǐng wéi yǐ
yuè
人不知而不愠
wèi
yùn
吾日三省吾身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
chuán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版)

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人)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富有)(尊贵)21.于.我如.浮云(对于)(好像,如同)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其中,在里面)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跟从,学习)24.子在川.上曰(河,河流)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放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统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男子汉)(志气,志向)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ǐ ér bú yàn
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
běi fāng zhī qiáng yě ér qiáng zhě jū zhī
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gù jūn zǐ hé ér bù liú qiáng zāi jiǎo zhōng lì ér bù yǐ qiáng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zǐ yuē
dào zhī bù xíng yě
wǒ zhī zhī yǐ
zhì zhě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智者
guò zhī yú zhě bù jí yě
dào zhī bù míng yě wǒ zhī zhī
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
yǐ xián zhě guò zhī bú xiào zhě bú jí yě rén mò bú yǐn shí
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
yě xiǎn néng zhī wèi yě
也,鲜能知味也。”
zǐ yuē
dào qí bù xíng yǐ fú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第二章 完)
pì rú
君子之道,辟譬如行必自迩,辟譬如登高必
zì bēi
shī
qín
xiōng
yuē qī zi hǎo hé rú gǔ sè
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
dì jì xī qī nú
hé lè qiě dān
yí ěr shì jiā
lè ěr
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孥。
huǐ wéi shèng zhě néng zhī
悔,唯圣者能之。”
jūn zǐ zhī dào fèi ér yǐn fū fù zhī yú kě yǐ yù zhī yān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
jí qí zhì yě suī shèng rén yì yǒu suǒ bù zhī yān fū fù zhī bú
fēi dào yě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shì gù jūn zǐ jiè shèn hū qí suǒ bù dǔ kǒng jù hū qí suǒ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
bú wén mò xiàn hū yǐn mò xiǎn hū wēi gù jūn zǐ shèn qí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
shī zhū jǐ ér bú yuàn yìwù shī yú rén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jūn zǐ zhī dào sì Qiū wèi néng yī yān suǒ qiú hū zǐ yǐ shì fù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
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
yí dí sù huàn nàn xíng hū huàn nàn jūn zǐ wú rù ér bù zì dé
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
yān
焉!
zài shàng wèi bù líng xià
zài xià wèi bù yuán shàng zhèng jǐ
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yōng dé zhī xíng yōng yán zhī jǐn
yǒu suǒ bù zú
bù gǎn bù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
miǎn yǒu yú bù gǎn jìn yán gù xíng xíng gù yán jūn
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
zé
阱之中,而莫之知辟避也。人皆曰予知智;择
hū zhōng yōng ér bù néng jī yuè shǒu yě
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四章 完)
zǐ yuē
Huí zhī wéi rén yě zé hū zhōng yōng dé yí
5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
shàn zé quán quán fú yīng ér fú shī zhī yǐ
yán qí shàng xià chá yě jūn zǐ zhī dào zào duān hū fū fù
jí qí
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
zhì yě chá hū tiān dì
至也,察乎天地。(第七章完)
zǐ yuē
dào bù yuǎn rén rén zhī wéi dào ér yuǎn rén
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
xià zhī rén zhaī míng shèng fú yǐ chéng jìsì yáng yáng hū rú
下之人,齐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
zài qíshàng rú zài qízuǒ yòu
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shī yuē
shén zhī gé sī
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xià zhī dá dào yě zhì zhōng hé tiān dì wèi yān wàn wù yù yān
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g ní yuē jūn zǐ zhōng yōng xiǎo rén fǎn zhōng yōng jūn zǐ
nán fāng zhī qiáng yú běi fāng zhī
6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欤?北方
之
qiáng yú
yì ěr qiáng yú kuān róu yǐ jiào bù bào wú dao
强与欤?抑而尔强与欤?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nán fāng zhī qiáng yě jūn zǐ jū zhī rèn jīn gé
8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
bù kě yǐ wéi dào
shī yún
fá kē fá kē qí zé
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
bù yuǎn
zhíkē yǐ fá kē nì ér shì zhī yóu yǐ wéi yuǎn
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gù jūn zǐ yǐ rén zhì rén gǎi ér zhǐ zhōng shù wéi dào bù yuǎn
zǐ yuē
fù mǔ qíshùn yǐ hū!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第九章完)
zǐ yuē sh10ì zhī
guǐ shén zhī wéi dé qí shèng yǐ hū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
ér fú jiàn tīng zhī ér fú wén shǐ tiān
tǐ wù ér bù kě yí
zāi jiǎo guó yǒu dào bù biàn sè yān qiáng zāi jiǎo guó wú
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
dào zhì sǐ bù biàn qiáng zāi jiǎo
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第六章 完)
zǐ yuē
sù yǐn xíng guài hòu shì yǒu shù yān wú fú
7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
wéi zhī yǐ jūn zǐ zūn dào ér xíng bàn tú ér fèi wú fú néng
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
yǐ yǐ jūn zǐ yī hū zhōng yōng dùn shìbú jiàn zhìér bù
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
2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 子
zhī zhōng yōng yě jūn zǐ ér shízhòng xiǎo rén zhī fǎn zhōng yōng yě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xiǎo rén ér wú jì dàn yě
小人而无忌惮也。”
zǐ yuē zhōng yōng qí zhì yǐ hū mín xiǎn néng jiǔ yǐ
zǐ hú bù zào zào ěr
子胡不慥慥尔!”
jūn zǐ sù qí wèi ér xíng bù yuàn hū qí wài sù fù guì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
xíng hū fù guì sù pín jiàn xíng hū pín jiàn sù yí dí xíng hū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缴侥幸。子曰:
shè yǒu sì hū jūn zǐ shī zhū zhèng gǔ fǎn qiú zhū qí shēn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鸪,反求诸其身。(第八章
完)
jūn zǐ zhī dào pì d9 ēng gāo bì
rú xíng bì zì ěr
zǐ yuē
Shùn qí dà Zhì yě yú shùn hào wèn ér hào
3 子曰:“舜其大知智也与欤!舜好问而好
chá ěr yán yǐn è ér yáng shàn zhí qí liǎng duān yòng qí zhōng yú
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已
ér bù qiú yú rén zé wú yuàn shàng bù yuàn tiān xiàbù yóu rén
而不求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gù jūn zǐ jū yì yǐ sì mìng xiǎo rén xíng xiǎn yǐ jiǎo xìng zǐ yu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