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打印】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全文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全文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全文伟大的诗人徐志摩,在他短暂而充满辉煌的一生中,留给了我们许多不朽的诗篇。
其中,一首被誉为经典的《再别康桥》更是被广泛传诵,成为了中学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篇目。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解读这首动人的诗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于1928年6月在英国剑桥创作的。
徐志摩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当他要离开那里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情阴郁的感觉。
于是,他借助笔和纸,把这种情感倾吐出来,写成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轻轻地离去的心情。
这种轻轻的离去是对生命的一种超越,更是对过往的一种告别。
在这个过程中,他向着天空挥手,那云彩便成了他的朋友和伴侣,见证着他离去的身影。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一句诗,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眼中的康桥美景。
那河畔的金柳,在夕阳的映照下,美得宛如新娘;而波光中的艳影,则更是在他心中荡漾不休。
这种美景被作者刻画得细致入微,使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很好地反映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他用水草的形象,表示自己对康桥的深情厚谊,并愿意永远留在那里,与它紧密相连,成为康桥的一部分。
“那悠悠的故乡,水那么缓,风那么软;那么的远,那么的近,我的心啊,向着它悄悄地回溯。
”这一句,是整首诗歌的高潮所在。
在这里,徐志摩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他用“悠悠”、“缓”、“软”等形容词,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与故乡的联系不会因距离远而断绝,相反,它会更加紧密和坚定。
在这首诗歌中,徐志摩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从康桥的美景出发,描绘出自己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在这个过程中,他运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为诗歌增添了美感和韵律感。
再别康桥原文

再别康桥原文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gāo),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诗文

再别康桥诗文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作。
全文如下: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完整版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 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 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的安静、 娇美的新娘。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 己的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 荇”。一泓闪亮映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 头观望——那是拜伦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 的彩虹在沉淀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 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 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像又在寻梦,但现实 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 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 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陆小曼,江苏常州 人,近代女画家, 1926年与徐志摩结 婚,同年参加了中 国女子书画会,晚 年被吸收为上海中 国画院专业画师。
陆 小 曼
徐 志 摩
徐 志 摩 与 陆 小 曼
•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胡适
• 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胡适
6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7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诗歌解析
1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 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的,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 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 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 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表现了诗人对其 惜爱之情,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徐志摩《再别康桥意》原文版及外国版(英、日、法)

徐志摩《再别康桥意》原文版及外国版英、日、法徐志摩《再别康桥意》原文版及外国版(英、日、法)引言:《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下面是学习时间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再别康桥》的三个版本,欢迎大家阅读!【中文版】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英文版】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Quietly I wave good-bye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the sludge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I would be a water plant!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 weeds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To seek a dream?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r of starlight. But I can’t sing aloudQuietness is my farewell music;Even summer insects heap silence for me 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Very quietly I left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
《再别康桥原文》word版

《再别康桥原文》word版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打印版(再别康桥2)

课题:再别康桥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时数:第学月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通过阅读资料掌握诗歌基础知识和背景材料。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教学难点:通过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教具与器材:班班通、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读《再别康桥》明确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情。
2、探寻诗歌意象,品味意境。
3、自主探究研讨,欣赏“三美”。
自主学习1、文本解读康桥就是剑桥,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
剑桥大学位于风景秀丽的剑桥镇,著名的剑河横贯其间。
英国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都来自于这所大学。
剑桥大学也是诞生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等学府。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齐名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
剑桥的名称取自当地的一条环城河流——剑河。
剑河是一条南北走向、曲折前行的小河,剑河两岸风景秀丽,芳草青青,河上架设着很多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桥梁,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剑桥之名由此而来。
剑桥大学没有围墙,没有校牌,整个校园一派田园情调。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生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水准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
精神之乡: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绝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
再别康桥原文及注释

再别康桥原文及注释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注释。
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释:
1.康桥:指英国剑桥大学附近的康河桥,徐志摩曾在此留学。
2.金柳:指河边的柳树,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金黄色。
3.青荇:一种水生植物,此处形容其在水中摇曳的样子。
4.榆荫:榆树的树荫。
5.虹:彩虹,此处形容水潭中的倒影如同彩虹般美丽。
6.漂浮:指水中的浮藻。
7.星辉:指星光在水中的倒影。
8.笙箫: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用来比喻别离时的寂静。
9.夏虫:指夏天的虫鸣,此处表示连虫鸣也因作者的离去而沉默。
这首诗通过对康桥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梦想的追寻。
同时,诗中的“悄悄”和“沉默”等词汇,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别离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体会徐志摩诗歌中景物与情感的融合。
2、领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重章叠句的效果。
【教学重点】意象的选择,《再别康桥》的“三美”【教学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道具】MP3【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却把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再别康桥》,走进诗人的内心。
二、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
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
著作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名作有《再别康桥》。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2、写作背景: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
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多媒体课件展示出这句话)3、主要作品: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朗读诗歌(多媒体FLASH展示)学生朗读,找若干同学试读,找出好处与不足,然后配合示范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鉴赏与分析(师生互动,以提问方式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更好的体会是人的情感。
)一边朗读一遍分析鉴赏,使学生逐渐找到读本诗所应具有的情绪。
问题设计:1、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云彩、金柳、青荇、清潭、长篙、星辉、夏虫大千世界的客观景物我们称为“物象”,当物象出现在诗中,变成诗人笔下的形象,饱含了作者的情感,“物象”就变成了“意象”。
(客观物象)+(主观情意)=意象。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
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
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
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
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
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
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
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
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云彩: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都提到了云彩,诗歌的题目是《再别康桥》,但是诗人挥手告别的却是云彩,那也就是意味着“云彩”在作者的心目是康桥的代表,是康桥所有美好的一切。
其中,最后一节诗人“不带走一片云彩”,那是因为康桥被诗人放在了心里,放在了灵魂里。
金柳: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是夕阳照射下的柳树,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
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秀美婀娜,好像美艳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
“艳影”“荡漾”在水中荡漾,实在是在诗人“心头”荡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谁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娘呢? 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青荇: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
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并有向诗人打招呼,欢迎诗人之意。
“甘心”两字,深挚地写出诗人的依恋,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
(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清潭:徐志摩偏爱康河之水,在前面解题时提到徐志摩说过:“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并且这样的景致之下,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般的梦。
融情入景,将人带入了梦一般的意境中。
长篙和星辉:诗人迷恋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桥。
想象自己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
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夏虫: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
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不禁情绪低落下来。
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
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往日欢愉、热闹的康桥也无语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变得寂静,将诗人的离愁推到了极点。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意象意境思想感情金柳新娘温婉妩媚亲切激动青荇水草温暖可亲眷恋挚爱潭彩虹梦绚丽灿烂迷醉向往船星辉沸腾辉煌纵情欢愉夏虫笙箫寂寥凝重伤怀不舍2、诗人情感高潮在哪节诗中体现出来?第五节诗,诗人陶醉在康桥的美景中,甘心做一条水草,尽情的享受康河爱的轻抚,,一任康河波光里的艳影,在他的心头荡漾。
正所谓“沉醉不知归路”,似乎已经忘却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他撑着一枝长篙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的梦”,等到兴尽归舟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的心情快乐到了极点,达到极致。
3、如何解读“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行诗?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实。
“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
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
离情别绪越来越浓。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做“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效果。
理感情:低婉→留恋→欢愉→伤感4、标出韵脚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
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例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5、《再别康桥》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这两节在节奏上则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第七节,与开头呼应。
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
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
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至此,将诗人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悄悄”、“轻轻”中表现了出来,同时排出了“伤离别”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之感。
教师小结:1、一般说来,一首诗能否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在于它外在的韵律,继而透过文词感知其优美的意境。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像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个性。
这是初读就能把握的。
结构形式上,这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向来为人所称道。
优美的音乐般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诗中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建筑美,指的是诗节的匀称和句式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都表达一种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
但相似中有不同,首节的两个“轻轻”末节改成了两个“悄悄”,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袖”不带走“云彩”,末节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比首节又进了一层,让人惆怅不已。
这首诗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创造了深邃意境。
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和谐融合。
他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