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作业总
社会学概论学习总结

社会学概论学习总结《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总结1、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2、讲授时间:xx年9月—xx年1月3、周课时:4课时4、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和专业设置中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课程的先导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了解社会学分析问题的视角,掌握关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5、教学情况分析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按照教学计划进度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大纲所阐述的学时分配和重点难点安排妥当,比较符合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要求。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思考题的练习、分析、讲解,巩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效果:教材选用适当,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要求学生记全课堂笔记,课后指定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
通过当堂测试,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可以了解到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良好。
6、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教辅材料的运用有待提高。
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应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
社会学概论考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学以其他具体科学涉及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3、社会: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4、社会类型:社会类型是对社会的基本性质及典型特征的归结、概括和划分,用来表现特定社会及其现象的基本性或典型性。
电大《社会学概论》网上过程性评测_1-5次作业1-10章_答案全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判断题:4道,每道5分,总分201.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错)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
(对)3.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
(对)4.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对)5. 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对)6.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对)7. 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错)单选题1.“社会”一词源于(中国)2.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帕森斯)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4.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5.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6.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7.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韦伯)8.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多选题1.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2.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微型社区)3.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军事组织)4.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5.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6.社会保障的特点有(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人道主义)7.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正式的、非正式的)8.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网上作业二答案: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从宏观上指出了人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动力。
(对)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1891年。
2023年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2023年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社会学概论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B2 B 3B 4 D 5B 6 A 7A 8C 9C 1 0 B 1 1A 1 2D 13B 14A 15C1 6A 1 7A 1 8B二、名词解释1、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通过有目的谈话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由于调查研究课题的目的、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访谈所采用的形式也不同。
按双方接触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直接访谈即面谈,间接访谈则以电话等为媒介,面谈是访谈法的重要方式。
2、观测法:是指观测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能动地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与描述,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材料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3、问卷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重要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规定研究对象做出填答,从而获得被调查者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见解和意见。
4、迪尔凯姆的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它依赖于社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高度的互相依存,而不是外在的集体意识的强制,人们的社会分工精细,集体意识只体现在小部分、小范围内。
而人们之间的联系紧密,互相合作限度高,互相依赖性也大。
相对于机械团结,有机团结更为基本。
5、韦伯的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的那些既包含拟定的主观动机和意图,又涉及别人和以别人为目的的行动,也就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动。
6、内部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其剧烈限度与其成员参与限度相关。
三、问答1、阐述社会学产生的条件答:社会学产生的条件有:(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大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从广义上说,所有社会生活都以合作为基础,没有合作,社会不也许存在。
6、社会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社会结构主线转型为基础的社会系统全面发生变迁的过程。
三、问答.简要分析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

1 社会学正式出现于(C )A.人类社会出现时B.十三世纪C.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2 社会学的创始人:(A )A.奥古斯特·孔德B.斯宾塞C.马克思D.马克斯·韦伯3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B.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整体C.过去了的社会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B.客观存在的实体C.社会关系的总和D.聚集到一起5 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 )A.大同社会B.小康社会C.理想国D.和谐社会6 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C )A.孔子B.马克思C.孔德D.韦伯7 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A )一书中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原理》C.《社会学方法论》D.《经济与社会》8 《自杀论》的作者是(C )A.奥古斯特·孔德B.斯宾塞C.迪尔凯姆D.马克斯·韦伯9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B.帕森斯和默顿C.科赛和达伦多夫D.库利和米德10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D)A.1952年8月B.1958年6月C.1978年12月D.1979年3月11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 )A.晏阳初B.费孝通C.李景汉D.孙本文12 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A.庆典方式B.拜访方式C.礼仪禁忌D.科学技术13 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A)A.文化特质B.文化特质丛C.文化丛D.文化模式14 文化发展和演进的主流应该是(C )A.文化的冲突B.文化相对论C.文化的融合D.文化暴力15 文化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B )A.鲁思·本尼迪克特B.塞缪尔·亨廷顿C.玛格丽特·米德D.博厄斯16 下列不属于亚文化的是(D)A.自然主义者B.哥特人C.计算机黑客D.一夫一妻制17 文化模式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 )A.鲁思·本尼迪克特B.塞缪尔·亨廷顿C.玛格丽特·米德D.博厄斯18 文化往往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这主要是指文化的(A )A.象征性B.复合性C.传递性D.变迁性19 “性善论”是由(A )提出的。
国开(河南)专科《社会学概论》作业练习13+终考试题及答案

国开(河南)专科《社会学概论》作业练习1-3+终考试题及答案备注:试题顺序为随机组合,备选答案也随机变化。
按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来划分,可将其分为(八)。
A.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与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B.政治性社会问题、经济性社会问题、文化性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C.普遍性社会问题与特殊性社会问题D.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劳工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交通问题、犯罪问题按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地区差异来划分,可将其分为(AC)。
A.特殊性社会问题B.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C.普遍性社会问题D.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按照婚姻形式的不同,家庭可以分(B)。
A.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B.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以及一妻多夫C.父系制、母系制和双系制D.父权家庭、母权家庭和平权家庭按照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家庭关系可划分为(ABCD)等。
A.夫妻关系B.婆媳关系C.兄弟姐妹关系D.亲子关系按照家庭中权力分配的不同,家庭可以分为(B)。
A.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B.父权家庭、母权家庭和平权家庭C.父系制、母系制和双系制D.实行族内婚制的家庭和实行族外婚制的家庭按照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关系,社会群体可以划分为(BC)。
A.初级群体B.非正式群体C.正式群体D.次级群体按照世界通常标准,基尼系数(C)就算进入警戒状态。
A.O.3—0.4之间B.O.3以下C.超过0.4D.达到0.6按照世界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D)属于正常状态。
A.0.3以下B.达到0.6C.超过0.4D.O.3〜0.4之间按照世系相传和财产继承的方式,家庭可以分为(ABD)。
A.双系制B.母系制C.单居制D.父系制把人们分成白领和蓝领两个阶级。
(B)A.马克思的阶级模式B.米尔斯的阶级模式C.林德的两个阶级模式D.三个阶级理论保持活力是组织处在(八)的关键任务。
A.成熟阶段B.衰落阶段C.产生阶段D.成长阶段被公认为是社会学的主要思想奠基人和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作业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作业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A. 社会结构B. 社会功能C. 社会变迁D. 社会控制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A. 结构功能主义B. 冲突理论C. 符号互动主义D. 行为主义答案:D3. 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什么?A. 社会规范B. 社会角色C. 社会价值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4. 社会分层的主要形式包括哪些?A. 经济分层B. 政治分层C. 社会分层D. 文化分层答案:A5.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由马克思提出的?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C. 异化D. 社会资本答案:D6. 社会运动通常是由什么驱动的?A. 个人利益B. 社会不公C. 经济利益D. 政治权力答案:B7. 以下哪个不是社会问题的特征?A. 普遍性B. 争议性C. 紧迫性D. 个体性答案:D8. 社会资本是指什么?A. 社会关系网络B. 社会地位C. 社会财富D. 社会资源答案:A9. 以下哪个不是社会控制的手段?A. 法律B. 道德C. 舆论D. 个人偏好答案:D10. 社会整合是指什么?A. 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B. 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C. 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D. 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排斥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文献研究法。
观察法是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来收集数据;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信息;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测试假设;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来获取知识。
2. 描述社会化过程的三个阶段。
答案:社会化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学习基本的社会规范和角色;预期社会化,发生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学习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技能;继续社会化或再社会化,是成年后根据社会变化和个人需求不断学习新角色和规范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转变,又一次行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1.孔德;2.群学肄言;3.哲学基础;4.普遍的社会现象;5.社会性;6.1943;7.情景主义;8.情感性;9.互相发展;10.条件反射学说。
三、选择题: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四、简答题:1、答: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
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1)人类离不开交往。
(2)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
(3)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
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1.运用教材中有关“社会化”知识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觉得自己受歧视,%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社会角色失调的理解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正像社会的运行常会产生不协调因素一样,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也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的失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D.A.B.C.D.3、城市社区的社会关系以(A.B.C.D.4、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表现社会角色?()A.B.C.D.5、交换理论研究的主题是(A.B.C.D.6、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是由(A.B.C.D.、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A.B.C.D.8、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A.B.C.D.9、把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是根据(A.B.C.D.、根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A.B.C.D.11、严格限制农村农业户口居民迁入城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是在(A.1951B.1954C.1956D.195812、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A.B.C.D.13、霍桑实验提出了(A.B.C.D.14、有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这为(A.B.C.D.15、研究表明,一个群体的组合式的规模是(A.B.C.D.16、社会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A.B.C.D.A.B.C.D.18、社会制度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A.B.C.D.19、截止到A.28.9%B.41.8%C.52.3%D.70.6%20、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A.B.C.D.21、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A.B.C.D.22、社会制度最具革命性的特征是()A.B.C.D.23、人类历史上古老而又重要的地域性共同体是(A.B.C.D.24、希望工程属于(A.B.C.D.25、一个社会制度的正功能发挥最高的阶段是()A.B.C.D.26、根据社会角色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分为(A.B.C.D.、社会制度的核心特征是()A.B.C.D.28、组织、协调志愿者活动的民间组织是(A.B.C.D.29、下列属于本原性社会制度的有()A.B.C.D.30、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说明美国的企业界应该向日本学习时提出了()。
A.ZB.YC.XD.二、多选题行政管理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亲密与孤独”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主要是指(C )时期的特征。
A.婴儿B.学龄C.青年D.中年2文化模式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A.鲁思•本尼迪克特B.塞缪尔•亨廷顿C.玛格丽特•米德D.博厄斯3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A)A.文化特质B.文化特质丛C.文化丛D.文化模式4抽样调查中所说的“总体”是指(B)A.抽取出来要进行调查的单位B.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 C.统计出的全部调查结果D.调查资料的汇总5社会学创立于(C)A.人类社会出现时B.十三世纪C.十九世纪三十年代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6“镜中我”这一概念是由(B)提出的。
A.G•米德B.C•库利C.布鲁默D.戈夫曼7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B.客观存在的实体C.社会关系的总和D.聚集到一起8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B.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C.过去了的社会D.当今世界上还9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对特定的个别对象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D)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个案调查10文化往往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这主要是指文化的(A )A.象征性B.复合性C.传递性D.变迁性11从调查对象中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来进行调查,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2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 )A.大同社会B.小康社会C.理想国D.和谐社会13以下属于人文性社会科学的学科是:(D)A.政治学B.经济学C.教育学D.人类学14“性善论”是由(A)提出的。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15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A.庆典方式B.拜访方式C.礼仪禁忌D.科学技术16在社会化的所有场所中,最重要、最为直接、最为持久的是(A)。
A.家庭B.同辈群体C.学校D.大众传媒17古典的文化进化论主要产生于(D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18文化发展和演进的主流应该是(C )A.文化的冲突B.文化相对论C.文化的融合D.文化暴力19文化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B )A.鲁思•本尼迪克特B.塞缪尔•亨廷顿C.玛格丽特•米德D.博厄斯20下列不属于亚文化的是(D)A.自然主义者B.哥特人C.计算机黑客D.一夫一妻制21《自杀论》的作者是(C )A.奥古斯特•孔德B.斯宾塞C.迪尔凯姆D.马克斯•韦伯22个人开始直接、全面的学习和承担成人责任和权利通常发生在(C )。
A.儿童时期B.青少年时期C.青年时期D.中年时期23在青年时期,影响人们社会化的主要是因素是(D )。
A.学校B.同辈群体C.社区D.工作单位24同辈群体的影响在(B)达到最高峰。
A.儿童期B.青春期C.中年期D.老年期25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A)一书中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原理》C.《社会学方法论》D.《经济与社会》26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化机构是(C )。
A.家庭B.同辈群体C.学校D.大众传媒27社会学的创始人:(A)A.奥古斯特•孔德B.斯宾塞C.马克思D.马克斯•韦伯28调查者根据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案,通过设计一套要求被调查者回答的问题表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A )A.问卷法29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C)A.孔子B.马克思C.孔德D.韦伯30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B.帕森斯和默顿C.科赛和达伦多夫D.库利和米德31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是(C)A.个案调查B.抽样调查C.普遍调查D.典型调查32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 )A.晏阳初 B.费孝通C.李景汉D.孙本文33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D )。
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34对解释的准确理解:(B)A.描述事物的本来面貌B.由结果找原因C.由所知道的过去找将来的趋势D.探索改造社会和35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D)A.1952年8月B.1958年6月C.1978年12月D.1979年3月1中国传统社会网络的核心格局是:(D)A.面子B.同心圆C.团体格局D.差序格局2社会制度最核心的构成系统是(B)A.理念系统B.规范系统C.设备系统D.制度系统3城市社区的社会关系以(C)为主。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混合关系4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表现社会角色?(D)A.角色实践B.角色期待C.角色领悟D.布景与道具5交换理论研究的主题是(D )A.合作关系B.冲突关系C.强制关系D.交换关系6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概念是(C)在经过霍桑试验后提出来的。
A.马斯洛B.泰罗C.梅奥D.西蒙7“社区”这一概念是由以(D )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根据“Community”一词翻译过来的。
A.吴文藻B.孙本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是由(C)提出的A.霍曼斯B.米德C.库利D.默顿9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A )A10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稳定的社会形式是(A)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扩大家庭11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C)A.社会角色的确定B.社会角色的表现C.社会角色的扮演D.社会角色的失调12现代社会普遍实行(B)管理方式A.民主制B.科层制C.互动制D.分权制13把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是根据(A )而进行的划分。
A.地域型社区划分法B.功能型社区划分法C.区位体系划分法D.历史划分法14根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A)A.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C.正式群15严格限制农村农业户口居民迁入城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是在(D)年开始实施的。
A.1951年B.195416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B)。
A.滕尼斯B.帕克C.费孝通D.韦伯17霍桑实验提出(B)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动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18对社会制度提出中观层面功能分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A.马克思B.尼采C.韦伯D.默顿19有上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这为(A)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丁克家庭20小群体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个群体的组合式的规模是(C)A.两个人B.三个人C.五个人D.十个人21社会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B)A.强制性B.社会性C.历史性D.约定性22在现代社会中,(D)处于主导地位A.血缘群体B.地缘群体C.志缘群体D.业缘群体23社会制度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A)A.理念系统B.规范系统C.设备系统D.制度系统24截止到2004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B )。
A.28.9%B.41.8%C.52.3%D.70.6%25组织的灵魂是(D )A.组织成员B.组织结构C.组织的规章制度D.组织目标26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C)为基础的。
A.血缘B.业缘C.地缘D.姻缘27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C )A.封建制B.科层制C.家长制D.民主制28社会制度最具革命性的特征是(D)A.强制性B.社会性C.历史性D.约定性29人类历史上古老而又重要的地域性共同体是(A)A.农村社区B.城市社区C.部落D.原始社会30希望工程属于(D)A.政治组织B.经济组织C.政府组织D.非政府组织31一个社会制度的正功能发挥最高的阶段是(C)A.开始期B.形成期C.效能期D.形式主义期32初级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划分是根据群体成员之间的(D )而来的。
A.维系纽带的性质不同B.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程度C.成员的归属D.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33根据人们获得社会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A)A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B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C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D内在角色和外在角色34根据社会角色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分为(B )A.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B.规定性角色和开放角色C.功利角色和表现性角色D.内在角色和外在角色35社会制度的核心特征是(A)A.强制性B.社会性C.历史性D.约定性36联系社区成员之间的纽带是(B)。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混合关系37组织、协调志愿者活动的民间组织是(D)A.政府组织B.非政府组织C.社会团体D.志愿者协会38下列属于本原性社会制度的有(B)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文化制度D.宗教制度39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说明美国的企业界应该向日本学习时提出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