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附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附解析

桃花源记练习一、积累运用(共10题;共93分)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屋舍________ 俨然________ 怡然________qiān________陌垂髫________ 邑人________诣太守________ 问津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缘溪行缘:________(2)落英缤纷缤纷:________(3)豁然开朗开朗:________(4)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5)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6)并怡然自乐怡然:________(7)具答之具:________(8)咸来问讯讯:________(9)皆叹惋叹惋:________(10)便扶向路扶:________(11)欣然规往规:____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________4.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今义: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今义:运输事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今义: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今义:无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2)复前行前:________(3)欲穷其林穷:________(4)处处志之志:________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乃大惊乃不知有汉B. 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 便舍船屋舍俨然D. 不复出焉不复得路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测试(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测试(附答案)

(一)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4)便要.还家(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皆出酒食..,鸡犬相闻..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知识训练]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复前行,欲穷.其林()④欣然规.往()⑤诣.太守()⑥未果.,寻病终()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古义:今义:..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②俨然..: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②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 3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对比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拓展训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测试卷带答案可直接打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测试卷带答案可直接打印

二、古诗文阅读(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0~13题。

(13分)【甲】见渔人.............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节选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 地著:即土著,指定居在一起。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具.答之 具: (2)无论..魏晋 无论: (3)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安: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 夫 寒 之 于 衣 不 待 轻 暖 饥 之 于 食 不 待 甘 旨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3.【甲】【乙】两文中都写到百姓离家逃难,各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结合两文简要说说怎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4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17题。

(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

②蓬户瓮牖: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

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

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年级语⽂下册⽂⾔⽂练习(附答案)部编⼋年级语⽂下⽂⾔⽂练习桃花源记1、本⽂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园诗⼈(填⼈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中的意思。

缘溪⾏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地平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延⾄其家此中⼈语云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问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绝境:外⼈:间隔:⽆论:不⾜:未果:问津:垂髫:4、⽂章第⼀段中间⼏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5、⽂章第⼆段写渔⼈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的讲述,桃花源⾥的⼈为什么“皆叹惋”?7、“咸来问讯”、“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8、由《桃花源记》诞⽣了⼀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们常⽤这个成语⽐喻什么?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们⼼中的理想社会?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11、结合⽂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个⼈?12、根据⽂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写⼀组不少于七⾔的对偶句。

13、⽤原⽂回答:(1)写世外桃源⾃然环境美好的句⼦:,,。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

(3)、写桃源⼈⽣活恬静舒适的句⼦:,。

(4)、写桃源⼈热情好客的句⼦:,。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境,今天常引⽤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可以⽤来形容春⾊美妙景致迷⼈的成语:。

14、读完全⽂,你认为桃源⼈“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5、⽂章开头⼀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16、渔⼈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寻找桃源⼈“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的是什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1、东晋陶渊明2、顺着、沿着遇到花瓣⾛尽开阔同“邀”邀请摆、邀请告诉作标记到顺着从前计划不久渡⼝3、繁多的样⼦开阔明亮⽥间⼩路交错相通整齐的样⼦愉快的样⼦妻⼦⼉⼥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桃花源以外的⼈隔断不⽤说,更不必说不值得没有实现访求,探求指⼩孩4、带有神秘⾊彩,暗⽰将会出现奇境,为渔⼈进⼊桃源渲染了⽓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1.桃花源记》及类文阅读精练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1.桃花源记》及类文阅读精练题及答案解析

一、《桃花源记》阅读精练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7·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8·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16·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道德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豁然..开朗()(2)阡陌交通..()(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4)小.国寡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文章类别衣食居俗甲①________________设酒杀鸡作食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美其服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雪窦游志(节选)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同“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本文作者邓牧是杭州人,宋亡后,他怀着悲愤的心情漫游名山大川,抒发亡国之痛。

游记散文《雪窦游志》,从作者闻胜而往,一直写到游毕兴尽,是作者漫游这座东南名山的实录,也是他欲独善其身而向往世外桃源的心理写照。

因此,许多鉴赏者、文艺评论家都称:“《雪窦游志》所叙雪窦山麓的田地、人物、风光,颇类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正反映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异.口同声B.便舍.船屋舍.俨然C.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D.不足为外人道.也妾妇之道.也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类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诗(节选)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王税。

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注]①肆:致力。

②艺:种植。

③靡:没有。

④暧:遮蔽。

⑤俎豆:祭器。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日入从所憩.()(2)俎豆犹.古法()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写世外桃源的社会情景,但内容和写法又各有特点,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