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与方法

合集下载

矿山环境保护预评价方案

矿山环境保护预评价方案

矿山环境保护预评价方案矿山是一种特殊的工业活动,其运营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矿山环境保护预评价工作的开展和制定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依次阐述矿山环境保护预评价的概念、目的、内容和方法,并提出一份1200字的矿山环境保护预评价方案。

一、矿山环境保护预评价概念矿山环境保护预评价是指针对矿山开采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的评价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在矿山开采和运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

二、矿山环境保护预评价目的1. 评估矿山开采和运营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2. 评估矿山开采和运营过程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的影响;3. 提出矿山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减少可能的环境和公共卫生风险;4. 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可靠的依据;5. 促进矿山与社会公众协调互动,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矿山环境保护预评价内容1. 矿区基础情况:矿山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和资源等;2. 矿山开采和运营方案:经济分析、技术路线、卫生安全等;3. 环境影响评价:对土壤、野生动植物、气候、水体等各方面进行评价;4. 社会影响评价:对社会公众的健康、就业、财富等方面进行评估;5. 矿山环境保护措施:对可能出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6. 环境监测和评价:监测矿山开采和运营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措施的有效性。

四、矿山环境保护预评价方法1. 桌面调查法:通过数据收集、文献研究等手段,对矿区基础情况进行了解;2. 现场调查法:对矿区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现场实地调查;3. 参与式调查法:通过与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对话、讨论和会议等形式开展调查,了解其各自的立场和观点;4. 模型模拟法:通过模型分析、计算和模拟等方法,预测矿山开采和运营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5. 综合评价法:主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量化分析得出结果。

采矿业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法

采矿业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法

采矿业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是采矿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就采矿业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一、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法在采矿过程中,地质环境监测是确保矿山运营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质环境监测方法:1.地质勘探:在采矿前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了解矿床的位置、分布、规模以及地质构造情况。

这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监测是深部矿山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水文地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地质灾害监测:矿山常常面临岩溶塌陷、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因此,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是确保矿山安全的必要步骤。

4.气象监测:矿山运营过程中,气象因素对矿山环境的影响较大。

进行气象监测,了解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对矿山的影响程度,可以为矿山运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方法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是考察采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保策略和措施。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方法:1.环境影响评价(EIA):EIA是评估矿山开发活动对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的一种方法。

通过调查、评价和预测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可以合理规划和管理矿山活动,减少环境损害。

2.矿山区生态功能评估:矿山开发对周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进行生态系统评估,了解矿山开发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并评估改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有助于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3.风险评估:采矿业面临各种风险,比如环境污染、人身安全等。

进行风险评估,评估采矿活动潜在的风险和危害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助于保障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4.矿山可持续性评估:矿山的可持续性评估是评估矿山开发与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矿山开采的矿山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

矿山开采的矿山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
矿山开采的矿山环境风险评 估与管理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 录
• 矿山环境风险评估概述 •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 • 矿山环境风险评估技术 • 矿山环境风险管理技术 • 矿山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案例分析
01
矿山环境风险评估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矿山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矿山开发 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 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 程。
统和建筑物材料的腐蚀作用。
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系统完整性风险评估
分析矿山开采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 生态平衡等。
土壤污染与破坏风险评估
评估矿山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包括土壤污染程度、土壤流失和 土地沙化等。
景观破坏与恢复风险评估
分析矿山开采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程度,评估景观恢复的可行性及效 果。
保护措施
利用效果
采取节水措施,如采矿废水处理和循环利 用、雨水收集等,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 监管。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矿山开采过 程中的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为当地 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保障。
案例三:某矿山的大气污染控制
总结词
大气污染严重,需采取有效控 制措施
控制措施
采取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 技术,同时加强采矿过程中的 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
修复措施
采取生态修复技术,如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同时加强生态监管和 保护。
重建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和重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植被覆盖率提 高,生物多样性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理措施
采取土壤修复技术,如化学淋洗、植物修复等,同时加强 采矿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

矿山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矿山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植物监测技术
利用植物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监 测矿山环境中的重金属、酸碱度等 污染物浓度,评估矿山环境质量。
动物监测技术
利用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监 测矿山环境中的噪声、振动等物理 因素,评估矿山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
03
矿山环境监测方法
遥感监测方法
遥感监测
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感设备,对矿山区域进 行大范围、快速的环境监测。
矿山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 矿山环境监测概述 • 矿山环境监测技术 • 矿山环境监测方法 • 矿山环境监测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矿山环境监测概述
矿山环境监测的定义
• 矿山环境监测是指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矿山开发过 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等环境问题进 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
矿山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保障安全生产
通过实时监测矿山环境,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环境问题 ,有效预防和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进行监测,可以优化资 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生态环境
矿山环境监测可以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及时 发现和处理,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生态平 衡。
信息化监测技术阶段
智能化监测技术阶段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使得矿山环境监测更加 智能化,数据共享和分析能力得到加强, 为决策提供更加科学依据。
目前,矿山环境监测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 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 应用使得监测更加精准、高效。
02
矿山环境监测技术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绩效评价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绩效评价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绩效评价采矿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然而,由于采矿活动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矿山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成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绩效评价,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采矿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污染排放、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为了衡量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矿山生态环境绩效评价应运而生。

二、矿山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一)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主要包括矿石采取率、水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等。

通过衡量资源利用的成果,可以评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废弃物处理、排放物治理等指标。

评价矿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是否到位,是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生态恢复与保护生态恢复与保护是评价矿山生态环境绩效的核心指标。

包括植被覆盖率、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等。

评价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也要考虑矿山所在地的环境特点。

三、矿山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方法(一)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指标加权法、层次分析法等。

通过对各指标进行定量加权,得出综合评价结果,便于比较和分析。

(二)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采用评估指导方案中所给出的评价等级标准,根据各指标在标准上所对应的评价等级划分,得出评价结果。

四、矿山生态环境绩效评价建议(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未通过生态环境绩效评价的矿山项目的处罚力度,推动矿山企业自觉接受评价。

(二)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矿山企业应及时向社会公布生态环境绩效评价结果,接受舆论监督,促进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三)鼓励技术创新政府应通过激励政策,鼓励矿山企业进行环境友好型技术研发和应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结论矿山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能够全面衡量矿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方案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方案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方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方案前言自然生态破坏是我国当前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的迅速增加及矿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因矿山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特别是露天开采,不但影响自然景观、造成污染环境,而且还会诱发山体滑坡,造成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采矿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导致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威胁着我们的生存。

采矿,尤其是露天开采矿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和破坏森林植被与自然景观,有的矿山位于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地质遗址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基础工程设施保护区及城镇周边等,严重影响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的保护和城镇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善。

某些采矿业如对建筑石料、石灰石、水泥配料和砖瓦用粘土等矿山资源的大量开采,与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矿山固体废料的不合理遗弃堆放,导致边坡失稳,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部分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的矿山废碴,随雨水冲刷,造成污染转移,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这些不当的采矿造成的森林植被和景观破坏、良田毁坏、水土流失、侵占土地、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等,严重影响重要基础设施及其它资源的保护等,也直接威胁和破坏人居环境、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矿区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特别是在城镇周边、风景名胜区、交通干道(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主航道等)两侧可视范围内,严重破坏旅游资源、影响观瞻,制约了资源效益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关系。

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评估

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评估

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评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采矿业的发展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成为矿业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评估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方法。

一、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评估的背景与意义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的评估是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客观、科学的定量分析,为矿山企业提供合理的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这种评估对于促进绿色矿山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与指标1.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的基础。

该指标体系包括资源利用效率、土壤质量、水质和水体生态、空气质量、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指标。

2. 矿山生态环境评估方法矿山生态环境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和综合评价方法。

这些方法结合矿山现场数据采集,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化评估。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评估的案例研究1. 案例一:采用生态修复技术修复矿山区域一家采矿企业在矿山开采后,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废弃矿井区域进行修复。

通过对修复前后的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水质等指标进行评估,发现修复效果显著,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2. 案例二:矿山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评估一座重要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如洁净生产技术、矿山排水处理等。

通过对矿山周边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指标的监测和分析,评估结果显示,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四、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评估的挑战与展望1. 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目前,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评估领域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矿山之间的评估结果不可比较。

2. 研究深入不足在矿山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效果评估研究中,对于不同类型矿山、不同修复技术的综合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完善。

矿山作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矿山作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矿山作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矿山作业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但其作业环境却容易受到污染和破坏。

为了规范矿山作业环境,在监测和治理方面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一、监测技术1.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网是矿山作业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

利用环境监测网可以对矿山周边环境进行长期、实时监测,获取大量的环境数据和信息,有利于解决矿山周边环境问题。

2.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采用了高精度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在矿山周边设置自动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对污染物浓度进行连续、准确的监测和记录。

3.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手动采样和自动监测两种方式。

手动采样需要人工采集水样进行检测,自动监测则采用传感器和监测仪器进行连续监测,可大幅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二、治理技术1.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引入植物、土壤改良技术等手段,重建矿山退役后的生态系统。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矿山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恢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平衡。

2.地下水位控制技术地下水位控制技术是采用灌注方法,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该技术还可以降低矿井水深,提高采矿效率。

3.污染物处理技术污染物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

其中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可以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化学法则是采用化学试剂进行处理,将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化合物。

总之,矿山作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是矿山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测技术可以保证获取准确的环境数据和信息,为治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治理技术则是针对矿山作业环境问题,采用各种方法开展治理,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矿山环境管理也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是矿山环境管理的目标之一。 —环境质量管理
大气环境质量管理
水环境质量管理 声环境质量管理
土壤环境质量管理
辐射污染管理
—生态环境管理
以生态监管为主,生态环境质量管理薄弱。
4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18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土壤污染的类型
• 水质污染型 • 大气污染型 •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 农业污染型
土壤污染的特点
• 隐蔽性和滞后性 • 易积累性 • 不可逆转性和长期性 • 难治理性
• 放射性污染型
• 综合污染型
19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土壤污染的危害
• 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 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产量、食品质量不断下降 • 通过食物链引起对生物和人类的直接危害,危害人体健康 • 导致其他环境问题:破坏了土壤的自然动态平衡,导致土壤
29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 2006) • 生物丰度指数
• 植被覆盖指数
• 水网密度指数 • 土地退化指数
• 环境质量指数
适用范围:县级以上行政区 技术手段:遥感和环境统计为主
30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存在的问题
1、大气环境与水环境监管为主,其他要素环境质量管理较 为薄弱。 矿山企业数量多,分布零散,矿区多地处偏僻,周边环 境敏感点少,受关注程度不够,监管工作主要集中在重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 航道两侧区域。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限值 17
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土壤环境管理 土壤污染就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 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出了土壤容纳 的能力和土壤的净化速度,因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 性状等发生变化,使污染物质的积累过程逐渐占据优势。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水环境质量管理 目的:防止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水环境指标
感官指标 物理指标 化学指标 色度、浊度、臭味 pH值、残渣、氧化还原电位、 矿化度、电导率 溶解氧(DO)、总磷、总氮、 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 大肠菌群数、病毒、细菌总数
的钢铁冶炼、稀土选冶等开发利用过程中,放射性元
素钍以尘、废水和废渣的形式向环境释放,对局部环 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放射性影响。 • 经包头市环境检查站调查检测,白云鄂博矿石中引进 的放射性钍绝大部分进入1.69亿吨,钍核素含量81420.5吨。
26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类别 I类 适用区域 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 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 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到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 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 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 害和污染
声源分布、频率特性和时间特性 传播途径的调查和分析
传播途径:空气声、固定声
声环境管理 的一般程序
受影响区域的调查 危害状况、本地噪声和允许标准
确定降噪量
总降噪量以及声源、途径降噪量 制定控制方案 声源控制、途径控制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设计施工 环境噪声管理方案评价
16
声质量评价、经济性评价、适应性评价
23
Ⅱ类
Ⅲ类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标准分级


• 一级标准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 的土壤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
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 壤临界值。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
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
24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辐射污染
• 广义的辐射污染包括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光辐射污染 和热辐射污染等。 • 矿山辐射污染主要为放射性污染。 • 不少金属矿山的固体废物中还含有放射性物质。据实测资料统 计, 在非铀金属矿山当中, 有30%以上矿山的矿岩中含有放射
• 环境监测是为环境管理与环境评估提供基础数据的一 项基础性工作,基层环保监测部门人力物力缺乏。
33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4、从全国范围看,矿山环境质量监管工作力度不够。
• 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 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等禁止采矿的地区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 • 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未落实 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或未落实环境影响 评价及“三同时”有关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要求的、严重破坏生 态、污染环境的矿业企业; • 群众反映强烈的破坏生态环境、排放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废水、废 气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矿业企业和行为; • 违反《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 法律法规,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业企业。
21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规定了土壤中 污染物的最高容许含量。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积累,
以不致造成作物的生育障碍、在籽粒或可食部分中的
过量积累(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或影响土壤、水体 等环境质量为界限。
22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生态环境质量管理
--目前生态监测与生态评估工作的机制、体制 和技术方法尚未正式建立。 矿山生态环境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 --国土、环保、水利、林业、农业、海洋
--法律法规、技术政策涉及矿山
28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环境标准中生态标准体系尚未确定,可作为 矿山生态环境管理依据的标准很少。
14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矿区噪声污染危害
影响正常生活 对矿工听觉造成损伤 引起矿工多种疾病 影响矿山安全生产和降低矿山劳动生产率。
矿区噪声来源:
矿山基建施工、各类生产设备噪声、矿区运输车辆
15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环境噪声管理的基本程序 环境噪声源的监测和分析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GB5084-2002) 再生水水质标准(SL368-2006)
9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 依次划分为五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 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等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 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环境噪声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噪声监测规范方法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值
类别 0 1 2 3 4 昼间 50 55 60 65 70 70 夜间 40 45 50 55 55 60 适用区域 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 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 5dB执行)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 行该类标准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工业区
大气环境质量管理 目的:防止空气污染对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损害。 污染物:烟尘、悬浮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臭氧、氟化物、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来源:井下作业、地面施工、作业、矿区工业锅炉、窑炉以及 居民燃烧的烟囱排放、交通运输车辆尾气、扬尘。
5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环保部矿区生态恢复与保护培训课程
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与方法
主 讲 人:邹 长 新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〇一一年六月﹡南京
主要内容

二 三 四 五 六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矿山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展
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基础
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实例
对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的启示
要区域和省控、国控断面上,对土壤环境、地表景观、
生态功能等方面监管较少。
31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2、环境质量管理有标准可循,而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 标准的机理尚不清晰,导致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缺乏依据。 •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规划
32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3、监测是基础,各地环保部门环境监测能力建 设亟待加强。
自然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
20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矿区土壤污染成因
采矿和选矿废水排入地表水体(河流或湖泊)后造成矿区土壤有 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 采矿剥离的含硫化合物的岩石以及矿山大量堆积的废渣和尾矿, 经长期与雨水、空气接触,氧化渗漏出含重金属的酸性水,造成 土壤污染; 使用矿山废水和受酸性淋溶水污染的水体灌溉,使矿区周围农田 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且往往导致土壤的盐渍化,使土壤肥力下 降,功能衰退; 矿产开发中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矿区的空气,通过空气接触污染 土壤。
7
生物指标
一、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现状
污染来源
采矿废水:悬浮物、油污等 选矿废水:化学药剂、重金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