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 《红蜻蜓》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红蜻蜓》人音版 (五线谱) (2)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红蜻蜓》人音版 (五线谱) (2)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红蜻蜓》人音版(五线谱) (2)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

这首歌曲具有优美的旋律和词曲,能够锻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简单的五线谱,对于音乐的表现和感知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准和节奏感掌握还不够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此外,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红蜻蜓》的词曲,能够熟练地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魅力。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有一些音程跳跃较大,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音准。

2.节奏:歌曲的节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3.情感表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琴演奏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2.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唱练,相互纠正、鼓励。

3.情景教学: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特点和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红蜻蜓》的五线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进行示范演奏。

3.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4.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红蜻蜓》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红蜻蜓》的五线谱,让学生初步认识歌曲的旋律。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2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2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2《红蜻蜓》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学唱《红蜻蜓》二.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着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

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

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2.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五.教学难点: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六.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媒体课件等七.教学过程:1、组织课堂2、情境创设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这节音乐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听的音乐。

(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断)师: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生:我听到各种动物的叫声。

生:我仿佛走进了一片田野。

……师:说的真好,这鸟歌虫鸣的田间生活也是我向往的童年生活。

小时候,我常常有机会到田间去劳动玩耍,这种经历让我难以忘怀……走,我带你们去体验体验!(课件播放)师动情介绍:这是我童年的乐土。

看!报春的燕子斜着身子在空中掠过,各色花儿竞相开放,在阳光照耀下是这样娇艳,五彩斑斓的花蝴蝶炫耀着它们艳丽的双翼,在姹紫嫣红中翩翩起舞,还有那穿着绿衣服的蚱蜢,有你们熟悉的蜻蜓……午后,跨上小篮,约上小伙伴来到桑园采摘那满树的桑果,真是一大乐事!伴随着大雁的飞行,田野里已一片金黄,微风拂过,稻穗不时发出“沙沙”声,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满园的橘子、柿子,象一盏盏小灯笼,串串葡萄晶莹透亮……仔细听,这里有青蛙的合唱,有蝈蝈的音乐会,有时运气好的话还能在田里遇上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呢![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学生兴趣。

音乐四年级下册《演唱-红蜻蜓》教案

音乐四年级下册《演唱-红蜻蜓》教案

歌曲《红蜻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歌曲《红蜻蜓》是2013年教育部审定的新的人音版义务教科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童年的音乐》这一课里的歌曲。

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我们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

童年,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歌。

唱出我们多少纯真美好的幻想。

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一些难以忘怀的地方! 人物和故事。

本课聆听作品选编了经典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选编的两首学唱歌曲",一首是赞美童年生活的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另一首是回忆童年时代的歌曲《红蜻蜓》。

通过聆听和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歌曲《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 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

采用3/4拍! 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 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起伏不大。

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

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围绕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这一人文主题,借以学习演唱,拓展知识,巩固技能的同时,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引导孩子们在演唱的同时,体会歌曲的真情实感。

音乐作品优美、抒情。

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小学三年多年的音乐学习中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音乐作品听赏、学习和表现的能力。

可以通过聆听、感受、学习体会,来热情的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情趣。

对四年级的同学来说,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要求孩子们已经能掌握音乐基本节奏的读谱能力,能跟唱、视唱歌曲旋律。

在本课内容中,歌曲《红蜻蜓》节奏舒缓、优美抒情。

二声部的合唱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声音美感!能够引发孩子们学习歌唱的热情,通过学习,力求能够让孩子们在歌曲旋律的准确视唱上,竖笛的吹奏能力上,演唱中音准的控制能力上,挥拍演唱的能力上,歌曲演唱中富有情绪的表现上都能有新的突破与收获。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 《红蜻蜓》教学设计2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 《红蜻蜓》教学设计2
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
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注意节拍
2.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是在演唱中,不能过分强调“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如果严格按照“强、弱、弱”的节拍演唱歌曲,反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
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朗读歌词,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就用这种感觉来演唱歌曲。
2)注意力度的变化:随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舒缓的,不能大起大落。
3. 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伴奏)
手风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
1)轻声演唱。
2)气息悠长。
3)注意力度的变化。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
《红蜻蜓》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时间
年月日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追忆童年的歌曲意境。
2、能力目标:两声部和谐地演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
3、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不同的力度记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低声部学生音准不易把握。
3)两个组互换声部练习。
6. 合唱歌词
1)教师手风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教师注意倾听两个声部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两个声部声音谐和。
2)教师手风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二、三段歌词。
三、表现歌曲
1. 注意气息的运用。
《红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息的运用要求较高。(四三拍指挥图示)
教学难点:
1、顿音记号的学习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红蜻蜓-人音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红蜻蜓-人音版
5.通过合唱和音乐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合唱、音乐游戏等形式,锻炼学生在集体中的协作能力和个人音乐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首描绘夏天美好景色和童年回忆的歌曲。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是音乐欣赏和合唱的好教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歌曲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它在音乐中的表达技巧,以及如何传达出夏天的氛围和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红蜻蜓》,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演唱和音乐活动,锻炼学生在集体中的协作能力和个人音乐表达能力。
3.培养音乐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加强音乐文化理解:了解《红蜻蜓》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4.加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了解《红蜻蜓》背后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5.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歌曲传递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节奏,能准确、流畅地演唱;
-了解歌曲《红蜻蜓》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红蜻蜓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红蜻蜓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红蜻蜓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红蜻蜓》教案。

课程内容包括歌曲学唱、旋律练习、歌词理解以及简单的音乐知识。

歌曲《红蜻蜓》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易于学生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红蜻蜓的形象,感受歌曲中的意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名、音符等,同时他们对自然界中的红蜻蜓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观察、聆听、演唱等方式,深入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审美感知:通过学习《红蜻蜓》,让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歌曲中的美好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2. 音乐表现:通过歌曲的学唱和旋律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够自信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表现歌曲的情感。

3. 文化理解: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1. 学生层次: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一定的兴趣。

他们在音乐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名、音符等,同时他们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此基础上,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行为习惯: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强的特点,他们在课堂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愿意展示自己。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4红蜻蜓》教学设计(2)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4红蜻蜓》教学设计(2)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4红蜻蜓》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4红蜻蜓》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选自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

歌曲以红蜻蜓为主题,描绘了孩子们在夏日的草地上追逐红蜻蜓的快乐场景。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洁,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浓厚。

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4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歌曲的童趣和美好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观。

4.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4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节奏的准确表现,尤其是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

3.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如音高、音值、节奏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4.视听教学法:欣赏红蜻蜓的视频,增强学生对歌曲形象的感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4红蜻蜓》的相关课件,包括歌词、旋律、图片等。

2.红蜻蜓视频:寻找红蜻蜓的相关视频,用于课堂欣赏。

3.乐器准备: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教学演示。

4.作业本:为学生准备音乐作业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红蜻蜓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红蜻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为学生演唱歌曲《4红蜻蜓》,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特别是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红蜻蜓》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红蜻蜓》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红蜻蜓》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学习使用手拍和口型来表达节奏。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听歌曲并了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学习歌曲的节奏,并使用手拍和口型来表达节奏。

3.学习歌曲的整体演唱并合唱。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播放《红蜻蜓》这首歌曲,让学生先闭目倾听,然后学生可以轻声跟着唱歌曲,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歌曲分析
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讲解歌词和曲调的内容并分段学习,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歌曲。

3. 节奏学习
学生们可以跟着歌曲的节奏,使用手拍和口型来表达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先小声地,然后可以一起合唱大声地唱歌曲。

4. 整体演唱
让学生们全班合唱歌曲,并根据歌词的内容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音乐才华。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品来评价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评价方案:
1.学生们对学习过程和歌曲的理解是否足够深入。

2.学生们使用手拍和口型来表达歌曲节奏的能力。

3.学生们歌曲演唱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反思,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下一次的教学过程可以更好的完成目标。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实时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
1、顿音记号的学习
2、能用欢快的情绪、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红蜻蜓》,做到有强弱的变化.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补充修改
及互动点




一、导入部分
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日本歌曲引入
二、学习歌曲
1. 欣赏《红蜻蜓》动画,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 学习第一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一声部谱例)
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朗读歌词,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就用这种感觉来演唱歌曲。
2)注意力度的变化:随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舒缓的,不能大起大落。
3. 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伴奏)
手风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
1)轻声演唱。
2)气息悠长。
3)注意力度的变化。
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
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注意节拍
2.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是在演唱中,不能过分强调“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如果严格按照“强、弱、弱”的节拍演唱歌曲,反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
4. 学习第二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二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注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3)分小组唱曲谱。
5. 合唱曲谱。(《红蜻蜓》歌曲学习)
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唱两个声部曲谱。
2)两个声部合起来唱曲谱(轻声)。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部时,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
四、课堂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像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红蜻蜓》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
《红蜻蜓》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时间
年月日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追忆童年的歌曲意境。
2、能力目标:两声部和谐地演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
3、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不同的力度记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低声部学生音准不易把握。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
2)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4)分小组唱曲谱。
3. 学习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师:提醒学生在演唱时,请注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做到及时换气。
2)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二段歌词。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三段歌词。
3)两个组互换声部练习。
6. 合唱歌词
1)教师手风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教师注意倾听两个声部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两个声部声音谐和。
2)教师手风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二、三段歌词。
三、表现歌曲
1. 注意气息的运用。
《红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息的运用要求较高。(四三拍指挥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