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凡卡-人教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凡卡》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试题、试卷
15 《凡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2.学习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体会思想感情。
3.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遭遇,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而九岁的凡卡却被爷爷送到城里做鞋匠学徒。
凡卡的学徒生活怎么样?今天一起去看看吧。
二、检测预习,确定目标
三、探究释疑,合作交流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把凡卡信中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有感情的读一读,思考;: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怎样的?
3.回忆中不快乐的生活在凡卡的眼里是那样快乐和幸福,这说明了什么?
4.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课文以梦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5.想想本文与前文的表达上有何不同?
四、个人自读感悟。
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随机补充、点拨
学完本节课你收获了那些?还有什么疑惑?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试题、试卷 1。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凡卡 教案

1.有感情得分角色朗读。
2.小练笔。《我与凡卡比童年》
3.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1)自由练读。(2)开火车读、跟读(相机正音:饥饿、礼拜、生锈、揉皱)
4.指导书写:
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2)选择自己认为不好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出示生字)
5.读文。(词语宝宝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了,老师相信你们再读课文时一定能读正确、读流利。)要求:自由读文遇到刚才容易读错的词语,多读几遍。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预习时画住得生字、词语的读音。
2.朗读生字条里的生字。
3.检查字词:
(出示字词)“ 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的读音
板书设计
15凡卡
写信前(担心)——写信时(伤心)——写信后(希望)
生活痛苦、命运悲惨、社会黑暗
教学反思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凡卡 6

凡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第八、第十、第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教学难点: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师:课文录音、配套卡片若干板书设计:现实:悲惨凡卡回忆:快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初设疑问: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凡卡》这篇小说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2.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你从凡卡回忆的这些往事感受到他在爷爷身边时生活得怎么样?(板书:回忆快乐)3.凡卡给爷爷写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凡卡希望爷爷把他带回村子里去。
)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把他带回去?(板书:现实悲惨)4.今天,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二、读信悟情,解答疑问:1.快速读信,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2.默读第8小节,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A.学生交流B.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凡卡吃不好,睡不好,还常常挨打,被伙计捉弄。
C.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呢?D.我们那可怜的凡卡正在向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选择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亲爱的爷爷,……”3.默读第10、15自然段,也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地写一些标注,如有产生疑问的地方,就在旁边打个问号。
A.交流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和体会。
B.学生质疑(估计):“凡卡为什么不怕爷爷结结实实地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很苦,可是当学徒的生活更苦,以及凡卡失去亲人疼爱的孤独。
C.在10和15节中选一个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两小节各指名一人读、评读。
4.讨论第二个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结合课文及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凡卡》教案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凡卡》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案(第一课时)恩城第一小学冯奕安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表达的方法。
2、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学情分析:故事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学生需对旧俄时代有关背景作深入了解。
文章篇幅较长,结构复杂,要使学生抓住文章几条线索,做到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思想的提升。
重点难点简析:重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感受其内心痛苦,体会其悲惨命运,受到思想教育。
难点:体会作者插叙、对比的表达方法及其效果。
一、认识“契诃夫”、“凡卡”。
1、【出示契诃夫的图】他是俄国著名作家、语言大师。
在他短暂44岁的一生中却创作了700多部的短篇小说,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2021年为“契诃夫年”,因为那一年是契诃夫逝世一百周年。
现在,他的小说和剧本几乎都有了中文译本,大家可以多读读他的作品。
人们评价他的作品,情节是那样简单,内容却令人震撼!简介旧俄时代背景。
2、(出示课文插图)他是谁?读课题。
请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先读生字,再读课文里的人名,我会写词语,我会组词。
结合你的预习,凡卡的生活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可是,文章字里行间,却有这样的语言打动了我,却告诉我凡卡的许多许多。
(1)“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
”哪一个字用得特别传神?(藏)(2)“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会像凡卡那样说说这句话吗?(3)“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
”注意到什么?三个问候,自己那么悲惨,还想着别人,关心别人。
)平平常常的话语,普普通通的字眼,简简单单的表达,却勾勒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童心,有血有肉的――凡卡,可就是这样的孩子,命运却――如此悲惨。
小学语文凡卡教案8篇

小学语文凡卡教案8篇小学语文凡卡教案8篇小学语文凡卡教案1 《凡卡》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拟复杂,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分三课时进展这课的学习:第一课时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自己设计预习题目,要求抓住重点字词,形式多样,有考虑价值;第二课时交流预习成果,检查预习效果;第三课时围绕课后考虑题进展研究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设计的预习题很全面,很有创意,可以抓住重点,联络旧知识,联络课外的知识,题量也很大;而有个别学生〔有的属于学困生,有的那么属于习惯差的学生〕那么相反,一堂课下来,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的收获真是天壤之别。
面对这种现状,我开场想对策:对,在其他学生设计的同时,请一位学习比拟好的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建议〔或要求〕后者模拟这位同伴的题目去设计自己的预习题,这样,他们有了压力,也有了动力,进步了他们的预习效果。
另外,在进展预习成果交流是,要做到人人参与,采用兵教兵的策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进步才能。
二、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我通过“明确目的-自学自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总结评价”的五步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悲惨的生活,内心的痛苦,美妙的向往。
首先,我向学生提出学习目的:默读课文,考虑课后题,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展批注。
接着,学生进展自学,与此同时,我进展行间巡视,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批注及时进展交流,激活其他学生的思维。
之后,我组织学生进展小组交流,要求在组长的带着下,将小组成员的理解进展归纳整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并选出代表准备进展全班交流。
最后,我组织进展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抓住关键性语句进展分析^p 理解,尤其是抓住了课文的第8、10、15自然段,感受到了凡卡凄惨的学徒生活,有很多学生进展了动情地朗读,更增加了感染力。
小学语文凡卡教案2 教学目的:1.理解沙俄制度下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激发爱____之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凡卡_人教新课标

15、凡卡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了解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
学习重难点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唤起青少年同情心,知道造成凡卡悲剧的社会根源。
学前准备课件、多媒体。
学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介绍作者及社会背景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被冻死了,命运非常悲惨。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凡卡,看看他的命运又如何?(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看一看小主人公凡卡的命运又如何呢?。
)课前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作者契诃夫的资料以及社会背景,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一个小组汇报,其他补充)二、检查预习(出示预习要求)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课文的预习情况。
1、字词过关。
正确写出些下列词语,同桌互查。
mā píng zhàn shuǐ jiǎo bàn chōu yē róu niē piě zu ( ) ( ) ( ) ( ) ( ) ( ) (有错误及时反馈,问一问)2、小组课文过关。
(小组长指定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得流利、正确为过关。
选短一点的段落。
读完自动停下。
3、小组课文朗读展示。
(读6、8、10、13、15、21六个自然段。
每个小组读一个自然段。
朗读展示时,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朗读流利、正确、有感情的小组会得到奖励。
)4、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按写信的过程主要写了按写信的过程主要写了、和 ____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
三、自主、合作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问题以及要求:每个问题先独立思考,10分钟后再与小组成员讨论。
如果某个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汇报时小组长提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商讨。
)1、把凡卡写信的内容找出来,并把最使你感动的语句画出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读后再谈一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可简单写一写)。
(可以小声朗读)2、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即使收到,凡卡的命运会有改变吗?学生自己谈来)3、文中除了写信的内容,还穿插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美好回忆,你认为加上这部分内容有必要吗?为什么?(教师借此机会给同学们讲解本文的写作方法)插叙:课文以写信的内容为主,又加上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然后又回到写信的事件上来,这种写法就叫做插叙。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凡卡人教新课标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凡卡命运的同情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2.仿写练习:借鉴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写作手法,选择一个熟悉的场景或人物,进行仿写练习,字数在200-300字之间。
2.交流共享: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深化理解: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写作练习:借鉴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人物情感,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5.课堂检测: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份课堂检测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检验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保持作业整洁。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学习《凡卡》,体会主人公凡卡的悲惨遭遇,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2.学生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剥削现象,激发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契诃夫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关注,学会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2.自主阅读,深入分析: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子和段落,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入分析的良好习惯。
六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案(2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凡卡》的作者、出版年代等基本情况;2.理解并分析《凡卡》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感受《凡卡》中的人文关怀和生命的意义;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凡卡》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感受《凡卡》中的人文关怀和生命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凡卡》;2.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凡卡》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出版年代等基本背景知识,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初步认知。
Step 2 阅读课文(20分钟)1.学生分组或个人静读课文《凡卡》,并标记出自己不懂的部分。
Step 3 课文解读(25分钟)1.教师针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进行解读和讲解。
Step 4 分析与讨论(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分析与讨论,重点关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写。
Step 5 试读演练(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试读演练,每组选取一个小节进行朗读,并选择一个学生进行课文解读。
Step 6 总结反思(1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凡卡》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2.再次阅读《凡卡》这篇课文,并总结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凡卡》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抽象难懂的句子和段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释。
下节课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拓展。
六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案(二)《匆匆》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一天时间的流逝,以及人们为了追逐时间而忙碌的场景。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并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
下面是一份《匆匆》的教案,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六年级课题:15《凡卡》第1课时总课时数时间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
(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
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
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
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
(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
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
)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
)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
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年级:六年级
课题:15凡卡第2课时总课时数时间
教学预案(集体)二
次备课
教学
反思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
(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
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
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
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
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
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